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麻钩藤饮结合针刺治疗急性偏头痛临床观察

2020-07-16徐丽丽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钩藤全血天麻

徐丽丽

(湖北省十堰郧阳区中医医院,湖北 十堰 442500)

偏头痛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偏侧搏动样头痛,伴头晕、恶心呕吐、神经功能障碍等[1]。本研究用天麻钩藤饮结合针灸治疗急性偏头痛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08例,均为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治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男22例,女32例;年龄37~70岁,平均(49.31±7.89)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2.59±1.24)年。对照组男20例,女34例;年龄35~68岁,平均(48.62±7.54)岁;病程2个月~4年,平均(2.63±1.24)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①西医符合《国际头痛疾病分类》[2]中急性偏头痛诊断标准。单侧或双侧搏动性头痛,伴恶心、呕吐,有反复发作史,日常躯体活动头痛加重,头颅CT显示脑血管痉挛或供血不足。②中医诊断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中偏头痛,肝阳上亢头痛证诊断标准。主症为头痛、头胀、目赤、心烦易怒、口苦,次症为面红、口干、舌红苔黄、脉弦或弦数。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医、西医诊断标准;②年龄35~70岁;③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②近1周内使用止痛药或其他药物治疗;③其他原因引起的头痛(外伤、感染、高血压等),严重颈椎病;④对所用药物过敏。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口服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2g,钩藤15g(后下),川芎15g,石决明20g(先煎),黄芩9g,牛膝12g,杜仲12g,益母草10g,桑寄生12g,夜交藤12g。失眠加酸枣仁12g,茯神10g;耳鸣加枸杞子15g。水煎取汁300mL,1日1剂,早晚温服,共治疗2周。

观察组加用针刺治疗。取百会、患侧风池、太冲、头维、太溪、太阳穴、阿是穴。患者坐位,对针刺皮肤常规消毒,百会平刺0.5~0.8寸,风池向鼻尖斜刺0.8~1.2寸,太冲、太溪直刺0.5~0.8寸,头维沿皮刺0.5~1寸,太阳穴点刺出血。头痛剧烈时先刺远端穴位,用捻转提插泻法。留针30min,1日1次。共治疗2周。

注意饮食起居,忌食辛辣刺激及熏制之品,避免感染风寒,保持心情舒畅。

3 观察指标

经颅多普勒超声KJ-2V6M(南京科进实业有限公司生产)检测脑血流速度[中动脉(MCA)、前动脉(ACA)、后动脉(PCA)、基底动脉(BA)]。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头痛症状(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评分,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4]评估,0表示无痛,10表示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

4 疗效标准[5]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头痛症状积分减少大于2分。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头痛症状积分减少1~2分。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头痛症状积分未减少。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脑血流速度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脑血流速度比较 (cm/s,±s )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脑血流速度比较 (cm/s,±s )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时间 MCA ACA PCA BA观察组 54治疗前75.23±15.68 78.59±17.85 54.34±16.78 45.31±10.29治疗后52.36±9.58*△ 55.21±11.56*△35.32±10.03*△35.11±12.69*△对照组 54治疗前74.82±15.64 77.67±18.21 53.76±15.32 46.88±14.12治疗后63.13±10.35*70.34±12.57*45.18±11.23*42.82±13.11*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s )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s )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纤维蛋白酶原(g/L)观察组 54治疗前 7.32±1.14 12.13±1.62 1.89±0.25 4.29±0.63治疗后 6.33±0.91*△ 9.81±1.50*△ 1.61±0.11*△ 3.59±0.62*△对照组 54治疗前 7.35±1.18 12.36±1.68 1.88±0.22 4.28±0.61治疗后 6.94±0.85*11.69±1.49*1.76±0.13* 3.98±0.66*组别 例 时间 全血黏度高切(mPa´s)全血黏度低切(mPa´s)血浆黏度(mPa´s)

两组治疗前后头痛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头痛比较 (±s )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头痛比较 (±s )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时间 发作次数(次/周)持续时间(h) 疼痛程度观察组 54治疗前 3.8±1.5 4.3±2.1 3.5±2.1治疗后 1.5±1.6*△ 2.1±0.9*△ 0.7±1.1*△治疗前 3.9±1.6 4.2±2.3 3.4±2.5治疗后 3.1±1.4* 3.6±0.8* 1.4±1.5*对照组 54

6 讨 论

偏头痛属中医“头风”“头痛”范畴,多因素体虚弱、情志不遂、饮食不节、或外感六淫导致清窍痹阻、经络不通、肝脾肾失司而引起。头为诸阳之会,气血瘀滞、经脉不通而痛。“脑为髓之海”主要依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及肝肾精血的濡养。情志不遂、肝失疏泄导致肝郁化火上扰清窍;热盛伤津,肝失濡养使风阳循经直袭清窍;肾阴不足、水不涵木使肝火抗扰于上均可发为头痛。治疗应以平肝潜阳为主,佐以活血化瘀、滋补肝肾。

针灸具有通经络、调气血、使阴阳调和的功效。百会穴位于颠顶,属督脉,是调节大脑功能的要穴,能醒脑开窍、安神定志、调节机体阴阳平衡。风池为足少阳与阳维脉交会穴,具有祛风通络止痛的功效。太阳穴是经外奇穴,具有疏风散热、开窍醒神、镇肝息风止痛的作用,尤其治疗风火上扰、肝阳上亢、瘀血阻滞等实证效果较好[6]。太冲为肝经原穴,能冲泻肝火,常用于治疗头痛、目眩、目赤肿痛等症。太溪为肾经原穴,能滋补肾水,起滋阴潜阳。头维是足阳明、足少阳与阳维脉交会穴,具有祛风泻火、止痛名目之功效。阿是穴具有较好的止痛作用。

天麻钩藤饮中天麻、钩藤平肝潜阳、息风止痉、通络止痛,石决明平肝潜阳、清热明目,牛膝活血利水、引血下行,杜仲、桑寄生滋补肝肾,黄芩清肝泻火,益母草活血利水,夜交藤安神定志。诸药合用,共奏平肝潜阳、补益肝肾之功。

天麻钩藤饮结合针灸治疗急性偏头痛患者疗效较好。

猜你喜欢

钩藤全血天麻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基于UHPLC-MS/MS的钩藤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
全血超量采集原因分析及返工制备可行性分析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不同产地钩藤的药用成分含量及不同温度烘干的影响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天麻蜂蜜膏,头痛失眠都能用
天麻蜂蜜膏,头痛失眠都能用
吃天麻后别开车
“剑河钩藤”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