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宋惠崇小景画诗意特色探析

2020-07-22韩绍云王铁刚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诗意

韩绍云 王铁刚

摘要:惠崇是北宋时期的佛门僧人,同时也是一位诗书画兼修的文人,其开创了将鹅雁禽鸟点缀于山水的小景画,简约的取景,富有诗意的意境,小景画的出现丰富了一个时代的面貌,对宋代文人及后世绘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通过对惠崇及其小景画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探析惠崇小景画中所蕴含的诗意特色、惠崇绘画作品中所蕴含的诗意艺术特色。

关键词:惠崇;小景画;诗意

画面追求“诗意”是宋画的一大特点。文人以画作诗,画家以诗作画,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诗与画在宋代达到了圆融相通的境界。宋代绘画追求画面诗意是这一时期的艺术特色,“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两者交相融通,逐渐成为宋代品鉴绘画高下的审美风尚,也发展为宋代文人画家追慕的美学境界。宋人晁以道有诗云“画写物外形,要物行不改。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董其昌说:“此宋画也”。惠崇以横幅长卷、小幅画和团扇等为其小景画的主要表现形式,采用汀渚云烟、坡湖禽鸟具有诗意的题材,画面呈现出的清淡幽远、潇洒虚旷的诗意意境,体现出了诗僧画家惠崇意将“诗”与“画”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相融的美学意境,其中也蕴含了画面之外的言外之意、昧外之旨、韵外之至的无限意境之美。

宋代绘画追求画面诗意成为宋代品鉴绘画高下的审美风尚,也发展为宋代文人画家追慕的美学境界。惠崇小景画的构图、题材及意境无不体现出诗僧画家惠崇意将“诗”与“画”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相融的美学意境。

一、尺幅隽永的诗意形式

构图形式在中国绘画中历来很受重视,如“置陈布势”“经营位置”即是古代画家提出的绘画构图观点。惠崇小景画意味隽永的尺幅空间,充满着无限遐想的精妙意境。 从有关惠崇小景画的史论文献记载及传世作品来看,惠崇小景画有横卷、团扇和小幅画等构图形式。康定斯基说画家希望表现自我只能选择选择与画家精神相近的形式,惠崇以诗人的情思来构想独特的空间物象,横卷、小轴和扇面的构图形式无疑与惠崇独有的诗画一律的美学精神较为接近,因而画家乐于采用这样的艺术形式来表现物象,如采用横幅长卷构图形式的《溪山春晓图》,尺寸约在30平方尺以内的小幅作品《秋浦双鸳图》和《沙汀烟树图》,再如现存于日本,扇面形式的《莲池浴凫图》,为僧画家惠崇罕见含有佛意的小景画。内容清雅、尺缣短幅的截取局部,布景运思“看取团圆壁月,中吞万里河山”的小景画,画境意味悠长,学者顾平认为这种尺幅简约的构图是画家追求“诗意”的一种表现。

惠崇小景画的清幽淡远构图,云烟汀渚、坡湖禽鸟的局部取材,采用横卷、小轴、团扇的艺术表现形式,体现出惠崇“寒汀烟渚、潇洒虚框之象”的画面意境,虽幅面形式较小,但却能小中见大,以有限之境体现出意外之意,象外之象的清幽意境,展现出与北宋时期描绘气势雄伟、崇山峻岭的全景式大山大水相异趣,内涵了惠崇深厚诗学素养的小景画,其清幽淡远的诗意构图形式是一种全新的视觉艺术新感受。

二、汀渚禽鸟的诗意题材

五代末北宋初,荆浩、董源、范宽等画家的崇高壮阔的全景式山水居于主流地位,画面以山石林木为描绘主体,惠崇并未追慕时风,而是从诗学的新视角,截取内涵有诗意的陂湖林越、汀渚禽鸟的局部题材,表现出具有诗情意味的小景画。

