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防控期间省级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热点推文解析*

2020-07-17

山西档案 2020年3期
关键词:档案馆公众防控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济南 250100)

0 引言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微信作为社交媒体的代表之一,已成为人们交流、获取资讯的重要渠道。微信日活跃用户在2019年第三季度突破了11.51亿[1]。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和维护已成为省级档案馆的一项颇为重要的工作,旨在促进档案宣传、有效传播档案信息、积极提供利用服务、充分发挥档案馆的社会服务功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各省级微信平台发布了一系列推文,本文通过考察这些推文的数量、推文内容、内容受欢迎程度,来探讨在面临重大突发事件等重大活动时如何更好地运营省级档案微信平台,更好地传播档案信息,促进社会认同。

1 数据来源及推文数量

通过“档案微平台”的数据和清博大数据的调查,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级综合档案馆中,目前有28个省级档案馆运营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包括订阅号和服务号)。本文考察了自2020年1月22日至3月22日活跃的25个省级档案微信平台。所考察的微信平台均经过了官方认证,具有权威性。在1月22日前,各省级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均未发布与疫情相关的微信文章。1月22日,福建档案局在“福建档案”微信平台推送了《这位84岁的福建人,再战防疫最前线!还有这些画面令人泪目……》,该文章高频词为“非典”“终南山”“武汉”,在目前收集到的数据里,这是第一篇与新冠肺炎防疫相关的文章。故统计时间自1月22日起,选取截止日期为3月22日,统计分析两个月时间内的推文数量、内容、效果。

推送文章的数量可以反映微信公众平台近期的活跃情况。由图1各省级档案微信平台发布的疫情防控相关文章数量及文章总数可见,1月22日至3月22日这25个公众平台共推送文章835篇,平均推文量约33.4篇。与新冠肺炎防疫相关的文章总数为682篇,占总推文量的81.68%。公众平台不同,发文量有很大的差异。发文量位居首位的是“福建档案”,每天推送2至5篇文章,总发文量达到206篇,其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文章的文章有179篇。“甘肃档案”保持工作日每天推送1至5篇文章,发文量总数达到128篇,其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文章的文章有93篇。

图1 与疫情防控相关文章数量及文章总数统计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高频词

通过统计文本中出现的高频词,可以分析发文主体近期所关心的话题和主题。在删除和合并无意义和重复词语之后,提取出来的档案微信公众平台的词云图如图2。在这835篇推文中,“疫情”作为出现频率最高的高频词,出现了6588次;高频词“新型冠状病毒”出现了1214次,高频词“肺炎”出现了1098次。由此可知在1月22日至3月22日,各档案微信平台对于疫情是十分关注的。

图2 各省级档案微信平台推送文章高频词云图

2.2 推文内容分析

笔者通过阅读和浏览,将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的682篇按“防疫期间档案人的作为”“昔档今读”“档案服务”“战疫故事”“档案征集与收集”“其他”6个主题分类,得到下图。“防疫期间档案人的作为”主要是宣传档案人为抗击疫情,下沉社区为民服务捐款捐物,同时紧抓业务工作。“昔档今读”类推文主要通过档案回顾防疫历史。“档案服务”主要包括疫情防控期间的查档服务和资政服务。“战疫故事”主要是档案馆征集的方舱日志、逆行日记等。“档案征集与收集”是指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档案相关的征集与收集类的文章。其他类的推文主要是新闻资讯、科普类推文,占比最高,为46%。针对疫情防控,部分省级档案微信公众平台发布或转载了新闻资讯、病毒知识科普、法律知识科普等文章,如福建档案局在其微信平台“福建档案”发布的《福建省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在其微信平台“广西档案资讯”发布的《SARS、MERS和新冠病毒,冠状病毒三兄弟谁最厉害?》,甘肃省档案馆在其微信平台“甘肃档案”发布的《最新!这些疫情防控法律知识,一键get√》。“其他”类推文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但档案性不强,因此下文主要对“防疫期间档案人的作为”“昔档今读”“档案服务”“战疫故事”“档案征集与收集”类推文进行分析。

