APP下载

产业疏解对首都劳动力就业的影响效应

2020-07-24姜鹏飞翟瑞瑞汪蓉

中国流通经济 2020年7期
关键词:投入产出京津冀协同发展

姜鹏飞 翟瑞瑞 汪蓉

摘要:首都人口疏解问题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社会焦点与理论热点,是劳动经济学等领域的关键课题。人口主要依附于区域和产业而存在,产业是人口区域间转移的重要约束条件,产业疏解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可以用投入产出的方法进行分析,根据行业投入影响就业的内生性、衍生性和共生性特征,其对就业的影响体现为行业内就业影响系数和行业间就业影响系数(包括行业影响力系数、行业感应力系数和行业互动系数)。首都产业疏解涉及19个行业,根据2015—2018年资料测算结果,第一产业的疏解对劳动力疏解的拉动效应不明显,第二产业中民生基础性行业和大部分第三产业的疏解对本行业劳动力就业的影响显著;民生基础性行业及信息服务行业的行业间溢出效应显著,行业疏解对其他行业劳动力就业的带动能力强,而且民生基础性行业之间往往存在共生关系,行业间就业反馈效应明显。鉴于此,对行业内就业影响系数、行业影响力系数、行业感应力系数均较低的行业,可以采取减少本地投资或异地投资的方式,通过“直接转移”实现“以业控人”;对行业感应力系数高、行业影响力系数低的行业,通过限制上游投资规模、产品或服务外包等手段实现“业转人转”;对行业内就业影响力系数、行业影响力系数均较高的行业,疏解时必须充分考虑其便民性质,采取产业提质升级为主、产业转移为辅的政策,将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环节留在北京市,其他环节可以异地外包;而对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批发和零售业、部分教育服务功能、部分医疗服务功能以及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等重点行业的疏解,应根据各行业的特征确定各自的疏解政策。

关键词:产业疏解;就业效应;投入产出;京津冀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F2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66(2020)07-0119-10

一、引言

自国家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来,如何有序疏解首都人口已成为社会焦点与理论热点,成为劳动经济学等领域的重要课题。人口疏解并非单纯的人口数量变化,其核心是人口结构的优化问题。人口主要依附于区域和产业而存在,产业是人口区域间转移的重要约束条件。因此,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程度是衡量区域协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产业疏解是产业结构变动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首都以“禁、关、控、转、调”产业政策为抓手,以“产业链”带动“人口链”推动首都人口疏解[ 1 ]。由于产业链的复杂性,首都分类、分阶段稳步推进产业疏解工作,前期“控规模、控增速”的人口转移效果初见成效,但产业与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2-3 ]。当前正值京津冀协同发展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产业疏解进度加速。在此背景下探索产业疏解对首都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对有序稳定推进人口疏解工作,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关联是影响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键因素。产业疏解在形式上表现为产业的外部转移,其实质是产业的投入产出变化[ 4 ]。因此,本文从投入产出视角入手,根据产业转移带动就业的内生性、共生性、衍生性特征,设定了行业内、行业间就业影响系数,基于北京市2015—2018年19个行业的投入产出、从业人口等数据,运用灰色关联法来实证测算产业疏解对于首都的就业效应。在此基础上,本文首先从投入产出视角提出“以业带人”的总体思路,进而提出重点行业的针对性疏解措施,希望能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政策借鉴。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充分考虑了人口流动的产业约束[ 5 ],主要通过测算弹性系数、劳动消耗关系构建敏感度模型等方式,从产业视角实证研究区域人口流动问题[ 6-8 ]。关于产业疏解带动人口疏解的相关文献主要聚焦于“以业带人”的影响因素、政策路径、疏解结果及政策效应等方面。

