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的三个维度

2020-07-14柯柏玲张宏亮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年8期
关键词:教育实践群众路线机制

柯柏玲 张宏亮

摘要: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是党的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人的全面发展”等重要论断肯定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基础性。要在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进程,就必须始终坚持群众史观和群众路线。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科学有效地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将其作为一项重大而永恒的课题来抓;要加强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要建立健全有效、规范、科学、长效的制度和机制,为教育实践保驾护航。

关键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制度;机制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集中体现着党的宗旨和性质。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顺应群众期盼、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在新的国情、世情、党情下,全党上下必须严格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密切联系群众,继续扎实、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一、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作为一项重大而永恒的课题来抓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事关道路自信、事关“改旗易帜”。在《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党的群众路线的科学表述是“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群众选择道路,道路决定命运。道路的正确与否,关系着民族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富强。十九大报告强调:“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实践证明,“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来源于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来源于坚定不移地走群众道路,失去了人民群众,道路也就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坚定道路自信,就要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着力于民生的改善,放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人民幸福了,精神充实了,自信提高了,道路也就更加坚固,前行也就更加顺畅。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各级党组织紧紧

围绕保持与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切实加强全体党员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反观当前部分党员和干部思想有所懈怠,行动有所懒散,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行动和思想表里不一,自身的思想出发点已远远脱离群众,而且削弱群众的道路自信,危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并非说服教育之小事,实则关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之大事。因此,必须提升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认识程度,提高主观能动性,自觉地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本职工作、社会角色充分结合,互助互信。群众路线教育要广泛宣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深入动员、持久動员,消除部分党员和干部的轻视心理、消极心态和偏狭之见,纠正他们的思想认知,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使他们在工作、生活中时刻保持党员的优良品质,并站在群众的立场出发,以群众的利益为奋斗目标,以群众的满意程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与依据;部分先进党员和干部更加应该充当表率,勇于担当教育实践的宣传者、动员者和组织者,勇做教育实践的先行者;要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实际工作行动中,将群众路线的时代内涵凸显出来,传播下去;让群众路线教育实践跟得上历史,跟得上发展,跟得上民情,跟得上世情,只有如此,群众路线才能有效地走入人们的心中,并切实地外化为实践的力量。

二、加强理论学习是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开展的关键环节

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理论是实践的指导,需要在新的实践中不断完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的顺利开展,加强理论认同是关键环节。理论问题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产生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既是科学的,也是先进的。我们的理论自信源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论认同,理论和群众的统一,部分源于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没有群众基础,理论必将失去改变世界的力量;理论不能改变世界,群众便不会认同。

当前,部分党员和干部之所以脱离群众,部分源于思想认知的残缺和理论认同的缺失。一旦思想上脱离了群众,实际行动中就更加不会以群众为中心。因此,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应自觉加强受教对象的理论认同。首先,要破除就群众路线而谈群众路线的狭隘视野,使广大受教对象认识上深刻、理解上透彻、领会上得要领,实现理论进脑,思想入心入行;要加强群众路线的内涵和意义教育,从理论谱系、历史渊源、现实根基、价值关怀、实践意蕴等各个角度全方位铺展和呈现群众路线,进而引导人们认识、认可、认同群众路线;应注重培养广大党员和干部自我学习能力,学习、学习、再学习,力争实现“真学”“真用”“真信”“真干”;要注重培养广大党员和干部的自我反思、自我批判、自我教育、自我革新和自我提升的能力和勇气,使他们勇于正视自我、敢于剖析自我、愿意改善自我。其次,广大党员和干部要积极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理论只有运用到实践中才能发挥真正作用,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实现理论认同以及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做好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在工作中展现理论的魅力,在工作中发现理论的具体内容,从而自觉加强理论认识,进而强化理论认同;要学习一切先进的思想文化,在思想的海洋中实现认识的融会贯通,使理论认识更上一个台阶、理论认同更为牢固;要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切实做到理论反映实际,理论结合实际,理论指导实际。反之,实践检验理论,实践确证理论,实践发展理论。

三、建立健全制度和机制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开展的根本保障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理论与实践的协同发展还需要构建良好的制度与机制作为保障,邓小平同志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所以能与时俱进,部分源于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自信。2015年4月21日,中央召开“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工作座谈会,随后开展了“三严三实”的专题教育活动以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可以说,这些活动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也是后者的有力补充。这些教育实践活动对于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长远来看,这些活动必须常态化和制度化,这是我们党的宗旨应有之义,也是我们党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因此,加强机制和制度建设,必须要常抓不懈,要以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废除不适用的制度,完善已有制度,制定新的制度;在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摸索新的更为有效的机制,同时,引入新的因素以健全原有的机制,以保证我们党始终能密切联系群众。

在机制和制度建设过程中,凡是群众路线所涉及的问题,都应有所体现和具体规定,同时各具体规定之间应相互补充、相互支撑、互为一体、形成合力;凡是群众路线所涉及的每个问题都有与之对应的一套严密程序,坚持程序和规范优先,消灭一切人为因素,切实体现机制和制度的公平和正义原则;机制和制度建设应立足实际、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完善,既能解决当下關乎群众路线的问题,又能最大程度地覆盖可能出现的状况,最大范围、最大程度、最大时段地保证机制和制度的有效性。在制度建设中,法制建设至关重要,要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严格加强法律执行力度,实现依法办事。制度建设不仅要坚持客观性、规范性、有效性,而且要坚持人民性、价值性、时代性。制度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要依靠人民,要为人民服务,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制度建设要体现出我们党的价值指向,体现马克思主义追求人类解放的精神,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制度建设要紧跟时代步伐,要在历史的过去中获取资源,在历史的未来中获取灵感,在历史的当下中获得立身。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求是,2012,(11).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

[3]王大力,金玲.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是什么[J].中国统一战线,2013,(9).

编辑∕宋宇

猜你喜欢

教育实践群众路线机制
何谓教育理论联系实践
大班幼儿感恩教育实践与探讨
顶岗实习支教学生评价问题探究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