图3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文章各主题占比

2.2.1 防疫期间档案人的作为:防疫业务两手抓

防疫期间档案人的作为主要体现在助力防疫和紧抓业务两个方面。助力防疫体现在档案工作者下沉社区,为民服务,捐款捐物等,紧抓业务体现在提供线上远程查档,及时收集归档疫情防控档案等。上海市档案馆在其微信平台“档案春秋”发布的原创文章《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上海档案人这样给出答案...》,湖北省档案局(馆)在其微信平台“读档”发布的《湖北省档案馆为抗击疫情踊跃捐款》等文章展现了档案人在抗疫中的行动。此外,“福建档案”开辟了“基层援战日志”专栏,“读档”开辟了“档案人的抗疫小记”,“龙江档案”开辟了“档案人的战‘疫’日记”专栏等报导档案人奔赴抗疫一线,服务社会的行为。这些推送的文章使得微信平台受众知悉档案工作者乃至档案馆在疫情防控中的作为,有利于增强对档案工作的认同,扩大档案工作的影响力。

2.2.2 昔档今读,知往鉴今

面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多数省级档案微信公众平台推送了应对鼠疫、霍乱、血吸虫病、非典等疫控以及回顾口罩、护士服历史变革等相关文章。江苏省档案馆在其微信平台“江苏档案”发布的原创文章《60多年前,新中国打赢第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控战争……》,原创文章《回溯非典档案,决胜新冠肺炎疫情》;上海市档案馆在其微信平台“档案春秋”发布的原创文章《百年前,上海曾经这样防疫……》,原创文章《这片美丽的江南水乡,六十多年前这样驱逐“疫魔”:上海青浦抗击“血吸虫”往事》,原创文章《小口罩大历史:中国人是什么时候开始戴上口罩的?》。上述推文依据馆藏档案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开发,采用平实易懂的语言讲述档案故事,获得了较高的阅读量,有效地传播了档案文化。

2.2.3 档案服务,资政便民

经查阅,档案服务主题的推文,主要包括资政服务和查档服务。资政服务类推文如天津市档案馆在其微信平台“天津市档案馆”发布的《天津市档案馆为天津市委提供2003年抗击“非典”档案资政服务》,广东省档案局(广东省档案馆)在其微信平台“广东档案”发布的《积极防控 主动服务——广东省档案馆全面做好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这两篇推文都提到档案馆快速挖掘档案,为科学决策提供历史借鉴,主动作为,服务疫情,积极贡献档案力量。

查档服务主要包括服务方式的变更和档案服务效果这两种,前者主要包括闭馆通知,特殊时期如何提供服务的通知以及重新开馆通知。表1为查档服务变更通知发布情况表。25个信平台有22个发布了疫情期间暂停服务、闭馆通知的相关通知。12个微信平台在发布闭馆或暂停服务通知时附如何查档信息,及时考虑到了档案用户的需求,应用线上远程查档技术,开辟防疫相关查档利用“绿色通道”,应急措施比较到位。1月2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六部门发布《关于严格预防通过交通工具传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通知》。1月24日 16:07:09北京市档案馆在其微信平台“北京市档案馆”发布的《北京市档案馆闭馆公告》,该闭馆公告发布最早的。可见该馆对紧急事件的反应是很迅速的。为满足疫情防控期间群众的查档需求,“北京市档案馆”随后于2月11日 12:35:54发布了《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查档服务的通知》。截至3月22日,北京市档案馆未发布开馆通知。浙江省档案局(浙江省档案馆)于2月1日 16:01:13在其微信平台“浙江省档案馆”发布的文章《公告》,暂停现场查档服务;于2月20日 12:08:43发布《疫情期间,现场查档您可以这样做》。“浙江省档案馆”是最早发布可以现场查档的微信平台。2月19日 11:45在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中共浙江省委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全力稳企业稳经济稳发展的若干意见》[2]。在24小时之后,浙江省档案馆在其微信平台发布了现场查档的通知,可见其复工之迅速。截至3月22日,“浙江省档案馆”“档案春秋”“福建档案”“山东省档案馆”“江苏档案”“内蒙古档案信息”“辽宁档案”共有7个微信平台,发布重启现场查档的相关通知。可见档案微信公众平台已经成为档案馆主动向利用者传播档案信息的窗口和桥梁。档案服务效果类推文主要是对疫情防控期间的档案服务情况进行宣传通过疫情期间查档方式、查档数量,用户的故事等来对档案服务进行宣传。如上海市档案馆在其微信平台“档案春秋”发布的原创文章《闭馆不“打烊”,服务不走样:上海查档服务的“非常模式”》,该文通过“远程档案查询情况一览”统计图直观地反映了档案服务情况。

