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材的意义

2020-07-20蔡明

莫愁·小作家 2020年7期
关键词:鸢尾花花语柿子树

蔡明

素材于写作的意义

读完《素材》(《莫愁·小作家》2020年1期卷首)后有两个直觉:

第一是作家为什么要在文中写下两处议论,第五自然段“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呢?”和结尾关于学问的讨论及后续文字,即:

“学,是无处不学;问,是无处不问。教育如此,生活如此,写作也如此。满地皆是写作素材,用心用情者,世事洞明,文章练达。”

在《素材》为题的文章里,发议论可不是一件很妙的事。再好的素材都是璞玉,它可以制作出各种不同的玉器,到底是玉麒麟,还是玉手镯、玉戒指,要看匠人的喜好和自己的主张。况且如“问,是无处不问”这样过于泛化的判断,也很难在文中找到明确的挂靠。

如果省略这些议论文字,说不定在一般读者的眼中,这既是一篇富有韵味的写人文章,又是一组有关围绕人物的美好、劳动与生命的教育素材,岂不两妙?

第二是想换题目。两处议论继续保留,不如就把“素材”换成“题材”。把生活中原本感性、原始的素材经过作者的加工并组织到文章中去之后,那就叫“题材”,就像原本待字闺中的漂亮姑娘,一旦上了花轿进了洞房,就该叫美丽新娘一样。甚至,想把题目换成人“杨瑞清校长”。

直觉不是理性,作家何以这样处理,一定有她自己的考量。最起码一条,因为这是写给《莫愁·小作家》刊物的卷首语,必须得有一个明确的读者对象与写作意图。

思考再三,我以为,作者首先是想告诉我们每一个热爱写作的孩子,素材之于写作的意义。

好素材的意义

1.好的素材,就像厨师手中优质的食材一样,不靠佐料,也能烹调出色香味俱佳的菜肴,诱人无比。

“乡村花多,初春时有荠菜花,仲春的桃树、梨树、槐树会开花;暮春时节的韭菜、蚕豆花开得如重重诗行;夏天的藤架上,丝瓜的花蕾如蝴蝶轻扑微风;鸡冠花、晚饭花随意散落在房前屋后;绿浪翻涌的田野,西瓜开花结籽,水稻抽穗扬花,棉花吐蕊绵白;屋檐下的冰棱、窗上的霜花、落在长河里的雪花,这些绽放的诗意让冬日枯寂的乡村美如童话。”

这就是大自然提供的天然素材。这是乡村,江淮大地特有的风景,这是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不同的花和不同的美,随着时间、季节的变幻准时来到人间。你只要有照相机,或者有如照相机般的眼睛,就能捕捉下来,定格在你的心灵底片上。你若是像韩丽晴这样把它记录下来,就是那么纯朴、自然、美好和诗意。这样的文字,美煞人,置放在文章恰当的地方,就是一段迷人的亮丽风景。这就是清水芙蓉的审美效应,这就叫“桃李无言,下自成蹊”。高明的作家,无不如此。

我们的丰富生活,也是取之不竭的素材库。只要你用心搜集和捕捉,有时会让你感觉惊艳无比。

韩丽晴在《素材》的最后,不忘交代素材的来源。

“多年过去,五里村小学改名为行知小学。我一直记得杨瑞清当年讲述的这些故事,记得他腼腆而谦和的笑容。”

不但告诉读者这是什么人讲述的,而且还提供了讲述人当时的细节,“他腼腆而谦和的笑容”。这样的细节,不只有证据意义,更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审美妙处。

这就是好素材的意义。无需添油加醋,也无需大厨烹饪,店小二随意端上几盘,客官用后,只叹:上等佳肴,唇齿生香。

2.好的素材,就像苏轼眼中的庐山,从不同的角度欣赏,会发现不同的本质与美丽风光。

鸢尾花就是这样的好素材。

“粉蓝色的花一朵朵,一簇簇,一棵棵依着一排红砖墙根,开得清澈。春天的正午,阳光轻盈,在田野包围着的校园里,鸢尾花上跳荡的光泽,像灰姑娘水晶鞋上闪烁的光斑。

“杨瑞清带着孩子们,沿着校园的围墙种了一圈鸢尾花。”

鸢尾花,俗称爱丽丝,娇艳迷人,仿佛下凡人间的女神,在希腊神话中,就是被当作彩虹女神来爱戴的。法国人把鸢尾花视为国花,象征着艺术、浪漫和爱。杨瑞清为什么要带着孩子们在校园围墙种上一圈鸢尾花,不只是五里村这里独有花,也不只是香化、美化校园环境,更是因为这种花,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它的象征、寓意和神韵是不一样的。

鸢尾花花期长,每一朵花期一周左右,每一株则可以持续开放一个多月。让孩子们生活在蓝色的花海之中,成为一个个花仙子,享受着诗意、青春、希望和爱,这是多么惬意而高雅的育人境界。以美塑人,春风化雨,育人无声。

鸢尾花的花语非常丰富,总体说来,有传播好消息的使者,爱的使者,想念你,优雅的心等花语。不同的颜色,又有不同的花语。热情、适应力强,是紅色鸢尾花语;好消息,使者,想念你,仰慕你,是蓝色鸢尾花语;纯真,快乐,是白色鸢尾花语;友谊天久地长,热情开朗大方,是黄色鸢尾花语;爱意与吉祥,祝福美好,是紫色鸢尾花语;而黑色鸢尾的花语,则是绝望的爱等。在不同的国家,其花语又是不一样的。

关于花的名字,有说是从一个姑娘的名字而来,有说是从花的形状而来。久远的传说,增加了鸢尾花的神秘与高贵,不同的花姿,增添了无穷的美丽与诗意。

这是杨瑞清可以一花多用、举一反三,实现美好教育的极好教科书。从自然中取材,用之于灵动生命的教育,花养人美,人养花性,天人合一,妙趣横生。

柿子树在杨瑞清的眼中,也是可以从不同角度使用,并能达到不同的教育目标的好素材。

“他带着孩子们除了栽鸢尾花,还在校园里种了8棵柿子树,师生们一起给柿子树捉虫、施肥。秋天,和孩子们一起爬树摘柿子。他们讲述柿子的故事,朗诵与柿子相关的诗歌,在柿子树下唱歌跳舞。放学了,孩子们捧着分到手的两只柿子小心翼翼走在回家的路上,小脸激动得通红。杨校长说,这不是简单的柿子,它们是勤劳之果,是丰收之果,是道德之果。杨校长说的这些话,他们有些听得明白,有些还听不明白。杨校长还说,你们是了不起的人,你们创造了丰收。

“当晚,有孩子在村小读书的人家,灯火里都透着柿子的果香。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通过两只柿子进行了无缝对接。”

猜你喜欢

鸢尾花花语柿子树
长了一百年的柿子树
翩翩若飞鸢尾花
臆想症
鸢尾花为什么会成为法国的国花?
花语宝贝
花语宝贝
花语宝贝
柿子树
鸢尾花
校园里的柿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