浮雁眠鸭、寒汀远渚是惠崇小景画常出现的题材。与盛行于北宋时期雄浑壮阔的全景式山水不同,诗人画家惠崇以独有的审美情趣,将汀渚和禽鸟具有诗意的物象巧妙融合于画面之中,使其成为小景画独有的画面题材,故而宋郭若虚称其绘画内容“工画鹅雁鹭鸶”。具有诗意的题材物象使画面中涵有简远淡泊的意境,“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芦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是北宋文人苏东坡题惠崇画的诗句,虽惜原作无遗存,但从现传为惠崇的《溪山春晓图》可以管窥,画面以横幅平远的长卷构图形式,描绘了江南汀渚平滩、花鸟为题材,远景连绵起伏的山坡上一株株婀娜多姿的桃树盛开着灼灼桃花,近处山坡脚下春波荡漾的湖面上成群结队的鹅雁,呈现出盎然生机的春色美景。鹅雁禽鸟也是惠崇擅长表象的客观物象,从其现存的“禽寒时动竹”“风暖鸟巢木”“鸟暝风沉角”等诗句中不难看出,惠崇笔下的诗与画,虽艺术形式相异,但取材内容却极为相像,让人们看到了诗画兼善的文人画家惠崇“画即是诗,诗即是画”的小景画艺术风格。

汀渚花鸟的巧妙融合既体现出惠崇诗画相融,也是對固有绘画形式的大胆突破。早在魏晋时期的已有禽鸟题材融入山水画的相关记载,如东晋顾恺之的《画云台山记》载“云台西北二面……石上作孤游生凤,当婆娑体仪,羽秀而详,轩尾翼以眺绝涧”,此处的“鸟兽可定其仪而用之”,点明禽鸟可适当点缀于山水画。王微《画山水序》中提到“其形出焉,犬马禽鱼,物以状分。此画之致也。”也旨在表述禽鸟可适当点缀山水画的绘画理论观点。此外,同时期的部分洞窟还雕刻有相当数量的天鹅、飞鸟等禽鸟,这些禽鸟姿态各异、灵动多姿,画论结合画迹均表明山水画中点缀禽鸟在魏晋时期蔚然成一时之风气。然汀渚禽鸟作为点缀出现在山水画,发展至隋唐时期已无迹可寻,画史画论中也难觅迹象。而“画家表现花鸟和诗人吟咏一样具有不同的寓意和情思”,发展至宋代已日臻成熟。

如《宣和画谱》中指出:故诗人六义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而律历四时,亦记其荣枯语默之侯。所以绘事之妙,多寓兴与此,与诗人相表里焉。……而鸥鹭雁鹜,必见之幽闲。至于鹤之轩昂,……展张于图绘,有以兴起人之意者,率能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若登临览物之所得也。

又说:诗人多识草木虫鱼之性,而画者之所以豪夺造化、思入妙微,亦诗人之作。

由上述再与郭若虚所言古之禽鸟虫鱼不及宋之说相联系,除指出了绘画技法至宋的日臻成熟,也指出了宋代文人画家所赋予花鸟画中的逸情诗意。又南宋邓椿有画者为文之极之说,为宋时文人品鉴绘画格调的高下,成为宋时文人品鉴画格高下的美学观,也成为文人画家一致追求的创作意境倾向。从《林泉高致》句“佳句好意亦看不出,幽情美趣亦想不成,即画之,生意亦岂益有?”古人清秀诗句,有发于佳思而可画者即可看出宋人对画意通诗意的推崇。《宣和画谱》记载宗室赵大年,因其小景画所表现的“陂湖凫雁之趣,荒寒闲暇”,为当时“亚流辈之所贵重”;对“做雁骛鸥鹭、溪塘汀渚”的另一位宗室赵士雷,则指明其有“诗人思致”的小景画,“至其绝胜佳处”语言形容难以企及其意境,也佐证了文人小景画家诗人思致的汀渚禽鸟寄托意象。