从政策效应来看,李俊玮等[ 9 ]利用投入产出表探讨全国范围内产业转移的就业效应,发现我国产业转移对区域就业呈现出正向效应。肖周燕[ 10 ]以制造业为例,剖析产业转移对京津冀地区就业的影响,发现北京制造业的转移导致劳动力需求降低,且与其他影响因素相比,产业转移的就业负面效应微小:短期看,产业转移对京津冀各地存在就业负面效应;但从长远看,对津冀具有就业促进效应。张耀军等[ 11 ]通过对2000—2014年京津冀地区产业与就业进行研究,发现人口重心的移动方向与各产业重心的移动方向存在关联,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存在“人随业走”现象,但产业迁移引发人口变化幅度较小,人口重心的移动距离明显小于产业重心的移动距离。从影响因素来看,不同行业的人口结构特征及区域分布特征是影响疏解的重要因素。童玉芬[ 12 ]指出,北京市的一般制造业在整个产业结构中比重不大,一般制造业的迁出对北京人口疏解带动作用有限。张耀军等[ 11 ]通过研究京津冀人口与产业空间演变发现,京津冀地区人口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弹性系数呈现出河北地区高、京津地区低的显著特征,这种格局可能会大大削弱首都产业疏解带动人口疏解的效果。王继源等[ 8 ]利用北京投入产出表测算了产业疏解后对本部门和关联部门就业人口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批发零售业和制造业是直接转移的最重要抓手。从政策路径来看,孙威等[ 6 ]通过定量分析确定了非首都功能疏解的产业部门。王继源等[ 8 ]根据产业间的劳动消耗关系,结合各产业的具体特点,提出了直接转移、转移上游、限制需求、转移环节四条疏解办法。李叶妍[ 13 ]根据流动人口转移就业、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包容度的关系,提出了“人随产业走,实现包容性增长”的政策建议。席强敏、李国平[ 14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提出了推进产业梯度转移,构建基于价值链的区域产业分工格局,进而通过以業控人、以业引人的方式助推区域人口均衡布局的政策建议。从疏解结果来看,相关研究主要包括不明显、部分明显、明显几种结论。贝克(Baker)等[ 15 ]对美国部分制造业的研究发现,产业转出是国内就业下降的主因。福克(Falk)等[ 16 ]、格鲁斯基(Grusky)[ 17 ]对欧盟和德国的实证研究发现,发达国家的部分产业转移会导致转出国制造业就业减少和服务业就业增长。侯慧丽[ 18 ]以北京市流动人口为研究对象,发现中国人口的流动还仅处于追求高收入、高福利时期,尚未进入因自我职业价值实现而自由流动的阶段,所以产业疏解并不能有效带动人口疏解。

以上文献从多个视角探索了产业转移带动人口流动的问题,为首都人口疏解提供了广阔的思路和宝贵的借鉴。但现有研究主要基于宏观的三次产业或聚焦于某一产业或行业展开研究,对行业之间的复杂影响关注不足,忽略了产业链的复杂性关联特征。北京市前期对不符合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的部分产业实施调整,希望能加速人口疏解进程,但产业转移与人口转移的方向并不一致[ 12 ]。产业疏解不能仅仅瞄准所谓的“低端”产业,“低端”产业往往具有旺盛而顽强的生命力,与高端产业具有伴生性。因此,本文关注行业间的内在关联开展研究,希望研究结论、政策建议更具解释力。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产业之间因供需而存在着内在的、相互依存的联系。投入产出分析是目前解释产业之间内在关联机制最重要的方法[ 4 ]。因此,从投入产出视角入手,基于产业关联特征研究产业疏解对就业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首先,借鉴平均波及步数法(Average Propaga? tion Length),邵汉青、钟契夫完全劳动消耗表编制五步法的基本思想,根据行业投入影响就业的内生性、衍生性、共生性特征,设定行业内就业影响系数、行业间就业影响系数(行业影响力系数、行业感应力系数、行业互动系数),深度刻画产业转移与就业的关系;其次,运用灰色关联法实证测算以上系数,分析产业转移引发的就业效应(行业内就业乘数效应、行业间的就业溢出效应与行业间就业反馈效应);最后,根据产业转移的就业效应提出首都人口疏解的针对性建议。

(二)变量设定与描述

本文设定行业就业影响系数来描述行业转移对本行业和相关行业就业的影响。在测算以上系数时,用“行业投入变化”情况表示“行业转移”,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测算变量;“就业变化”用“从业人数”作为测算变量。

本文按照以下逻辑设定了4个就业影响系数,包括行业内就业影响系数1个,行业间就业影响系数3个,即行业影响力系数、行业感应力系数、行业互动系数(如图1所示)。

1.行业内就业影响系数

根据行业的内生性关联特征,用行业内就业影响系数表示本行业投入对本行业就业的拉动能力。该系数反映了产业自身需求对产业自身就业的影响程度[ 4 ]。行业内就业影响系数越大,说明行业投资拉动本行业就业的能力越强,则行业投入的就业乘数效应越大。

