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预防性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2020-07-18王新昌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1期
关键词:阳陵泉经脉偏头痛

王新昌

(北京市昌平区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0 引言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无先兆偏头痛以偏侧、搏动性的剧烈头痛为特征的疾病。偏头痛发作时有50%以上的患者需要静卧于床,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质量,约30%的患者会因头痛发作而不能进行正常的工作和学习。目前,由于偏头痛机制尚不明确,暂无彻底根治的办法。国内外治疗偏头痛多以药物治疗为主,药物治疗包括发作期的镇痛治疗和缓解期的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缓解期的主要治疗目的在于立即缓解偏头痛发作的次数频率和发作时的严重程度。笔者自2017年2月至2019年6月,对55例偏头痛患者通过记录头痛日记,收集患者资料,采用针刺预防性治疗,且安全有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7年2月至2019年6月选取北京市昌平城区中心中医科门诊收治的患者55例,女性38例,男性17例,年龄18~52岁,平均 32岁;患病时间2~12年,平均10年。所选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采用2013年国际头痛协会(HIS)发布的第三版国际头痛疾患分类(ICHD),简称ICHD-III。偏头痛诊断标准中无先兆偏头痛诊断标准:A.至少有5次满足标准B~D的头痛发作。B.发作持续4~72 h(未经治疗或治疗无效)。C.头痛至少具有以下4项特征中的2项:①偏侧分布;②搏动性;③中或重度疼痛程度;④日常活动导致头痛加重或头痛导致日常活动受限(如走路或登楼)。D.头痛发作时至少有下列1项:①恶心和/或呕吐;②畏光和畏声。E.无法用另一种ICHD-3的头痛疾患诊断来更好地解释[1]。

1.3 纳入标准

所选患者年龄为18~52岁,符合《无先兆偏头痛诊断标准》;病程为2~12年;近6个月头痛VAS评分为4~10分,每月发作频率≥2次;近3个月发作≥6次,且近1个月没有接受针刺或者预防性药物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如紧张型、丛集性和其他原发性头痛;继发性头痛或其他器质性头痛者;孕妇、哺乳期妇女;长期口服避孕药者。②原发性疾病者主要包括:高血压,心血管,造血、循环、呼吸、消化、肝、肾系统等疾病者。③近期使用镇痛类或预防性药物者。④有严重的晕针现象者。⑤有头部外伤史或颅内器质性疾病者。⑥有严重精神疾患者。⑦有易出血倾向及易感染者。

2 治疗方法

穴位常规消毒后,使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具针刺穴位。百会、神庭、本神斜刺至帽状腱膜下,再改为进针25~45 mm使用捻转手法,患者感觉针感较强为度;风池穴透对侧风池进针约25~30 mm,针刺感应可以从枕部向上放射至颞部或眼区;率谷透角孙徐徐进针40~45 mm,然后行捻转手法,患者有胀痛感为度;阳陵泉直刺35~50 mm,针刺可下行至足窍阴穴,上行可至胁部;足临泣直刺20~25 mm,上述诸穴均15 min,行针1次,留针30 min。

疗程:1个月的针刺预防性治疗,隔日1次,共计12次。

3 疗效观察

3.1 采用MSQ问卷调查

主要包括功能受限、功能障碍和情感方面等。MSQ量表是临床常用的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的一个工具,它能够从整体上反映患者在治疗研究中的变化,评分越高,疗效越好。MSQ问卷调查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让患者回想一下过去4周中的偏头痛发作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要求患者回答相关的14个问题。

3.2 患者每天记录头痛日记

治疗前记录患者1个月的头痛日记,筛选符合入选条件者,进行1个月的针刺预防性治疗。

(1)头痛日记记录主要包括头痛发作开始时间、头痛结束时间、头痛强度分级0~3。头痛强度分级:0=没有头痛;轻度=头痛不影响日常活动;中度=头痛影响日常活动;重度=因头痛不能进行日常活动。

