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语言环境的净化与引导

2020-07-18李骄阳燕新华

声屏世界 2020年7期

李骄阳 燕新华

摘要:在自媒体日新月异发展的当下,网络空间治理显得愈加重要。在党和国家网络空间战略的实施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互联网内容建设逐步健全。然而,大学生的网络语言环境却在时代前进的步伐中后退,改善与净化大学生的网络语言环境,共建网络良好生态空间,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分析当下大学生网络语言环境恶化快与治理难的现状,从切实有效的角度为大学生网络语言环境的净化与引导提出创新建议,旨在改善大学生网络语言环境。

关键词:网络语言环境 净化与引导 网络空间治理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信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风清气朗、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谁都不愿生活在一个充斥着虚假、诈骗、攻击、谩骂、恐怖、色情、暴力的空间。①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清理净化网络空间,是维护好人民利益的要求,是构建新时代良好网络生态环境的必由之路。中国进入了新时代,互联网完全可大展身手,而这就需要打造文明健康、持续稳定、协调创新的网络生态环境。对此,相关部门必须做好网络空间的清理净化工作,以促进互联网事业平稳有序地发展。

在当前自媒体时代下,人人都有麦克风。大学生作为网络传播的生力军,在自媒体时代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有着优越的适应能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能够通过网络渠道获取大量信息,并且踊跃参与到与网络媒体的互动中,表达自己的态度与看法。然而,随着大学生参与网络意见表达的行为越来越频繁,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大学生在参与自媒体讨论的过程中,有时容易凭借自身的主观判断认定事物的真伪、表达自己的好恶,这种缺乏理性认知的行为很容易走向极端,并演化成诽谤、诋毁、人身攻击等不理性的网络行为。有时在对于某些问题引发共鸣会形成网络舆情,甚至会发展到一定规模,进而影响到整个自媒体环境秩序。总而言之,大学生的网络语言环境正在被污染得“面目全非”,逐渐失去了原先的正常、有序,同时也在一步步地影响整个自媒体的环境秩序,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树立与自身健康成长造成极大危害。

网络语言环境的现状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语言环境恶化的表现及特点。近年来,大学生网络语言环境持续恶化,很多“知名人士”因犯过一些小过错,被爆出来以后,都会在网上被诽谤和攻击,出现了许多令人震惊的事件。较早时期的李开复学历门事件、最毒后妈事件、药家鑫案件中的李玫瑾事件、成都摔狗事件、高铁挡门事件等,各种案例层出不穷。以药家鑫案例中的李玫瑾教授来说,仅仅是为被告人药家鑫辩护了几句,其个人信息被人肉,学历遭到质疑,各种谩骂嘲笑蔓延开来。这就是大学生网络语言环境的现状,低俗、暴力语言充斥网络,污染了文明健康的网络语言环境。

大学生网络语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听从感觉。某些网络语言忽略了语言本身应当具有的严谨、认真的特性,一味遵从感觉,讲求感觉意识形态,为了有趣好玩而随意拼凑乃至胡乱地创造语言,忽视了语言规则,任意性、杂糅性特点明显。二是语言恶搞。“无厘头”的恶搞已渐渐成为网络语言使用的常态,一些表达甚至成为网络热语而散播开来。三是戏虐性严重。一些语言只是为了调侃戏耍,而对整个社会共同的价值理念发起“挑战”,使网络语言环境“满目疮痍”。四是暴力化、恶俗化。在网络语言中,“装逼”“尼玛”等较为暴力、恶俗的词汇屡见不鲜。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语言环境的净化之难。针对目前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语言环境的境况,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其的净化与引导,即通过有效措施加强对网络语言的管控与纠正,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用语习惯,清理低俗、肮脏的网络语言滋生土壤,以达成健康有序的新局面。

但如今,越来越多的负能量充斥大学生的网络语言环境,毒素始终未能有效清除,产生这一状况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传播速度加快,及时清理困难。在自媒体环境下,人们表达更加便捷,渠道更为多样。新闻评议、论坛平台、微博推特等为人们表达意见提供了丰富的方式,秒评、秒回现象普遍,信息之间的流动加快,在短短数秒内可从世界一端传递到另一端。与此同时,自媒体的傳播特征又推进了网络舆论的发展进程,使得普通大众尤其是大学生的舆论力量不断加强,为网络语言环境的净化与引导造成了很大阻碍。

