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效果比较

2020-07-18毛永新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1期
关键词:优良率围术血肿

毛永新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医院,山东 淄博)

0 引言

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可发于各个年龄段,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1]。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中最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好发于50~70岁的中老年人群,其中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2]。高血压脑出血具有起病急、发病迅速等特点,有较高的致死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据相关研究表明,在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出血的情况后,采用外科手术及时进行治疗,能有效减少患者的出血量、快速清除出血灶,同时能有效境地脑神经及正常脑组织出现的损伤[3]。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手术方式分别为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及开颅血肿清除术,本研究就这两种手术方式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价值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于我院神经外科进行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其中观察组中,女21例,男28例,年龄46~74岁,平均(64.15±5.92)岁;对照组患者中,女22例,男27例,年龄47~74岁,平均(63.98±5.87)岁。纳入标准为:①未患有精神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依从性;②经诊断符合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③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为:①在哺乳期或妊娠期的女性患者;②肝、肾等重要脏器发生病变的患者;③有手术禁忌证的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开颅血肿清除术,具体治疗方式如下:①术前为患者进行常规的头颅CT检查及体征监测,在重要功能区及血管区外,选择患者的血肿最大的部位为患者做马蹄形切口,切口长度在4~5 cm;②对患者的颅骨进行钻孔,形成约3 cm的骨窗后,切开患者的硬膜,采用脑穿针对血肿部位进行穿刺处理;③采用电凝刀,沿着患者的脑回方向,将皮脂层切至血肿处,于显微镜下对患者的血肿进行清除,冲洗后将血肿清除干净;④在手术完成患者的血压升高后,并未出现出血的现象,可采用生理盐水对患者进行反复冲洗,最后放置好引流管,对患者的颅内压进行密切的监测。

观察组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方式如下:①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头颅CT检查及体征检测后,确定患者的血肿量最大的部位及出血点作为颅骨的钻孔点;②在骨孔部位做4 cm左右的切口,采用颅骨钻钻取1.5 cm左右的骨孔,将患者的硬膜切开;③采用双极电凝,避开皮层及血管,将患者的脑组织进行适当的分离,用一次性脑穿针为患者进行穿刺,将穿刺套管的内心拔出,为微创手术提供通道;④在0°和30°的内镜下,为患者进行血肿的清理,采用止血纱布将血肿腔内壁覆盖;⑤在血肿腔外留置引流管,术后进行常规的护理及治疗。

1.3 观察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情况,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转入普通病房时间。对比两组患者的GOS优良率,分为五级,分别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及Ⅴ级,级别越高代表患者的情况越好,优良率=(Ⅳ级+Ⅴ级患者例数)/总例数×100%[4]。对比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主要包括肺部感染、颅内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围术期

观察组患者的围术期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s)

表1 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h)出血量(mL) 转入普通病房时间(d)观察组 49 1.57±0.28 41.65±4.74 6.15±2.15对照组 49 4.18±1.43 342.72±42.18 11.48±4.16 t 12.538 49.652 7.968 P 0.000 0.000 0.000

2.2 GOS优良率及血肿清除率

观察组患者的GOS优良率及血肿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GOS优良率及血肿清除率[n(%)]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n(%)]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是高血压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5]。高血压患者易发生脑底小动脉出现病理性变化,导致血管壁的强度被削弱,且血管可发生局限性扩张的现象,当患者出现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情况时,可导致发生病变的脑血管破裂,导致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生,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6]。有相关研究显示,由于受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压力增大等因素的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7]。在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中,若开颅面积过大、位置过深、手术时间过长,会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严重的影响,致残率较高[8]。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微创手术也逐渐成熟。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就是微创手术中的一种,具有创伤小、利于患者恢复等优势,目前被广泛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中。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围术期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应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且患者在术中的出血量更少,利于患者的恢复;观察组的GOS优良率及血肿清除率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更低(P<0.05)。由于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的手术时间更短,患者的脑组织暴露时间也更短,且该种手术对患者血肿附近的正常组织造成的伤害更小,因此较传统的开颅血肿清除术疗效更理想。

综上所述,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应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能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血肿的清除更加彻底,有效提升患者的术后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优良率围术血肿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白内障围术期病人中的应用观察
2021 年下半年专题预告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护理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时需要注意哪些情况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硬膜外血肿“T”管引流效果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