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慕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探索*

2020-07-22成小英耿梦蝶杨桂军

广州化工 2020年13期
关键词:金课环境影响案例

成小英,耿梦蝶,魏 超,杨桂军,滕 跃

(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在四川成都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新时代中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指出把本科教育放在我国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并明确发出在高校本科教育中“消灭‘水课’,建设‘金课’”的号召[1]。

2018年8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将“打造金课”正式写入教育部文件[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吴岩司长在2018年11月召开的第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会议上,做了关于“建设中国金课”的专题报告,明确了建设包括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在内的五大“金课”目标和五大保障措施,通过金课建设要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1-2]。

“金课”内涵可以总结为“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所谓“高阶性”,是强调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所谓“创新性”,是指在课程内容上要体现前沿性与时代性,在教学形式上应注重先进性和互动性,在学习成果上深化探究性和个性化。所谓“挑战度”,即课程具备一定的难度和深度,对教师和学生都有更高的要求[3]。

慕课即MOOC,是一种将互联网技术与教学相结合的新型教学形式。开展基于慕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同时结合案例学习法(CBT)、问题教学法(PBL)、团队学习法(TBL)等多种教学方法,是打造“金课”的重要教学方式。

1 基于慕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建设金课的重要性

慕课是一种线上教学方式,通过高质量的短教学视频,可以实现学生学习的自由,也帮助学生获得平时难以接触的优质教学资源,具有传统课堂教学所不具备的“开放”“大规模”“在线”等优势,但这些同时也导致了师生互动不足的缺陷[4]。线下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室外教学,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相互之间面对面学习,学生在课堂上和老师和其他同学直接沟通,教师不但可以及时把握了解学生的问题,解决学生的困难,帮助学生顺利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也可以通过当堂的学习和讨论,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全面、深入拓展线上学习的知识,深化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一体化和系统化,因而,线下教学很好的弥补了慕课教学存在的碎片化、缺乏系统性和表面化的问题,进而可以很好的实现“金课”的“两性一度”。另外,在大学本科教学中,本科生线上学习实际存在着自觉性较差的问题,通过线下教学的提问讨论和考核等,可以很好的监督学生的线上学习过程,较好的弥补慕课这一缺陷。实际上,实施基于慕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建设“金课”的重要手段。美国新媒体联盟与美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协会学习项目合作发布的《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6高等教育版》指出,高等教育可以通过慕课与面授教学及同伴互动相混合的教学策略推动教学创新并促进深度学习[5-7]。

2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门环境工程本科生跨学科课程,特别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是支撑本科生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一门重要课程。为了达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环境影响评价》线上线下混合金课建设的目标为:通过开放式线上教学,在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结合线下互动教学,学生学习知识,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不断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讨和学习,解决问题并拓展问题,最终实现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从而有力支撑本科生工程教育认证。

开放式线上教学,建立在线上线下教学无缝对接的基础上,线上慕课教学和视频可以随时提供给学生学习,学生在一定教学时段内可以随时随地反复学习线上慕课教学课程,自由度极高,掌握度也较高;同时,通过微信群、QQ群和信息化应用支撑平台(江南大学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学生可以随时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团队和其他学生即时反馈,学生进一步学习,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团队和其他学生也继续反馈,通过一系列的互动反馈过程,特别是教师基于问题的引导性回答时,学生可以逐步深化学习,通过主动查找文献等手段进一步回答问题,更深层次的了解和掌握问题;此外,学生在预设问题的答题过程中,答题打分可以通过即时支撑平台汇总到后台,通过网络预设分析程序,教师可以快速掌握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在线下教学过程中可以有的放矢,针对性的解决学生问题,更好的提升教学效果。

3 如何建设基于慕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以《环境影响评价》为例

包括课程内容建设、教学方式建设和教学评价建设。

课程内容建设:就整体课程而言,围绕着“一条主线、六大主题、三种素质”的架构体系展开。一条主线,即针对工程认证本科生毕业要求指标点,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六大主题,包括环境现状评价、工程分析、环境影响预测、环境影响评价、其他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三种素质,即良好的人文素养、高度的创新精神和工程的实践能力。除了传统的本课程的理论知识点外,还特意增加了“案例探讨”和“拓展阅读”。案例探讨部分包括主讲老师深入工程环境影响评价采编的环境现状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拓展阅读是对课程内容的补充和拓展,有助于学生深化课堂学习内容,学会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方式建设:

(1)在线预习、学习或复习。以慕课作为线下课堂教学的补充,将慕课课程作为学生线下课堂教学课前的预习部分,或者作为线下课堂教学课后的总结、深化学习内容,或者作为线下课堂教学的某个知识点教学。录制相关知识点的慕课视频,学生学习之后进入答题环节,答题合格可以进入下一知识点慕课的学习,完成答题合格之后进入下一知识点慕课学习,直至完成整个预习、学习或复习任务。在这一过程中,信息化平台通过数据分析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