2.行业间就业影响系数

(1)行业影响力系数与行业感应力系数

根据行业间的衍生性关联特征,分别用行业影响力系数和行业感应力系数表示本行业投入情况对其他行业就业的影响程度以及本行业就业对其他行业投入的依赖程度。其中,行业影响力系数、行业感应力系数越大,则说明行业间就业溢出效应越强。

(2)行业互动系数

根据行业的共生性关联特征,用行业互动系数表示行业投入对行业间就业的相互影响情况。当两个行业的投入对彼此的就业影响均较大时,则表明两个行业之间的就业反馈效应较强。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

北京市每年出台的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是首都产业疏解的重要依据。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快速推进,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已从前期的一般性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交通运输和仓储等重点行业向更加广泛的行业领域推进。产业疏解对国民经济的19个主要行业门类均有所涉及。例如,北京市房山区2017年公布的288家疏解企业名单,不仅涉及制造业,还涉及采矿业等多个行业。因此,本文在分析产业疏解的就业效应时,将研究范围覆盖到了三个产业的19个行业。具体而言,本文选取北京市2015—2018年19个行业的投入产出、从业人口等数据来实证测算产业疏解的就业效应。鉴于首都产业转移与劳动力就业之间的不确定、模糊关系,本文选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作为研究方法。该研究方法是衡量因素间关联程度的一种方法,即根据不同因素序列的曲线形状的相似度来判断序列之间的关联程度,曲线变化形状越相似,序列关联度就越高。灰色关联度包含灰色绝对关联度、灰色相对关联度、灰色综合关联度。

四、测算结果

各行业就业影响系数的测算结果如表1所示。“行业影响力系数”由所在行对应的行业數据表示。“行业感应力系数”由所在列对应的行业数据表示。“行业互动系数”则是在行业感应力系数、行业影响力系数基础上进行比对测算。当A行业对B行业的行业影响力系数和B行业对A行业的行业感应力系数均大于0.85时,则表明A、B行业互为共生关系,A行业和B行业之间具有就业反馈效应。

(一)行业内就业影响系数测算结果

各行业的行业内影响系数由高到底排序如下: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0.948 0);建筑业(0.856 7);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0.853 8);房地产业(0.853 0);住宿和餐饮业(0.844 7);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0.842 9);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0.839 9);批发和零售业(0.805 0);文化、体育和娱乐业(0.803 5);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0.798 3);金融业(0.770 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0.767 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0.765 0);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0.763 9);教育(0.759 0);采矿业(0.757 7);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0.755 9);农、林、牧、渔业(0.721 4);制造业(0.714 9)。

(二)行业影响系数测算结果

1.行业影响力系数测算结果

行业影响力系数均低于0.85的行业包括农林牧渔业,采矿业,金融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行业影响力系数均高于0.90的行业包括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房地产业等行业。各行业的行业影响力系数测算结果如表2所示(仅列出影响力系数排在前五位的行业)。

2.行业感应力系数测算结果

行业感应力系数均高于0.85的行业包括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其余行业仅对部分行业的行业感应力系数高于0.85。各行业的行业感应力系数测算结果如表3所示(仅列出感应力系数排在前五位的行业)。

3.行业互动系数测算结果

行业互动系数大于0.85的行业如下:首先,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与多个行业的互动系数大于0.85。包括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教育、制造业、批发零售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另外,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与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行业互动系数大于 0.85;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的行业互动系数大于0.85。测算结果表明,上述相关行业之间具有共生关系。

五、结论分析及政策建议

本文从投入产出视角入手,根据行业的内生性、衍生性、共生性等产业关联特征,设定就业影响系数,通过灰色关联法测算产业与就业之间的关联,进而得出产业疏解对首都劳动力就业的影响效应。

(一)结论分析

首先,借助行业内就业影响系数测算产业转出对首都本行业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三产业中的大部分行业、第二产业中的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民生基础性行业的疏解对本行业劳动力就业的影响比较显著。第一产业的产业疏解对劳动力疏解的拉动效果不明显。

其次,借助行业影响力系数、行业感应力系数测算产业疏解的行业间就业溢出效应。前者表示产业转移对其他行业就业的影响,后者表示本行业就业受其他行业转移的影响。结果显示,电力、水利、建筑、公共管理、房地产、卫生等民生基础性行业以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在国计民生中具有基础作用。由于产业链比较长,以上行业的行业间就业溢出效应显著,行业疏解对其他行业劳动力就业的带动能力较强。基于行业感应力系数的测算结果显示,租赁服务业、批发零售业等行业的就业主要依赖于民生基础性行业的拉动作用。

