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夯实平安宁波根基

2020-07-24宁安

宁波通讯·综合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矛盾机制体系

宁安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后,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会议、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先后召开,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正扬帆启航。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将有力推进我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平安宁波夯基垒台。

构建社会治理大指挥体系

健全市域社会治理领导体制。建立“市级抓统筹、区县负主责、基层强执行”的市域社会治理工作体系,统一治理力量、整合调配资源、善用立法权限,全面提升社会治理市级统筹协调能力。加强和改进镇乡(街道)党(工)委对基层各类组织的领导,深化开展农村党建“对标建强、领航振兴”行动和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推进县乡两级综合指挥平台建设。在县级层面,建强县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实现“多中心合一”。在镇级层面,推广象山县大徐镇工作经验,建强做实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分中心,推进与镇级综合信息指挥室和基层治理“四个平台”的整合。完善综合指挥机制和日汇总、周研判机制,收集、汇总、研判突出复杂矛盾问题,综合运用源头化解、多元调解等措施,确保基层疑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完善执法力量整合机制。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的实施意见》精神,大力推进镇乡(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工作,逐步实行一支队伍管执法。镇乡(街道)要强化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职责,整合现有县级派驻机构执法力量和资源,实行日常化、规范化的联合执法。推广建立“镇街吹哨、部门报到”制度,实现执法力量的快速反应、有效覆盖。落实镇乡(街道)对区县(市)派驻机构考核权,强化镇乡(街道)对部门职责交叉、需多部门协同解决的难点问题的综合管理权。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基层延伸,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努力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公共服务。

构建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

加强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体系建设。全面构建矛盾化解平台体系,实行高标准建设和实体化运作,全面提升矛盾属地吸附能力和及时就地化解能力,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在网格层面,试行推广“解纷直通车”等线上线下结合的矛盾化解服务新模式。

推进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建设。完善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机制,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强化警调、检调、诉调、仲调、访调对接机制。完善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处置工作机制,加强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推广“老潘工作室”等调解模式,打造更多调解品牌;拓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和法律工作者等第三方参与矛盾化解的制度化渠道。深化推进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制度和相关单位包案处理制度,落实信访代办制,加强信访依法治理。

完善社会心理服务机制。推动社会心理服务纳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卫生健康部门牵头、多部门协同的社会心理服务疏导和危机干预机制。依托县、乡两级综治中心和村级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心理咨询室,建立市、县两级社会心理服务人才库,大力开展社会公众心理健康宣传教育。

构建社会治安大防控体系

严厉打击突出违法犯罪。深化对突出违法犯罪的打击整治。坚持“有黑扫黑、无黑除恶、无恶治乱”,全面形成高压震慑态势,确保打深打透、除恶务尽。深化缉枪治爆斗爭和禁毒人民战争,严厉打击盗抢骗、黄赌毒、食药环等突出违法犯罪;依法打击各类经济犯罪,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提升打击电信网络等新型犯罪和跨区域犯罪的能力。

加强社会治安防控网建设。优化防控力量布局,建设、完善覆盖基层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建紧密衔接的地面、空中、网上防线,打造高效联动的核心、外围、远端防线,形成立体化、无死角、高智能的“大防控”格局。坚持专群结合,科学调配公安干警、辅警及群防群治力量,建立专兼职平安巡防队伍。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深入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健全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关怀帮扶体系,落实教育、矫治、管理以及综合干预措施。

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健全属地管理模式。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强化网民合法权益保护。加强网上阵地管控,深化网络安全警务室等建设,依法坚决打击整治网络谣言和有害信息,净化网络生态。推进社区、网格群众工作微信群全覆盖,发动党员、社区工作者、网格员等“进群”,推动社情民意在网上了解、矛盾纠纷在网上解决、正面能量在网上聚合。

构建公共安全大联动体系

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的应急管理体制。完善包括人防、物防、技防、心防在内的全方位风险防控体系,建成市县乡三级应急综合指挥平台,完善突发案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构建实战化、扁平化、合成化应急处置模式。推进市、县综合性应急处突队伍和社会救援力量等建设,着眼基层一线,加强乡镇处突力量建设。落实公共安全属地责任、部门责任,建立行业安全稳定风险评估、化解和管控制度,确保管行业、管业务、管生产同步管安全稳定。

