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AP 的矿山设备管理系统实施及应用

2020-07-19王志凯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20年13期
关键词:工单设备管理

王志凯

(中国五矿集团安徽开发矿业有限公司,安徽六安 237474)

1 概述

近年来,某公司逐步实施了信息化工程SAP(System Applications and Products,企业管理解决方案)项目,上线的模块包含MM、SD、PS、FI、CO 和HR 等,并陆续经过优化升级、推广,目前公司主体业务大都已经纳入到ERP 系统中管理,并辅以Adobe 审批系统等。在集团层面与SAP 有交互接口和数据传输,共同支撑起公司的业务平台。系统使用期间,随着业务的发展变化、组织架构的调整,迫切需要将下属单位设备管理业务纳入到信息化平台中,来满足提高企业的设备管理水平、运营效率,减少运营风险,降低经营成本,从而增加企业获利和持续经营的能力。本系统设计遵循集团信息化统一规范和标准,充分考虑公司在设备管理方面的个性化需求;通过设备管理系统即SAP-PM 的实施,建立公司设备管理体系,规范并统一设备管理标准,建立共享的设备管理平台,提升各单位的设备管理、备品备件库存管理、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的水平,降低经营成本[1]。

2 业务蓝图设计

业务蓝图是设备管理业务的真实反映,是系统功能设计的依据,是项目实施的向导,是项目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更是项目成功实施的方向标[2]。通过设备管理业务蓝图的编制,梳理了矿业公司现有的设备管理业务,作为优化和提升设备管理水平的基础。

业务蓝图设计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有:①确定与业务基础数据相关的编码规则、组织架构、关键字段说明、系统解决方案(包括功能、报表、表单)等,具体分为功能位置编码方案、组织架构设计、设备分类目录及设备分类与资产分类的对应关系等的讨论与设计;②编制形成业务流程图、流程操作说明、流程涉及的报表单据说明、名称解释、系统解决方案、操作岗位权限等,具体分为设备资产台账管理、维修维护基础主数据、维护计划管理、维修维护执行管理4 个类别的28 个业务流程(图1)。

图1 4 个业务类别及28 个业务流程

3 设备数据标准化及管理

设备管理系统的使用效果评价和管理水平提高依赖于设备基础信息的归纳和清理,从项目实施源头就要打好数据基础。在实施SAP 设备管理系统时,可以把设备基础数据分为配置数据和操作数据,也可分为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3]。例如,工作中心、功能位置、设备通用属性、设备分类、计划员组、工单类型、通知单类型等内容属于配置数据,同时也是静态数据。设备物理状态变动、可用状态、功能状态、业务发生过程需要记录的数据等属于操作数据,也就是动态数据。

静态数据既是业务发生的主体,也是各个业务部门共用的基础数据,又是共同管理的对象,而动态数据的规范操作需要对其字段的录入值和用法进行统一要求。对于以上数据的分类只有制定了标准,统一规划,形成用户的认可数据清单,才可用于各个业务部门分析和统计。

确认数据的有用性是数据管理中的第一原则,需要多部门的用户和领导参与,进行多次讨论和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梳理确认,此项原则对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的大数据分析至关重要。在梳理过程中,从实际出发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基础数据种类的确定,数据清单和内容确定,静态数据清理计划,静态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确定。数据标准化不仅可以在SAP 设备管理系统内部形成数据统一和规范,还要求进行跨系统间数据的统一和规范,确保企业各设备管理部门按照同一数据库标准开展设备管理工作。

4 全面集成的设备维修管理

由于地下矿山行业设备管理的特点,决定了矿山主要大型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工作是各项管理工作中的重点,从业务实际和管理需求上,定义了12 种工单类型,覆盖了全部业务(表1)。通过建立ZM03 设备日常点检工单登记缺陷隐患、计划检修、故障抢修,可以快速及时地反馈故障并减少非计划停机。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建立ZM02 设备缺陷处理工单、ZM04 设备维护工单或者ZM05 设备计划性维修工单;核实物料、作业标准和安全措施,添加有效计划与审批,提高计划完成率;与备件BOM 库存集成减少待料时间;实现维修时间利用最大化;方便快速的系统维护方式减少停机时间;最后确认关闭已完成的相关工单,根据定义好的结算规则归集发生的成本结算。

