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勿让浊墨点白袍

2020-07-20杨美辰

莫愁·小作家 2020年7期
关键词:墨点污渍境界

上期“作文实战”《无法忘却的镜头》一文的结尾,作者让大家就江苏省盐城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作文题进行备考演练:明代何良俊《四友斋丛说》中讲到“白袍点墨,终不可湔”, 意思是说一袭白袍,一旦沾染了墨,便永远也洗不掉了。“白袍”如此,为人处事做学问,何尝不会遇到相似情形呢?要求:①根据以上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②除诗歌、剧本外,文体自选。我们收到大量投稿,这期刊发的是高三学生杨美辰的文章,与大家分享。

古人云:“白袍點墨,终不可湔。”一袭白袍,洁静素雅,倘若沾染了污渍墨点,便再难洗得干净。

人生也是一袭白袍,原本纯洁无瑕。若是沾上墨点,便有了难以擦拭的污渍。不管你日后怎么洗涤,墨痕最多只会变淡,却难以消褪净尽。

因此,人生一世,我们应尽力远离墨迹,勿让它玷污了自己的白袍。

白袍,一个人的名节操守。中国人向来推崇“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凡有忤逆者,必遭世人唾弃。古有元稹对薛涛始乱终弃,才子佳人般的爱情因利益而变质变味;沈括诬告苏东坡,引发“乌台诗案”,大科学家成了令人不齿的“小人”。今有知名影星订阴阳合同……一切的一切,皆因他们在虚名浮利面前忽略了重于泰山的人格操守,最终成为反面教材。

白袍,因为其“白”,特别易染。因此,爱惜白袍,任何时候都要留心远离墨源,容不得丝毫大意。但凡生性自由、看重名节者,更应如此。平时哪怕没染上污渍,也要将它放在清水中荡涤荡涤。古人云:“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这是多好的提醒。

滚滚红尘,俗世多惑。要想远离,并非易事,必须讲究智慧。明代杰出画家沈周,总有人不断以名以利诱他出仕。一生好脾气的他,既不愿涉足官场,又为了不薄朋友的面子,便借《周易》给自己算了一卦,卦词是“嘉遁贞洁”,言下之意,我本性山水,出仕不利,难保贞洁。借卦词明心志,又守住了自己的白袍,可谓人生智慧。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但初心易得,守候不易。守得洁白,远离墨源是一重境界,智慧脱离是又一重境界,如荷花般出污泥而不染乃上上之境界。人生在世,就是一场修行,一场没有回程票可买的正己、修身的艰苦修行。

当然,倘若我们一不小心在白袍上沾染了墨点,也不必灰心。“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不是主观而为,亦非原则性错误,偶尔犯了,只要能改就好。哪怕是白袍上的墨点,放在今天,只要你愿意,多用点洗涤剂,就会还你一身洁白。唐寅曾被卷入舞弊案中,虽不是自己有意为之,但也葬送了自己的仕途,损害了自己的名声。这点墨渍泼在了白袍上,似乎再也洗不掉。但他仍高唱着“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为官不成,便自在地去做“仙人”了。“唐仙人”风流倜傥,文采斐然,多少年来谁人不知,谁人不晓?我们记住的还是那个快乐自信的唐寅,舞弊案那点墨色,似乎无伤他的大雅。

曾有人说,“人生中的所有决定,都是过了河的卒。”过河的小卒不回头,人生决定不可逆。同样,人生有了污点,也是不争的事实,洗涤剂虽好,毕竟是化学品,易伤衣服。最好的选择,勿让浊墨点白袍。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很见思辨力量的考场佳作。

作者直接引用材料中的喻体拟定文题“勿让浊墨点白袍”,直扣材料主旨。开篇在引用材料、揭示喻义之后,明确提出“人生一世,我们应尽力远离墨迹,勿让它玷污了自己的白袍”的鲜明观点。

针对观点,分三层论证。第一层,阐发并证明人生白袍乃是名节操守,不能忤逆;第二层,“白袍”原本易污,因此更应珍惜,必须远离墨源。第三层,为了远离墨源,需要智慧。在三层论证的基础上,作者又从另一维度对前文论证进行了提升性的总结,指出了远离墨源的三重境界。

“当然”一转,辩证分析:万一染上墨点也不要灰心,非主观和原则性的错误允许自我改正,使文章逻辑更加严谨。

最后,在引用之后,特别告诫最好的选择,“勿让浊墨点白袍”,照应开头、文题和中心论点。

整篇文章结构完整,善用比喻、对比、引用等论证方法,论辨思维清晰、递进而辩证,语言简洁、准确,富有表现力,较好地达成了阐述、论证的目标。

杨美辰:江苏省射阳中学高三(1)班学生

倪同刚:江苏省射阳中学副校长、特级教师、中小学正高级教师。

编辑 张秀格 gegepretty@163.com

猜你喜欢

墨点污渍境界
墨点,对不起
墨点,对不起
学习算法的“三种境界”
多功能去污漂白笔
小墨点洗掉了
随身携带的迷你洗衣机:让你点到哪里洗哪里
手持式 洗衣机
多功能去污漂白笔
最高境界
最高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