最后,借助行业互动系数来测算产业疏解的行业间就业反馈效应。结果显示,民生基础性行业之间往往存在共生关系。如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与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之间,房地产业和建筑业之间产业疏解与就业变化关联度较大。此外,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与多个行业之间具有共生关系,行业间就业反馈效应显著。

(二)政策建议

首都非核心功能有的集中于某一行业,有的归属于不同行业的不同环节。所以,不能“一刀切”直接转出产业,而应综合考虑产业疏解对本行业、其他行业就业的综合影响。因此,本文充分考虑了产业的内在关联及其就业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首先,基于19个主要国民经济行业的综合测算,对于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行业及行业环节进行分析,从投入产出视角提出“以业带人”的总体疏解思路。其次,以一般性制造业等重点行业为例,提出行業疏解的针对性措施。

1.“以业带人”的总体思路

行业内就业影响系数、行业影响力系数、行业感应力系数均较低的行业,由于此类行业的行业内就业乘数效应、行业间的溢出效应都不显著,行业转移对本行业和其他行业的就业影响均较小,可以采取减少本地投资或异地投资方式,通过“直接转移”实现“以业控人”。

行业感应力系数高、行业影响力系数低的行业,往往位于产业链下游或属于伴生性行业,此类行业对其他行业的依赖性比较大。可通过限制上游的投资规模、转移上游相关的产业链节点企业和关键模块,或者通过产品、服务异地外包等手段实现“业转人转”。

行业内就业影响系数、行业影响力系数均比较高的行业,行业内就业乘数效应、行业间的就业溢出效应高。此类行业往往处于产业链的上游、产业链较长且劳动力就业吸纳能力强,能持续发挥劳动力“蓄水池”作用。此类行业转移要充分考虑其便民性质。如果是非民生刚需行业,可以通过限制投资等直接转移方式对低附加值、高人口吸附力的低端环节进行产业转移。对于与百姓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便民服务,要以产业提质升级为主、产业转移为辅。在不影响民生刚需的前提下,可以改变投资方式,将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环节留在北京市,将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环节异地外包。

行业互动系数高的行业,其行业间反馈效应大,需要全方位考虑产业转移对就业的复杂影响。因此,要根据产业链特点,关注配套和上下游产业发展,优先考虑产业的集群式转移和人口的链式转移。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分别与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教育等多个行业间具有溢出效应。因此,在疏解部分高校和行政事业单位时,可通过产业链环节的异地分置手段,在加强信息化建设、不影响产业功能的情况下促进人口迁移。同时,还要加速产业升级与转型,充分发挥互联网和科技创新的作用,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机器换人”等改变服务方式,变投资拉动为创新驱动,来逐步缓解首都人口压力。

2.重点行业疏解的具体建议

本文的研究结果很好地验证和支持了政府“以产业疏解带动人口疏解”的思路。目前,产业疏解的重点集中在第三产业中的批发和零售业,运输和仓储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以及第二产业中除研发、中试、设计等之外的一般生产制造环节,因此,本文主要以首都的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批发零售业,部分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功能以及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的疏解为例,提出相关产业疏解的具体建议(如表4所示)。

总之,首都人口疏解要站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度,深入探索以产业转移带动人口流动的系统性解决方案。首都人口疏解不仅要关注行业投入的行业内乘数效应,还要充分考虑行业间的就业溢出效应和反馈效应,根据行业间的复杂影响,依托产业手段分类施策,构建首都“以业带人”的长效机制。

本文从宏观层面探讨了产业转移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并从政府层面提出了人口转移的对策建议。首都产业疏解的过程也是产业高级化的过程,对劳动力市场、劳动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未来,除了政策引导,政府应强化要素流动的市场调节作用,以产业转移为抓手,全面提升三地人力资源水平,推动京津冀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建设,促进劳动力在区域产业间的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尹德挺.探索中国特色首都人口发展道路[N].北京日报,2017-07-31(022).

[2]姜鹏飞,翟瑞瑞,唐少清.区域异质性视域下京津冀产业升级的就业效应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5(7):75-79.

[3]姜鹏飞,唐少清.首都人口疏解的制约因素与突破思路——基于国外城市人口疏解的经验[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150-155.

[4]余典范,干春晖,郑若谷.中国产业结构的关联特征分析——基于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技术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11):5-15.

