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舱医院无接触药品调剂模式实践

2020-07-15陈顺达汤杰叶青刘东

医药导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汤剂方舱调剂

陈顺达,汤杰,叶青,刘东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药学部,武汉 430030)

2019年12月,武汉暴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1]。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 COVID-19纳入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防控措施。由于COVID-19患者中大部分为轻型和普通型,为实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快速控制疫情的目标,武汉市于2020年2月2日紧急启用方舱医院,至2020年2月25日,全市共筹建35家方舱医院,正式开启运行16家[2]。

武汉光谷科技会展中心方舱医院(简称光谷方舱医院)于2020年2月15日正式由我院托管,该院是一家采用5G云技术的智慧型方舱医院。同济医院药师结合医疗服务和患者实际情况,使用无人车开展药品调剂及药品无接触配送,通过人工智能[3]技术操作无人车实现无接触药品调剂,节约了医疗防护物资,实现了医务人员“0”感染,该模式适合突发疫情事件中药品调剂(调配和分发),可为抗疫情一线药学服务模式提供参考。

1 应用背景

COVID-19疫情暴发后,医务人员工作量激增,受部分物流停运和武汉“封城”影响,多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定点收治医院集中出现口罩、防护服和护目镜等医疗物资短缺,甚至一度出现医务人员感染。截至2020年2月11日,全国共报告医务人员确诊病例1716例,占全国确诊病例的3.8%,湖北共1502名医护人员感染,占全国医务人员感染的87.5%,其中6人不幸死亡,占全国死亡病例的0.4%[4]。除了夯实传统院内感染培训、保障防护物资、设立“三区两通道”(即医务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等基础之外,寻求防止医务人员感染的新方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以驰援方舱医院为契机,以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治疗原则[5]为导向,我院药师结合无接触物流技术,开展以无人车药品配送为主的精细化、智慧化药学服务[6-7],充分满足了患者用药需求,最大程度降低了医务人员感染风险。

2 应用实践

2.1无接触药品调剂模式具体流程 药师通过“同济云”系统审核医嘱,打印医嘱调配单并调剂处方,调剂完成后按舱内分区打包,装入BXN-01型无人车(北京白犀牛智达科技有限公司,尺寸:2.5 m×1.0 m×1.8 m,装载量:2.15 m3,续航:100 km,最高时速:45 km·h-1),并发送信息至后台技术人员。后台通过5G技术操作无人车从患者通道进入舱内,到达治疗室。舱内护士扫码开箱,根据医嘱分发药品,完成后发送出舱指令。后台接到指令,打开车内置紫外线消毒灯,进行无人车货箱内部封闭式消毒。无人车出舱后到达缓冲区,严格按照医院感染控制部门(院感)要求全面消毒(先以紫外线灯照射 1 h 进行空气消毒,再以1000 mg·L-1含氯消毒剂表面擦拭消毒),备用。

2.2一般药品调剂模式具体流程 舱内医生在本班下班前完成用药医嘱开具,药师审核确认医嘱后调配药品,专人送至方舱医院清洁物品传递间,由接班的医务人员进舱带入治疗室进行药品分发。

2.3两种药品调剂模式的应用比较 光谷方舱医院药品调剂医嘱单分3种——“同济云”系统生成的长期医嘱、临时医嘱、舱内备用药。舱内备用药品是我院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和方舱医院患者特点制定的药品目录,主要为西药、中成药及中药复方煎剂。

光谷方舱医院6舱护理单元(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援鄂医疗队病区)为实践组,在长期医嘱、临时医嘱、舱内备用药3种情况下,对比人力成本、防护物资额外消耗、配送总时长的数据。人力成本:参与审方、调配、核对、配送的人员数量及总工时;防护物资:每份包含一次性圆帽1个、N95口罩1个、外科口罩1个、一次性手套2双、防护服1件、隔离衣2件、手术服1件、一次性脚套2双、防护面屏1个、护目镜1副等;配送总时间:药房调剂所需工时加上入舱时间。结果见表1。

由表1结果可见,一般模式适于长期医嘱配送。因长期医嘱时间相对固定,患者用药差异较小,药品的种类及数量配送相对容易,能与入舱医务人员有效交接。若采用无人车运送长期医嘱,不仅配送总时间无优势,而且存在运营成本过高,单次运送量受限等不利因素。

无接触模式适于临时医嘱及舱内备用药品配送。由于患者病情各异,所需药品差异较大,临时医嘱存在时间不确定性,为保证药品配送及时,经常需增加进舱人员,在配送总时间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此方式防止医务人员感染及减少防护物资额外消耗的优势得以显现。舱内备用药品规少,总量大,配送工作相对单一、重复,无人车兼具批量配送及防止人员感染的优点,在方舱医院人力资源紧张的情况下更适合。

