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等院校后勤服务智慧化建设研究

2020-07-14杨海燕

办公室业务·上半月 2020年6期
关键词:智慧化建设途径后勤

杨海燕

【摘要】本文围绕高等院校后勤服务智慧化建设目标,通过对高校后勤信息化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高等院校智慧后勤的架构模型与建设途径,探索适合高等院校生态的智慧后勤建设的特色之路。

【关键词】高等院校;后勤;智慧化;建设途径

随着时代的发展,智慧后勤建设成为高等院校提升管理质量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近年来,各院校虽然都在智慧后勤方向上作出了努力,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后勤服务的质量,给师生带来了较为便捷有效的服务体验,但是离将现代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运用于高等院校后勤管理全过程,以信息实时交互实现智慧后勤服务,实现“便捷高效、保障有力,服务育人,安全可靠”的高等院校智慧后勤改革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

一、高等院校智慧后勤建设的主要目标

建设好适应学校发展的、符合全校师生对美好生活需求的、有特色的智慧后勤,是高等院校做好服务育人,共建和谐校园的基础与保障。因此,智慧后勤建设应该以用户安全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主导,以提升服务质量、提高管理效能为切入点,充分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造创新、便捷、高效、安全的智慧后勤,满足师生对美好校园生活的需求。

二、高等院校智慧后勤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高等院校对信息化后勤建设越来越重视,不同程度地投入财力、物力、人力进行研究、开发、建设。目前几乎所有高等院校都实行了智慧后勤建设,且都取得了不俗的成果,但是进行细致分析不难发现,高等院校对智慧后勤的建设相对滞后,普遍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缺乏智慧后勤建设标准体系。近年来,国内外对智慧后勤的局部、单角度的研究较多,基本停留在硬件建设和技术改进之上,各自为战。没有从基础数据建设、硬件环境、信息化资源、目标标准、机制保障等多维度系统性地研究标准体系架构,建设过程中缺乏建设规划设计,大多采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循环的“补丁式”开发模式。同时,由于经费开支的规范要求,经常更换开发企业,各开发企业也按照各自理解和技术方便进行开发,并为自身利益采取技术保护手段,导致很多信息系统无法兼容,且不能进一步提升拓展,造成

“信息孤岛”效应。

(二)缺乏智慧后勤建设专业人才。智慧后勤建设需对技术、理念、受众人群进行需求分析,充分体现服务育人,这要求智慧后勤的开发者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专业水准。目前各高等院校从事后勤工作的人员大多综合素质不高,缺乏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控度,与信息化时代产生了脱节,导致不少高等院校对智慧后勤实行“信息系统外包”,这虽然在技术层面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与保障,但是技术人员缺乏高职后勤管理实践,缺乏对后勤工作内容、流程、要求的深入了解,开发出来的系统脱离学校实际、脱离师生需求实际,最终难以得到师生普遍认同。

(三)缺乏对多元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智慧后勤建设只有得到师生满意才会有价值和发展前景。获得认可的前提是实现后勤服务的高效、优质、安全、便利,实现信息沟通顺畅、评价科学。但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很多最新的信息化技术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导致一些系统之间不能实现数据有效对接、数据和信息实时共享、人机有效交互等,使用过程中信息安全也未能得到保证,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智慧后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智慧”,实际利用率不高,达不到预期效果。

三、高等院校智慧后勤建设设计原则分析

基于对高等院校智慧后勤建设目标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在高等院校智慧后勤平台建设需遵循“统一设计、统一维护、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安全高效”的总体原则,具体如下:

(一)实用性与延续性。高等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建设了信息化后勤,可以解决部分服务功能,所以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对已有投入的保护。建设方案以现有需求为基础,合理应用已有资源,切不可彻底抛弃已建系统、数据、应用软件等,另起炉灶,这样既是资源的极大浪费,更会对使用者造成极大不便,让使用者不断处于适应新系统的不良体验之中,与智慧后勤的初衷相违背。

(二)开放性与可拓展性。建设中需充分考虑未来服务需求和服务对象不断增长的需求,对系统的架构和模块的设置应可修改、可添加、可嫁接,需要采用“装配式”和模块化的设计理念,选择先进、开放、成熟的技术与产品,采用多层体系架构和开发工具、开发技术,为将来系统的应用拓展和应用整合打好基础,便于今后的更新、扩充、升级。

(三)安全性与易操作性。系统建设中要把用户信息安全和数据安全放在首要的位置,保证数据备份与方便快捷的恢复功能,考虑抵御高强度网络攻击和渗透,使系统受到攻击或崩溃时能快速恢复,确保重要数据的机密性与完整性。同时,系统应重视用户的体验感受,注重可操作性,保证简单、易用,实现“一键搞定”“一次完成”。

(四)交互性和可管理性。智慧后勤建设要考虑与学校其他平台的应用系统、数据库等相互交换数据,考虑应用过程中的互联性,要考虑对运行情况的自我监测、信息反馈、数据分析和控制功能,能够便捷实现意见反馈、修正改进,同时,系统的大数据分析,能为提升后勤服务提供有效信息。

四、基于先进信息化技术,在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指导下的智慧后勤体系架构

适应时代要求的智慧后勤建设设计必须将后勤服务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瞻性的技术有机融合,达到开放、安全、便捷的目的。按照设计原则,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1)高度的开放性,要具备可扩展性和兼容性。(2)数据的共享性,要充分盘活数据,充分發挥数据在信息服务中的价值。(3)模块的独立性,要便于系统的更新维护,减少对用户使用的影响。(4)信息的安全性,必须采用多节点参与的共识机制,提供多元论证。基于上述要求,形成高等院校智慧后勤体系架构,如图下。