2.网络语言引导对象规模庞大。2019年8月3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京发布了第44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普及率为61.2%,其中年龄在18-24岁之间的大学生占据了网民数量的很大比例。②在大学生网民基数如此庞大的情况下,每个人都可能是网络信息的制造者或传播者,这就使得网络意见表达变得更加不可预测和不受控制。而网络管理者时常无法及时监测网络语言的发展动态,也无法正确引导网络舆情的演变方向。因此,自媒体时代,相关部门要做好网络语言的净化与引导困难重重。

3.有关网络信息传播的法律规范缺失,网络监管不到位。在日新月异的自媒体时代下,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依托互联网而衍生的新型行业如同雨后春笋般,我国法律在面对新形势下的改革与创新还存在不足。近年来,我国立法不断加强对网络信息传播的有关规定,但由于受到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影响,现行的网络信息法律法规仍无法满足当前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的需要,部分网络丑恶事件、侵犯隐私事件等依旧未能得到有效地管理与控制,不理性的表达行为仍屡见不鲜。同时,网络传播具有虚拟性和隐匿性的特征,大大增加了网站监督管理的难度,依靠现有技术,有时很难实现网络言论监督管理的目的。这就要求我国法律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为新形势下网络生态空间治理提供法律规范和制度保障。

4.大学生个人道德建设滑坡,从众心理明显。大学生在网络上表达自身意见的过程中,常常具有两面性与排己性。对他人犯下的道德错误无法容忍,随意发表不满言论,任意侵犯他人的人身权益与个人尊严;但自身的自律意识不强,认为自己是舆论的审判者,认为舆论道德应当成为惩罚他人的手段。因而,在一些热点问题上,大学生往往会对自己的行为不加控制,一旦出现自己认同的观点就不加辨别地赞同,而出现意见相左的表达时则激动地进行反驳。由于大学生渴望自我与辨别是非能力较低、从众心理较强的矛盾冲突,因此造成许多大学生产生不理性的行为或语言,污染了网络语言环境。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语言环境的对策分析

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减轻逆反心理影响。心理学研究发现,由于同一种行为刺激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逆反现象,心理学家称之为超限效应。经常性地批判大学生错误的做法,会使大学生产生“我偏要这样的”逆反心理,致使为净化与引导大学生网络语言环境所做的努力付诸东流。而与之相反的还有一则心理效应,称为“德西效应”,即鼓励人们加强正面引导,帮助树立正确的观念,利用表扬或奖励的方式引导人们自觉遵守规则,做出恰当行为。就目前的净化与引导效果而言,一味地批判、指责、惩罚,并不能有效约束大学生的网络语言表达不理性的行为,反而容易激发起大学生的逆反心理,使事情朝着对立方向演变,变得不尽如人意。基于此,在舆论宣传中,人们可尝试引导大学生树立关于网络语言表达正确的认知,杜绝“超限效应”的出现,强化正面信息发布,减少后期网络删帖行为,让正面信息淹没负能量信息,使“德西效应”发挥作用。

聚焦问题“着火点”,从源头治理。一些重大问题的产生,往往是由多个微小的问题积聚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在问题产生之初,由于其“体态”小、影响弱等特点,很容易被人忽视,而这恰恰为其滋生成长营造了环境,导致后期管理把控难、净化效果不明显,甚至一发不可收拾。对于大学生网络语言环境的净化与引导其实也是如此。在初期,仅仅是少数人表达自己的想法,释放消极情绪,然而如果不能及时管控与净化而任其发展,随着网络信息的快速流动,短时间内即有可能引起大众共鸣,形成群体性的意见态势,以一定的规模在网络上传播散发。正是这样的一些“小苗头”“着火点”,如果不加以关注,也会引发令人难以预料的后果。因此,在大学生网络语言的净化与引导工作中,相关部门要及时聚焦“着火点”,抓住问题的源头,遵循净化与引导及时而动、趁早而行的工作原则,力争将不良低俗的网络语言扼杀在传播之初,缩减负面能量扩散的影响范围,将危害降到最低,还网络语言环境一片风清气正的蓝天。

