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成产业闭环 弘扬京剧艺术

2020-07-14顾冬旭

神州·下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文旅融合京剧文化产业

摘要:弘扬京剧艺术文旅融合是完成产业闭环的有效途径,央地结合的优势互补,可形成集聚效应的文化新地标,惠及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提升区域文化附加值,追求社会、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离不开理性认识和培养产业管理人才。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旅融合;京剧

2017年以来,随着国家京剧院在文旅融合发展方向上的探索与尝试,让身在其中的我逐步对文旅融合发展有了更新的认识和更高的追求,通过一次次的与政府和企业的沟通交流,使我逐渐的捋顺了文旅融合发展的外延和内涵。

一、文旅融合项目建设背景:文旅融合是完成产业闭环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成为社会各方的共同认知。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促进旅游、文化产业联动发展,发挥历史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优势。雒树刚部长也提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在此背景下,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代表的京剧艺术的传承传播与地方旅游业的升级相结合,显而易见存在可能性与必然性。若干政策和指导意见的出台从制度设计上为戏曲文旅项目的建设打下了基础。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说的就是文化与自然的原生关系和文化赋予自然的灵气。

二、央地结合优势:优势互补,形成集聚效应的文化新地标

国家京剧院在文旅項目的开发和建设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先后开展了国家京剧院大厂文旅融合产业化基地、国家京剧院烟台京剧艺术传承中心、国家京剧院克拉玛依文化中心、国家京剧院威海基地的筹备等。央地结合的方式,将满足多方需求,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指数级增长。

众所周知,国家京剧院的优势在于,无论是京剧表演艺术家还是剧目传承与创作,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的行业标杆单位。这些好的剧目和优秀的演员都需要有好的场馆和平台去展示。

北京就拥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800多家,在演出内容上,兼容并蓄,精品荟萃,中国表达与世界演艺精品都在此汇聚。在旅游市场上,真正形成品牌、让人印象深刻的演出并不多。目前北京的文化设施建设不足,现有的文化场馆分布不均。亟需成规模的剧场群,形成集聚效应,大厂戏曲小镇的建设应运而生。加快形成演艺产业集聚效应,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高品质的城市演艺和旅游演艺相结合的聚集区建设理念。

这种基于京剧创造的文化生态打造和演出消费场景建设,将很好地延展京剧文化价值链。在国际上,无论是纽约百老汇、伦敦西区,还是爱丁堡艺术节、阿维尼翁戏剧节,既是精品前沿演出的聚集地,也是文化旅游的目的地。建设一个有影响力的戏曲小镇,剧场叠加文化休闲、主题旅游、商业零售等功能,将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成为广义文化旅游的目的地,并有望成为城市的文化新地标。

全国不少城市和乡镇在发展文化旅游的过程中都开始注重并主动挖掘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戏曲文化元素,而全国范围内300余种地方戏往往都是地方的特色文化资源。戏曲作为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的价值逐渐凸显。近年来兴起的一大批在建或计划建设的戏曲特色小镇,都是以戏曲为核心文化资源进行场景营造与产业生态建设,但绝大多数戏曲艺术在可提炼的内核文化内容量上都与京剧艺术有一定的差距。

在文化旅游消费需求不断升级的今天,京剧由于丰富的高质量原创内容,综合的体验性逐渐被社会各界关注,可以为旅游目的地提供高品质的内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地方可依托国家京剧院雄厚的文化资源,打造具有高品位的京剧旅游演艺品牌,让游客体验到纯粹京剧艺术的同时,柔性注入正能量。

三、对地方的贡献:惠及当地文化产业发展 提升区域文化附加值

文旅项目的打造,可以给地方带来很多益处。在这一过程中,戏曲将凝聚流量、文化、旅游等资源,提高地方居民文化素养,促进地方资源升级,优化空间布局,集聚产业项目的作用。

不同于传统旅游对旅游资源的依附作用,通过整体的融入,京剧艺术可以形成自足的文化品牌,带动相关产业及周边领域的发展,提升区域的文化附加值,形成以京剧为特色的全景文化生态系统,这是艺术品质和市场结合发展的优秀成果。

文旅项目的开发也将惠及本地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品质。项目周边的地块将升值,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以国家京剧院的文旅融合项目为例,文旅项目的建设与运营,将优先当地居民就业,解决当地就业和税收等问题。

四、院团使命:弘扬京剧艺术 追求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

国家京剧院一直以京剧艺术的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弘扬为己任。宋晨院长、书记在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传承好”“发展好”京剧艺术是我们国家京剧院的重要职责,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出人民喜爱的作品,“更好地弘扬京剧艺术”是我们的努力目标。京剧文旅项目的开发,为京剧艺术的展示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在产生更大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可带来经济效益的提升,将有力地推动这一目标的实现。

通过京剧连接吃、住、行、游、购、娱,将有力地推动景区游向文化目的地游的转换,由观光游向休闲度假和专业深度游转化,为京剧艺术的大众传播和普及开拓了新的模式,进而在大众心目中建立起代表新时代中国的文化形象,在文化自信的建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建议:理性认识+培养产业管理人才

对于地方政府和外来企业来说,需要理性认识文旅项目价值。对于出资方,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企业,应该了解依靠戏曲来实现文化产业中的乘数效应并不是简单的事。首先,文旅项目开发投资大,以票房为主要盈利模式的演出项目并不一定能支持整个地区的经济。即便是形成了良好的口碑与品牌的演出,也未必就能形成良性循环、有聚集效应的产业链,前期需严谨论证、后期需用心经营。

文旅产业健康良性的发展,人才是关键。技术、资本、产业化发展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传统戏曲行业的从业者特别是从事演出管理与运营的人,应该不断提升认知,以适应新时代的变化和竞争。只有了解演出行业、有资源、会管理、懂产业、对政策环境有意识的专业人才是演艺产业良性发展的保障。建议设立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基金,满足未来不断发展的传统戏曲行业产业管理人才需求。

作者简介:顾冬旭(1985.12.29)男,民族:汉,籍贯:安徽,学历:大学本科,职称:国家三级演出监督,研究方向:文化产业。

猜你喜欢

文旅融合京剧文化产业
为什么京剧被誉为“国剧”
《京剧人设》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类景区体验型产品开发研究
“文旅融合”奏响“城乡大合唱”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四川命名首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