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用牡丹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

2020-07-22王煜许文营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油用牡丹病虫害

王煜 许文营

摘要:近年来油用牡丹作为一种新兴的油料作物,在全国范围内栽培面积呈增长态势,但在生产过程中病虫害也逐年增多。对豫西地区油用牡丹调查表明,主要病害有立枯病、根腐病、白绢病、叶部红斑病、炭疽病等;常见虫害有地下害虫、刺蛾类等。分析了油用牡丹病害及虫害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制定了油用牡丹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历。

关键词:油用牡丹;病虫害;危害特点;防治历

牡丹是一种多年生矮灌木,以雍容华丽的花朵在历史上广为种植,其传统价值主要体现在观赏和药用两个方面。油用牡丹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以其含油率高、食用安全、功效高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种植。近年来随着油用牡丹种植面积的扩大,病虫害的发生也逐年增多,由此给油用牡丹种植户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病虫害的防治成为油用牡丹生产上的一个关键问题。

对洛阳周边种植的油用牡丹调查表明,油用牡丹生产中常见的根部病害主要有立枯病、根腐病和白绢病,叶部病害有红斑病、炭疽病、锈病和轮纹斑点病等;常见虫害有地下害虫、刺蛾类等。鉴于此,笔者根据油用牡丹生长周期,结合病虫害发生、发展的时间节点,利用现有技术,按照时间序列,制定了一套油用牡丹综合防治历,旨在为油用牡丹病虫害防控提供参考。

一、常见病害症状及发生规律

(一)根部病害

l、牡丹立枯病。牡丹立枯病主要发生在苗期,全国都有发生,主要侵染牡丹幼苗的茎基部。此病刚发生时,幼苗茎基部出现椭圆形暗褐色斑,逐渐由褐色转变为暗褐色,病部缢缩。随着病害的发展,韧皮部逐渐坏死,根部腐烂呈黑褐色。最后,植株萎焉或直立死亡,不倒状。危害严重时也可侵染近地面的叶片,引起叶枯,后期病部有时可见不十分明显的淡褐色蛛丝状霉层和附着深褐色米粒大小的菌核。

立枯病主要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或残留的病株上越冬,借助雨水、灌溉水进行传播,主要危害一年生幼苗。天气潮湿、温度20 - 24℃易于该病的发生,多年连作地块发病较重。

2、牡丹根腐病。该病病菌侵染根系和根茎部,引起根部腐烂,被害初期表现为营养根先坏死,地上部分生长不良,叶片变小发黄、失绿,随后发病部位支根和须根变黑腐烂,并向主根扩展。主根和根茎受侵染后表现为褐色腐烂,表皮剥离脱落,叶片凋萎下垂,全株枯死。豫西地区染病植株易出现秋发现象。

根腐病病菌以菌核、厚垣孢子在病残根上、土壤、肥料中越冬,翌年经伤口侵入,4月中下旬开始感病,土壤积水或湿度大时易发病,地下害虫为害严重的地块及连作地块也易发病。

3、牡丹白绢病。牡丹白绢病是由真菌引起的根部病害,发病初期,近地面根茎部皮层组织腐烂,呈暗褐色,有酒糟味并溢出褐色汁液,表面长有辐射状白色绢丝形菌丝体,或呈棉絮状菌丝层,湿度大时菌丝层可扩展到病部周围的地表和土壤空隙中。潮湿条件下,菌丝也可侵染下部叶片,使叶片产生水渍状斑纹。发病后期,病株基部腐烂,全株萎焉枯死。10- 11月可在病体附近土壤见到形似油菜籽状的茶褐色圆形粒状菌核。

病菌以菌核在病残根上、土壤、杂草中越冬,主要通过苗木或水流传播,翌年侵入牡丹根部发病。在豫西地区,4-5月份开始为害,高温、高湿是发病的主要条件,多年连作、管理粗放、易积水的地块发病较重。

(二)叶部病害

1、牡丹红斑病。该病各地均有发生,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花和种子。新叶感病后背面出现小点,侵染严重后逐渐扩大为5 - 15mm不规则形紫红色或暗紫色的病斑,湿度大时,叶背面可见暗绿色霉层的浅褐色轮纹,后期严重时,叶片如同火烧状,焦枯破碎。

