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类学视野下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状态探析

2020-07-14李香玲李思译

文教资料 2020年12期
关键词:生存状态人类学

李香玲 李思译

摘    要: 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状态,是影响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人类学有独特的研究理念及方式,能够为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研究带来新视角。本文分析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薪资待遇、制度保障、职业认同等现状,从人类学视野出发,提出改善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的建议。

关键词: 人类学    农村幼儿教师    生存状态

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状态,不仅影响农村幼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还会影响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从而影响农村幼教的发展。生存状态可从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综合考虑,“生存状态指在日常物质和精神环境及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人们表现出来的各种生活形态”[1](28)。人类学研究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具有人文关怀意蕴,为审视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状态提供了新的视域。从人类学视野探析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状态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深入了解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的实际情况,了解农村幼儿教师的实际需求,更全面地了解文化、经济等因素对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的影响,为改善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状态提供参考。

一、人类学理论简析

“人类学是研究人类及其生活方式的一门学科”[2](1)。人类学以人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的本质,关注个人成长与发展,有着独特的研究理念。人类学有不同的分支,如教育人类学、历史人类学、哲学人类学等,教育人类学以人类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现象及问题,将教育现象及问题与文化、政治、经济、历史等广泛地联系起来;历史人类学认为没有任何一种文化是无历史背景的,在研究中注重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哲学人类学是从人的本质与发展的角度,研究个体的成长问题。人类学对人的本质、命运、行为动力和目的等有独特的见解,关注人的主体性,关注人的自由与超越。人类学还有独特的研究方式,如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是指研究者深入被研究者所生活的领域,了解被研究者所特有的文化背景、行为习惯等,获取全面又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并加以分析研究,以增加研究的真实可靠性。人类学研究的显著特征之一是“整体性视角”,注重多方面的“背景分析”,将研究对象置于人类及社会文化整体中进行全景性的观察,用系统的观点分析问题,分析问题时要考虑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得出整体性的结论。

二、一些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状态

(一)专业水平相对较低。

农村幼儿教师主要来源是中、高职毕业的学生,甚至有的教师只是初中毕业或高中毕业,有的是从小学转岗而来的。“转岗幼儿教师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专业不适应。具体表现在心态不适应、专业知识不适应、专业技能不适应、人际关系不适应等”[3](120-121)。不难看出,这些农村幼师总体水平不高,存在学历较低、专业知识欠缺等问题。

由于师资缺乏带来的忙碌,加之农村许多民办园不愿在教师培训上投入太多等,农村幼儿教师外出观摩活动的机会较少,不能及时学习先进的幼教理念。虽然也有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等活动,但只有个别教师接受培训,培训内容多为普适性的幼教理念,针对性不强。培训通常会对参与培训的教师事先做预设,假设教师们在哪些方面较为欠缺,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学习,在未经深入调查的情况下,单方面的预设参训者的需求,往往不切合实际,导致培训成效不明显,教师们往往在培训结束后很难将所学理论用于实践。再加上,农村图书室书籍较少等现实条件,教师们慢慢忽视自身的专业成长,停滞不前。

(二)薪资与工作量不相匹配。

由于农村地理位置较为偏远,交通不像城市便捷,环境、基础设施等都较为陈旧,一些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不愿来到农村从事幼教工作,造成农村幼教师资缺乏,悬殊的师幼比例带来的后果,自然是教师工作量增大。“师幼比过高直接导致教师工作负担非常沉重,往往一个教师要面对至少50名幼儿,既要承担教育工作,又要承担保育工作,整天都与幼儿待在一起,繁重的保教任务使她们工作强度超负荷,精神处于紧张状态”[4](59)。许多农村幼儿的父母会外出务工,有些幼儿由年迈的祖父母照顾抚养,给幼儿教师的工作加大了难度,有些农村幼儿教师一个人负责一个年龄班,工作繁忙。

