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阶段探索、要素分析及发展诉求

2020-07-14骆虹

老区建设 2020年12期

[提 要]改革开放以来,学界从纵向对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阶段进行了探索,形成了“二阶段论”和“三阶段论”;从横向对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构成要素展开了宏观整体分析和微观部分探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通观城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成果渐增,立意多样,但也存在理论研究同质化、实践研究简单化等缺陷,在学术研究和实践引领等方面存在发展的突破口。

[关键词]城市社区治理;城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成就;发展诉求

[作者简介]骆虹(1992—),女,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湖北武汉 43007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区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科学化的创新拓展,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在探索研究中不断改进和加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系统分析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成就,厘清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现状,以现状为基,从学术研究和实践引领等方面对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进行展望,对进一步促进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提高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发挥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在推进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中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城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阶段探索

纵向上,研究者对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阶段进行了探索,这些研究侧重从年份的角度对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进行阶段的划分,成果集中在著作章节或硕博学位论文篇章,期刊论文暂时没有对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阶段进行探析,具体表现为“二阶段论”和“三阶段论”。

(一)“二阶段论”

持“二阶段论”的研究者相对较少,其观点主要体现在两篇硕士学位论文中。其中,邱其霖以1987年民政部第一次明確提出“社区服务”为界,将改革开放以来的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划分为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1978-1986年)为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恢复重塑时期,后一个阶段(1987年至今)为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拓展创新时期。[1]前一时期,强调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街道居委会体系的恢复,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被重新提上日程并翻开新的一页;后一时期,侧重在社区服务理念与实践的推动下,社区思想政治工作逐步实现理念、方式方法、手段途径的创新转变,并渐次与社区各项事务相结合,呈现出积极健康的发展态势。车忠根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共中央、各部委下发的相关文件以及1999年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为界,将改革开放以来的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抽象地划分为新世纪前后两个阶段。[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到二十世纪末,在党和政府重视社区建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背景下,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相应得到重视,力度得到强化,开始由“单一灌输式”逐步向“服务互动式”转变;二十一世纪以来,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场经验交流积极展开、相关的各类文件密集出台、有分量的理论成果依次推出,比较好地在社区建设与治理中发挥了“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

(二)“三阶段论”

综合目前关于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持“三阶段论”的成果相对较多,具体又呈现在三个不同的视角。其中,马奇柯、曾伟、戴志伟、马幸荣、路珧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我国社区从社区服务到社区全面推进,再到和谐社区建设的发展进程及其特点入手,指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也是围绕社区服务、社区全面推进及和谐社区建设过程中的要求及其问题而展开,将改革开放以来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阶段划分为重塑时期(1978年—1986年)、拓展时期(1987年—1999年)和创新时期(2000年至今)三个时期。[3][4][5][6][7]李倩从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现状的角度,以思想政治工作与城市社区发展的契合为着眼点,自1980年始,将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分为城市社区对思想政治工作需求不明显阶段(1980-1990)、城市社区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需求的阶段(1990-1999)以及城市社区对思想政治工作自发接纳和积极需求阶段(1999—今)三个阶段[8];张静也以此为视角,并以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失语困境及其对策为落脚点,将改革开放以来的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划分为“我国城市居民自治的恢复和发展期”、“‘社区建设‘社区服务的出现和推动期,‘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学科化建设期”以及“我国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时期”。[9]李支连从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建设的自觉性角度,将改革开放以来的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划分为“不自觉”建设阶段(1987年以前)、“半自觉”建设阶段(1987年到2004年)、“自觉”建设发展阶段(2004年来以来)三个阶段。[10]

由此观之,即使都持“二阶段论”或“三阶段论”观点,不同的研究者在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阶段划分上,也是有较大差异的。但是概括起来,节点主要集中在四个点上:1987年年初,民政部第一次正式提出“社区服务”的概念;1991年中国基层政权建设研究会在“第七次全国城市街道体制改革探讨会”中,将“社区服务”进一步扩展为“社区建设”;1999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重视和加强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或2000年11月中办、国办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社区建设的意见》,将“社区服务”拓展到“社区建设”“社区管理”和“社区发展”;2004年10月,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在武汉举办了全国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等。进言之,在对社区思想政治工作阶段探索过程中,研究者对于社区思想政治工作阶段节点的判断标准与过程确证尚未形成共识,而对于新时代以及“社区治理”背景下的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也尚未作为独立构成在阶段探索中进行研究。

