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国家形象在拉美的构建

2020-07-23白晓雨

新闻传播 2020年3期
关键词:中拉国家形象主流媒体

【摘要】近年来,中拉关系在政府宏观领域方面发展迅速,取得显著效果,但在微观领域拉美普通群众中似乎并没有取得预期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拉美人民普遍对中国形象“陌生化”,长期以来,“刻板印象”并没有随着双边关系的发展而得到改变,因此,制定更加有效的传播策略,国家主流媒体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中拉;国家形象;主流媒体:“一带一路”

近年来,中国与拉美关系日益紧密,在多个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经贸方面,中国已成为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国,拉美成为仅次于亚洲的中国海外投资第二大目的地。外交方面,2017年至2018年,短短一年时间内,先后巴拿马,多米尼加共和国,萨尔瓦多三个国家与台湾当局“断交”,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这些成就,彰显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以及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日益重要的大国角色。

但在成绩面前,我们不应该被蒙蔽了双眼,应看到目前存在的不足和欠缺,从而在未来,制定针对性政策,进一步取得更为全面的发展。虽然中拉关系在政府层面的交往成绩显著,但这些大政策大项目,在拉美普通群众中似乎并没有取得预期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拉美人民普遍对中国形象“陌生化”,长期以来,“刻板印象”并没有随着双边关系的发展而得到改变。著名专家曾提出“国家形象=国家行为+媒体传播=国际社会公众的总体印象和评价”的公式。因此,如何把中拉双方在宏观领域的交往成果转化为微观领域的基本常识,塑造一个全面立体正确的中国国家形象,是我国媒体在对外传播时面临的巨大任务。因为新闻不仅是一个观察世界的窗口,更是一种话语活动,当受众对话语形成背景不够熟悉,没有亲身体验或其它信息来源的时候,新闻的指导作用最大。

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例,在“一带一路”倡议相关国际活动如“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众多拉美国家政府高级官员、企业和民间组织代表纷纷与会,显示出政府与企业对这一倡议的兴趣,拉美方的积极参与,必然会使得中拉关系进一步深化发展。但与宏观领域相反,“一带一路”在微观层面的反响似乎不尽人意。新华社等中国媒体对在拉美地区的“一带一路”的报道进行了研究和评估,从调研成果看,虽然“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新华社等中国央媒陆续开展对外报道,向海外民众宣传介绍“一带一路”倡议,而且一些重大海外项目也已经落地实施,但海外民众对于“一带一路”的认知依然十分不乐观,一方面,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什么是“一带一路”,另一方面,大多数了解的人,也把它单纯的看作是中国在拉美的投资。在一次对巴拿马外交官关于“一带一路”的采访中,笔者问到巴拿马人民对中国有什么了解,巴拿马外交官回答说:“巴拿马人,更广泛意义上来说,拉丁美洲人,或多或少都对中国有一些了解,但这些了解只停留在很表面的层次,更多的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一个人怎么说,会传到其他人那里去,一传十,十传百,这种方式成为他们的主要信息获取方式。因此,这些了解总是很片面的。”

在目前的传播效果下,中国国家级主流媒體任重而道远。因为新华社等国家级主流媒体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一带一路”的话语权威,对外发布的“一带一路”相关报道和解读,将深刻影响拉美广大受众的认知,而群众议程会影响政府议程,群众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接受度与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政府的相关政策。

根据新华社的调研,当前以新华社为代表的国家级主流媒体在拉美的传播力影响力不足,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一带一路”新闻报道量较多,但当地媒体转引量较少

统计发现,在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新华社共计发布“一带一路”相关英文报道22430篇,西班牙文报道1561篇,葡萄牙文报道1027篇,中文报道41892篇,且呈逐年递增趋势。从数量上看,新华社关于“一带一路”的对外报道力度很大,但传播影响力却远远不够。

笔者认为,新华社等中国主流媒体在拉美本地的影响力与当前中国在拉美的实际影响力并不匹配,主要原因是受历史原因与地缘政治影响,美国等西方主流媒体在拉美有较强的话语权。拉美媒体受经济等条件制约,对国际新闻的报道一贯转载西方媒体较多,长期以来,形成了拉美受众受西方主流媒体意识形态影响的价值体系。国际新闻,受众与事实不在同一个平台上,所以往往难以验证,因此,传达准确的信息,是十分重要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主流媒体应调整战略,结合受众的特殊性,制订一套有利于在拉美地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舆论环境的对外传播体系,从而建设好国家形象。

二、“硬新闻”多,“软新闻”不足

新华社发布的涉拉美的“一带一路”报道关注点主要集中于经济和政治领域,涉及拉美与“一带一路”相关历史文化背景等“软”内容的报道量较少。

中国主流媒体的报道是拉美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一带一路”的重要途径,对构建“一带一路”的海外形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形象的塑造要靠“软实力”来实现,但当前在报道涉拉美的“一带一路”新闻中,议程议题较为单一,不利于海外民众全面了解“一带一路”倡议。单一的报道内容,易对拉美受众产生误导,使它们在了解不够全面的情况下,将“一带一路”倡议视为中国的海外投资计划这样的刻板印象。

