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危机背景下科普插画的创作研究

2020-07-16谭建梅

创意设计源 2020年3期
关键词:图形设计公共危机

摘 要 科学与艺术不可分割,以图形设计为载体的科普插画,让复杂抽象的信息元素变得易于接受、容易理解,从而增加阅读信息的趣味性,帮助读者在理解信息的同时达到情感共鸣。通过个案研究,对以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为主题的科普插画设计案例进行分析,探究科普插画如何在疫情期间突出针对性与时效性,展现丰富的创作视角和多元的艺术语言,实现科普插画的全新表达,解决读者理解与记忆的问题,从而实现特定语境下视觉设计服务社会的特殊意义。

关键词 科普插画;表现特性;图形设计;公共危机

引用本文格式 谭建梅.公共危机背景下科普插画的创作研究[J].创意设计源,2020(3):67-71.

Research on the Creation of Popular Science Illustration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ublic Crisis

TAN JIANmei

Abstract Science and art are inseparable. Popular science illustrations based on graphic design make complex and abstract information elements easy to accept and understand, thereby increasing the interest of reading information and helping readers to achieve emotional resonance while understanding information. Through case studies, analysis of popular science illustration design cases with the theme of the novel coronavirus in 2020 is conducted to explore how popular science illustrations highlight the pertinence and timeliness during the epidemic, show a rich creative perspective and multiple artistic languages, and realize the popularization of science illustrations The new expression solves the problem of readers' understanding and memory, so as to realize the special meaning of visual design serving society in a specific context.

Key Words popular science illustration;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graphic design; public crisis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年度山西大同大学青年科研项目“商业插画在本土文创设计中的应用”(项目编号:2019Q10)阶段性成果。

引言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说过:“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1]。”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科学与艺术有着紧密的联系。意大利学者、艺术家列奥纳多·迪·皮耶罗·达·芬奇用超高的绘画技法将人体解剖学表现出来,清晰、准确的艺术表现既有艺术研究价值,又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科学为艺术提供客观的理性支持,进而更好地找寻艺术创意规律和艺术本质;艺术融入科学,通过感性的表现形式,使科学更加生动活泼地绵延[2],二者有机结合、和谐共生。

20世纪,科学与图形设计在内容上互相借鉴,表现形式上互相利用,更在成果上互相影响。梳理优秀的创作案例可以看到,图形创作以其天马行空的创造力,激发人们注重科学及人文社会的内涵。以图形设计为载体的科普插画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信息。在重大公共危机背景下,对于不同年龄层次、学习阅历、职业背景、种族与国籍的读者来说,更加渴望以最快速、最直接、最明确的图形化方式掌握信息内容。因此,科普插画作为一种特殊的造型艺术形式和有效传播的图形表达方式被运用在科学知识的普及领域中[3]。让复杂抽象的信息元素变得易于接受、容易理解,从而增加阅读信息的趣味性,帮助读者在理解信息的同时达到情感共鸣。

本文通过个案研究,对以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为主题的科普插画设计案例进行分析,探究科普插画如何在疫情期间突出针对性与时效性,展现丰富的创作视角和多元的艺术语言,实现科普插画的全新表达,解决读者理解与记忆的问题,从而实现特定语境下视觉设计服务社会的特殊意义。

一、科普插画概念的提出

插画是在审美与实用相统一的原则下,运用图形表现形象,是世界都能通用的语言。近年来,我国的插画艺术发展迅速,遍及市场经济的各个领域。插画艺术不仅在技术手段、表现形式、艺术风格、传播载体等方面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而且还蕴藏着丰富的哲理性思考与人文关怀。基于科普主题的插画,创作者采用形象思维把语言、文字、信息表达转述出来,以图形符号的形式进行呈现。目前国内关于科学普及的研究比较全面且深入,但对科普插画的研究很少,且概念界定比较模糊,目标受众的分类也不够具体,因此科普插画在未来有较大的研究空间与发展前景。

基于前期的文献梳理与实践案例的分析,从文字层面总结科普插画,即以科学知识为基础,通过独特的图形符号、丰富的色彩与意境的表现进行科学教育普及的插画形式创作,来传播公众看得懂的科普知识,同时弥补了说明文字难以表达的内容。科普插画的创作是在严谨的科学文本束缚下对其产生想象,是超越现实物象的创作,所以多以真实的生活感受、直观的形象再现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从精神与心理,双重满足公众的阅读体验,在现代设计中占有特定的地位。