二、城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要素分析

横向上,研究者对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要素分析主要围绕着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概念、地位作用、目标任务、主客体、内容、方式方法、体制机制、管理、队伍等构成展开。在呈现方式上,分为两种,一种是将所有的要素纳入进行整体研究,另一种是围绕着某个要素进行局部研究。

(一)在整体分析上,主要围绕理论研究、问题研究、比较研究呈现

在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中,刘秀艳主编的《社区思想教育理论与实践》[11]从指导思想、主客体、内容、队伍和技巧等五个方面对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指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心理卫生教育、居民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引导等,并对网络媒体技术在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这是关于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系统论述的第一本著作。戴志伟撰写的《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新论》[12]是关于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系统论述的又一著作,该著作立于和谐社会,对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特征、过程、一般规律等进行论述,并通过不同类型社区的横向介绍和国内外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横向比较,提出从理念、体制、队伍、方法、内容等方面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在社区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研究中,对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提炼,进而针对问题提出对策,这是社区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研究和实证研究的主要思路,并形成了大量的成果,但是在深入文献之后发现,这方面的成果存在严重的同质化问题。在问题分析上集中体现在内容方法单一、工作本身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队伍建设滞后、工作投入不足、社區居民参与度不高、机制体制不健全等[13];对策分析也集中在这几个方面,缺乏具有明确指向性、实践操作性的分析。当然,也有一些优秀成果,尤其是针对社区居民参与度不高的问题、不同群体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基层党建促进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建设问题的探索。

在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比较研究中,侧重对中外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对比分析,集中在中国与美国和日本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比较,缺乏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研究,并且在研究中主要是宏大叙事,细节和具体性的研究较少。张宏伟、陈然然对中美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比较,指出美国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和渗透性等特点是值得中国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借鉴和学习的[14];陈翾对中日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现状、内容、途径等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强调中国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从日本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资源、对象、方式等方面进行吸收借鉴。[15]

此外,随着治理理论的引进与运用,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沿此进路,结合社区治理理论展开了研究。李堂、熊茜认为社区治理与思想政治工作在主体、目标、结构上具有互嵌性,并通过个案对社区治理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主体模糊、内容片面、过程行政化、方法单一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创新社区治理的组织结构、工作介体等来解决问题。[16]鲁露、金艾裙、蒋艳等以安徽省三个社区为例进行调研后,以提高有效性为目的,分析社区治理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对象、内容、方法等要素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应的改进对策。[17][18]于佳楠将思想政治教育“适应超越”规律理论运用于城市社区治理,提出社区治理需要因地制宜,从居民身心发展和“智慧社区”等方面进行创新。[19]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区治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更多是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为社区治理服务,缺乏站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立场,分析社区治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反作用,更缺乏进一步阐述二者如何相得益彰。

(二)在局部分析上,成果涉及到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要素的方方面面

关于概念,马奇柯认为“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是基于社区成员特定的互动关系、社会活动、生活方式和文化心理,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他们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促进自我和谐、人际和谐、人与社区和谐、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的社会实践活动”[20];孙其昂从内涵和外延的角度对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分析,指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般与特殊的总和。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是由我党及其社区建设组织开展的,对社区主体进行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区建设主体素质,调动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建设活动的社区实践活动”[21]等。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定义,但也取得了一定的共识,比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或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是作为社会实践活动而存在的,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既有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特征,同时具有其本身的特殊性。

关于理念,主要围绕着以人为本、人文关怀、以人民为中心等展开。银红玉从社区管理创新要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主体多元化、方式民主化、参与大众化、过程协作化等入手,指出以人为本既是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要求,也是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趋势。[22]郭增荣指出随着现今思想政治工作呈现出社区化的态势,社区人面临着更大的精神压力,对精神文化有了更大的需求,这就需要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心理疏导的功能,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创新。[23]以人为本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导向,在创新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必须恪守这一原则。