(2)VAS读数,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不同程度的疼痛用0~10来表示,0表示不痛,10表示剧痛,让患者根据头痛的程度,自己读出最能代表疼痛的位置并记录下来,见图1。

图1 VAS读数

(3)头痛伴随症状(是否有恶心、呕吐、畏声、畏光)、头痛发生的天数(每天头痛的时间>0.5 h,计算为1 d,以月计算)、发作时的程度(需要卧床休息、影响工作、不影响工作)、头痛持续时间(因头痛影响工作或学习的天数)、头痛的部位、头痛诱因、若使用药物(请按要求填写药物名称、服用剂量、使用时间、缓解时间以及药物的副作用等)、若采用针灸治疗(请按要求填写治疗时间、缓解时间及针灸所发生的不良反应等)。

(4)时间填写格式按24 h制:某某年某某月某某日某某时某某分。

4 统计学方法

5 结果

所选的55例患者,经过1个月观察治疗后,有效治疗共计39例,无效治疗共计16例,总有效率70.91%。所选患者治疗前后评价指标比较:见表1、表2、表3。

表1 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疼痛VAS评分比较(±s, 分)

表1 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疼痛VAS评分比较(±s, 分)

评价指标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P疼痛VAS评分 55 7.52±1.60 2.58±1.30 0.000

表2 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头痛发作频率比较(±s, d)

表2 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头痛发作频率比较(±s, d)

评价指标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P头痛发作频率 55 8.67±2.76 2.13±1.18 0.001

表3 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MSQ评分比较(±s, 分)

表3 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MSQ评分比较(±s, 分)

评分项目 治疗前 治疗后 P功能受限 58.07±12.82 76.87±10.81 0.000功能障碍 69.53±15.94 86.60±10.27 0.000情感 71.73±17.90 84.07±12.52 0.001

6 讨论

偏头痛属中医学“头风”等范畴。《素问·脉要精微论》:“头者精明之府”。明代张介宾注解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升于头”。当今多数学者认为头为“诸阳之会”[2],十二经脉通过经脉、络脉、经别等上行头部,外邪侵袭和内伤诸疾皆可致头部经脉阻滞不通或失养而发生头痛。《儒门事亲·头痛不止》载:“夫头痛不止……额角上痛,俗呼为偏头痛,是少阳经也”。督脉起于胞中,两络于肾……上通于脑;少阳经脉循行头两侧。故头部取神庭、百会、本神、率谷透角孙、风池穴。远端取阳陵泉、足临泣之穴;百会为督脉之经穴,百病皆治,善治头痛;神庭《针灸甲乙经》载:“治疗头痛、失眠要穴”。本神、风池,率谷透角孙为足少阳胆经穴,具有疏通少阳经脉、调畅气机、通络止痛的功效;依据经脉循行及穴位主治特点,远端取阳陵泉,足临泣;阳陵泉为足少阳胆经穴,应用范围广、疗效好;足临泣为胆经腧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带脉,具有疏肝利胆、理气活血、通络止痛之功;阳陵泉和足临泣两穴相配,“上病下取之”。上述针刺组方具有宁神健脑,疏通足少阳经脉的作用[3]。

本临床研究显示,针刺预防性治疗偏头痛具有无药物副作用、安全、有效等特点,可以有效地提高偏头痛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可以改善患者因头痛问题而产生的对工作和生活的影响,所以针灸治疗偏头痛具有非常好的临床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阳陵泉经脉偏头痛
巧用穴位,缓解“浑身疼”
浅析“肝胆阳陵泉”的理论依据及临床应用
太胖太瘦都易患偏头痛
“满血复活”常按三穴位
偏头痛吃紫菜干
化解尴尬需通“经脉”
谈“经脉”等词的英译
试论经脉的气与针刺取气
龙虎交战手法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中国最早的人体经脉漆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