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服行业应多方联合助力优质供给

2020-07-22

中国纤检 2020年7期
关键词:校服供给优质

校服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其多元化需求逐渐被释放。尤其是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不仅要加强和细化校服质量管理,坚决杜绝“劣质校服”“丑校服”“毒校服”等问题校服流入市场,而且还应该从学生自身需求出发,改进校服的美感与舒适度,让孩子们穿得舒适、穿得健康,让校服充分发挥育人功能与审美功能,充分实现校服优质供给,满足新时期校服市场需求。

近年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消费能力与消费水平也随之大幅提升。校服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其多元化需求逐渐被释放。尤其是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不仅要加强和细化校服质量管理,坚决杜绝“劣质校服”“丑校服”“毒校服”等问题校服流入市场,而且还应该从学生自身需求出发,改进校服的美感与舒适度,让孩子们穿得舒适、穿得健康,让校服充分发挥育人功能与审美功能,充分实现校服优质供给,满足新时期校服市场需求。

学生校服引发多方关注,优质供给成行业发展要求与未来趋势

2015年6月,教育部、原国家工商总局、原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四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多部门联合开展校服监管。《意见》要求政府、学校、企业等社会多方面分工合作,从把握“育人、市场、管理”三个规律入手,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共同保障广大中小学生穿着安全校服、舒适校服、气质校服。

2017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礼雅小学校长蒙兰凤呼吁社会合力推行校服新政,加快校服改革,让更多的中小学生穿上安全好看的校服。蒙兰凤提出,为了提升校服品质,推动校服“供给侧”改革,地方政府和企业都需要转变心态,政府部门要不懒政,不断加强质量管理,同时也要鼓励并指导企业转型升级。企业也要看清发展形势,要有担当,把提升校服品质保卫孩子身心健康作为使命,顺应产业升级和改革之势,加快品牌化建设与发展。

2019年两会期间,民革中央向全国政协提交了一份《关于推动优质供给,杜绝劣质校服的提案》(简称《提案》)。《提案》提出:2015年教育部、原国家质检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部署多部门联合开展校服监管。但是,目前各省份对校服管理的方式不同、效果迥异,有地区仍出现“劣质校服”“丑校服”。《提案》建议:在改进校服美感帮助中小学生增强文化自信的同时,应重点破除限价及“地方保护”,让更多学生和家长拥有选择“优质优价”校服的权利;同时,还需加强功能面料开发与校服款式设计,深化质量管理,斩断“劣质校服”流入校园的通道。该《提案》一经提出,便引发社会公众广泛关注和讨论,相关微博阅读量高达3亿余人次,评论超过3万条。

为响应《意见》要求,落实民革中央两会校服《提案》,2019年8月15日—16日,由中国服装协会主办,中国校服产业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校服质量管理及产业优质供给主题研讨会”在江苏南京召开。研讨会邀请了质量监督单位、行业研究单位、江南大学及优秀校服企业等代表参加,为他们搭建校服领域多方沟通、交流、合作平台,对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校服市场环境,提供优质供给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与交流,对推动校服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优质供给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校服优质供给”呼声越来越高

“现在中小学生的家长大多是80后、90后,他们消费能力强,消费需求旺盛,对校服品质要求高,基本上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穿上舒适、美观、健康的校服。所以,整体上说现在家长们的个人意识都比以前有很大的提升,不仅关注校服的质量安全,而且也关注校服的面料舒适度、校服款式是否美观得体等,甚至对后者的关注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也正是对校服品质的要求高了,他们对价格这一块反倒没有太多的硬性要求,只要质量安全、面料好、学生喜欢,一套衣服贵几十块家长也是很乐意接受的。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不仅仅是一位校服行业的从业者,更是一名学生家长,我希望我的孩子穿的校服安全、健康、舒适、美观。所以,我们企业在校服生产和经营的过程中,不管从质量上、面料上,还是款式上、设计及加工工艺等方面,我们都尽力满足家长要求,满足市场需求,努力做到优质供给。”西安某校服公司销售经理阮小艳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介绍说,当前校服市场消费升级发展趋势较为明显,学生和家长对校服品质、“颜值”要求较大提升,校服行业亟须提供优质供给。

“我对校服的要求安全和健康永远都是第一位的,但是这几年也没听说哪里再出现过‘毒校服’事件,可见国家对学生校服安全管理越来越重视,并且也取得实效。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基础上,我希望我的孩子和学生能穿着面料舒适、款式合体美观的校服。如果能再有一些特殊的功能,比如抗菌性、耐摩擦,能很好地展现学校的校园文化和精神风貌那就更好了。”谈及对学生校服品质方面的要求,郑州市郑东新区白沙小学一李姓教师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因为大部分中小学生都活泼爱动,大部分时间也是在学校度过的,校服穿着时间长,面料的安全性、舒适性、透气性都应该好一些,还应该美观大方,有利于学生接受美育教育等。所以,李老师表示她和大部分学生家长有同样的心理,就是希望孩子们都能穿上优质的校服。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在校服选购上家长关注的重点已经不是服装的价格,而是校服面料好不好、款式好看不好看、孩子喜欢不喜欢穿等这些方面。整体上还是对校服品质要求提高了,这是整体意识的提升,是一种进步。”李老师最后强调说。

产业匹配不足,政策机制不畅,校服优质供给困难重重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繁荣,进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当前,我国校服行业发展面临着供给端与需求端矛盾突出的问题,日益高涨的社会需求端与现有校服行业供给之间存在较为严重的产业匹配不充足、政策机制不畅通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和完善。