红斑病病菌以菌丝体在发病组织上或地面的病残株上越冬,来年春季分生孢子借助风、雨水、灌溉水传播,从伤口侵入或直接从表皮侵入,侵染新叶、嫩梢等部位。初侵染危害最重,植株下部的叶片危害最严重。春季雨水多,气候潮湿条件下易发病。

2、牡丹炭疽病。该病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可为害叶柄、花梗和嫩枝。病害严重时常使病茎扭曲畸形,幼茎受侵染后则迅速枯萎死亡。叶片被害初期,产生中间灰白色边缘红褐色的圆形小病斑,后期病斑穿孔。茎部受害后彎曲,产生条状溃疡病斑,幼茎受害则迅速枯萎,花瓣受害后产生粉红色小斑,导致花畸形。

病菌以菌丝体在发病组织上或地面的病残株上越冬,来年春季分生孢子借助风、雨水、灌溉水传播。高温高湿的条件下该病易于发生,通常在8-9月份雨水多时发病严重。

3、轮纹斑点病。该病主要为害叶片,花期开始感病,初感病时叶片无明显症状,到6月份下部叶片开始出现淡黄色的小点,逐渐扩大为褐色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感病后期,病斑中央散生小霉点,并呈现轮纹状,严重时,叶片逐渐枯死。

病菌以菌丝体在发病组织上或地面的病残株上越冬,来年春季分生孢子借助风、雨水、灌溉水进行传播,从伤口侵入或直接从表皮侵入。7-9月份易于发病,气温高、湿度大的环境条件及通风透光不良的地块,易引发该病的发生流行。

二、主要虫害及发生规律

(一)蛴螬类

蛴螬是鞘翅目金龟子幼虫的统称,各地均有发生,是一种多食性的害虫,成虫、幼虫均可造成危害,幼虫啃食植株的根、茎,成虫危害植株叶片,形成孔洞、缺刻或秃枝。

豫西地区1年发生1代,以3龄幼虫在土中越冬,5-6月份成虫羽化出土,昼伏夜出,具有假死性和趋光性,喜欢在燥热的夜晚活动。成虫食性杂、食量大,喜欢在腐殖质多的土壤中和枯枝落叶层下产卵。6-7月始见幼虫,9月初幼虫在土中越冬。

(二)刺蛾类

属鳞翅目刺蛾科,又叫洋辣子,全国各地均有发生,是一种杂食性食叶害虫,初龄幼虫群集在叶背取食叶肉,4龄后分散危害,蚕食叶片,常将叶片吃光。

豫西地区1年1-2代,以老熟幼虫在牡丹枝条和侧枝上结茧越冬,翌年5-6月化蛹,6月出现成虫。成虫有趋光性,夜间活动,喜欢在叶背上产卵。7月老熟幼虫吐丝和分泌黏液作茧化蛹。

三、病虫害综合防治历

在了解油用牡丹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基础上,为做好病虫害的系统综合防控,以病害、虫害发生时间为节点,制定了油用牡丹主要病害、虫害综合防治历(见表1)。

气候因素是病害、虫害发生的重要影响因子,因此,防治时期及方法应根据病虫种类及其发生规律进行防控。不同栽植区域,油用牡丹病害、虫害发生时期不尽相同,病害、虫害防治时间需做适当调整,同一种农药连续使用一般不应超过2次,否则容易产生抗药性;春夏喷药以早晨10点以前或下午16点以后为好。在整个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要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栽培管理为基础,合理轮抱使用多类农药,重视传统杀菌剂的应用,如,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这些杀菌剂成本低,取材方便,效果好。同时,也应重视新型杀菌剂的应用,虽成本高,但防治效果极佳。

参考文献:

[1]韩本贵,徐德平,汪丽莎,等.油用牡丹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13).

[2]孟庆华,王崇章东北寒带地区牡丹病虫害的防治方法[J].吉林农业,2013(10).

[3]王纪红,杨少伟,郑涛,等,浅议牡丹病虫害的综合防治[Jl.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7(5).

基金项目:2018年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项目“油用牡丹良种优株选育与种子园建设技术研究”,项目编号:182102110150。

作者简介:王煜(1984-),男,河南新郑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责任编辑曹雯梅)

猜你喜欢

油用牡丹病虫害
探析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策略
浅谈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
南方甘蓝主要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表
林业的病虫害及生态防治研究
浅谈乐山市市中区油用牡丹的发展前景
引进“油用牡丹”项目,打造岫岩北出口“生态观光旅游采摘度假区”新亮点
核桃树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