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究

2020-07-23孙朝栋黄理法张桂华刘照军

时代汽车 2020年8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

孙朝栋 黄理法 张桂华 刘照军

摘 要:具有“工匠精神”、“双创素养”的技术技能人才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制造业技术创新的重要驱动力。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只有走校企合作的道路才能培养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文章以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为例,分析了高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基于此,对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教学模式、教学诊改等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新见解,希望能为职业教育培养提供帮助。

关键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教学诊改

随着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我国社会经济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不断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1]。国务院在2019年2月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推动企业和社会力量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习近平总书记也对职业教育发展作出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的重要指示[2]。

1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高等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对人才的培养更注重职业性和实用性,在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更重视实训教学和实践环节,旨在培养适应企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职业院校培养的毕业生不能完全满足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对其实践技能提出的新要求,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尤为短缺,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技工荒”,主要体现在质量上供不应求,结构失衡[3]。

以汽车类专业为例,虽然我国汽车制造及售后从业人员缺口很大,但是大多数毕业生所具备的素质与企业期望不相匹配,毕业生入企后还需重新培养,增加了企业用人成本。造成此类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教学模式守旧,有待创新。培养能够适应新兴汽车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社会满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汽车类专业培养目标的总方向,职业院校对将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有清醒的认识,但是对于如何培养人还缺乏足够的实践,教学上以理论知识灌输为主,传授的知识内容陈旧,忽略了学生其他素质能力的培养;第二,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开设的实践性教学课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需要。由于汽车专业实训场地、设备等资源投入大、更新快,需要教师数量多,而高职院校经费有限,实训场地设施不完善,使得学生实习实训时间大打折扣,学生技能培养并没有达成预期效果。第三,校企合作困难,产教融合不畅。职业院校公益性育人行为与企业市场化运营行为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活动。在校企合作中,学校合作的意愿通常是积极主动的,实施过程中往往是被动的,“校热企冷”的现象屡见不鲜;在现实校企合作运作中,还会出现企业“产”与学校“教”的矛盾。第四,教学评价及反馈体系缺失。很多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将重点放到了"教”与"学”,忽视了教学评价与学生、企业、社会反馈的重要性,没有让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有效的闭环系统。如何培养人才是新时代职业教育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2 产教融合背景下汽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中国逐渐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高职院校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人才培养也由“高素质、综合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转变为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双创素养”人才培养[4],因此,我们对于人才培养的策略路径也应该有新的审视。

2.1 实施“双基地、三循环、两贯穿”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比较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往往忽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全方位的培养要建立在适合学生、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之上,人才培养模式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扮演着“骨骼”的作用,为此必须科学谋划。

结合高职学生认知实际,按照汽车类学生学习特点和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将学生能力培养分成由基础能力到专项能力再到综合能力三个阶段[5]。借鉴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特点,创新提出“双基地、三循环、两贯穿”人才培养模式。“双基地”是指校内实训基地(包括汽车实训中心和具有生产性功能的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三循环”:第一循环,在课堂和汽车实训中心之间进行循环,重点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第二循环,在汽车实训中心和“生产性”实训基地之间进行循环,培养学生的专项能力;第三循环,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之间进行循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两贯穿”是指创新创业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学生在校内、外实训基地之间,通过三个工学交替的循环,完成由基础能力到专项能力、由专项能力到综合能力的提升,同时兼顾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的学习,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岗位的近距离对接,为新时代所需的“工匠精神”、“双创素养”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2 推行“做学教赛”教学模式

为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科体系,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体现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为本位的特点,施行“做学教赛”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根据企业生产实际进行整合成项目,实现优质高效课堂。“做学教赛”教学模式是指:做,即学生在教师上课之前预习,课前自学了解本节课要学习内容,学生经教师讲授学习之后再次练习、操作等;学,即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教师讲授的知识、技能与规范;教,即教师按照设计的教学内容进行讲授、示范的过程;赛,即每一项目学习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范围技能比赛,每学期职教周举办以国赛、省赛项目为参照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与服务、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营销等技能大赛,通过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职业素养。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做学教赛相互促进局面。

2.3 加强“三室管理”,培养良好素养

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要从方方面面做起,尤其不能忽略“三室”主陣地,三室即教室、实训室、寝室,要时时加强学生在三室内的管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在教室内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同时养成好的学习态度;在实训室内通过规范操作,树立“6s”意识,塑造优良职业习惯;在寝室内让学生养成良好独立生活习惯。

2.4 制定“四方参与、四类评价”的教学质量诊改体系

以质量为根本,完善“四方参与、四类评价”的教学质量诊改体系。四方即学生、社会、教师、督导,平时要深入行业、企业,分析其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的要求,定期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摸底分析,监控贯穿学生在校发展全过程,构建学生评教反馈、教师教学反思、督导听课评课、社会评价等多元化的开放系统。抓住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的目标、过程、节点、结果和效果等要素,对培养方案、专业建设、教师发展、基地运行、学习效果等进行专项评价,形成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闭环控制系统。

3 结语

在产教融合大背景下,校企深度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大势所趋,各职业院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创新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通过与不同企业、行业、社会培训机构有效合作,让学生真正走出象牙塔,走进新社会,走进新时代。

基金项目:2019年度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校企协同、全程融入、层级递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9154)。

参考文献:

[1]周莹.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无锡产教融合工匠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和路径[J].科技视界,2019(36):68-69+93.

[2]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6/23/c_1111276223.htm

[3]郭云瑶.基于“工作室”的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19.

[5]刘文辉.高职院校“一专多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建立[J].中外企业家,2020(09):169.

[5]张桂华,杨晓华.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8(1):99-102.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