三、对拉美地区的报道“一概而论”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在拉美地区的不断深入,拉美各界对“一带一路”的信息需求也在增加。但当前新华社在拉美地区的“一带一路”新闻报道,更多将拉美地区作为一个概念性的整体进行传播。

在笔者对拉美专业系统地学习前,也会和大多数人一样把它当做一个整体。实际上拉美地区分布国家众多,每个国家的国情都大不相同,对中国的了解度和接受度也随着两国外交经贸等领域的合作情况而变化,因此“一概而论”的传播,影响力必然会大打折扣。“软实力”的构建要靠传播力来实现,未来我国国家主流媒体应进一步细化在拉美的传播,有针对性地提高传播影响力。

结合笔者自身的经历,对此有很深刻的体会。笔者本科专业为西班牙语,因此与各行各业的拉美人有较多的接触往来,在交往中,深刻地意识到中国在拉美国家大多数人民的认知范围里,只是一个近几年发展很快的大国,但具体中国如今发展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水平,什么是“一带一路”政策,几乎没有人知道。

笔者曾在中国商务部外援项目系列项目研修班拉美班中担任翻译,参加此类研修班的都为拉美各国政府官员,大学教授,公司骨干等一批相对文化素养较高的人。一次,一位洪都拉斯官员在刚到中国,从机场回酒店的路上很震惊地感慨,没想到北京竟然到处高楼大厦耸立,街道宽阔干净,竟然是一座如此现代化的大都市。来之前,他以为北京和他30年前在一本杂志上看到的那张图片没什么区别。

还有一次,原定25名学员的巴拿马班最后实际参加人数却只有18人,笔者十分困惑,这样好的机会不应该是一位难求吗?为什么竟然会没有报满?后来询问一位学员得知,她也是被公司拿来充人数,被强迫参加。不愿参加是因为在她的认知里,中国是一个很贫穷,落后的国家(巴拿马由于运河和免税区,经济十分发达)。但当她到了中国,她就被震惊了,每天都有很多东西刷新她的认知,让她觉得不可思议。相对来说,他们是各自国家中文化素养较高的一群人,如果他们对中国的认知停留在这样一个水平上,可想而知,那普通大众呢?

此外,當拉美人亲身接触到中国传统文化时,几乎所有人都对它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这样一种现象其实是值得我们重视的,很多时候,不了解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想了解或者没有兴趣,只是因为没有渠道去了解,没有机会去接触。这样一种现象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我国对外传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与他们的各种接触聊天中,笔者深深地认识到,中国“软实力”的影响力建设,真的十分迫切,任重而道远。而这样一种“软实力”的传播,很大程度上,要靠媒体实现。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利用这样一个新时代的发展契机,让拉美人民更好的了解中国,无论是新时代的整体发展面貌,还是政策文化历史。

中国与拉美,从政府层面看,双边政府建立起了经济,贸易,文化等多方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样作为发展中国家,在走向进一步发展的道路上不谋而合,未来,将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上携手共进;但同时,我们也应意识到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微观领域的中国国家形象在拉美的构建并未取得预期效果,影响力不够大,因此,国家权威主流媒体需要调整制定更为有效的传播策略,加强“软实力”从而树立中国在拉美的大国形象。

路漫漫其修远兮,但在曲折道路的尽头,等待我们的,是一片光明的未来。未来,立体而全面的中国大国形象将生动的展现在世界面前。

参考文献:

[1]毛伟.新华社在拉美地区传播“一带一路”倡议的现状与效果[J].国际传播,2018(3):48-55.

[2]万戴.微观视角的中拉媒体传播一拉美社会的中国知识体系建构与传播效果的文本研究[J].拉丁美洲研究,2018,40(5):125-158.

[3]李阳.拉美媒体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中拉媒体合作[J].拉丁美洲研究,2016,38(3):129-157.

[4]朱振明.拉美报纸媒体中的“钓鱼岛”:谈中国的形象[J].国际新闻界,2014(9):92-107.

[5]刘笑盈.中国对外传播:从报道中国到报道世界[J].对外传播,2018,000(011):4-7.

【作者简介】白晓雨,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国际新闻学研二在读,本科就读于北京理工大学西班牙语专业。

猜你喜欢

中拉国家形象主流媒体
中拉媒体人共话“命运共同体”
建立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数字中枢的构建与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研究
做好涉恐报道:媒体如何设置议程
主流媒体互联网思维的现状与实现路径探讨
试论中国主流媒体重大事件报道的国家形象传播策略
新形势下国家形象塑造及对外传播策略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为中国国家形象“加分”
第十届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举行
新媒体时代我国对外传播“搭车思维”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