完善公共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提高对重点领域、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动态监测、实时预警能力。健全公共安全隐患常态化排查整治机制,推动城乡公共安全监管执法和综合治理一体化。强化综合实战演练,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实现上下衔接、统分结合。

推进公共安全风险处置机制建设。完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机制,推广完善巨灾保险机制,提升自然灾害特别是台风洪涝灾害的科学防控能力。

构建基层治理大协同体系

筑牢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基层治理根基。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完善小区居民自治互助站、村级议事平台等自治模式,强化民主决策事项落实情况的反馈与监督,发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作用。深入开展“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加强基层法庭、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健全村(社区)法律顾问制度,完善公益性法律服务激励机制;制定实施法治乡村建设行动纲要,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广泛开展道德模范、“最美宁波人”、身边好人选树活动,推进文化礼堂“建管用育”一体化,深化开展乡风评议和“立家训、树家风”活动。

发挥社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建立健全社会组织日常考核、评估管理、社会监督机制。创新孵化培育、人才引进、资金支持等方式,积极发展枢纽型、支持型社会组织,推动在镇乡(街道)成立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等社会组织培育和工作场所。制定完善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事项清单、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清单和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社会组织清单,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开展公益事务,不断提升社会组织承接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汇聚全社会参与的治理合力。完善党建带群建工作制度,建立线上线下结合的群团工作机制,增强群团组织团结教育、维护权益、服务群众功能。调动企事业单位自主自治积极性,建立企业社会责任评估和激励奖惩机制,鼓励引导企业参与社会治理。深化“保险+治理”模式,充分发挥保险创新在健全公共安全体系、防范化解社会矛盾和优化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的作用。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规范化专业化,健全志愿服务激励保障机制,完善举报奖励、公益反哺、以奖代补等激励措施。

构建智慧治理大支撑体系

推进智慧治理顶层设计。将智慧治理作为宁波市域治理的重要支撑,打造智能化发展战略核心载体。在加快市大数据中心建设、强化云平台支撑、加快部门内部信息系统整合的基础上,构建全市“万物互联、信息融通、智慧发展、智能治理”的智能化建设宏阔体系,制定完善智能化建设的政策体系、制度体系、技术体系、发展规划、数据隐私保护管理办法,打通各部门、各系统的数据接口,提升数据资源质量和共享能力。

推进智慧治理重点项目。进一步優化基层社会治理综合信息系统,依托宁波市政务云计算中心,进一步推进全市统一的综合信息系统标准化平台建设,完成基层平台的迭代完善,进一步对接“浙政钉”功能,推动“警网融合”全覆盖,全面整合公共视频监控系统“雪亮工程”、平安建设信息系统、综治视联网等社会治理信息系统,以全省“掌上基层”为统一入口,做强做优“E宁波”基层终端,形成一条从网格层面到市级层面的“信息高速路”。进一步强化大数据联通应用,围绕公共安全、网络安全等突出风险漏洞防控,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积极推动数据收集、汇聚、打通、共享、管理、分析、应用的全流程建设,着力解决信息系统开发模块、原型及算法等不能够满足现实需要等问题,使大数据在预测预警预防方面发挥更大效用。进一步加快智慧社区建设,通过积极构建“大数据”和“云平台”,建立完善智慧租户管理系统、智慧物业系统、智慧人防系统、智慧车辆管理系统、多目标视频分析系统、智慧社区服务系统等,进一步开发车辆车位智能管控、出入人流量智能监管、可疑人员自动预警、布防布控消息自动接收等智慧安防功能。

推进智慧治理实践应用。以更高标准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全面达到“四全”要求,推进视频数据信息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全面推进“智慧安防小区”等建设,提升群众安全感。建设无感生物特征聚类算法与实战基础应用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以虚拟身份ID为中心的档案库,深度挖掘分析目标对象的出现频率、出行特点等信息,实现分析、预警等功能。积极探索社会风险智能化排查管控机制,运用大数据技术,构建社会矛盾排查预警指标体系。

(作者单位:宁波市委政法委)

猜你喜欢

矛盾机制体系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矛盾的我
“矛盾多发”可怕吗?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皮革机制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恋爱中能否一直让着对方
解析对矛盾观点的几个“是否意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