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朋友不“温和”

2020-07-23陈荣荣

心理与健康 2020年7期
关键词:咨询师来访者舍友

陈荣荣

来访者小H因为人际关系问题来到咨询室。

第一次见小H时,给我一种易亲近之感。卷发顺着额角自然地垂下来,戴着金属框眼镜,穿卡其色毛呢大衣,淡淡的妆容略显温柔,这是我对她外型的第一印象。首次来到咨询室,她选择坐在距离门稍远位置的沙发上。小H的说话语速很快,尤其当她提到最好的朋友乐乐(化名)的时候。

“乐乐是我一见钟情的朋友”,她说,“有些人,一眼就能看出不是一路人;而有一些人,第一眼就知道我们能够成为朋友”。然而相处时间久了,小H发现乐乐其实是一个做事情毛毛糙糙,总爱抛头露面,并且会说出一些奇葩的话、做出许多奇葩行为的人。小H担心由于她和乐乐是好朋友关系,别人也会觉得她是“这样的人”。更为严重的是,最近她看到乐乐就会莫名其妙地生气,因此内心十分烦躁,时常担心自己会把“恶”的一面展现给乐乐,因此很难集中精力做事情。由于时常陷在这种恐惧和焦虑之中,她决定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来访者:她很奇葩

小H似乎对乐乐有着永远说不完的怨言,每次咨询开始,小H总是能够滔滔不绝地罗列出乐乐最近的一系列奇葩行为。

小H呈现给我的乐乐的形象正如她所言,一些行为略显出格,比如乐乐会借别人的被子、衣服等较私人物品使用;也会很积极和费时间地完成不太重要的小组作业,并且强迫不情愿的其他人共同完成;她会在舍友都在休息的时候突然高声唱歌或者突然冲进冲出宿舍,并且在被舍友苛责之后闷闷不乐;还会在来访者微信聊天的时候突然贴近,眼睛一直盯着她的手机屏幕……而小H在这些事件中几乎都扮演着配合或者圆场的角色,比如她虽然很不情愿借私人物品给别人,但仍然会在乐乐请求之下借给她,只是会在乐乐用完之后偷偷扔掉;在完成小组作业的时候,她也尽力配合乐乐一起完成;舍友苛责乐乐时她会在旁边劝说;为了防止乐乐偷窥自己手机,她偷偷给手机换了防偷窥膜并且尽量选乐乐不在的时候看微信。“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温和的人,别人也是这么评价我的,我不想和她翻脸”,当我提醒她其实可以选择另外的做法,比如拒绝时,小H这样解释。

来访者心目中“温和的人”

我开始注意到,小H在咨询中频繁地提到自己是一个温和的人,以及提到很欣赏一名言谈举止都温柔得体的老师,并且在对我的咨询反饋中也包含了“温和”一词。几次咨询之后,我决定和她讨论一下她对“温和”的看法。

以下是部分咨询片段:

咨询师:我发现,你对温和很看重,能跟我详细地谈谈什么是温和吗?

来访者:对,我的朋友都觉得我还蛮温和的,温和就是一种稳定的状态吧。比如说话做事情很得体,不会得罪什么人,说话柔声细语的,慢条斯理的。

咨询师:你认为乐乐是这样的人吗?

来访者:那必然不是,可以说完全相反吧。

咨询师:那你是一个温和的人吗?

来访者:我的朋友都觉得我是一个温和的人,我的爸爸从小也教导我做事情不要急躁,说话也要慢下来,我以前就是动作什么的很快,我小时候就是能直接从这个屋子冲到那个屋子,我爸就会说,你不能这样子,然后我就尽量地去做事情慢一点,说话也慢一点……你觉得我说话是不是有点快?