表1 两种配送方式在长期医嘱、临时医嘱、舱内备用药品方面的配送效率比较

Tab.1 Results of delivery efficiency on standing order, stat order and reserved drugs for square cabin hospital

组别药品包装数/盒人力成本人数工时防护物资额外消耗量/份配送总时长/h长期医嘱 一般模式7040.501.5 无接触模式7330.501.5临时医嘱 一般模式340.511.5 无接触模式320.501.5舱内备用药品 一般模式5006262 无接触模式5002202

3 讨论

COVID-19疫情下,以保障药品及时供应为前提,优化药品调剂模式,尽可能降低医务人员感染率成为我们思考的重点。尽管不是所有的方舱医院药品配送模式及流程都一样,但无接触药品调剂模式无疑一种好选择。但因方舱医院环境及工作条件有限,样本量不足,无法做统计学检验,故上述结果仅可为无接触药品调剂模式应用提供有限参考。

在成本方面,无人车成本人民币约30万元,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后期养护成本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数据显示,COVID-19肺炎患者平均医疗费用人民币1.7万元,重症患者医疗费用则更高。中国人民银行官方微信显示,2020年1月22日—2月23日,全国各级国库已配合各级财政办理疫情防控资金拨款(含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补助资金)61 372笔、金额899.33亿元,其中,湖北省全辖国库办理4035笔、144.31亿元。”此数据还不包含大量民间组织自发的物资捐赠。在如此大规模的经济消耗下,无人车配送模式不仅可降低医务人员感染风险,更节省人力资源及防护物资消耗。在用途方面,方舱医院无人车不仅可在药学领域使用,还可以参与其他相关领域工作,包括但不限于检验标本配送、舱内医疗耗材配送、舱内患者生活物资运送等。在类似公共事件中,如“核泄漏”“大型化工原料厂爆炸”等也能发挥一定优势。若能合理规划无人车数量和调度工作,及时优化无人车功能,可使无人车效益最大化。

无接触模式也有可优化的地方,如在舱内安装取药柜,护士将无人车药品清点后放入柜中,患者自行扫码取药,达到全程医患无接触和药品准确发放的要求。患者相关信息传送至“同济云”平台,可供后台临床药师跟踪患者病情,及时干预[7],以提高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用药。在通过隔离感染人群控制传染源等方法来切断病毒传播的同时[8],打通“弹药库”到战场的“最后传输线”[9]。

·中药汤剂煎煮质量评价专栏·

编者按汤剂是最古老最常用的传统中药剂型之一。中药汤剂的煎煮是一门学问,清代徐灵胎曰:“煎药之法最宜深究,药之效不效全在于此”;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亦曰:“凡服汤药,虽物品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卤莽造次,水火不良,则药亦无功”。可见中药汤剂煎煮质量直接关系到临床疗效与用药安全。

中药汤剂煎煮的质量与煎煮器皿、火候、时间、次数、加水量以及特殊煎煮方法等多种因素有关。然而目前关于中药汤剂煎煮质量评价的方法尚未形成统一标准,导致中药汤剂煎煮质量评价的可操作性难以落实,是亟待解决的科学难题。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均以相对密度作为中药液体制剂(合剂、糖浆剂、膏滋等)的质量评价指标之一。基于此思路,如何将药液相对密度与中药汤剂煎煮的质量控制相关联,是评价中药汤剂煎煮质量的关键所在。湖北省中医院药事部陈树和主任药师项目组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中药饮片智能调剂与煎煮设备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7YFC1703400)的立项资助下,拟通过测定近500种常用中药饮片煎煮的吸水率、相对密度、出膏率等参数,以单味中药饮片煎煮的相对密度对出膏率的线性回归为基础,推导中药复方汤剂的相对密度对出膏率的回归方程,从而建立中药复方汤剂相对密度95%预测区间的数学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后期研发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煎药信息平台,结合智能煎药机在线检测的实际相对密度,与数学模型计算的理论相对密度进行比较,达到实时评价和在线监控中药汤剂煎煮质量的目的。

本期专栏特组织6篇中药汤剂煎煮质量评价的系列研究性论文,从中药的药用部位(果实种子类、花叶全草类、根及根茎类等)、功效(止咳平喘类)、中药复方等多个角度建立了中药汤剂煎煮相对密度预测区间的数学模型,并且验证实验中实测的相对密度均在数学模型预测的理论值范围之内,所建立的中药汤剂煎煮质量评价方法,可为中药汤剂煎煮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和有益借鉴。

猜你喜欢

汤剂方舱调剂
传统中药制剂丸、散、汤剂的研究现状
调中益气汤联合外洗汤剂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要不要服从调剂?
方舱日记
情满方舱
情满方舱
新国标颁布 肥料检出植调剂按假农药处理
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作用及改进策略分析
一种整体式垂直扩展方舱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