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慈善》杂志的办刊特色

2020-07-20苏红

慈善 2020年4期
关键词:办刊慈善事业慈善

苏红

《慈善》杂志创刊于1998年,赵朴初先生为《慈善》杂志题写刊名,李瑞环为《慈善》杂志题词:“慈心为人,善举济世”。《慈善》杂志以道德教育、普洒爱心、净化人性、引人向善,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为办刊宗旨,是中国慈善事业的重要舆论阵地,是全国慈善会对外宣传的明亮窗口。《慈善》杂志以习近平新闻思想为指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慈善宣传工作中不断创新发展,在普及慈善意识、打造慈善品牌、传播慈善文化、弘扬传统美德、讲好慈善故事等方面发挥良好的宣传引领作用,充分彰显新时代慈善精神。

一、《慈善》杂志的创办背景

1.慈善与慈善组织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这些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慈善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对于慈善的解读,《辞源》上说“仁慈善良”,《现代汉语词典》上说是“对人关怀,富有同情心”。《北史·崔光传》载:“光宽和慈善,不忤于物,进退浮沉,自得而已。”中华民族的慈善文化源远流长,主要是以“仁”为核心。如儒家的仁爱,孔子提倡“仁爱”观,孟子主张“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墨家提倡兼爱,《礼记·礼运篇》提出的“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及“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说。还有佛家的慈悲,道家的积德,都包含着丰富的慈善思想。诚如近代慈善家熊希龄所说:“吾国立国最古,文化最先,五千年来养成良善风俗者,莫不有儒、释、道之学说所熏陶。”

在我国先秦时期就有官办慈善,宋朝时慈善进入兴盛时期,达到高峰。清代时,出现以育婴堂、普济堂、清节堂为代表的慈善组织。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新时代的慈善精神开始在神州大地苏醒。1994年我国第一家以“慈善”命名的全国性公益机构——中华慈善总会成立,开启了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慈善事业。

2.《慈善》杂志与慈善组织的渊源

中华慈善总会率先在全国举起了“慈善”旗帜,全国各地慈善会逐渐涌现。以中华慈善总会为代表的慈善组织开启现代慈善事业的新篇章,其所作所为应该得到记录和传播。第一本以“慈善”命名的杂志诞生了——《慈善》杂志于1998年5月创刊。是当时全国唯一的慈善文化期刊,是慈善旗帜忠实的排头擎旗手。如今,《慈善》仍然是唯一能全面、生动、真实记述全国慈善组织动态、经验、发展进程的权威期刊。《慈善》杂志致力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道德教育、普洒爱心、净化人性、引人向善,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为办刊宗旨,是中国慈善事业的重要舆论阵地。

《慈善》杂志创刊得到众多的支持。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为《慈善》杂志题写刊名“慈善”;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为《慈善》杂志题词:“慈心为人,善举济世”;台湾“慈济功德会”创始人,闻名世界的慈善家证严法师也派人千里迢迢地送来“慈怀柔肠济世,善行义举利民”的祝词。中华慈善总会和香港著名实业家曹光彪先生向全国两万名乐善好施者赠送创刊号;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程思远,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基督教大主教丁光训,香港公益金行政总裁社会著名人士陈达文先生,刘光鼎、杨乐、陈颙、刘振兴等著名科学家,冯骥才、铁凝、冯巩、敬一丹等著名文学艺术家们都与《慈善》杂志结缘,通过《慈善》杂志表达他们对我国慈善事业关注与支持。

二、《慈善》杂志坚持正确办刊原则

1.坚持党性原则,旗帜鲜明地讲政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新闻工作者要高举旗帜,把握方向,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自觉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党性原则、坚定的政治方向始终是做新闻宣传工作的前提条件和指路明灯。《慈善》杂志在新闻宣传中始终坚决贯彻落实“四个自信”,明确“四个意识”,主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新闻思想。党性原则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原则,政治属性是宣传工作的根本属性,《慈善》杂志新闻宣传工作紧紧把握住讲政治的主题。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始终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牢固占领新闻宣传思想和舆论阵地的制高点。

2.明确慈善期刊的办刊方向和定位

《慈善》杂志自创刊以来,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和定位。慈善期刊是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主要宣传舆论阵地。《慈善》杂志将弘扬慈善精神、推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義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新闻思想为指引;坚持以道德教育、净化人性、普洒爱心、引人向上和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美德为宗旨的办刊方针。力求全面、生动、真实地反映中国慈善事业发展进程中的慈善理念、慈善典型、慈善成果,更好地发出慈善声音、树立慈善品牌、讲好慈善故事、传播慈善文化、展示慈善形象。

3.把握时代发展趋势,实现创新发展

“新闻宣传是否善于创新,是否做到常做常新,是其发展壮大、保持强大生命力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在思路上强调,“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在方法上强调,“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慈善》杂志紧跟新时代慈善发展趋势,把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到慈善宣传的具体工作中。围绕国家工作大局,有针对性地开展慈善新闻主题宣传,突出慈善宣传重点,打造慈善品牌,筑牢慈善事业发展的思想基础。利用现代传播技术,探索媒体融合,传播慈善文化,把握话语权、引导积极舆论,加强人才能力建设,展现慈善事业新形象。

三、《慈善》杂志独特的内容特色

《慈善》杂志创办二十余年来,紧跟社会进步的步伐,坚持大力弘扬慈善文化,坚持高格调、高品位,展示慈善的亮色,通过感人至深的真实故事,给人以善与爱的启迪,其以一系列抒写人们爱心与善德的美文,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被人们称为是一份引人向善、普洒爱心的期刊。