履行平台监管义务,分而化之处理舆情。从管理学角度出发,自媒体平台作为网络净化工作的直接责任者,首先要健全自身的运营机制与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网络信息监管工作。合理高效的屏蔽机制虽然不能减少不良信息的出现,但可使其无法得到传播,消除其影响力。除常见的关键词屏蔽、网络爬虫检索外,自媒体平台可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大数据检索和人工智能,进行自然语言处理、社会网络分析和数据挖掘,智能识别语句含义和图片内容,发现并屏蔽清除不良信息,克服以往依靠人工建立屏蔽数据库效率低、不全面的问题,增加屏蔽工作的准确性和覆盖面。其次,在净化工作以外,平台还应加强管理工作,加强对于网络“大V”等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用户的监控与关注,打击网络“水军”势力,对于发布不良信息的用户采取增强审核力度、限制其发布信息甚至注销其账号等措施,以管控网上不良信息的传播渠道及散播人员。自媒体平台应在落实网络注册实名制的基础上建立共享数据库,对于发布不良信息的用户可登记在这一数据库中,使其在各平台的信息发布活动均受到限制,防止其再次对网络环境造成不良影响。通过这种方式,自媒体平台可将网络舆情大而化小、小而化无,从而降低社会影响力。

宣传方式紧跟潮流,迎合青年喜好。国家的文化方针曾要求,要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信事业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网络平台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宣传引导方式,会使得大学生对本来抵触的宣传内容减少抗拒,甚至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不盲目跟风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埋下了理性表达的种子。同时,网络平台将宣传变得更加具象化、生动化,紧紧贴合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以此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道德水准与文明素养。例如,抖音短视频便可作为净化与引导大学生网络语言环境的一条有效途径。抖音网络平台应清除短视频中负能量的东西,多传播正能量的、健康的内容,让大学生在娱乐之余理解并接受,从而树立正确的网络语言表达观念。平台借助这种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在满足大学生自身需要的同时,会让正能量在大学生的心底扎根发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实际行动维护网络语言环境的健康有序、平稳发展的新局面。

注重网络自我净化,发挥积极能动性。相关部门要充分调动网民积极性,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治理。除上述措施外,还应依靠大学生网络用户自身的力量维护网络环境。网络的自我净化工作应从教育文明上网和呼吁不轻信谣言并积极举报不良信息两方面展开。

对于大学生的教育工作,一是要普及法律法规,让大学生了解在网络上发布信息所应承担的义务,防止因无知而违法违规。二要弘扬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引领舆论导向,通过网络空间中的正能量、真信息斥退、压倒虚假信息。通过对于大学生的教育,可从源头消除隐患,防止不良信息的出现。同时,高校可号召大学生发现虚假、暴力、低俗等不良信息后,通过自身力量维护网络语言环境。网络平台可支持、引导组建网络净化志愿者团队,进行一定的培训,使其承担举报不良信息的工作,并给予其一定形式的奖励和报酬。针对网络谣言,可成立民间辟谣组织,必要时邀请专家、学者进行鉴定,让大学生在网络语言净化工作中扮演主人公角色。

对于政府、企业等社会主体来说,一方面要出台具体的法律法规约束大学生的上网行为,用法律制度为文明健康的网络空间撑起一张保护网,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对大学生个体来说,应当承担起自己的网络责任、社会责任,树立社会道德意识,遵循法律底线,养成健康的上网习惯,在网络空间上发出理性平和的声音,成为净化网络空间的积极力量。(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参考文献:

1.卢点点,邵璐:《基于自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语言成因分析》,《技术与市场》,2015(5)。

2.程素卿:《大学生网络语言暴力现象透析》,《语文建设》,2012(14)。

3.韩力:《自媒体背景下90后大学生网络语言认知的调查与引导》,《科教导刊》,2015(12)。

4.何亚兵:《避免“超限效应”》,《群众》,2018(16)。

5.王帅,周海玲:《大学生自媒体的伦理治理》,《网络空间安全》,2018(10)。

注释:

1.中国网信网:《习近平: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http://www.cac.gov.cn/2016-04/20/c_1118679396.htm,2016/04/20。

2.中国网信网:《第44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ac.gov.cn/2019zt/44/index.htm,2019/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