现今,融合新媒体语言,社会公众对科普插画的需求达到了新的认知程度[4],为加强视觉观感并进行科学引导,科普插画的视觉表现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二、公共危机背景下科普插画的视觉表现特性

科普插画以图形符号的直接性或间接性为信息进行传播,有些图形不仅直接表达本义,还间接地表达抽象的引申意义。不同语境下图形符号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重大社会公共危机所引发的公众紧张与恐慌,是研究科普插画的创作背景。在此背景下,结合优秀的创作案例,归纳科普插画在社会公共危机背景下所表现的视觉特性,为之后的图形创作实践提供依据。

1.再现公共事件的现实性

从某种意义上讲,科普插画是微缩而生动地折射人类历史的一面镜子,以独特的风格刻画人、事、物等图象,捕捉时代的特征,勾勒出不同时期的社会百态[5]。面对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的发生,创作者与公众共同置身于疫情,以独特的图形符号表现公共事件的现实性。设计者潘叶娣的《图解新型冠状病毒》插画(见图1),科学地再现新型冠状病毒的结构、分类及传播过程,以图解的方式呈现出真实的数据,使观者直观地了解新型冠状病毒,以科学再现的方式告诉人们在疫情期间应如何进行消毒与自我防护。

2.增强公众意识的社会性

人类在阅读信息时,文字化的知识可以进入人脑记忆,图形符号会使人产生相应的心理暗示。科普插画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作为科学技术与人类意识沟通的桥梁,富有感染力的科普插画能够刺激公众敏锐的感知力,给予公众精神与心理的满足,促使公众关注社会问题,实现对公共危机的认识、记忆与理解,从而引导人们的行为。

公共危机背景下,科普插画的设计创作比其他语境中的设计更加贴近生活与洞悉社会需求,在丰富的图形样式与语言表现之外,更加关注人心与人性的内容,关注公共健康、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在创作与宣传的同时,传递出善与美的生活态度,凝聚服务社会的力量,致力建设更加健康、和谐的环境与生活方式。

3.图解理性知识的科学性

科普插画重在客观、精准地再现信息,完成科学理论知识的诠释和辅助性表达,以便公众理解、记忆与思辨[6]。科普插画较其他插画最主要的区别是科学的图解。中国美术学院的王德斌创作的科普插画《七步洗手法》(见图2),用生动的图形符号传达科学洗手的正确流程,进而规范公众的正确行为。2020年在全面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殊时期,科普插画引导人们用严谨的科学知识面对疾患,进行自我防护。

4.增强画面生动的艺术性

视觉是人类感官中最为灵敏的,是人类最直接且主要的获取来源,客观世界中不同的信息被视觉感官接收,进而有了图形、色彩、光影等诸多视觉要素,并作用于人的思想意识[7]。科普插画的艺术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晦涩难懂的科学知识图形化、符号化处理,能消除令人恐慌的直观表达事物的本质,比理性的说教更易于公众接受;二是科普插画以喜闻乐见、平易近人的图形表现方式营造舒适愉悦的阅读氛围,用艺术来缓解人们对公共危机的紧张感,自然而深刻地融入到公共事件中。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让我们感受到命运的休戚与共,设计者应该用艺术去记录书写、表达与参与社会问题。

5.体现民族团结的文化性

科普插画在服务知识内容的基础上,对文本内容做呈现、展示、解释或延伸,依赖于图形符号表达文本深层次的文化内涵。面对重大公共危机,科普插畫与国家、民族所传承的物质、精神、行为、制度等文化及其相关的人、物、技、艺等息息相关。优秀的科普插画具备共鸣与共情,给予观者思考的空间并使其产生情感上的认同与肯定。在这场万众一心的阻击战中,有一群甘于奉献的真心,合理抗击疫情,让公众的精神站在了一起,这便是对“民族团结”最好的诠释。

6.构建数字媒体下的信息化

在数字媒体重交互、重体验的基础上,给科普插画的图形创作与展示传播带来了无穷的可能性,逐渐呈现出交叉性、实验性的创新成果。信息图形设计之父Peter Grundy,通过简单、无障碍的图形设计把复杂的、令人费解的信息变得优雅[8]。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宋成龙的科普插画《疫情科普》(见图3),从“科学防疫”这一理念出发,将人体器官、建筑、新型冠状病毒转化成信息图形,把文字也变成更直观的疫情图形,让公众了解科学知识,用设计唤醒人们对疫情的关注,然后健康防预。