然而,农村幼儿教师的薪资并没有因为工作量的繁重而高于其他行业,有的教师表示,仅依靠幼儿园的基本工资不易维持物质生活,必须利用寒暑假做些零工以维持家庭支出,某些教师辞职去外面打工。“调查显示,农村幼儿教师工资待遇普遍偏低,特别是一部分教师的收入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消费支出的需求,一半以上的教师对当前的工资待遇满意度较低”[5](210)。农村公办园由于仅有少数教师有编制,多数教师与园方仅仅是聘任关系,因此出现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农村民办园由于各方面制度不够完善,一些民办园教师缺乏福利。

(三)职称评定等制度尚不完善。

学前教育在整个教育发展与改革中是较为薄弱的,虽然近几年我国已出台了许多有关学前教育发展方面的政策文件,有效推动了学前教育各方面的发展与完善,但其中仍然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在教育经费的投入上,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占总教育经费投入的比例较小,对农村幼儿园的经费投入远不如城市幼儿园多,这也是导致农村幼儿园教学硬件不完善、教师培训经费缺乏的重要原因之一。“导致农村幼儿教师生存困境的深层次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制度是主要的”[4](58)。由于自愿到农村从事幼教事业的教师较少,教师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在职教师又缺乏相应的职称评定制度及奖惩制度,在福利保障方面难以得到保障,因此,在教师编制、教师准入制度、职称评定、福利保障制度、獎惩制度等方面都需要完善。

在幼儿园管理方面,有些农村幼儿园的管理层是由小学转岗教师担任的,小学转岗教师可能对小学阶段的管理方式方法掌握较多,缺少幼儿园教育教学、幼儿园管理方面的知识,会将管理小学的那一套运用到幼儿园管理中,难免呈现出小学化的倾向。

(四)职业认同感不强。

近年来,幼儿阶段的教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开始意识到这一阶段教育对于幼儿一生发展将产生长远影响,一些家中有孩子或即将迎来新生命的年轻父母们开始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学习有关方面的知识,但这并不能避免许多人仍然不了解学前教育。农村较为偏远,信息较为闭塞,加之幼儿家长大多从事务农、外出打工等方面的工作,幼儿多由祖父母抚养,大量工作占据他们的时间,以致幼儿家长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学习如何科学育儿,祖父母普遍认为幼儿来上学,就应该学习写字、拼音等内容,幼儿教师长期处于这样的压力之下,虽然自己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但苦于压力不得不顺从家长的需求。

在农村从事幼教的教师,除了面对来自学校管理层、家长所要求的小学化倾向的教育理念外,在自身专业成长上也得不到满足,再加上待遇低、社会地位不高等,难免出现职业认同感低和职业倦怠感,影响工作积极性和幼儿教育质量。

三、人类学视野下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的改善建议

(一)提供贴合实际的培训,鼓励教师自主发展。

田野调查是人类学最基本、最常用的研究方式,指研究者与被研究对象长时间共同生活、相处,并真正融入被研究对象的文化场域中,了解被研究对象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等,获得既真实又全面的第一手资料,能夠有效增加研究的真实性、可靠性及实际性。田野调查对于开展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富有启发性,培训活动的组织方应采用田野调查了解农村幼儿教师的学习需求,增加培训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为了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幼儿园应创造条件,采取措施。“各农村幼儿园要创造条件让不同学历水平、不同年龄阶段教师都能在专业素养方面有所进步,将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工作落到实处”[6](31)。教育人类学关注成长中的“人”,关注个体的发展,注重人的自我重建能力,个体的发展应该不断地超越自我。农村幼儿教师应有主动发展的意识,充分发挥自主性与探索性,能够在一日活动中保持对教育的敏感,并且能够对一些教育现象及时地反思,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此外,在参与培训活动时,应积极主动地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工作实际相结合,丰富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二)关注教师真实生活世界,给予更多的实际关怀。