咨询师:可能语速有点快,但是你的表达很清晰,让我足以理解。

通过这次咨询,我了解到原来“温和”是父亲给来访者的一种行为准则,而小心翼翼的来访者就是按照这样的标准在做事情。她对好朋友乐乐的矛盾态度也开始渐渐清晰。

其实乐乐是来访者内心深处隐藏的自己,所以来访者第一眼把乐乐归为“一路人”,但是父亲的教导时常萦绕耳边,“这样子的人是不被人喜欢和认可的,要成为一个温和的人”。诸如此类的话就像孙悟空的紧箍咒一样束缚着来访者的言行举止,虽然说她已经尽力表现得“像”一个温和的人,但是她仍然十分恐惧暴露自己不温和的瞬间,甚至拒绝被评判为一个不温和的人。故而她开始刻意将自己与乐乐划清界限,彷佛就像和这样的自己划清界限一样。

而来访者和乐乐成为好朋友绝非偶然,来访者高中最好的朋友也是和乐乐类似的“不温和的人”。

“温和”背后的意义

在充分的了解来访者之后,我把自己对个案的理解呈现给我的督导师,在一次团体督导中,我们使用了萨提亚的雕塑技术,团体中的成员分别扮演小H和她生活中一些重要的角色(乐乐,父亲,普通同学等),通过在空间位置中对肢体动作和距离的呈现,我看到来访者把对自己的矛盾转移到对乐乐的态度上,也看到了父亲在无形之中对来访者造成的影响,通过另一个空间中和谐平衡关系的展现,我看到了改变可能的途径。

接下来的咨询我和来访者进一步探讨了“温和”对来访者的意义,对小H来说,温和意味着被认可、被喜欢、被爱,而不温和的人是不被人喜欢的。故而她用力地向温和的一端靠近,过分注意是不是达到了温和的标准,譬如,说话的速度是否没那么快,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是否行为举止得体,遇到事情是否没那么急躁。而在社交情境中,尤其她对于这些内容的过分关注,可能会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与别人的互动和别人的情感需求,这进一步使得小H和感情细腻的人之间的友谊难以维系,这也是为什么小H目前除了乐乐这个朋友之外难以和其他人建立友情的潜在原因。

后面的咨询我全面了解了小H在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温和以及不那么温和的一面,分别呈现出温和以及不那么温和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在具体情境中各自的适用性。在一次解决乐乐引起小H不良情绪的具体情境中,小H提到有时挺羡慕乐乐的,不用那么在意别人怎么想,一心做好自己的事情。通过多次和小H的共同讨论,小H开始尝试理解和包容乐乐的所作所为,更为重要的是,小H逐渐看清多样的自己,慢慢开始接近和接纳不温和的自己,我也通过自我暴露自己偶尔不温和的一面来诠释性格的变化性和多样性。咨询后期我们通过回到令她印象深刻的童年经历中,希望借此减少父亲对她的影响。

总结和反思

来访者起初呈现出来的是好朋友带给自己的困扰,实则是自己内心的冲突所引发的焦虑。精神分析流派认为,外在的攻击他人必定有内在的自我攻击。大多数人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人会尽量疏远或者拒绝,但是来访者却表现为先靠近后试图划清界限,并伴随愤怒和焦虑,而对于这种焦虑背后的秘密需要咨询师善于观察和捉住突破口。而此个案中,来访者对温和性格的追求成为了走进来访者内心世界的入口。而反复强调的“温和”是在向咨询师释放一种信号,“我想成为一个温和的人,因为这是被爱的前提,但是我内心似乎也住着一个不太安分不太温和的自己,我一定不能让这样的自己冒出来”。

最终,来访者小H基本消除了对乐乐的“敌意”,虽然她们的友谊走向何方我不能断定,但是相信来访者已经有了接纳自己和乐乐的勇气与力量。

猜你喜欢

咨询师来访者舍友
Chapter 5 An important visitor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生活的快乐源泉——“奇葩”舍友
咨询师带给来访者的礼物
浅谈心理咨询中如何建立良好的关系
放下“应该”,才得自由
无债一身轻
在“以来访者为中心”疗法中谈“共情”
心理求助指南你了解多少?
新技能
同感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