表1 查档服务变更通知的发布情况

2.2.4 战疫故事,共同的记忆

“江苏档案”推出了“逆行日记——来自战疫火线的珍贵档案”系列推文,“山东省档案馆”推出了“战疫故事 档案见证”系列推文,“福建档案”开辟了“致敬最美逆行者”专栏,“湖湘档案”发布“潇湘家书”活动的系列推文等等。战疫故事、家书类直接向用户征集相关内容,征集其在疫情期间的故事,有效地鼓励了微信平台受众的社会参与,这些故事性文章的征集与推送有助于增强集体身份认同,维持社会记忆连贯性、维系社会文化传统与维护国家正当利益[3]。如陕西省档案馆在其微信平台“秦风档案”发布的《待到春暖花开时 携手共漫花枝下》,讲述了作者在新冠肺炎防控期间的经历的事情及心路历程,故事性很强。微信平台的受众阅读该文章后,有助于形成共同的记忆。

2.2.5 疫情防控档案的收集与征集

疫情防控档案的收集归档是非常必要的。新冠肺炎防疫档案具有重要的价值,对于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档案征集是档案收集的一种重要方式。下文主要对档案征集相关推文进行考察。1月22日至3月22日,在所考察的省级微信平台,有19个平台发布了征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档案资料的相关通知,进行主动收集。[4]征集文章详细说明了征集内容、征集方式、征集要求以及联系方式。征集推文都提到了“捐赠者对捐赠的档案资料享有优先利用权,并可对所捐赠档案资料中不宜向社会开放的部分提出限制利用意见”。这体现了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四章第二十一条[5]的规定。2月19日 15:56:01河北省档案局(河北省档案馆)在其微信平台“冀小兰”发布的《我们在征集——你看到和经历的就是历史》是发布最早的征集档案资料的文章。江苏省档案馆在其微信平台“江苏档案”发布的原创文章《致敬最可爱的人 服务最美“逆行者”》提到,2月15日,江苏省档案馆发布公告,面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档案资料,启动为战“疫”前线的“最美逆行者”建立专题档案库工作。疫情防控档案的征集,是档案馆关注社会公众,面向社会服务社会的体现,有助于构建覆盖全社会的档案资源体系。疫情防控档案收集与利用,有助于真实全面地反映疫情发展状况,有效提高疫情防控的应急反应能力,有助力以史为鉴,提高大众对公共卫生安全的科学防范意识。[6]

对于征集结果,在微信平台上也有文章及时地推送。如陕西省档案馆在其微信平台“秦风档案”发布的《各地市积极征集战“疫”档案初见成效》,山东省档案馆在其微信平台“山东省档案馆”发布的《山东省档案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档案资料征集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热情响应》。征集结果有选择的推送,有助于微信平台的受众了解当前征集的情况,有助于增强受众对档案工作的认可,积极参考到档案工作中。

2.3 内容受欢迎程度

微信推文的内容接受程度由清博大数据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从推文阅读量和在看量进行分析。由于各省级微信平台的推文数量差距较大,因此篇均阅读数和篇均在看量比较能够说明问题。25个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835篇推文的平均阅读量约为427.52次。11个微信公众平台的篇均阅读量低于427.52次,占44%。由图4可知(统计时间3月23日),“江苏档案”“档案春秋”的篇均阅读量较高。“江苏档案”的篇均阅读量为1888.90次,而“宁夏档案”的篇均阅读量为43.40次,对比悬殊。总体上看,微信公众平台的篇均阅读量较高,其篇均在看量也较高。

图4 各省级档案微信平台文章的篇均阅读数和篇均在看量

2.3.1 原创性

经过统计,“记忆浙江”推文原创量占其推文总数的比例为100%,其推文篇均在看量在所有公众平台中最高,为65.75个/篇。“江苏档案”、“档案春秋”的推文原创量占比也很高,为93.55%、81.82%;有13个公众平台未发布原创文章。笔者统计了1月22日至3月22日省级档案馆微信平台阅读量在2000以上的微信推文,共25篇,详见表2。阅读量在2000以上的微信推文中原创比例占到了68%。可见高阅读量与推文是否原创有正相关关系。公众平台推送文章内容的原创程度越高,阅读率和转发率就越高。[7]内容是传播效果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原创的推文、与档案相关内容的推文越多,“官微”的传播效果越好。[8]

