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疫情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与对策

2020-07-14陈艳萍桑颖孙爱忠

财会月刊·下半月 2020年7期
关键词:新冠疫情内部控制

陈艳萍 桑颖 孙爱忠

【摘要】2020年伊始,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 对我国各行各业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如何应对这次危机, 成为广大企业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法, 基于内部控制视角, 从企业整体和业务两个层面, 分析新冠疫情对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带来的影响, 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以期对企业有效应对疫情带来的风险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新冠疫情;内部控制;整体层面;业务层面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20)14-0078-4

一、引言

2020年新春伊始,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简称“新冠疫情”)在武汉爆发, 并迅速席卷全国。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 我国一线医护人员勇敢逆行、全国各地纷纷支援、人民群众积极响应, 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 国内疫情就得到了有效控制, 再一次向世界展现了中国速度。 然而, 与此同时, 在各地疫情严控期间, 餐饮、娱乐、旅游、航空运输、商场、批发零售等领域停摆, 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举步维艰, 几乎都面临复工复产困难、资金链紧张、订单履行艰难等问题。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回顾17年前即2003年非典爆发期间, 企业也是停工歇业, 但与非典时期不同的是, 目前我国的经济环境已发生较大改变:2003年我国的经济增长动力充足, GDP增速达到了10.06%, 但如今的经济增速只有6%, 而且, 我国第三产业占比從当时的42%提升到现在的53.9%。 这意味着此次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更为猛烈, 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恢复更加困难, 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和风险前所未有, 因此对企业来说, 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虽然此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事先无法预测, 但是否可以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以提高企业风险防范的能力, 并在危机发生时及发生后迅速地做出调整与应对呢?基于此, 本文拟从内部控制视角分析企业如何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并结合本次新冠疫情对企业的影响提出改进内部控制建设的建议。

二、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在防范和控制企业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是保证企业正常经营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力量, 其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成为企业生产经营成败的关键。

现有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企业持续经营假设设计的, 尽管《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三十七条明确规定, 企业应当建立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明确风险预警标准, 对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或突发事件, 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员、规范处置程序, 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理。 但是, 很少有企业考虑到当遭遇极端情况导致经营暂停时企业会面临怎样的风险以及该如何应对。 特别是新冠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对全球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下, 疫情何时结束具有诸多不确定性, 这就要求企业及时识别新冠疫情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 并针对不同的风险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 通过内部控制的不断完善, 将疫情对企业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三、新冠疫情对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影响

新冠疫情对不同企业造成的影响是不同的, 既有有利影响, 又有不利影响, 本文主要分析不利影响, 并按照影响程度将此次疫情对企业的不利影响划分为影响最严重、影响最小和影响介于二者之间三大类。 首先, 受影响最严重的是餐饮、影视娱乐等行业。 由于人员的聚集会加大疫情传播风险, 导致这类行业企业经营几乎全部中断, 即使设计了再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在此期间也无法真正发挥作用、完全防范疫情带来的风险。 其次, 受影响最小的是电商、网络游戏、短视频等互联网企业。 由于人们不能享受线下的娱乐及服务, 只能转向线上, 互联网企业不但不会停摆反而会得到较为快速的发展, 这类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受到疫情的不利影响极小。 最后, 就是介于受疫情影响最严重和影响最小二者之间的制造业、建筑业和外贸企业等, 疫情对这类企业的不利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企业是否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因此, 本文将主要分析新冠疫情对第一、三类企业且重点在第三类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产生的影响。

(一)新冠疫情对企业整体层面内部控制建设的影响

1. 新冠疫情使企业内部控制建设面临的外部环境不确定性风险加大。 企业外部风险包括整个市场经济环境的改变、竞争格局的变化、融资渠道的缩窄、消费者习惯变化等。

(1)可能使企业所处的整个外部市场经济环境发生重大改变。 受疫情影响, 消费者的日常消费习惯会发生变化, 比如春节时期原本是消费黄金周期, 因受疫情影响, 消费者居家隔离, 其消费意愿迅速下降, 消费偏好也迅速由线下转为线上。 这一突如其来的消费者习惯转变, 对那些原本就只开展线下业务的实体企业来说是巨大的打击。