鹅雁禽鸟点缀于山水体现出画家主体意识的觉醒。有异于同时期花鸟画中精工细丽的禽鸟,惠崇小景山水画中的凫雁禽鸟,表现出了诗人惠崇特有的詩情意味。惠崇以汀渚、禽鸟为主要题材,表现出了宋时文人赞赏的虚旷简远境象,正是作为诗人的惠崇以绘画的艺术形式来体现其诗人思致。如经考证较可靠为惠崇作品的《沙汀烟树图》,画面即表现出寒汀烟渚、潇洒虚旷的江南初春景象。清逸幽远、烟岚迷蒙之象即为画家文人情思的转化形式。画面左侧描绘了浅坡树丛、飞行水鸟,右侧绘有茂密丛林若隐若现于轻纱薄雾的请旷沙汀之上,远近两景遥相呼应,平静的河水成对角线状相隔,清逸幽远、烟岚迷蒙之象即为画家文人情思的转化形式。宋人蔡條也认为“丹青吟咏,妙处相资,昔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盖画手能状,诗人能言之”。作为诗书画俱佳的宋代文人苏东坡,观惠崇小景画后,题写了“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优美诗句,“万树桃花,百种禽鸟”让读者充满无限遐想的诗情画意,苏东坡定是体会贯通了诗学素养深厚的惠崇小景画内涵幽逸淡远的诗意。

三、潇洒虚旷的诗意意境

瑞士思想家阿米尔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诗人画家惠崇采用横卷、小幅画的构图形式,取材与其诗歌意向相通的汀渚禽鸟含有诗意的题材,描绘出的小景画如其诗一样充满了潇洒虚旷的诗意。

画面追求诗意为宋代注重艺术文学化的代表形式。北宋郭若虚将惠崇小景画意境精辟概括为“潇洒虚旷”。“潇洒简远,妙在笔画之外”,为宋时苏东坡、欧阳修、黄山谷、米芾等文人提出的品论观点,因而惠崇小景画潇洒简远的画面意境,进而成为了文人极力推崇的画境,应是其画面呈现出的“潇洒虚旷之象”,与诸多文人的品评趣味相契合。

惠崇小景画中的自然物象是为其抒写诗人情致的媒介。明人董其昌曾言“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亦已诗为境”。“以诗为境”即是惠崇笔下所描绘的客观自然景象,如其《秋浦双鸳》描绘初秋时分的景象,画面中发黄的芦苇、枯萎的荷叶、忧思的水鸟及淡雅的设色,使人仿若感到清冷的秋意,构成了“秋雨更秋烟”的初秋诗意景象,联想到惠崇深厚的诗学素养,它应是画迹表现其诗心的物化之象。清张庚见到惠崇《溪山春晓图》时感言笔墨秀润、石上林间、点缀禽鸟,仿若有“春眠不党晓,处处闻啼鸟”光景,怎能让人有不移人之情?可谓一语中的的点出来具有诗人情思的惠崇小景画,“画中有诗”富有诗意的审美画境。

元人汤采真论及绘画时说“山水之为物,禀造化之秀”。意为所写的山川景物皆为画家心迹外化的媒介物。诗人惠崇画笔下的汀渚禽鸟的自然客观景象为其表现诗人情思的媒介,物化出清淡简远之象的诗意意境。

参考文献:

[1]顾恺之,画云台山记[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

[2]王微,叙画[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

[3]邓椿,庄肃,画继·画继补遗(卷九)[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

[4]蔡條.铁围山丛谈[M].北京.中华书局,1983.

[5]郭若虚,图画见闻志[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

[6]黄庭坚. 豫章黄先生(卷二十七)[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

[7]于安澜,画论丛刊(上卷)[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

[8]康定斯基,艺术中的精神[M].李政文,魏大海,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3.

[9]吉广舆,宋初九僧莳研究[D].高雄:国立高雄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2000.

基金项目:河南省社科联课题“北宋惠崇小景画艺术特色研究”,项目编号:SKL-2019-1777。

作者简介:韩绍云(1978-),女,河南开封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学;王铁刚(1977-),男,河南开封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学。

(责任编辑 李琳)

猜你喜欢

诗意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孤独,是一种诗意的表达
虫子的诗意奇旅
永恒
冬日浪漫
普通人的诗意
诗意五句话
缤纷寒假,诗意森林
那一次,我在中感受到了诗意
吴绪经水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