关于内容,研究主要围绕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等而展开。杨业华在论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身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创新,要将其有机地融入社区去中,引领社区思想政治工作。[24]引导社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就构成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形成了丰富成果,主要是围绕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体内容或某一方面的内容而展开。围绕着传统文化对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内容进行创新是日久弥新的话题,随着中国的发展,“文化自信”的提出,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呈现出新高峰。

关于方式方法和途径,这方面的研究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时代性。张英从制约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主客观因素出发,指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路径的创新需要着力于资源共建共享、新媒体宣传、寓教于乐等。[25]银红玉针对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中人性化不足的问题,从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网梯化”组织体系入手,进一步提出在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中运用网络育人法,迎接网络带给思想政治工作的机遇与挑战。[26]翟玉建等指出在社会网络化和网络信息化的时代,社区思想政治教育要进入网络,充分利用网络进行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化、满足社区居民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的要求。[27]在信息时代,网络技术在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中占据重要地位。

关于体制机制,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马奇柯的博士学位论文。该文系统论述了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在梳理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构成,并对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发生机制、有序工作机制、协同作用机制、能动接受机制、效益评估机制、权威生成机制等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得出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优化的规律。[28]马幸荣的《新疆多民族地区城镇社区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构建研究》[29],在分析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概念和历史进程的基础上,以新疆伊犁为个案,对新疆多民族地区城镇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问题和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和论述,为深入社区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此外,直接与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机制创新研究相关的硕士论文就有三篇[30][31][32],期刊论文等对体制机制的论述更是数不胜数。在体制机制创新研究中,很少有学者对体制与机制进行严格区分,部分虽然进行了有意识的区别,但在具体行文中并没有落实。事实上,体制机制的研究贯穿在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运行过程始终,本身包含着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各个要素的整体分析,这样在研究过程中就形成了各个要素“成就—问题—对策”的分析框架。

从整体上对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研究,有利于对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般理论进行阐述和分析,具有基础研究的价值,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引导,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意识,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所不足;从部分或个案对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研究,以长效机制为着力点,对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某一个层面进行分析具有较强的问题针对性,但在具体的研究中缺乏将要素放在整体中进行考察的大局意识。如何兼具大局意识和精细治理,以创新城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有待深化。除此以外,还有学者对学生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网络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虚拟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分析,对这一主题的研究呈上升趋势,但这里的“社区”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地域性社区,而是关系型社区,并非本文所要探究的城市社区,在此不再赘述。

三、城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诉求

通过纵向与横向上对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现况的分析,发现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并且不同地区在实践上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但是理论上明显乏力,这就需要在纵向、横向回顾的基础上,深切反思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加强对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上的总结探索与学术上的研究升华,生发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理论自觉。

(一)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调查相结合

将理论研究与实践调查相结合,是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根本原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经验丰宏而理论研究柔弱的经验教训,更是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迈进新时代的发展诉求。社区是居民生活的共同体,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内生于此,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联,生活气息浓厚。这样的特点决定了对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研究,必须紧密联系居民群众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等,从日常生活入手,深入居民群众思想政治意识与行为,通过切身体验总结实践经验以创新生成新理论,用新颖而正确的理论指导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提高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的自觉性与实效性。一方面,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者不仅要积极学习和研究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及其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提高参与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的意识,加强自身与社区一线工作者、居民群众之间的对接交流,形成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共同体。提高对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学术关注,提升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理论自觉,以行动参与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及其调研。深入社区、深入实际、深入居民群众及其生活,调查研究,了解社情民意,以所學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所学,进一步充实所学。既倡导对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经验总结与实证研究,也倡导在总结经验中创新生成新理论或新模式。另一方面,“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是社区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社区一线工作者也要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加强对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学习与研究,提升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者与社区一线实践者的结合,有助于实现理论研究与实践调查的结合,避免理论视角与实践经验“两张皮”的脱节状况。既丰富研究者的实践体验与实践经验,又创新社区一线工作者的思想理念,为社区一线工作者提供理论支撑,增强实践工作的能动性,提升理论工作的针对性,发挥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作用。

