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地铁11号线车辆段总平面布置方案研究

2020-07-20

四川建筑 2020年2期
关键词:平面布置编组车辆段

陈 杰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成都610031)

11号线为武汉市东西向市域快线,连接蔡甸、四新城市副中心、武昌火车站、鲁巷城市副中心,线路西起于柏林,东至左岭,全长约67.5 km,全线分为东、中、西三段,其中东段为武昌火车站至左岭,中段为武昌火车站至新汉阳火车站,西段为新汉阳火车站至柏林站。

长岭山车辆段位于11号线线路东段,光谷七路站与郑家路站之间,车辆基地处于武汉绕城高速公路、科技一路与科技二路合围区域。该地块现状为山体、村庄和少量鱼塘,地势起伏较大,地面平均高程为40.2~104 m,车辆基地用地范围有一条西气东输天然气管线由北至南贯穿而过,用地东侧为洪山区警务局用地,同时车辆基地与科技一路、科技二路相接,交通便利。

1 车辆段的任务范围

车辆段作为地铁车辆及其它系统正常运营的保障基地,其功能应体现为整个地铁系统服务。根据车辆段在线网中的功能定位,结合充分资源共享的原则,本线车辆段任务如下:

(1)长岭山车辆段。承担11号线全线配属列车的大架修任务,以及11号线部分车辆定修及以下修程的检修任务。

(2)综合维修中心。承担11号全线轨道、桥梁、路基、隧道、车站建筑等建筑物、构筑物的检查、维修、保养工作;

(3)物资总库。承担11号线全线工程运营所需的各种机电设备、机具、备品备件、配件、钢轨、其他材料及劳保用品的存放和发放管理的工作。

2 车辆段设计

2.1 总平面布置原则

在充分分析车辆段的功能需求和充分利用所选段址的地形地貌和周围环境的基础上,以确保修车质量和作业安全,满足工艺要求为前提,以努力提高作业效率,改善劳动条件,节省工程投资为目的,同时充分考虑段址地块的综合开发条件,确定主要原则如下:

(1)总平面布置应满足车辆段的功能和综合开发的要求,统筹规划。功能分区明确、联络方便、交通顺畅、流程合理、布局紧凑、用地节省、服务设施完善、环境适宜、整齐美观、经济适用。

(2)车辆段总平面布置应以车辆段为主体,统筹考虑综合维修中心、物资总库及培训中心等各项设备、设施的工作性质和功能要求,按照有利于生产、确保安全、方便管理、方便生活的基本原则合理布置,力求工艺顺畅、作业方便。房屋设施适当集中布置。

(3)总平面设计在保证车辆段功能要求和工艺流程顺畅的前提下,充分考虑综合物业开发的条件及有机结合方式。

(4)车辆段的站场股道、房屋建筑、设备与设施的布置,应根据生产性质、作业要求,结合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象条件,充分考虑消防、卫生、通风、采光、绿化、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方面的要求。

(5)综合维修中心宜集中布置,以利于房屋、设备的资源共享。

(6)物资总库的布置应便于汽车运输,应有相应的设备和材料的装卸、运输条件及场地,以便于设备、材料的运输和发放。

(7)根据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特点,各线出入段线不宜少于两条线,确保列车进出互不干扰。

(8)车辆段内应有汽车运输及消防道路,并应有不少于两个与外界道路相连通的出入口。

(9)重视对地块周边既有河流、道路、绿化景观等设施的影响,车辆段的总平面布置应满足城市规划要求,避免侵占绿化带及规划道路等,尽量减少工程量和房屋拆迁量,节省投资。

2.2 车辆检修修程及主要指标

根据GB 50157-2013《地铁设计规范》和《城市快速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标准》的有关要求,结合武汉地铁运营检修现状,本次采用的车辆检修修程及检修指标见表1。

表1 车辆检修修程及指标

2.3 总平面布置及方案比较

2.3.1 总平面布置方案要求

长岭山车辆段总平面布置共设计两个方案。根据本线预留8辆编组A型车条件的要求,同时考虑节省建成期投资,不造成使用浪费,车辆段检修主厂房及运用库土建按6辆编组A型车设计,预留8辆编组A型车条件。6辆编组实施预留8辆编组土建条件的的原则如下:

运用库前半部分(即列检库及双周/三月检库)检查地沟按8辆编组实施,后半部分(即列检库)整体道床按6辆编组实施,运用库尾预留出列检库整体道床长度扩展为8辆编组所需空地。

检修主厂房架修线、车体线、定/临修线、静调线及吹扫线长度均按满足8辆编组条件设置,建成期各条线按6辆编组进行工艺布置,车辆大/架修采用移车台移位检修方式,车体间及喷漆间占用定/临修线、静调线及吹扫线尾端2辆车长度进行工艺布置,检修主厂房库尾端预留出扩展为8辆编组A型车车体间所需空地。

2.3.2 总平面布置方案一

长岭山车辆基地总平面布置方案一见图1。

图1 长岭山车辆基地总平面布置(方案一)

车辆段出入段线采用八字线接轨方式,分别由光谷七路站、郑家路站接轨,该配线方案为“2+1”接轨方式,在光谷七路站收发车,郑家路站收车,功能完备,满足运营需求。

本方案运用库与检修主厂房采用顺向并列式布置,从北向南依次为检修主厂房、运用库、镟轮库及试车机具间和试车线。

检修主厂房由大/架修库、定/临修库、静调/吹扫库、车体间/喷漆间及辅助检修车间等组成。库内设大架修线3条,定修线2条、临修线、静调线、吹扫线各1条。检修主厂房尾端预留远期扩建条件。