(2)由于企业所处的外部市场环境恶劣, 最终可能导致企业所处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发生重大改变。 以生产口罩等防疫用品企业所处的医疗用品行业为例, 疫情发生后, 市场对口罩的需求量激增, 使得此类企业的销售机会大增, 许多其他行业的公司也嗅到了发展机会, 如包括比亚迪在内的诸多上市车企开始转而生产口罩等。 这对于原来的口罩等生产企业必然带来威胁, 使其所处的市场竞争加剧, 市场竞争格局可能也会发生重大变化。

(3)可能使一些企业融资渠道缩窄。 受疫情影响, 一些企业面临市场订单减少、生产经营成本增高、现金流短缺等主要困难, 加上员工工资、租金成本、贷款成本等固定成本仍未减少, 企业经营效益下行压力加大, 进而导致一些企业的现金流进一步吃紧。 并且, 出于对疫情持续时间以及对经济的担忧, 市场的投资意愿并不强, 银行在疫情初期的贷款意愿也不太明朗, 使得在复工复产初期, 很多企业的融资处境仍较为困难。

2. 新冠疫情使企业因复工复产时间不确定导致的人力资源短缺风险加剧。 对于疫情防控, 虽然居家隔离、停业等起到关键作用, 但对于企业复工复产而言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 对于疫情不严重的地区可以优先安排复工复产。 因此, 企业如何判断自己所在地区疫情严重程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 当企业达到复工标准之后, 员工是否愿意返程、能否返程, 需要企业与员工沟通, 这又加大了企业人力资源短缺的风险; 当复工后, 其返企手续较多且户籍、住所、隔离时间等问题依然存在; 其职业技能能否保持年前水平, 以及复工后的防疫措施是否到位, 一旦发生員工感染等问题, 这些又都将会给企业带来较大挑战。

(二)新冠疫情对企业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建设的影响

1. 新冠疫情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如正常开展受到影响, 导致企业供应链承压加大, 存在租金等固定成本增加等经营风险。 据新华社2020年5月8日报道, 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例, 截至目前, 尽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工率已接近99%, 但是由于消费端恢复相对缓慢、海外疫情蔓延使得外贸企业订单恢复相对滞后, 复工不达产的现象仍大量存在, 致使需求复苏与生产复苏不同步。 由于市场需求下降, 企业必然会减少生产, 生产减少就会导致材料采购减少, 这对上游企业的生产经营也会造成影响, 因此很可能引起整个行业上下游供应链不畅通、承压加大。 企业一方面经营效益下降, 另一方面还要考虑没有下降的固定成本。 疫情期间, 企业需要照常支付员工的基本工资、五险一金、厂地租金、贷款利息等, 这些都会加大企业的经营风险。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47.80%的企业面临市场订单减少的窘境, 24.21%的企业认为职工工资及五险一金的支付压力加大, 此外还有近20%的企业要解决高额租金成本问题。 通过本课题的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疫情下的企业面临市场订单减少、生产经营成本高、现金流短缺等诸多困难, 由此导致企业开展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受阻, 经营风险加大。

2. 新冠疫情可能导致企业面临现金流短缺进而引发信用和债务风险。 由于企业现金流短缺, 可能导致很多企业不得不取消已有采购订单、已有合同违约风险增大、无法按期支付贷款利息等, 从而引起企业信用和债务风险[1] 。 在接受本课题问卷调查的企业中, 有31.45%的企业正面临现金流短缺问题, 且中小微企业现金流短缺问题尤甚, 有14.15%的企业认为违约风险在上升, 有17.92%的企业认为偿还贷款及利息的压力在加大。