表2 阅读量在2000以上的微信推文一览表

14 山东省档案馆 战疫故事档案见证——战地日记与家书(五)2688 778否2020-03-13我们、武汉、女儿、妈妈15 江西档案 中国瘟疫不完全简史 2414 67 否 2020-02-18 死亡、瘟疫、流行、鼠疫16 江苏档案 泗阳档案:记录抗疫,守护记忆2407 232是2020-03-19疫情、档案、背景、社区17 四川省档案局 “镜头里的抗疫记忆"摄影大赛征稿启事 2384 19 否 2020-03-06 作品、参赛、摄影、疫情18 江西档案 热播剧中的查档BUG,来了解一下?2364 113是2020-03-09档案、档案馆、场景、介绍信19 档案春秋这片美丽的江南水乡,六十多年前这样驱逐“疫魔”:上海青浦抗击“血吸虫”往事2343 37是2020-02-11血吸虫病、消灭、钉螺、病人20 档案春秋 上海市档案馆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战“疫”档案 2335 33 是 2020-02-21档案资料、征集、捐赠、疫情21 天津市档案馆征集|天津市档案馆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档案资料的启事2229 23否2020-02-23档案资料、征集、疫情、揭赠22 山东省档案馆省档案馆面向社会各界征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档案资料2226 89否2020-02-20档案资料、疫情、档案馆、山东省23 档案春秋理发记忆:戴不戴口罩?对于八九十年前的"TONY老师"来说,是一个头大的问题...2126 20是2020-03-18理发店、理发师、口罩、卫生24 江苏档案 战胜非典与新冠,彰显档案新作为2125 135是2020-03-10档案、疫情、江苏省、非典25 江苏档案 千年顽疟一朝除 2030 45 是 2020-02-14 疟疾、防治、疫情、江苏省

2.3.2 契合抗疫热点

在25篇推文中,最高阅读量的微信推文为江苏省档案馆在其微信平台“江苏档案”发布的原创文章《“风月同天”还是“风月一天”?》。其高频词为韩国钧,频次为28。该文结合走红网络的日本捐赠的抗疫物资上的古典诗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基于馆藏韩国钧的档案对扬州大明寺碑文“山川异域,风月一天”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该推文与社会公众感兴趣的热点契合,并且体现了档案历史品格和文化力,具有地方特色,行文条理清晰、通俗易懂,因此赢得了很高的阅读量。最高在看量推文为山东省档案馆在其微信平台“山东省档案馆”推出的《战疫故事 档案见证——战地日记与家书(五)》,“武汉”“女儿”“妈妈”“安全”为文中的高频词,均出现了8次。该推文是一对母女在抗疫期间的书信往来,书信内容真挚感人,反映了抗疫前线母亲与家中女儿之间深沉的爱。且该文章素材由诸城中医医院提供,内容真实,情感真挚,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因此获得了较高的阅读量和在看数。

2.3.3 关注受众需求

表2阅读量在2000以上的微信推文可以看到10个公众平台的最高阅读量文章。高阅读量推文中不乏有档案收集、档案服务等相关推文,这类推文与受众关系密切。这类推文阅读量较大,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众档案意识的增强。本文考察的其他微信平台的最高阅读量文章见表3,在每一省级档案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推文中,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内容与档案行业、且与受众关联紧密的文章阅读量较高。可见,档案微信用户需求是影响档案微信推文内容的重要因素[9]。