“教育人类学作为研究人、社会与文化的学问,如何揭示人生命生活存在的价值意义是其重要历史使命”[7](44)。从人类学生命价值立场的视角出发,关注教师真实生活,注重教师的教学生活向生命化方向发展。基于农村幼儿教师数量较少、师幼比例悬殊等实际情况,有关部门应引以重视,提供合理的优惠条件吸引更多专业教师加入,定向培养一部分人才以补充、壮大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合理安排教师工作任务,适当给予教师休闲放松的时间,组织安排一些文化活动丰富教师的文化生活,增进教师的情感交流。

教师是一种职业,也是一种社会角色,但教师们除了教师这个角色以外,在社会中同样扮演其他的角色,他们在服务他人的同时,需要维持自己的生活。然而,调查研究发现农村幼儿教师的薪资待遇并不可观,因此,有必要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薪资待遇,改善其生活状态,增强工作满意度。

(三)完善相关制度,促进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人类学的整体论注重在研究教育现象时将它与当地的文化背景、政治制度、经济状况等因素联系起来,从而更全面地考察问题。在上述现状分析中已经发现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等问题已经不仅仅是自身这一层面的问题,还存在制度的完善、管理层的科学决策、当地文化背景、物质条件等方面的问题。

学前教育具有公益性和普惠性,政府作为社会公共服务的主要承担者,理应承担起相关的职责,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在学前教育的发展上,应尽快完善农村幼儿教师的福利保障、职称评定等有关制度;加强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满足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从而减缓教师的流动性,稳固师资队伍;增加教师外出学习的经费,使教师有更多机会提高专业素质;逐步增加对农村幼儿教育的经费投入,使农村教学硬件设施不断更新与完善,确保农村幼儿园有安全的办学场所。至于幼儿园内部管理层面,应让真正懂幼儿教育的人管理幼儿园的各项工作,幼儿园要进一步完善教师职工代表大会,让处于一线的教师充分发表意见和看法,将实际中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时提出,从而提高管理层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四)坚定职业信念,争做科学幼教的传播者。

人类学研究强调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强调文化的背景分析,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幼儿教师的职业信念有助于消除职业倦怠,增强职业认同感,并使其积极投入工作,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幼儿教师是一个极其需要坚定信念的职业,坚定的不仅是正确的专业方向,还需要坚信自己从事的幼教一定会迎来属于它的曙光。农村幼儿教师在面对家长的质疑、不理解时,或遇到幼儿家长要求向幼儿教授拼音、写字等内容时,有责任也有义务向家长传播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农村幼儿教师应运用学到的专业知识,帮助、引导幼儿家长理解为什么在这个阶段不要求幼儿学习拼音、写字等内容,更多地鼓励幼儿自主探索,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让家长了解幼儿教育,取得家长更多的信任与支持,并真诚地邀请家长加入合作队伍,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总之,农村幼儿教师肩负着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使命,照顾好幼儿的一日生活及开展好幼儿园教育活动是其不容推卸的职责,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状态应引起重视。为农村幼儿教师创造更好的教学与生活环境,提供支持与帮助促进他们专业成长,改善他们的生存状态,增强职业认同感,使其愿意长期从事幼教,提高农村幼儿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秦旭芳,孙雁飞,谭雪青.不同办园体制下幼儿教师的生存状态[J].学前教育研究,2011(10).

[2]袁同凯.教育人类学简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3.

[3]张地容.农村转岗幼儿教师的生存困境与出路[J].教育评论,2015(10).

[4]周建平.农村幼儿教师“弱势化生存”:制度根源与破解思路[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5).

[5]孙彦.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状态与专业发展的调查与分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6]杨莉君,周玲.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的研究——以中部四省部分农村幼儿教师为例[J].教师教育研究,2010(5).

[7]张晓文,吴晓蓉.乡村教师生活世界遮蔽与回归——基于教育人类学生命价值的视角[J].教师教育研究,2019(4).

猜你喜欢

生存状态人类学
《审美人类学》评介
VR人类学影像:“在场”的实现与叙事的新变
伊莎白及其中国人类学、社会学考察
中华蜂种群急剧萎缩的生态人类学探讨
湖南省男性幼儿教师生存状态调查
体质人类学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