3. 新冠疫情可能导致企业全年营业收入目标无法实现的风险。 很多企业在年初就已经制定好全年的预算计划、营业收入目标等, 但没想到的是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彻底打乱了企业的经营计划, 更没想到的是疫情持续时间之久、影响范围之广、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冲击之大。 面对疫情, 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经营目标, 调整预算、生产计划等, 大部分企业会采取紧缩性策略, 不得不减少生产、降低成本, 直接导致企业无法实现年初制定的营业收入目标等。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 2020年第一季度我国GDP增速为-6.8%, 从全国经济来看, 一季度企业已经进入负增长状态。 目前, 虽然武汉已解封, 全国大部分企业进入加速复工复产的阶段, 但复工复产后的企业还面临员工技能再培训、预防疫情再复发、去库存压力加大等问题, 而且企业要想恢复到正常状态还需要一段时间。 尤其是一些外贸企业, 如果客户主要在国外, 因目前国外疫情仍未减缓, 必然会对他们的生产造成影响。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 有51%的企业认为疫情对企业影响严重, 使企业较难完成全年营业收入目标。

4. 新冠疫情蔓延使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受到严峻的挑战。 众所周知, 疫情防控环境下提倡非接触式办公, 这就对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根据调查结果, 有45.28%的企业认为其办公信息化(包括财务信息化)程度不高, 有62%以上的企业在疫情之前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 还有34.59%的企业没有建立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措施管理制度, 使得这些企业在面临此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时, 其反应就会比那些信息化程度高的企业更滞后, 远程办公或非接触式办公的难度也相应加大, 导致企业正常经营管理活动严重受阻, 甚至一度停摆等。

四、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应对措施

(一)企业整体层面内部控制建设的应对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 及时成立应对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新冠疫情爆发之初, 员工情绪难免恐慌焦虑, 企业应及时成立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加以应对。 尽管目前国内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疫情防控从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向常态化防控转变, 但国外疫情仍在持续蔓延, 因此不断加强组织领导、根据疫情最新变化情况持续对员工进行疫情防控知识的宣传、指导, 充分发挥企业应对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作用, 积极防控应对是关键。 一方面, 通过为复工复产员工统一采购和发放防疫物资, 采取各种各样的有效措施对员工进行情绪安抚和心理疏导, 特别是给来自湖北重灾区的复工后员工带去关心与慰藉, 以稳定人心、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另一方面, 实时关注疫情变化情况, 研判疫情走势, 以便及时做出正确的应对决策, 加速企业复工复产, 将疫情对企业的影响降到最低。

2. 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缓解人力资源不足的压力。 疫情期间, 大多数企业其实都已经开展了线上远程办公, 但相比于更容易实施监督的线下工作方式, 企业更需要采取措施防止出现员工办公效率低下从而导致隐形的人力资源不足风险。 例如, 通过视频或拍照进行上班打卡、要求员工制定周期性的工作计划、采取视频会议对每日工作进行总结、根据企业当前的业务模式制定临时的绩效考核标准等以缓解人力资源不足的压力。 另外, 对于那些遭受重创的企业, 包括旅游、餐饮、娱乐、酒店、民航等服务业, 以及受到重创的制造业和零售业等, 都会面临不同程度的压力。 一个短期的、较为有效的解决办法是, 企业之间可以考虑以共享模式进行短期内的合作用工。

3. 建立健全企业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机制。 受疫情影响, 世界经济正面临前所未有之大变局, 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加大,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似乎发生得更加频繁, 这意味着企业更需要做到居安思危, 做好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风险管理, 特别是应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三十七条的规定, 建立健全企业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 识别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风险, 分析其可能给企业经营带来的潜在威胁, 并结合企业自身的战略目标、业務流程、现金流状况等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员、规范处置程序, 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理。 唯有如此, 方可防止企业在面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时, 因慌乱无序而错失最佳反应时机, 给企业造成更大、更严重的损失[2] 。

4. 建立畅通的信息与沟通机制。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会给企业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因此, 需要建立畅通的信息与沟通机制。 对于企业外部, 需要与供应商和客户积极沟通, 除了了解现金流、复工复产等经营状况, 还可对应付账款、预付账款的支付方式进行协商, 大家抱团取暖、共同分担。 对于企业内部, 各个部门之间也应积极交流, 实时反馈, 以便及时做出有效决策, 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情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3] 。

