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记忆视阈下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初探

2020-07-14崔鹏飞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文化记忆中国故事爱国主义

摘 要 当今社会,大学生对外交流日益密切。日益增长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提供了新的思路。从文化记忆的角度分析“一带一路”战略帶来的新的契机,探讨在对外交往中 “传播好中国声音,打造中国话语体系”对于在新时代培育大学生的思辨意识和思辨精神的促进作用,探讨文化基因理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对我们的启示和指导作用,最终探索如何在新时代基于文化记忆理论做好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

关键词 文化记忆 中国故事 思辨精神 爱国主义

1文化的历时维度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是借助了“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呼吁形成一种文化包容的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这两条重要的纽带,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古丝绸之路上,文化多样性的交融与碰撞,与此同时,也为增强自身文化认同提供助力。

德国文化记忆理论研究专家阿莱达·阿斯曼在文章《昨日重现—媒介与社会记忆》中提出了文化的“历时维度”这一概念。他认为,文化的另一项任务是实现持续性。他从共时维度转移到了历时维度。文化的产生并不仅是通过使人们能够利用符号,从而在某种程度上互相信任地交流并在更大的联盟中共处共事这样的方式,文化也为每个个体和每一代人提供了条件,使他们不必从头再来。文化在历时维度的持续性这一特点,为我们做好新时达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育提供了重要契机。在文化记忆的视阈下,增强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有助于在文化碰撞中,增强个体对于本文化的认同感和价值感,从而有助于新时代大学生群体增强自身的爱国意识。

2文化记忆与社会记忆

2.1文化的记忆“储存”与“重建”

阿莱达·阿斯曼在文章中指出,“记忆是实现历史性和时间延续的器官”。记忆在本质上拥有“储存”和“重建”两项功能。记忆是一种以编程和繁殖原则为基础的再生产,该原则是文化模式得以延续。这种形式的储存保证了行为的可重复性,并为此赋予了文化再生产的能力。而记忆的另一项“重建”功能,则在连续性的中断的前提下发挥作用。一种持续性在深层结构的储存中得以实现,它使今天表现为昨天的延续并使二者无法分离……编程作为无意识的连续性使再生产成为可能,再生产超越传统的断裂,从而建立了有意识的连续性。文化的历时维度以及记忆“储存”和“重建”功能,不仅为文化交流的传承性提供了保障,更重要的方面,它可以促进中华民族自身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在新时代的思政教育中,我们应更充分地融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时代精神的内容,培养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能力;在对外交往中,通过讲好中国故事、打造中国话语体系,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意识,从而更好地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更好地培育爱国主义精神。

2.2社会记忆

阿莱达·阿斯曼在文中还提出了社会记忆的功能:“利用过去并将其固化在社会记忆里,塑造集体认同的象征性表达形式”。例如,在宗教领域,这种机体的构建通过共同的回忆得到传播,并通过意识和节日重新获得活力,节日巩固了与共同历史基础的联系。在民族意义的大背景下,“原本的历史和传说以及重新被唤醒的风俗都变得具有回忆的义务。在这一观点下解读“一带一路”战略,能使大众清晰地认识到对外文化交流的根基应是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

3中国故事与辩证思维的培养

3.1培养思辨精神,建立自身话语平台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中华文化本身便具有源远流长的多样性。中华民族对“五方之民”的智慧便是“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所谓,因俗而治,和而不同也。对待国内民族文化间的差异如是,对待不同国家文化间的差异更应如是。巴赫金的“外位理论”对于我们如何理解他者文化非常有利。巴赫金认为,“理解他者文化不是用移情的方法,把自己放在他者文化的立场上,用他人的眼光来看待他者文化,而是要用自己的眼光来看待他者文化。为了创造性地理解他者文化,不能排斥自身文化,而是把他者文化和自身文化放在相同个位置上,展示自身文化的特性”。这是积极参与文化的对话和交流的态度。我们在给被人的文化提出他自己提不出的新问题,我们在别人的文化中寻找我们对这些问题的答案。于是别人的文化给我们以回答,在我们面前展现出自己的新层面,新的深层含义。巴赫金的理论,对于我们今天的大学生辩证看待他者文化和处理国外媒体在报道我国文化时使用的“标签式语言”、“刻板印象”,以及众多的误解与偏见具有深刻地指导意义。新时代大学生群体在面对他者文化冲击时,不是在各民族文化的不同或差别中寻找原因或者解决办法,而是应积极地完善文化传播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寻找到一种方式,让中国文化传统被世界所理解并接受的模式。而在此过程中,大学生的辩证思维意识和爱国意识将被更深地激发。