5月18日,中国服装协会中国校服产业研究中心发布国内首个针对校服产业市场研究的白皮书——《2019中国校服产业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显示,目前中国有1.89亿中小学生,校服市场需求规模大约为1130亿~1250亿。另外,受“全面二孩”人口政策的影响,一波生育需求得到集中释放。按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2017年,中国新增出生人口数量整体呈现波动增加趋势,但在2018年出现较为明显的下滑。由此可以预见,校服企业的未来既面临着基于近期出生人口增长所带来的短期繁荣机遇,也同样面临着因出生人口增长率下降而带来的增量市场压力。另外,根据原中国纤检局2018年的调研结果,目前登记在册的校服生产企业共计有1500余家,小微企业占据企业总数的95%以上,其中70%以上为民营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50%以上企业以校服生产为主,并且校服行业内的家庭作坊和体量庞大的代工厂共存,市场集中度非常低。以国内规模最大的校服品牌伊顿纪德为例,该公司2018年销售规模为7亿元,但该规模不及市场份额的1%。

由此可见,我国校服市场仍然存在市场分散、竞争者多、质量参差不齐、全国性品牌校服企业匮乏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校服市场需求难以满足,产业匹配不足,校服优质供给面临困境。与此同时,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目前原有的校服行业生态平衡正在逐渐被打破,行业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洗牌大潮,产业品牌化发展将是未来趋势。

另外,《白皮书》还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衣着消费性支出等方面均有了大幅度发展。除此之外,服装原材料价格也有较大涨幅。但与此同时,国内对于校服行业的价格限制还停留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当前的校服“最高限价”机制的存在不能满足人们对品质校服的需求,给校服限价“松绑”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价低者得’的中标机制和‘最高限价’政策在校服市场还是很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低的地区,往往存在对校服实施‘最高限价’的干预政策。据我了解的资料,福建地区的校服最低77元一套,湖南地区的校服最低60元一套,吉林地区的校服最低65元一套,江西地区的校服最低60元一套等等。可以说,‘最高限价’政策的存在,对校服市场化发展极为不利,一方面‘最高限价’满足不了消费者对校服品质的需求,影响校服市场化发展和优质供给;另一方面,‘最高限价’还隐藏着较为严重的校服安全隐患。”谈及校服市场的优质供给,“中国校服产业研究中心”秘书部相关工作人员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指出,校服行业品牌化企业匮乏,以及政策机制方面的一些行政干预因素对校服市场化发展和优质供给产生直接的影响。

以市场为导向多方合力,助推校服优质供给

“疫情来了,全世界需要的不只是口罩,而是合格、优质,能满足防护需求的口罩,校服也是如此。中小学生上学穿校服早已达成共识,但是我们为孩子提供的不能是一件彰显统一符号的服装,而是应该结合中小学生身体和心理成长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做一套既能满足基本的着装需求,又要有舒适度和美感的校服。除此之外,还应该让校服肩负其应有育人和审美的功能。所以说,在供给侧改革的大环境下,校服消费升级趋势明显,作为一个校服企业的生产者和经营管理者,我个人觉得我们整个校服行业必须提供优质供给,才能满足市场需求。但是,要做到校服优质供给不仅仅是校服企业生产出品质优良、满足学生需求的校服就行。校服优质供给是需要政府、市场、行业等多方联合,形成一股合力,助推校服行业朝‘优质供给’的这个方向发展。”谈及校服行业的优质供给,陕西某校服生产企业负责人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着重谈了三点:

第一,要打通市场壁垒,让校服产业资源在市场规则的指引下实现优化配置,减少行政干预,不能设置人为障碍,净化市场环境,为校服行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环境,这是在消费升级的环境下,实现校服优质供给的前提条件。而这个前提条件的实现,需要打破校服行业现有的“游戏规则”,以市场为导向,建立起新的“游戏规则”。也就是说,这个游戏规则不是政府制定的,也不是学校、家长等消费者制定的,更不是企业自身制定的,而应该是遵循市场经济原理和市场规则,以校服市场为主导制定出来的既符合法制规定,又符合市场要求的“游戏规则”。要做到这些,现有的与校服有关的职能部门应该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破除市场壁垒,为校服市场的优质发展扫清障碍。

第二,校服企业应该转变固有的经营思想,应该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用“供给侧”思维和“利他”思维来提升自身应对市场的能力,这是实现校服行业优质供给的基础。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任何一个企业经营者都应该积极做到与时俱进,尤其是在供给侧改革的大环境下,从消费者自身的需求出发,来调整自身的商品和经营思路是尤为重要的。所以,校服生产企业应该注重学生自身的需求,从学生健康成长和教育两个方面出发,多进行市场调研,多听取学生及家长的建议,并以此为基础调整自身的生产和经营,尽己所能为学生提供优质校服。

第三,从校服的技术研发、设计、售后服务等方面着手,为校服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这是校服市场优质供给的重要保障。一件校服各项数据指标符合相关质量检测标准,让“校服数据”合规这是校服企业的基本职责。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让学生、家长、学校及社会满意,并长期形成“校服文化美”的社会风尚。

“从产品研发、设计、售后服务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满足社会需求,这才算真正的优质供给。而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及消费者等达成一个共识,用这个‘共识’去指引校服生产企业去执行,进而生产出品质优良的校服,满足行业优质供给的社会需求。”该负责人最后总结说。

猜你喜欢

校服供给优质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记忆深处的校服
校服·校腐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