(二)企业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建设的应对措施

1. 加强疫情科学防控、有序做好企业复工复产工作。 突如其来的疫情, 对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冲击较大, 很多企业都希望尽快复工复产。 但无论如何, 做好科学防控、保障员工生命安全是每一个企业的首要任务。 企业应当根据疫情发展的新情况和各级政府部门的要求, 适当调整业务模式和工作机制, 灵活采用线上线下、错峰分批方式, 有序做好复工复产工作[4] 。

2. 重新梳理相关业务流程, 识别重大风险领域和关键业务环节, 完善相关内部控制建设。 此次疫情也暴露出企业在业务方面应对突发事件存在的一些内部控制制度缺陷。 为此, 企业管理者及负责内部控制建设的机构或部门需要结合企业受疫情影响的各业务环节的实际情况, 有序进行复盘, 从各业务活动构成的关键环节、逻辑顺序、劳动分工、实现方式等多个方面对相关业务流程进行认真梳理, 识别业务流程中可能存在的重大风险领域和关键业务环节, 并据此修订完善业务层面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

3. 及时调整优化企业发展战略, 寻求新的发展商机。 非常时期, 企业管理层不仅要针对当下情况做出适宜的短期决策, 更要提升格局, 考虑长远的战略部署。 借此机会回顾过往、思考未来, 分析外部的经济环境和自身的资源能力, 调整、优化发展战略, 例如加快数字化转型、优化企业组织架构、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大力开发线上业务等。

4. 精准贯彻落实国家应对新冠疫情的相关扶持优惠政策。 为了帮助企业更好地渡过艰难时期, 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陆续发布了一系列应对新冠疫情的短期或中长期扶持优惠政策, 出台了税费减免或延期缴纳、适当降低租金、社保返还或延期缴纳、金融信贷等优惠政策, 帮助企业减负, 解决企业资金短缺问题。 企业应好好贯彻落实相关扶持优惠政策, 将疫情对企业的影响降到最低。 一方面, 指定专人或部门积极主动收集各类扶持优惠政策信息, 并进行分类整理, 筛选出与本企业相关的政策; 另一方面, 提前筹划和安排, 因为有些政策是需要企业做出相应对策后才能满足条件的, 例如返还社会保险费的政策等。 总之, 企业应强化政策研究水平、踏准政策节奏, 以享受到最大的优惠政策红利, 尽快走出低谷期, 尽快转型升级、向高质量发展。

5. 持续完善企业内控信息化系统。 企业应充分利用数字科技, 完善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 内部控制管理部门要与业务部门、信息建设部门协同配合, 推动企业重点业务(投资、项目管理、财务、采购、生产等)的信息集成运用, 将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地融入企业信息化系统中, 形成互联、互通、有机融合的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 如此一来, 不仅使各业务系统的数据在跨流程之间的输入、输出、流程转换控制更加快速有效, 减少人为操控违规行为的发生, 而且通过系统集成构建大数据平台, 可以更加便捷地进行动态监测、数据分析和风险预警。

【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

[ 1 ]   尹中立.疫情全球蔓延,需密切关注债务风险[N].21世纪经济报道,2020-04-21.

[ 2 ]   吴剑峰.企业应在疫情中学会对抗风险[N].经济参考报,2020-02-27.

[ 3 ]   陈庭强.以区域协同应对企业信用风险[N].经济日报,2020-02-17.

[ 4 ]   程天民.多管齐下助力企业复工复产[N].检察日报,2020-03-29.

猜你喜欢

新冠疫情内部控制
关于新冠疫情社区防控管理的几点建议
新冠疫情下若干劳动合同问题研究
新冠疫情视阈下感悟“四个自信”国家共识
“心理成长任务包”助力学生安度疫情
关于疫情对地区经济金融影响情况的调研
新冠疫情对县域脱贫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地方金融支持的建议
互联网形势下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探究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