以这个架构模型为躯干,通过网络系统建设、数据库建设、服务模块建设等配套建设,完成智慧后勤系统。此架构中,每个功能模块功能相对独立,每个模块的各个节点之间、每个模块之间都建立起数据双向流动通道,所有模块都是大数据中心的接收点,所有数据实现即时同步。

(一)依托区块链技术的网络系统建设。基础网络建设是智慧后勤建设的基础与支撑,只有有了功能完备、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信息一体化后勤网络体系,智慧后勤才有发展的可能。区块链技术定义为记录信息和数据的分布式数字账本。在区块链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实现系统内没有中心化的硬件设备和管理机构,实现各节点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均等,实现每个节点都能获得完整的数据备份,实现多节点共同维护,最关键可以保证各节点之间自动实现信任关系,特别是区块链的去中心化采取的是共识机制,网络信息和网络运行规则均由分布式网络上的节点维护,意味着没有任何一个实体能够单独控制所有计算机或信息,或者制定规则,可以实现师生、服务人员、管理人员、监管机构都成为平台的监督者,提升平台的公信力和安全性。另外,区块链技术可以突破传统的链条式传输,在不缺失监管的情况下直接建立起用户和服务人员之间的交互路径,有效提高服务的效能。所以,首先要在高等院校原有网络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带宽和无线覆盖,充分利用万兆以太网技术和5G技术,达到全覆盖、全贯通,实现校园各区域的联网联调,实现各类数据的实时交换。

(二)依托大数据技术的数据库建设。智慧后勤建设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信息化最大特征在于数据的流动、利用、共享,而高等院校現有数据库大多以各自为战、相对独立、相对封闭的形式存在,主要服务于单向数据应用。所以,在整体架构上,需要充分利用5G网络SDN技术构建起智慧后勤的开放式高性能数据中心服务体系,既保证海量数据灵活流动和利用上的便捷、民主、科学,又能满足安全需求,并且还要使服务体系具有自动化部署,高效灵活匹配,方便快捷交互、快速动态变化的功能。多体系、多源头、多部门融合形成的开放式大数据体系的构建,也会对原有各自为政相互孤立的工作模式形成倒逼,促成平台、数据、管理等多节点协调高效体系的构建。另外,数据库建设要充分考虑数据分析利用,要充分借助大数据技术实现对后勤服务的精准化、专业化、人性化管理。一般高等院校现有的管理系统主要有学生管理、资产管理、办公管理、人事管理等系统,各系统都经过多年的修正完善,具备一定的实用性,但是相互之间的数据共享度不够,缺乏一个全院区域内的总数据库。总数据库的初始数据应与原有学生系统、资产系统、人事系统、学校文件系统等系统数据库进行链接,当业务系统数据库数据发生改变时,变化后的数据将直接写入数据中心数据库中,同时,数据中心的数据发生改变时,数据将自动写入业务系统数据库中,保证两者的同步。

(三)依托实际需求的服务模块建设。智慧后勤建设应该以一库、多平台、多功能为框架,按照功能模块化、接口标准化、数据共享化、服务扁平化的“四化”标准进行模块化搭建。其中,功能模块的建设是产品是否符合用户需求的关键。在服务模块建设中,必须注重用户体验,注重前台展示,要界定好模块的核心用户,充分调研核心用户的刚性需求和典型场景,绘制好“用户体验地图”,用可视化设计的理念去设计直观、便捷的操作界面,使功能模块成为让用户满意、可以复制提升的产品。

(四)以便捷高效为目标的多终端设置。随着信息化终端的多样化,便携式小型智能终端成了智慧后勤终端的主力军。智慧后勤系统必须支持PC机、安卓、苹果等系统的手机、平板以及其他智能终端,可以适应匹配各类屏幕大小,可以通过终端直接访问系统,也可以集成到目前比较通用的微信、钉钉等,能够根据移动终端的特性转换界面风格,并要求支持移动终端的常见交互体验,比如缩放、横屏、手势操作等,也能便捷进行数据提取、图表联动。

五、结语

智慧后勤建设,需要一批既懂专业技术,又熟悉高等院校后勤管理的专业性人才,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智慧后勤进行科学的架构,然后利用多元的现代信息技术、互联共享数据库,根据高等院校后勤实际需求,在安全可靠、便捷高效、交互及时的前提下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开发才能够让高等院校智慧后勤高速、优质向前发展。

【基金项目:绍兴职业技术学院《高等院校后勤服务信息化建设研究》(编号:SZK201917)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陈滨.新时代下高等院校信息化平台建设与管理改革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02).

[2]李辉.“智慧校园”背景下应用型高效后勤保障信息化管理模式探析[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19(06).

[3]翁瑛碧,施并超.高等院校后勤信息化建设优化策略研究[J].高等院校后勤研究,2020(01).

[4]姜继晨.大数据环境下高等院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探索[J].考试周刊,2019(45).

[5]汪继睿,张学超.区块链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0(2).

猜你喜欢

智慧化建设途径后勤
信息化视野下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优化路径分析
ViolationsoftheTraditionalBioethicsinNeverLetMeGo
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分析
浅谈数字档案资源与档案信息化建设
基于浙江省港口建设现状的低碳港口建设途径
On American Individualism
经济转型升级阶段我国流通企业商业模式探索
国防动员软实力建设途径探析
后勤装备方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