表3 其他的15个公众平台的最大阅读量文章一览表

3 总结与思考

3.1 及时更新,主动提供线上服务

在疫情防控期间,档案馆积极服务,有所作为,通过微信平台的宣传,更有助于打破对档案馆的传统刻板印象。微信平台运营者要及时、迅速地推送与热点相关的档案信息。陕西省档案馆在其微信平台“秦风档案”发布的《陕西省档案馆关于特殊时期查档利用服务的公告》,福建档案局在其微信平台“福建档案”发布的原创文章《档案助力战疫情——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省档案馆档案利用服务侧记》,明确提出可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或查档热线提交查档需求,由工作人员代为查阅。服务、公平、效益和参与是目前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应当秉持的理念,[10]也应该是省级微信公众平台运营和维护的理念。平台运营者需要加强对受众的需求的关注,档案馆也需要加强对用户需求的研究。实现在公众平台上预约查档、交流、检索等功能,完善公众平台的功能性,有助于增强服务性,有助于实现自助服务、个性化服务、移动化档案信息服务,实现人与服务的完美对接。

3.2 平台联动,促进防疫档案信息传播

“中国档案报”发布的原创文章《疫情面前,如何做好健康防护并确保档案安全?》得到了“甘肃档案”“湖湘档案”“青海档案”的转载。湖北省档案局(馆)在其微信平台“读档”发布的《湖北省档案馆致全国档案同仁的感谢信》,“秦风档案”“青海档案”进行了转载。[11]公众平台运营者考虑的不应仅仅是其所代表的公共档案部门本身,其网络社群用户所同时关注的相似性质的公众平台的运营情况也应受到重视。[12]一个完整的档案公众平台生态圈不仅应该包括公众平台主体与网络社群客体之间的关系,还应包括与档案事业相关的其他的利益相关者。[13]这些转载行为可以看出档案微信平台之间相互学习推送经验、互相借鉴,以促进档案信息的传播,完善微信公众平台的服务功能。

档案馆在利用微信平台传播档案信息时,需要以微信公共平台为基础,与各种网络平台连接起来,建立完善的网络联动机制。“北京市档案馆”发布的《民国初年的一场肺鼠疫防疫战》《京城何处春来早》《景山公园中的元代皇帝亲耕田》《近代北京的免费医疗》,其稿件来源为《北京档案》杂志。陕西省档案馆在其微信平台“秦风档案”发布的《致湖北省档案局馆的一封信》,得到了“陕西发布”微信平台、陕西传媒网、原点故事等的转载,可见全国兰台人众志成城,共同助力打赢抗疫防疫阻击战。此外,还可与短视频类平进行关联,如抖音、B站等充分整合数字档案资源。经作者查阅,“冀小兰”开通了政务抖音号和B站账号,但后期却疏于维护。档案馆中拥有海量的信息资源,这是其具有的先天优势,面临突发重大事件时怎样将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应用,借助微信公众平台提供档案信息服务,促进档案文化的传播是需要重视的问题。

3.3 贴近群众,讲好战疫故事

在抗疫期间,战疫故事相关推文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内容具有原创性、可读性。战“疫”故事的征集,是面向每一个普通人的,面向社会征集的。面向全社会的征集有助于更全面地记录战疫历史。档案具有原始记录性,这一本质特征使得所讲的故事更能使人信服。战疫故事是从个人经历中提取出来的,通过平台推送,受众阅读的方式,这一定程度上建构了集体记忆。法国社会学家阿尔弗雷德·格罗塞(Alfred Grosser)曾说,“经历部分由个人记忆决定,但是更主要的是由家庭、学校和媒体传递所谓的‘集体记忆’所决定……无论是主动追求还是被迫塑造,有限制的身份认同几乎总是建立在一种对‘集体记忆’的呼唤之上。”[14]在集体记忆形成过程中,大众媒介不仅自身参与到集体记忆建构中,还为受众参与集体记忆建构提供了工具和路径。[15]微信平台也发挥着这两方面的作用,其推送的文章有助于构建集体记忆。

4 结语

总体上看,1月22日至3月22日发布的新闻资讯类、科普类文章占比较高,基于馆藏资源进行开发的占比不够高。个别档案微信平台未能够及时推送与受众密切相关的服务信息。中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充分运用新技术、利用档案报刊等媒体,特别是新兴媒体,有效传播优秀档案文化,扩大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力……讲好中国档案故事。[16]在应对重大突发事情的挑战时,如何更好地基于档案馆藏资源,结合时事热点,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讲好档案故事,传播档案信息是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猜你喜欢

档案馆公众防控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太原市档案馆牵手百年胡氏荣茶共寻文化脉络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公众号3月热榜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