(2)开展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在这种模式下,教师需精心组织整个教学活动,比如如何实现线上线下教学内容和流程的无缝对接和融合,如何组织学生开展查阅资料、讨论和学习,如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开展学生教学评价等。线上线下翻转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包括:生讲生评、以练代讲、案例点评、研讨辩论、项目探究、边讲边练、教师导演学生串演、平行互动、边做变评、生问生答等[8]。基于MOOC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可将线上内容和线下课堂内容混合,在教学过程中探索并形成适合本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金课教学方法。

图1 教学模式示意图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teaching model

(3)建立学习社群。在江南大学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开设“课程公告区”,上传各种教学材料,师生共享学习资源;开设“课堂讨论区”,同时开设微信群或QQ群师生讨论、生生讨论,即时反馈教学内容,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发帖和回帖,上传学习心得或提出问题,并上传个人课程作业或相关教学资源,教师团队和其他学生可以参与讨论或答疑,形成多样性网络学习社群;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实现金课高阶性的目标。

(4)自编案例。案例教学是本门课程的特色之一,通过环境现状评价案例和环境影响评价案例,能有效增强课程吸引力,提升学员参与性。通过慕课视频录制,将文本案例和视频案例在线上展示。

(5)具体示例。以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案例教学示例。课程结合无锡尚贤河水质生态保障工程现状评价开展教学。尚贤河水质生态保障工程是太湖新城建设的前期工程,课程拟通过基于慕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结合CBT、PBL和TBL,依据尚贤河水质现状监测资料评价工程是否达到预期治理目标。在此教学内容开展前,教师已录制并整合完成尚贤河水质生态保障工程现场视频,包括尚贤河背景情况、工程各项措施,尚贤河现状等,并在慕课中提供水质监测数据等各项资料。具体教学过程如下:学生在网上预习知识点“多因子环境质量分指数模型计算方法”慕课→教师在课堂上提问,讲授基于灰色聚类的水质评价方法→学生在网上完成利用灰色聚类法进行现状评价的计算作业,按照要求提交答案→在网上观看并学习关于尚贤河水质保障工程的视频→分小组在此视频基础上完成尚贤河水质保障工程现状评价PPT→完成后,各小组在课堂上依次讲解尚贤河水质现状评价PPT,确定工程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和同学提问,台上小组回答问题→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小组课后修改PPT→上传PPT到QQ群里,教师和同学继续提问→小组完善PPT→上交PPT,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网上完成课后调研评价→教师改善教学过程,构建教学模式,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全部PPT均上传到学习社群,工作学生、其他学生和教师反复提问、讨论、回答和反馈,构成良好的基于慕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的学习过程。

教学评价建设:依据江南大学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在线后台大数据,利用网络分析技术,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实时、动态、过程的评价,将对学生的评价从结果评价转为过程评价,从教师主观评价转向网络数字化客观评价,进而便于教师快速做出反馈和调整。通过慕课学习→学生回答问题→进入下一个慕课片段→学生回答问题,实现预习预设的问题评测,评价和判定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实现线上自动数据分析和反馈,为教师后续教学过程提供可靠、全面和快速的信息。

4 创新之处

本课程将《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内容建设、教学方式建设、动态过程评价进行融合,开展同步建设,体现了金课的两性一度的特点。

本课程通过线上线下混合金课的建设,实现了以教师教为主导转为学生学为主导的转变。例如,翻转课堂,将学生听讲知识的课堂线下内容翻转到网络线上慕课随时进行自主学习,进而把讨论、练习等课后内容翻转到上课的时间,并通过课上师生答疑和讨论来深入了解并彻底掌握学生之前在线上自学的知识点。于是该理念就彻底翻转了传统的教学顺序。

在慕课设计、制作和使用过程中,教学团队将实施金课在线课程建设的要求和理念,构建体现线上和线下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例如,翻转课堂在线上使用慕课视频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线下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讨论或生生讨论等形式,使教师能够在学生吸收新信息并拓展自身思维和想法时给予及时的、纠正性的反馈。在线预习、学习或复习,可以通过相关分析技术,帮助教师依据平台数据及时调整课程的教学预设,优化和改进教学内容和进程。在案例教学中采用基于案例分析的PBL教学法,学生课前对案例场景教学视频进行学习,结合预习作业中的问题进行小组反复讨论,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学习和师生、生生反复讨论,最终理解并深化相关知识点。

最终,本课程紧紧依托建设目标,构建在线预习、学习或复习,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形成学习社群、自编案例这4种信息技术手段和教学模式,与《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深度融合,将摸索并形成有效的课程建设思路和做法,最终朝着金课的方向不断靠近和看齐。

5 结 语

对比“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标准,建设高水平《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仍需持续改进。基于金课的目标,大力发展基于慕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教学,可以做到“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可以实现“金课”的“两性一度”,最终全面提升本科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猜你喜欢

金课环境影响案例
以本为本“金课”打造之精讲精练与发散思维在微积分中的应用举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三线一单”与环境影响评价衔接研析
基于“金课”标准的《管理会计》课程改革思考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探讨如何打造“金课”在中西医结合眼科教学上的实施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