3.2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在方法论的层面,巴赫金的理论,能指导我们不断完善传播中华文化的模式。关于讲好“中国故事的问题”,吴宗杰等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探寻中国文化的本土表述方式,认为要从中国传统中寻找一种能被世界理解的意义产生方式。这恰与巴赫金的理论相辉映。他认为,《史记》的文本书写方式对我们今天“讲好中国故事”,对外传递中国名片,树立中国形象,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大有裨益。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将由此昭然于世。他指出,《史记》的写法是一种“深描”,即一种微观的、细节的、白描的社会话语流。它的风格体现了孔子“述而不作、阐幽发微”的中国话语传统。利用这些符合中国历史传统和现状的书写方式,跳出西方叙述范式,激活本土文化表述语言,才能显露中国独特的文化身份;同时只有这样,才能引导西方跳出他们自己的话语体系,有利于我们构建一套新的中国话语体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便是这一方法成功的实践成果。

吴宗杰看来,讲好中国故事,最重要的是文化真实,不一定非要客觀历史。我们要做到的不是罗列观点、议论或者说教,而是展现细节,让可信的文本自己说话。譬如最近红遍全球的李子柒,在对外交往中,李子柒便是展现中国文化的一份可信文本。对于作为网络原住民的00后大学生群体,更应该跳出传统叙述框架,思考如何成为对外传播中的可信文本。在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自身的爱国热情,对于中国文化的研读也将有质的提升。

4文化基因理论与爱国主义教育

模因论是一项新的文化发展理论。它与生物学上的基因相似,是文化思想和观念的载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间一代代传承,表现出文化的现状。模因(Meme)作为文化的基因,特别是通过模仿将一些思想或者主义加以传播,并代代相传下来。文化基因,即模因通过模仿而表现出的继承性和遗传性,使得在对外交往中文化记忆能赋予传播者保有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性的特性。

中国人之所以是中国人,不仅是地理意义上、更在于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而具有典型中国文化特征的中国人,一定拥有相同的或者相似的由基因表达出的性状,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是思考如何让文化基因在新时代大学生群体中得到更好的表达。

日益增长的对外合作与交流,给我们提供了最好的建立自己的话语平台的契机,但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新时代大学生必须牢牢把握住时代契机,努力在国际社会中展现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强国的形象,在对外交往中把握好自己的发声,真正传播好中国声音;同时,要提升辩证思维能力,避免受到如恶性肿瘤般繁殖传播的快餐文化等他者文化的消极影响。新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探索出提升大学生思辨意识的有效模式,以引导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对外交往中提升对于自身文化的认同感,从而更好地培育爱国主义精神。

作者简介:崔鹏飞(1991-),女,汉族,山东威海人,浙江大学文学硕士,山东大学威海校区翻译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 阿斯特莉特·埃尔,冯亚琳.文化记忆理论读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21.

[2] 孙存良,李宁.“一带一路”人文交流:重大意义、实践路径和建构机制[J].国际援助,2015(02):14.

[3] 邹广胜.话语权力与跨文化对话中的形象传递[J].文学评论,2005(06):159-165.

猜你喜欢

文化记忆中国故事爱国主义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以空间为媒介:从浦东的“空间记忆”到迪士尼乐园的“消费空间”
《金字塔铭文》与古埃及复活仪式
世界最大童书展,“中国故事”升温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