三、公共危机背景下科普插画的图形创作

现今多元化的图形符号阐释知识、表现生活,丰富着科普插画的创作形式,呈现出蓬勃的创造力与生命力。基于公众的阅读体验与心理感知,科普插画打破常规单一的图形创作模式[9],综合多种创作手法,完成生动达意的新图形。公共危机背景下科普插画不仅仅是使用图形、色彩、构图与技法传达社会公共信息与科学知识,而且是转化图形与文字背后的隐喻内涵,激发公众主动阅读、理解与记忆,真正启迪人类思考与判断,激励民众众志成城、共克时艰。通过分析优秀的科普插画设计案例,总结出与公众密切相连的图形创作的新方法。

1.基于象征意义的异质同构法

异质同构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无关联的图形进行组合,重新建构一个新的图形,这个新图形不是简单的元素相加,而是一种意义上的超越或突变[10]。科普插画中的异质同构法,是将充满生机的生命体与非生命的机械事物进行结合,产生矛盾冲突的画面感,继而延伸图形符号的涵义。当读者根据画面上相互矛盾的各个元素原本的象征意义,进行思考与想象的时候,会被创作者强行撮合的新元素、新关系所影响,这是基于象征意义承载的深层次的思考。中国美术学院陈斯斯的《防控阻击战》作品(见图4),将医务人员手握的注射剂、手术刀与抗疫病毒的武器进行同构结合,用二者的同构关系隐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席卷全国乃至全世界。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打破了2020年春节阖家团圆的气氛,医务工作者践行使命、服务社会,用责任与担当汇聚我们民族的磅礴伟力。创作者使用精密、巧妙的视觉图形,加深公众对“位卑未敢忘忧国”责任意识的理解与思考。

2.借助色彩的心理治愈法

色彩疗愈是一种采用色彩认知领悟的疗法,一是通过美好的记忆或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协助公众自发缓解负面情绪;二是借助色彩的感知经验,使读者转移注意力,进而实现自我救助。图形符号借助色彩心理来治愈疫情之下公众的心理恐慌与不安。科普插画在尊重科学与事实的前提下,借助明快舒服的色彩语言刻画客观对象,调节与释放公众的情绪与心理压力,进而寻求心灵慰藉。四川美术学院李海的科普插画《众志成城,抗击肺炎》(见图5),以温暖明快的色彩为基调,祥和的视觉感受给予公众心灵与情感的宣泄与治愈,由此发出人文精神的光与热,增强社会的人文力量。

3.基于写实的手绘图形法

手绘科普插画结合传统绘画工具进行创作,能够很好地表现客观物象的自然属性,呈现出结構严谨、肌理写实、色彩自然的质感[11],同时充分体现人性化,方便公众阅读与掌握信息,使观者感同身受疫情期间的人与事、情与理,实现科普插画的宣传意义。国内著名的科普插画家曾孝廉,常用写实的手法描绘大自然,以艺术的形式呼吁人类爱护地球,保护环境[12]。成都创作者高中立的作品《轮回》,使用传统素描的技法表现涵义丰富、潜力巨大的图形,客观再现疫情笼罩下人类与动物的状态。在人类残暴与贪婪的恶行之后,随即而来的是自然给予人类的惩罚,如果再不反省,或许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4.基于计算机软件的几何图形法

在科普插画创作中物理世界远远超越社会的真实生活,通过奇思妙想转化为鲜活的视觉再现。基于计算机软件绘制的几何图形是从复杂、陌生的科学现象中抽象出其本质的、概括的东西加以表现。数字图形所体现的强大兼容性,为科普插画提供了极大的视觉张力,以完整的视角体现深刻的科学内涵。南京艺术学院顾寅雯的科普插画《抗疫背包》(见图6),挑选了12个抗击疫情必不可少的物品贯穿整个作品。在画面中背包里的各个物件均采用简洁的几何图形表现,其中还蕴藏着一条引导使用物品的流程线。而这些简洁几何的图形是被公众筛选之后的结果,也是极容易被公众所接受的。