1.围绕国家战略,展现慈善事业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社会各界助力脱贫攻坚,精准扶贫。《慈善》杂志积极宣传报道全国各地慈善组织围绕“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等创新契合贫困地区与贫困群众切身需求的扶贫措施与扶贫模式,近年来助力脱贫攻坚的好做法、好经验,如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物资扶贫、医疗扶贫以及感人事迹。传递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怀,传递慈善组织乃至社会各界对困难群众的关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慈善事业发展,先后出台多项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法规文件。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慈善事业在社会捐赠、慈善帮扶、志愿服务、组织发展、监督管理、法制建设、政策支持等各方面取得的成就,《慈善》杂志重点宣传报道了近年来慈善组织和慈善事业的重要作用,积极传播慈善文化和理念,扩大慈善事业的社会影响力,为社会公众和慈善组织了解和参与慈善事业提供指引和帮助。

2.深化品牌栏目,彰显慈善文化

随着慈善事业发展,公众对其关注度越来越高。但是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一直存在:慈善就是要捐款捐物,对知名人士进行逼捐等等。慈善期刊要向公众普及慈善的内涵,积极宣传扶贫济困、友善互助的传统慈善文化理念,努力传播平等、互助、诚信、包容等现代慈善观念。推动慈善文化和现代慈善理念在全社会普及,培育广大民众的慈善意识和公益责任意识。慈善是一种自愿行为,通过慈善新闻宣传,减少道德绑架的逼捐行为,推动形成“人人向善、人人乐善、人人行善”的社会氛围。《慈善》杂志“特别推出”栏目主要为全国慈善会领导的重要指导性文章,如刊登了全国人大建设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政部原副部长、中华总会会长宫蒲光的文章《铸魂育人立德树人》《传播慈善文化厚植慈善根基》,这些文章总揽全局、视野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对慈善理念的树立和慈善文化的传播有很强的指导性。《慈善》杂志还积极响应国家方针政策,顺应《慈善法》关于慈善文化的规定,开设“慈善文化进校园”及“慈善文化进校园征文”栏目。将慈善组织、教育部门和学校、师生和每个家庭联结在一起,政府及共青团、文明办等部门、企业和企业家、知名人士、学者和更多的社会公众参与进来。从小让慈善的种子在青少年的心中生根发芽,培养慈善意识和社会责任,传承传统美德,弘扬慈善文化。

3.以慈善为导向,增强理论研讨

随着慈善事业的不断发展,慈善理论、慈善政策、慈善文化研究要逐渐跟上慈善事业长远发展的步伐。理论、政策、文化的研究成果能够指导实践慈善工作,提高慈善工作水平,为慈善事业长远发展提供支撑。《慈善》杂志积极把握慈善事业发展规律,探索慈善事业发展新理论,更好地指导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积极联合专家学者和慈善工作资深从业者,深入探讨慈善理论、政策以及文化研究。《慈善》杂志积极开设“慈善论坛”“大家谈”“交流平台”等栏目,积极发挥了慈善组织在开展慈善工作中的理论指导和促进作用。理论文章对指导实践慈善工作、提高慈善工作水平起到积极作用。《慈善》杂志现已成为慈善业内及热心慈善的人士们,各抒己見的一块重要的交流阵地。各地慈善会围绕慈善事业的发展方向及各地慈善机构在所开展救助活动成功案例,为各地慈善机构相互学习、借鉴宝贵经验提供重要的平台。

4.以爱为引领,感受慈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用榜样来振奋人心、凝聚民心、鼓舞信心,是开展宣传工作的有效方式。《慈善》杂志积极响应要求,运用先进慈善典型的示范引领、榜样带动、凝心聚力的作用,广泛宣传慈善事业发展进程中涌现出的乐善企业、慈善组织以及爱心人士。宣传他们的慈心善举、精神风貌以及慈善工作者的奉献精神,讲好中国慈善故事,提升慈善事业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慈善》杂志的“慈海追星”“慈善故事”“文海慈航”等栏目,传递那些常年热忠于慈善事业的爱心人士、爱心企业的真实故事。一篇篇感人至深的真实事例,让读者感受慈善的力量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并对带动社会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其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结语

多年来,王蒙、冯骥才、铁凝、毕淑敏、王安忆、华君武、马三立、骆玉笙等著名作家、艺术家都曾专门为《慈善》撰稿。同时,《慈善》杂志还联络、培养了大批青年作者和学生作者,为增强人们的慈善意识,扩大慈善文化的宣传、在全社会营造浓郁的“人文关怀”的氛围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因为对四川抗震救灾深入、及时、生动的报道,《慈善》杂志还曾于2008年被中国期刊协会评为优秀期刊。光荣载入历史,未来还需努力。《慈善》自创刊以来,经过20多年的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慈善公益类的报刊不断出现,公众对慈善公益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我们必须坚守办刊宗旨,拓展办刊特色。推动新时代《慈善》杂志创新发展,就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新闻思想为指引,强化政治意识,坚持政治引领,牢记使命、坚定方向、把握重点,打造慈善品牌,展现慈善新形象。

猜你喜欢

办刊慈善事业慈善
推动慈善事业发展 促进社会向善向上
肩负使命的奶奶
“办刊育人”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慈善事业法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慈善晚会4
慈善晚会3
慈善晚会2
慈善晚会1
慈善事业立法正在进行时
拟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