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携手荒漠治理 共护绿水青山

2020-07-15邓远志

绿色天府 2020年6期
关键词:半干旱沙化荒漠

○文/ 邓远志

麦溪乡泽修村治理前后

辖曼乡文戈村治理前后

按照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对荒漠化提出的定义,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荒漠化是地球的癌症,不断破坏着、危害着人类生活环境,不断挤占着人类生存空间,直接阻碍当地老百姓增收致富,极大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四川是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匮乏的地区,荒漠之害生存尚难,遑论富裕;携手防沙止漠,共护绿水青山漫漫征程正当其时。

全球荒漠化和干旱日主题回顾

1977年联合国荒漠化会议正式提出了土地荒漠化这个世界最严重的环境问题。1992年,联合国通过了47/188号决议,成立了《联合国关于在发生严重干旱和荒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荒漠的公约》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历经5次谈判,于1994年6月17日完成。1994年12月19日,第49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49/115号决议,决定从1995年起把每年的6月17日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旨在进一步提高世界各国人民对防治荒漠化重要性的认识,唤起人们防治荒漠化的责任心和紧迫感。今年确定的世界荒漠化和干旱日世界宣传主题是:粮食、饲料、纤维。

全省荒漠化基本情况

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全省荒漠化主要表现为沙化、石漠化和干旱半干旱土地退化,有分布广、区域化危害等特点,具体分布为:一是阿坝州、甘孜州的沙化和干旱半干旱土地退化是我省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区域,也是治理的重中之重、难点;二是凉山州、攀枝花市、雅安市、泸州市的干旱半干旱土地退化和石漠化,宜宾市、乐山市等地的石漠化,也是治理的重点和难点;三是资阳市、内江市、南充市、遂宁市等其它市的河滩类沙化土地,但危害不严重。

其中:沙化分布于18个市(州)85个县(市、区),沙化土地总面积86.3万公顷,较“十一五”末减少5.5%。从沙化程度来看,以轻度沙化土地为主,面积67.6万公顷,占78.3%;从行政区域来看,集中分布在阿坝州和甘孜州的31个县,面积79.7万公顷,占比92.3%。石漠化主要分布在盆地丘陵向盆周山区、高山峡谷区过渡地带的10个市(州)45个县(市、区),石漠化面积7319.3平方公里,重度和极重度石漠化面积888.7平方公里,占比13.27%。西部横断山区的金沙江、雅砻江、岷江、大渡河、安宁河的河谷地带是典型干旱半干旱区,总面积约133.52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74%。

荒漠化的发生和变化既有干旱、高寒等原生性气候原因,缺水、土薄等原生性地质原因;也有高原草场过度放牧,石漠化区域过度樵采等不理性生产生活方式的原因,以及“三废”污染等派生性环境问题原因。生态平衡受到破坏之后引发一系列生态问题,主要表现为植被破坏严重、水资源短缺加剧、土地退化加速、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承载下降、生物多样锐减、自然灾害频发等。荒漠化已不只是一个生态问题,它还是一个民生问题、发展问题。

全省防治荒漠化主要成效

我省地处长江上游,居于全国生态安全格局重要区位。尤其是川西北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是黄河、长江源头,具有“中华水塔”之称,是全球最大的、保存最完整的高原泥炭湿地区,生态区位极其重要。开展荒漠化防治,既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的现实需要,也对维护长江及黄河流域生态平衡、保障国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十三五”期间,全省努力推进荒漠治理,自然生态整体好转。省政府将荒漠化地区生态修复纳入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要内容,印发专项改革方案。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林业厅(现林草局)联合出台了《加强生态脆弱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以荒漠化为核心的脆弱地区生态治理基本路径、工作重点等。荒漠治理作为当前全省国土绿化的主要短板、难点、硬骨头,被纳入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核心内容整体推进。

通过共同努力,全省防治荒漠化工作财政投入机制持续完善。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长江上游干旱河谷生态治理产业脱贫工程实施指导意见》,省级财政在全国率先启动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综合治理试点示范项目和长江上游干旱河谷生态治理产业脱贫工程。省级财政连续十年专项支持川西北沙化土地治理,创造性地统筹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启动川西高原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项目。

通过共同努力,重大荒漠治理工程建设机制不断优化。针对川西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实施,出台《关于加强川西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营造林类项目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川西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林业项目管理办法(试行)》。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综合治理,印发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指南,以及“十三五”专项规划。脱贫攻坚造林专合社的组建有效缓解了荒漠治理成效巩固难的问题,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

通过共同努力,荒漠治理支撑体系不断完善。全省第六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工作今年已在全省各地开展,监测外业工作正有序推进。由于荒漠治理难度大、周期长、易反复的特性,定期监测是对荒漠基本情况和治理成效最真实的反映,只有监测数据才能真正的反映荒漠化发展态势,科学制定应对之策。荒漠化防治宣传工作广泛开展,社会共识不断凝聚,全社会参与荒漠治理的合力不断增强。荒漠治理的关键技术攻关、成果应用推广、高效模式探索、基层人才培训等工作稳步推进、取得实效。

“十三五”期间,全省已累计治理中重度沙化土地88.13万亩,治理石漠化1600平方公里,完成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综合治理8.63万亩。

下一步重点工作

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全省将继续加大荒漠治理力度。一是积极争取财政支持。继续加大向国家有关部委局的争取力度,力争将川西高原荒漠区沙化土地治理上升为国家战略,纳入国家重点生态修复工程。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支持政策和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探索启动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加快治理进程。二是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扶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川西高原荒漠区沙化土地治理、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综合治理。三是完善机制引导农牧民参与。进一步完善机制,发挥脱贫攻坚造林专合社平台作用,引导当地老百姓积极参与荒漠治理和成果持续管护,实现区域生态改善和贫困人口增收双赢。四是加强科技支撑。围绕荒漠区退化土地治理的关键性技术难题,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力争在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进一步探索科学的植被配置模式,健全荒漠区退化土地治理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探索开展川西高原沙化土地治理动态监测,建立川西高原沙化土地治理生态效益监测评价体系。五是强化生态保护。积极会同有关部门,认真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依法严厉打击毁坏植被、开垦耕作、乱采滥挖等破坏荒漠区生态的行为。

我们呼吁社会各界重视、支持并共同参与到防治荒漠化的伟大事业中来,按照党的十九大关于推进荒漠治理的部署和要求,携手防沙止漠,共护绿水青山,为建设长江流域生态屏障、美丽繁荣和谐四川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半干旱沙化荒漠
2.82亿亩
向荒漠宣战
晋北地区半干旱风沙区典型林分适宜性评价
一种半干旱地区苹果园贮水棒
荒漠生态系统的演变
土地沙化面积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
浅谈半干旱地区丘陵混交林造林模式
荒漠水塘
荒漠之路上的三首情歌
我国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缩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