5.基于合理逻辑的图版率

图版率字面意思上理解为,图形、图象在画面中所占的比例。合理的构图有助于读者从具体图形中得到进一步的启发、认知、联想或解释。随着社会进入读图时代,创作作品中所有图形的布置与安排均出自图解的需求,科普插画根据公众的阅读特点,极大地增加图形的版面率,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感染着读者。同时科普插画不拘泥于透视与空间的刻画,只为更加精准地诠释内容信息[13]。《人类与病毒的战争》(见图7)插画采用满版的创作手法,以时间轴形成一条完整的阅读线,协调安排各数据之间的关系,营造出节奏感。该作品中对人类与病毒的斗争史进行视觉呈现,用编排紧凑的数字、数据图形,体现疫情期间紧张的气氛,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每一段抗争史,再一次给予我们战胜病毒的信心,同时隐喻人类在面对重大公共危机时所体现的民族共同体意识。人类的生活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改变,科普插画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着我们的审美情趣。而富有创意的图形设计,使科普插画成为此次疫情期间不容忽视的视觉力量,充分发挥其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有效地服务于社会大众。这也是科普插画创作以独特的艺术形式介入社会与公众[14],将成为创作者今后研究的重要领域。

结语

2020年全球新型冠状病毒牵动着亿万民众的心,每一个人都无法置身度外,在面对严峻的疫情与繁杂的信息之时,各大美术与设计协会与专业院校都积极组织设计群体及师生运用所学知识,理性、科学地分析病毒知识及防疫知识、整合病毒数据,以设计的形式为疫情加油助力,透过图形的力量让生硬枯燥的数据信息传播出满满的正能量。疫情虽然致使生活停摆,但赋予设计领域在城市与社会中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同时引导人类对人与人、人与自然环境的反思。

随着科普插画的日益社会化、商品化以及新媒介及材料的出现,科普插画的概念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的范畴,对科技文化的推广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科学家、艺术家正在为大众读者普及科学知识做着贡献,努力让富有知识内涵、具有视觉感染力的优秀科普插画创作脱颖而出,并在新时代赋予科普插画新的内涵与意义。现今科普插画已经发展为一门艺术,不仅仅是说明文字的陪衬与注脚,而是与文字内容共同完成信息的传递,二者相互交融,成为现代视觉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重大公共危机背景下,科普插画创作通过图形、色彩、意境与观者实现情感共识,结合从线上到线下、从传统媒介到数字媒体、从单一的阅读到交互阅读的多形式传播,使创作者与读者在精神与心理层面上达到彼此的相通与共情,进而实现科普插画的科学与艺术的双重价值。

参考文献

[1]许延浪.科学与艺术[M].咸阳: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4.

[2]张维明.科学与艺术的感悟—从设计谈起[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127-129.

[3]闫瑾.科普插图的认识与创作[J].传播力研究,2019(29):158.

[4]杜静怡.新媒体时代下科普插画的表现媒介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8(11):36-37.

[5]吴薇.艺术融入科学--艺术思维在儿童科普书籍插图中的运用[D].武汉:湖北美术学院,2015(06):36.

[6]李旻.再现本象—科普类插图的应用探索[J].大众文艺,2009(24):161-162.

[7]范景中.贡布里希论设计[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1:19.

[8]胡琦.信息图形设计历史研究综述[J].设计艺术研究,2018(45):40.

[9]马利霞.插画在儿童科普图书中的特征探析[J].科技与出版,2016(12):100-101.

[10]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视觉艺术心理[M].滕守尧,朱疆源,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97.

[11]乔姝媛.植物手绘插画类图书的文化价值研究[D].青岛:青岛科技大学,2018(05):70.

[12]周龙,王莺.插画艺术系列丛书—科普插画创作[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89.

[13]刘薇.科技图书中插图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J].科技与出版,2012(08):54-55.

[14]焦健姿,黄维佳.大众健康科普图书插画刍议[J].出版参考,2017(05):54-55.

猜你喜欢

图形设计公共危机
网络社会背景下公民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困境和解决策略
关于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公共管理效能探析
浅析图形构成艺术在包装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
汉字在现代图形设计中运用浅论
关于城市主题招贴设计的几点心得
研究分析非政府组织(NGO)参与公共危机治理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非政府组织
包装设计中图形设计的表现特征
广告图形设计教学之创意性思维研究
公共管理怎样用好非政府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