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三标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07-20王绒香周猛

中国有色金属 2020年13期
关键词:内审管理体系领导

王绒香 周猛|文

随着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普及和不断完善,各认证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从目前管理体系的发展来看,整合不到位、与业务融合不够等现象在很多企业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本文结合大型企业集团三标管理体系运行现状,针对内部审核中存在的问题做进一步的分析,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以下简称“三标管理体系”),是企业依据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GB/T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和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标准,分别建立的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是采取“共性要素互相融合、个性要素互相补充”的方式,按PDCA管理模式将各标准进行整合,形成了一套“简单、实用”的整合型管理体系。企业通过对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逐步实现和推进管理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进而实现精细化管理的目标。

内部审核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内部审核是管理层了解体系运行状况的“眼睛”,认证企业每年都要定期开展内部审核工作,以验证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确保三标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虽然企业对内部审核工作十分重视,但每年的审核效果却不够理想,笔者所在的企业,几年来内部审核工作千篇一律,通过内部审核在发现问题、寻找改进机会的监视和督促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1.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公司每年都组织一次有几十人参加的三标管理体系集中内部审核,但在审核中发现,各单位和管理部门的三标管理体系运行和实施几乎是几个人的事,大多数领导成了“局外人”,只是有空来参加首末次会议做做指示、讲讲话而已,对三标管理体系日常运行、监管缺乏系统的关注和了解,更不用说对体系的持续改进有所指导和建议了。管理体系大部分要素涉及“领导作用”,但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领导的作用没有充分彰显,应付审核,敷衍审核成了一种不正常的常态,更不用说,领导亲自参与审核,陪同审核了。这样做的后果,使得参加内审的内审员产生了消极情绪,审核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2.审核思路和方法单一

企业认证,除了为获得认证证书以外,还是希望通过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而内部审核是管理体系有效保持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有效手段;然而以往的大多数审核,都是对照标准条款机械地去审核,不考虑各单位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生搬硬套,以致对大家造成误导,最后为了审核而审核,不但本末倒置,而且也是造成体系和实际两层皮的因素之一。

3.内审员的能力不强

内部审核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审员是否能正确把握标准要求、法律法规要求和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要求,是否具有发现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来源于内审员丰富的工作经历、专业知识和学习能力。笔者所在企业通过培训取证的内审员有一百人之多,但真正能担当审核重任的屈指可数。从内审员的审核记录就可以看出,有些内审记录就是简单的对照和抄写,不能对体系的运行进行一个系统的分析判断,也不能有效反映出一个单位或部门三标管理体系实施的全貌。这主要是因为,一是内审员的培训还不深入、不到位,对标准条款理解不透,审核深度不够;二是企业对内审员队伍建设不重视,内审员对待审核的积极性不高;三是审核策划存在问题,审核时间安排有限,上百人的单位往往审核的时间只有一天或半天,这也造成了审核成了“走马观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针对内部审核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适当安排领导层参与内审工作

公司的内审员大多为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而缺少懂体系的领导参与,因此,内审活动常常成了下属对领导的审核,往往使审核员缩手缩脚,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审核工作中去,使审核结果大打折扣。领导作用发挥得好与不好,将决定三标管理体系实施的成败,因此,在审核策划中应适当安排一些领导层的内审员参与审核工作,积极调动单位领导对内审活动的支持和关注,从而“放大”领导在体系运行过程中的作用,毕竟领导才是管理体系的推动者。并且,要在管理者的推动下,制定专项考核办法,对每次审核发现的问题和整改不彻底且重复发生的问题加大考核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内部审核的权威和作用。

2.不断提高内审员自身的能力

内审员是管理体系运行的“医生”,因此,内审员不仅仅是通过培训取得证书就行了,还要懂得“药理药方”,这些“药理药方”就是准确把握标准条款的含义、熟悉与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熟悉业务流程、产品要求和产品标准、掌握国内外先进实用的管理方法,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系统分析和逻辑判断等综合能力,否则,自身“医术不精”,也很难给被审核单位“治病开药方”。但是,要提高审核人员的能力,光靠审核员自己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管理层给予这方面的支持和投入,首先应组建一支有技术、懂管理、熟标准的内审员队伍,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提升内审员的专业知识和审核能力;其次畅通内审员职业发展需求,将个人能力与职位、职称挂钩,对在审核中发现重大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及环境管理方面的严重不符合项,有可能给企业管理体系运行带来重大风险的,视情节应给予特别奖励,激励内审员为推动三标管理体系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3.注重现场审核

产品生产现场是三标管理体系实施的主体,但内审员有一种通病,在审核过程中资料审核浪费大量的时间,审核快结束时匆匆到现场转一圈,这样往往忽视了对现场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了解,审核结论难免出现偏差。因此,对生产现场实地审核查看是验证体系是否有效的关键环节,比如,生产控制是否符合工艺条件的要求、操作人员是否经过培训、特殊过程的控制情况、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控制情况、应急准备和响应的情况等等。另外,内审员也要关注以往审核问题的整改情况,对上次内部或外部审核提出的问题在审核时应进行必要的跟踪,并验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执行和实现的增值效果。

4.有效的沟通至关重要

在审核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大家理解的角度不一样,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不一致,就会导致意见分歧。对于被审核单位而言,大家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在审核中和审核结束的沟通会上,与被审核单位开展有效的沟通,会使审核工作顺畅得多。因此,对于内审而言,审核的同时加以有效引导,比如,对审核出来的问题和不符合项,审核组长应起到引导作用,从标准的角度给大家充分解释和指导,审核组长也可以对不符合项的整改从标准的角度提出个人的观点和想法,这种方式既尊重了受审核单位,又使审核员的看法得以表达,能够保证问题处理最大限度地合理化,使被审核单位能在接受审核的同时,按照条款要求再把工作中的不足进一步完善,对今后的工作有了更清晰的思路,这就达到了增值审核的目的。

猜你喜欢

内审管理体系领导
基于分级审核模式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研究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浅析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
2016重要领导变更
简述如何做好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
不能比领导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