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功能”到“智能”

2020-07-18闻道

汽车之友 2020年11期
关键词:驾驶者生态圈无人驾驶

闻道

目标明确,但是路漫漫,这中间要经过很多技术的发展与迭代。而目前主动安全科技的开发与普及,很大程度上都是为未来实现自动驾驶铺路。汽车和电子智能系统的结合,是从“被动安全”转向“主动安全”的根本原因。先进的电子、通讯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传统汽车迈向智能化、互联化的新一轮汽车技术革新,正在世界范围内展开。

在无人驾驶成熟并完全普及之前,绝大多数的车辆都是由人类驾驶员来操控的,而主动安全要做的,就是通过传感器、算法和执行器,来辅助驾驶员决策或在某些工况介入,来进一步降低事故率。随着主动安全技术的发展,其介入的工况越来越多,实现的功能越来越复杂,扩展到更丰富的应用场景(如驻车、紧急制动、车道保持等),更早更频繁地介入到车辆控制中,辅助驾驶员更安全地驾驶。

不断提升的主动安全技术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主动安全的概念将进一步拓展,并在融合更多传感器、算法和执行部件的基础上,实现更多更复杂的功能。举个例子,比如联合各种功能,极大拓展驾驶者的视野。目前已经在量产车上实现的360°环视系统、盲点探测系统、车道保持辅助系统、倒车侧后来车监测、夜视系统等等,再加上物联网概念的车- 车位置分享,当这些功能集合在一起,都在中控屏幕上进行呈现时,傳统的驾驶视野将得到极大提升。一方面驾驶者在视觉和判断上的不足将得以改善,另一方面,通过盯着屏幕来进行驾驶,会不会像在玩电子游戏?

再比如,通过更加智能的车灯,来提升车辆的主动安全。真正把灯光科技上升到主动安全级别的,是矩阵式头灯与激光大灯。如今在一些高配置车型上,我们已经能够使用具备大灯远近光自动切换的功能,而著名的“灯厂”奥迪,其矩阵式大灯可根据对向来车的灯光照明情况,调节自身光源的明暗强弱。在夜视系统检测到前方有行人时,还会针对性地辅助照亮行人,并发出光线频闪警示行人和驾驶者,避免事故的发生。此外,我们相信以下场景也将在不远的将来实现:夜间行车,当车辆传感器监测到前方道路有限速、路口等交通标识时,车灯会自动调整角度照亮标识,提醒驾驶者注意;遇到突发状况车辆紧急制动时,系统会根据刹车力度的不同,车尾刹车灯通过显示图案的差异,来提醒后车:“我在温柔平缓的刹车”还是“我已经使出100% 力度刹车了,你也赶紧全力制动吧”。

当然,除了辅助驾驶者,越来越智能的汽车,出于安全目的,也会反过来监测我们,对驾驶者的健康、情绪和注意力进行识别。比如,通过可穿戴设备的实时监测获取信息,从而判断驾驶者是否处于过度紧张、疲劳等状态,并根据其健康指标提供解决方案。在驾驶者身体遇到极端情况时,车辆会自动停靠并向急救中心发送警报。再比如,通过车内摄像头监测驾驶者的精神状态和注意力,如果发现其情绪低落可以通过车机娱乐系统讲个笑话舒缓情绪,而如果发现驾驶者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困倦时,亦可通过振动、声效等手段进行干预,避免事故的发生。

开个跟生态有关的脑洞

如本文开篇所说,我们大多数人所理解的未来汽车主动安全的终极形态,一定是无人驾驶。而行文至此,我却忍不住开个脑洞—— 无人驾驶就是极限了么?如果道路上的所有车都实现了无人驾驶,那是不是就有了形成交通生态圈的底层基础?

要解释这个生态圈,还是要从汽车的安全说起。当下的主动安全技术,比如自动刹车,遇到障碍物,在驾驶者未及时做出反应时,车辆会主动制动,避免碰撞。这样是否就完全避免了事故的发生呢?并没有,因为这里面还有个潜在的风险—— 你停住了,你后面的车呢?如果后车的制动不及时,你还是会被追尾,事故仍没有避免。所以,即便你“武装到牙齿”,仅通过车辆个体的控制,是无法确保零事故的。

而另一个美好未来的样子,是通过高精地图、高精定位、高速无线通讯、高清传感器等等技术的进步,实现万物互联的交通生态圈。试想一下,你的车载电脑里,有周边几公里之内所有车辆、行人、交通标识、信号灯等交通参与者的精确位置和移动信息,AI 能够清晰计算出你的车该以怎样的速度与路线行驶到目的地。这样的交通,无论车还是人,每个参与者的动作都井然有序,没有抢灯,没有加塞,更没有各种违规的行驶,安全性与高效率都得到了保障。而这样的安全,不仅仅是个体的安全,更是一个系统、一个生态的安全。

通过主动安全科技,提高交通安全与通行效率,这是一个极具未来感的话题。我们正见证着时代的变迁,汽车正从“功能时代”进入“智能时代”。

猜你喜欢

驾驶者生态圈无人驾驶
战“疫”需求急呼无人驾驶车冲上前线
重视生态圈建设 打造生态圈体系
传统产业也要拥抱生态圈
发明电波感应器防止开车瞌睡
北京第一条无人驾驶地铁试运行!你敢坐吗?
美国最差司机在哪里
植树造林也破坏生态圈
福特推出全新智能车速控制系统
可按驾驶者情绪变色的三轮汽车
无人驾驶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