试车机具间设于检修主厂房尾端,紧邻试车线布置,试车作业方便。

运用库由双周三月检库、停车列检库、镟轮间和运转综合楼组成。其中设停车列检线18条,按一线两列位共36列位;设双周三月检线4条,按一线一列位布置共4列位;运转综合楼设设备车间、跟随所、检修调度室、DCC控制室、班组用房等房屋;镟轮库紧邻停车列检库布置。

另外在镟轮间南侧预留远期停车列检库,设停车列检线6条,一线两列位共12列位。

洗车机库采用咽喉区“八字式”布置,位于入段线东侧,列车洗车作业流程顺畅。调机工程车库根据本方案的用地分开设置,均与出入段线直接相连。材料装卸线和材料堆场(兼做新车装卸场地)紧邻调机库布置,方便工程车材料装卸并直接出入段,作业流程顺畅。

紧邻材料堆场设置材料棚,物资的转运及存放均方便,物资总库设于检修主厂房尾端,临近车辆基地次出入口,方便物资以公路运输形式转运,污水处理站、危险品储存间及蓄电池间亦设于检修主厂房与运用库尾端,临近车辆基地次出入口。

试车线设置在车辆段用地范围的西侧,与武汉绕城高速平行布置,长约1 270 m,基本满6辆编组A型车80 km/h的试车要求,高速试车需正线进行。

厂前区集中布置于出入段线咽喉区西侧,由段内出入段线与试车线合围的区域内。车辆段的办公房屋、乘务员公寓及食堂合设成1栋综合楼,考虑车辆基地位于规划生态发展区内,有限高要求,综合楼层高按3层设计,综合维修中心单独设置1栋,在咽喉区和综合楼之间空地设有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及给水所,综合楼与主出入口间狭长空地区域设有室外运动场及绿化景观,主出入口处预留地铁公安派出所及消防站用地。

车辆基地内设有环行运输道路和消防道路,出入口设两处。主出入口临科技二路,直通厂前区,次出入口与科技一路连通,交通便利。

2.3.3 总平面布置方案二

长岭山车辆基地总平面布置方案二见图2。

图2 长岭山车辆基地总平面布置(方案二)

方案二同方案一接轨方案均为“2+1”八字线接轨方案,运用库和检修主厂房同样采用顺向尽端并列式布置。

区别在于方案二检修主厂房设置在段址西侧;运用库及预留停车列检库设置于场地西侧,临试车线布置;材料装卸线及调机工程车库合设于检修主厂房前端空地,新车装卸场地单独设置;镟轮库和试车机具间合设,紧邻试车线布置,不影响运用库通道的使用。

洗车机库同方案一采用咽喉区“八字”通过式布置。

相对于方案一,方案二厂前区临近警务局,将轨行区与警务局隔开,减少了车辆基地与警务局的相互干扰,但存在如下缺点:试车线设置于运用库一侧,增加了检修主厂房车辆上试车线的折角作业;与方案一相比,运用库与出入段线连接偏磨较大。咽喉区轨行区布置不够紧凑,占地面积较大。

2.3.4 总平面布置方案比选

2.3.4.1 两个方案优缺点比较。

两个方案优缺点比较见表2。

表2 长岭山车辆基地总图方案主要优缺点比较

2.3.4.2 方案比选结果

通过以上对两个方案的分析,各方案各有利弊,方案一工艺流程顺畅,检修主厂房同场前区位于车辆段同侧,人员作业集中,有人区和无人区分区明显;运用库与咽喉区相对位置顺直,轮对磨耗小;咽喉区布置紧凑,但段内轨行区与警务局用地相隔较近,一定程度上存在相互影响干扰的问题。

方案二总体布置同方案一,工艺流程顺畅,但运用库与咽喉区相对位置偏心,轮对磨耗较方案一大,且检修主厂房与试车线不在同一侧,段内检修车调车需切割咽喉,需折角走行。咽喉区布置不够紧凑,占地面积稍大。

综合以上优缺点分析,总平面布置方案一为推荐方案。

3 结论

通过对武汉地铁11号线长岭山车辆段总平面布置方案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若接轨站距离车辆段段址较近,则尽量使运用库位置靠近接轨站一侧,使运用库线与出入段线连接顺畅合理,且出入段线平缓顺直。

(2)在车辆段总平面布置中,保证车辆运用检修工艺流程顺畅的前提下,应充分考虑段址周边控制因素对方案的影响。

(3)大架修车辆段检修任务量较大,试车线与检修库应尽量布置在同一侧,以减少检修车辆在段内走行时对运营造成影响。

(4)车辆段内各类生产生活房屋种类较多,应充分考虑同功能性质房屋尽量合建或设置在同一区域,以提高运营生产效率并方便管理。

地铁车辆段设计涉及专业多,接口杂,且受控因素也众多,因此在总平面布置方案设计中应充分研究方案对比分析,希望本文能为后续地铁车辆段的设计和运营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平面布置编组车辆段
灵活编组动车组网络实时显示系统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上盖物业特点分析
多编组智轨电车高速工况下的稳定性能研究
埃及Badr车辆段排水方案分析
地铁车辆段污水处理工艺及过程控制研究
基于灵活编组的互联互通车载电子地图设计及动态加载
一种自动生成某型部队编组ID的方法
SWAN模型在海岛工程中的应用
SWAN模型在海岛工程中的应用
墩式布置的化工码头结构加固改造技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