此外,各类型工单还可以录入和查询开展维修工作的步骤、所需工具和设备相关文档、维修的工作时间、成本等信息[4]。支持对人员、材料、工具等资源的排程和配置优化,准确地通过网络图和甘特图安排检修工期,减少生产损失,准确掌握维修的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图2)[5]。

表1 工单类型

图2 维修工单的计划和执行结构

预防性维修策略除以上功能外,还可以基于日历时间和设备运行参数定期检修计划编制,再合并相同检修周期的设备到同一时间检修,有效减少过修和欠修现象。在策略性维修计划的编制中可以通过任务清单支持检修作业的标准化,提高工作质量,效率和降低成本。

5 其他主要功能概述

SAP 设备管理系统对设备维修中的委外服务进行全过程管理,包括委外服务申请、报价、服务合同、服务结算等,可提高委外服务管理的效率,降低委外服务成本,缩短设备维修时间。

在大修项目的管理上,可基于项目的工作分解结构来编制项目预算,实现项目成本控制,通过项目的网络计划来优化大修工期,建立项目结构和维修工单的关联关系,实现按照项目对维修进行管理。大修项目的预算功能内容可更有效地控制维修成本,采取网络结构和关键路径的方法能有效缩短项目进度,减少设备的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间接提升生产产量。

备品备件的管理基于相关基础数据,根据库存情况、在途情况等编制备件计划,审核和执行;根据批准的各类备件采购计划,制定采购方案,确定相关方,进行招投标并签订合同,跟踪合同的执行情况,保证按期交货;库房仓储的管理包含库存备件的日常收、发、存业务并可提供业务管理所需的数据信息和统计分析报表;备件的消耗管理可以计入机台或者机旁待用管理,实现使用过程的跟踪[6]。

6 效果评价

在原成本核算基础上,提高了精细化管理,将设备的消耗以工单形式统计到单台设备,能够更清晰地看出设备因何种工作消耗了多少物料,便于对设备的技术状况及使用成本进行分析。

强化了设备的计划性管理,将设备周期性点检、维修维护等工作的计划录入系统,可实现自动生成相应工作的工单。让管理者、维护人员能方便查出目前还有哪些工作没有按计划执行,未来还有哪些维护工作需要做,在生产工作中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提高了点检、维修工作的计划性及执行率。

加强了设备基础管理,实现信息共享,将设备使用中的各项工作融入系统,在规范了设备基础管理工作的同时,还增强了设备有关信息的查询时效性。可随时查阅设备的各项基础数据、技术档案、维修维护历史及各项工作的关键节点的进行情况[7]。实现了设备相关业务信息化、数据化管理,不会随人员调动而缺失。

实现了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可从系统中得到设备从到货验收到待报废过程中的维修维护历史、故障信息、大修技改情况、运行情况等各项数据,为多维度地分析设备状况提供依据。

为改进和优化设备管理提供支撑,通过系统对设备各项运行数据的长期积累,可为分析掌握设备维修维护和故障规律提供参考,从而加强设备的预知性维修,减少设备事故的发生[8]。可及时掌握设备的工作状态,实行有效的维修,分析和改善设备缺陷,减少设备故障,全面提升矿山企业设备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猜你喜欢

工单设备管理
客服工单监控技术的开发与研究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谐响应分析在设备减振中的应用
基于量化考核的基层班组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调试新设备
基于MPU6050简单控制设备
基于HANA的工单备件采购联合报表的研究与实现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电力95598热线全业务集中后的工单预警机制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