(二)坚持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

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界分是相对的,具有较强的互补性。“考诸学术的历史发展与领域界分,谓之以‘宏观的学问,即着眼于整体、全局、战略等层面对相应对象进行的研究及其成果;谓之‘微观的学问,即着眼于个体、局部、细节等层面对相应对象进行的研究及其成果。”[33]通过以上纵向与横向的分析可知,在对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研究中,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既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系统,又可以作为社区相关研究的一部分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分支,而独立系统又可以进行多因素及其具体分析。可是,在目前的研究中,二者经常处于分离状况,系统整体的宏观研究停留在理论抽象且相对较少,局部个体的微观研究止步于单一经验或单个要素介绍且同质化严重。这就要求在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过程中,能够坚持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结合。一方面,拓宽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宏观视野,适应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综合性与开放性,将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纳入社区治理、国家治理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融入思想政治工作乃至整个哲学社会科学的大局,把握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与其社会条件的关系,尤其是研究好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与现实,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与社区党建、社区文化、社区治理、国家治理等方面的关系,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实现跨界融合与分类浸润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深化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微观分析,突破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成果题目以及标题雷同、结构内容与逻辑结构相似等的同质化研究,增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问题意识,围绕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某个主题或者某个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条分缕析的探析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助力破解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及其研究中的难题。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宏观研究以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微观研究为基础,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微观研究举旗定向;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微观研究以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宏观研究为指导,服务于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宏观研究的总体要求及目标,以深邃的内涵充实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宏观研究,宏微并进共同服务于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与社区居民群众的全面发展。

(三)坚持域内研究与域外研究相结合

“社区”一词作为舶来品,且域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社区公民教育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已经比较完备;而目前关于域外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还非常匮乏,集中在两三个国家或地区,成果零星地散落在不多的硕士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中。这就要求在对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能够打破研究壁垒,立足域内,通过“跨境”,将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域内研究与域外研究结合起来,以比较鉴别、理解借鉴、创新生成的态度进行域外研究,更好地服务于域内的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及其研究。一方面,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应立足于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本土研究,从中国的乡土及特色入手,深入探究域内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机理,研究如何推动实现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社区、进居民头脑,以提高居民的综合素质与文明程度,自觉担负起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使命与责任。另一方面,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要带动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跨境研究,提高域外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关注度,扩大域外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覆盖面,有针对性、有创造性地将域外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与域内的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比较研究,取其精华,将域外研究成果为我所用,积极抵御西方错误思潮对我国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侵蚀,筑牢我国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根基。域内研究是促进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内在动力,域外研究是促进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外在动力,前者扎根本土,后者拓宽视野,二者有机结合,在结合中交流交融、碰撞对话,探究域内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挖掘域外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推进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继承发展与借鉴创新。

[参考文献]

[1]邱其霖.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0.

[2]车忠根.不同类型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12.

[3][20][28]马奇柯.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4]曾偉.我国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探析[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7.

[5][12]戴志伟.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新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6][29]马幸荣.新疆多民族地区城镇社区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构建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

[7]路珧.社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D].长春:吉林大学,2015.

[8][31]李倩.新时期我国城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体制创新[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6.

[9]张静.我国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失语困境及其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10][32]李支连.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探析[D].苏州:苏州大学,2010.

[11]刘秀艳.社区思想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13]邱蕊.城市和谐社区构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0.

[14]张宏伟,陈然然.比较视野下的中美社区思想政治教育[J].教学与管理,2009(3).

[15]陈翾.中日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11.

[16]李堂,熊茜.当前社区治理中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思路——基于W市D街道社区治理的调查思考[J].社科纵横,2014,(9).

[17]金艾裙,鲁露,蒋艳.社区治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素有效性研究——以芜湖市清苑社区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

[18]鲁露.社区治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D].合肥:安徽工程大学,2016.

[19]于佳楠.城市社区治理的创新与发展——基于思想政治教育“适应超越”规律理论[J].文史博览(理论),2016,(12).

[21]孙其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基本问题的探讨[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22][26]银红玉.论社会管理创新视阈中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D].长沙:中南大学,2013.

[23]郭增荣.思想政治工作社区化必须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2).

[24]杨业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价值基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25]张英.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4.

[27]翟玉建,梁易明,杨式耘.浅议社区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4,(1).

[30]胡宗山.论新时期城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体制创新[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2.

[33]沈壮海.宏观思想政治教育学初论[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11,(12).

[责任编辑:上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