[5]赵景华,冯剑,张吉福.京津冀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8(4):62-68.

[6]孙威,毛凌潇,唐志鹏.基于敏感度模型的非首都功能疏解时序研究[J].地理研究,2016(10):1 819-1 830.

[7]赵成伟,孙启明.京津冀人口与第三产业分布匹配研究——兼论影响首都人口疏解效果的因素[J].求是学刊,2018(6):53-60.

[8]王继源,陈璋,胡国良.京津冀协同发展下北京市人口调控:产业疏解带动人口疏解[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10):111-117.

[9]李俊玮,高菠阳.产业转移的就业效应研究——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分析[J].工业经济论坛,2015(3):61-69.

[10]肖周燕.北京產业疏解带动人口疏解的政策效应[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8(6):160-164.

[11]张耀军,柴多多.京津冀人口与产业空间演变及相互关系——兼论产业疏解可否调控北京人口[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7(12):102-109.

[12]童玉芬.中国特大城市的人口调控:理论分析与思考[J].人口研究,2018(4):3-13.

[13]李叶妍.人口转移就业、产业发展与城市包容度关系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6(8):45-47.

[14]席强敏,李国平.京津冀地区人口均衡发展对策[J].中国流通经济,2015(4):77-82.

[15]BAKER G P,HUBBARD T N.Make versus buy in truck? ing:asset ownership,job design,and information[J].Amer? ican economic review,2003(3):551-572.

[16]FALK M,WOLFMAYR Y.Services and materials out? sourcing to low-wage countries and employment:empiri? cal evidence from EU countries[J].Structural change & eco? nomic dynamics,2008(1):38-52.

[17]GRUSKY D B.Good jobs,bad jobs:the rise of polarized and precarious employment systems in the United States[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2012(3):818-820.

[18]侯慧丽.产业疏解能带动人口疏解吗?——基于北京市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视角[J].北京社会科学,2016(7):46-54.

[19]孙启明,赵成伟,翟瑞瑞.人口疏解经济质量分析——基于灰色关联度方法的实证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8(5):121-127.

Research on the Effect of Industrial Dislocations on Capital Labor Employment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Data from 2015 to 2018

JIAG Peng-fei1,ZHAI Rui-rui2and WANG Rong1

(1.Business College,Beijing Union University,Beijing 100025,China;2.School of Network Education,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Beijing 100876,China)

Abstract:Capital population dislocation is the social and theoretical focus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it is also the core task in the field of labor economics. Population is mainly dependent on region and industry.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constraint of population dislocation among regions. The impact of industrial dislocation can be analyzed with the help of input-output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endogenous,symbiotic and deriv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industrial input in having effect on employment,its impact on employment can be demonstrated as intra-industrial employment influence coefficient and inter-industrial employment influence coefficient (including industrial influence coefficient,industrial induction coefficient,and industrial interaction coefficient). Capital industrial dislocation involves 19 industries;an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material measurement from 2015 to 2018,the driving effect of industrial dislocation in the primary industry on labor dislocation is very low,the impact of industrial dislocation in fundamental industries to improve the wellbeing in the secondary industry and most of the industries in the tertiary industry on employment in its own industry is significant;the spillover effect among fundamental industries to improve the wellbeing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industries is significant;the leading effect of industrial dislocation on employment of other industries is strong;there is the symbiotic relation among the fundamental industries to improve the wellbeing;and the employment feedback effect among these industries is obvious. Because of this,for industries with low employment influence coefficient,industrial influence coefficient,and industrial induction coefficient,we should reduce local investment or invest to other regions;for industries with high industrial induction coefficient and low industrial influence coefficient,we should control upstream investment scale and implement products or service outsourcing;for industries with higher employment influence coefficient and industrial influence coefficient,we should fully consider their convenience,take improving industrial quality and upgrading as the primary policy and industrial dislocation as the second,and relieve Beijing of functions nonessential to its role as the capital;and for such critical industries as manufacturing,regional logistic base,wholesaling and retailing,some education service function,some medical service function,and some administrative and public service institutions,we should,determine different dislocation policies for different industries according to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industrial dislocation;employment effect;input-output;Beijing-Tianjin-Hebei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猜你喜欢

投入产出京津冀协同发展
广西能源投入产出表编制及应用分析
投入产出技术直接消耗量与完全消耗量关系的经济分析
浅谈高职高专经济数学投入产出分析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