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OBE理念的本科教学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

2020-07-14罗瑶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年8期
关键词:OBE理念

罗瑶

摘要:OBE理念下的本科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一系列的新要求。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能有效解决以往高校人才培养的“同质化”问题,从而适应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与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文章认为开展相关研究不仅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高校教育成效的要求,也是高校与社会需求更有效衔接的保障。

关键词:OBE理念;本科教学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

随着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结构的不断调整,高等教育的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于以往高校人才培养存在同质化的问题,因此,毕业生就业困难、就业质量不高、一线工作岗位的应用型、适用型人才供不应求等问题日渐突出。教育部系列文件及许多专家发表的文章都指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急需提升质量、重视内涵发展、改革攻坚的阶段和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努力成为高等教育强国的关键时期。为了适应时代变革,一些高校开启了基于OBE理念的本科教学改革。这种体现全新教学理念、需要建构新的教学体系的改革,对当代高校教师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

一、教育教学理念需要彻底更新

OBE是立足于学习成果产出的教育模式,其核心观念是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被视为一种教育范式的革新。在OBE教育改革系统中,教育者要清楚了解学生的毕业目标以及3~5年后的职业发展目标,据此来重构对标的课程体系,确定教学策略,建立评量体系;教师应该在深刻认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过程中重新理解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关系;高校应该能够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估反思,实现持续改进。

(一)“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新内涵

基于OBE理念下的“以学生为中心”是以“学习成果”为导向对高校人才培养进行反向设计。具体说就是,根据教育规律,首先明确学校人才培养定位与教学主体的内在需求,以及国家专业标准和社会、岗位需求的外部需求;再进一步确定毕业要求与职业发展目标,分解细化专业培养目标和能力指标,构建课程体系,使学生在这个机制下通过课堂学習获得知识、能力,形成专业素养;并且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对学习成效进行评估,实现螺旋式上升的“持续改进”。然而,目前在高校教师中仍存在着“以教学内容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观念,一些初步接受“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高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主要关注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通常主要凭借评教和期末成绩进行反馈,对于“学习成果”是否满足于内部与外部需求的关注并不足,这使得高校教育成效仍存在与社会脱节现象。在OBE理念下,教师需要真正学懂悟透以成果为导向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内涵,同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也都应密切对应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以适应社会对学生未来工作能力的需要。

(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关系的新变化

高校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在抓住OBE教学改革的“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三个核心要素,深刻理解OBE教育理念精髓的同时,应当适应四个“转变”,即课程教学设计要兼顾培养目标的内部与外部需求,教学目标从“教会”转变为“学会”,学生从“被动学习者”转变为“自主学习者”,教师从“学生学习的主宰”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员与合作伙伴”,学科专业从“教学管理单位”转变为“学习支持单位”。这样,才能使教师的思想观念与心理层面达到价值认同,使“教学和育人相融合”与“探究学问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切实在OBE教学改革中得以实现。

二、专业素养、育导能力需要同步提升

OBE教学改革要求教师不仅要在理念上实现转变与认同,也要求教师要自觉提升自身的品德修养、职业素养、专业素养与“双师型”素养,有能力从学生的传道者变成学生的解惑者与引路人。

(一)提升教师的思想品德修养

新时代中国教师需要加强思想信念方面的研修,重视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内涵,在课堂教学中自然体现爱祖国爱人民的家国情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生观、幸福观有机融入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职业理想与中国梦相统一,实现课程思政。

(二)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

基于OBE理念的教学改革中的“以学生为中心”,需要学校将教师优良职业素质的养成摆在首要位置,通过宣传活动、评选活动、比赛与展示,树立优秀典型,推广示范性做法,强化职业规范,进而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高校教师要自觉努力成为名副其实的好老师,一心一意地做学生品德修炼、知识获取、思维提升、奉献社会的引路人。

(三)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要落实教什么与如何教都以学生为中心,并有效贯彻成果导向的原则。高校教师需要对自己从事的专业理论与技能具有更强的灵活驾驭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需要有对本学科理论及实务更加深入钻研的意识,并形成其专业素养可以可持续性提升的合理路径和良好状态。这样,教师不仅能很好处理“备课”与“背课”的关系,更能自觉实现由讲教材、讲教案、讲课件向自如传达出自己融汇于心的深刻认识的转化。

(四)应具备双师型教师素养

OBE理念下的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素养不完全等同于高专高职院校所提的“双师型”教师的概念。以问题为导向的双师型教师需掌握所授专业相对应的行业发展动态,课堂教学设计、毕业设计也要与行业、企业的需求有效衔接。此外,教师需要将目前行业中的自我发展路径及应用性技能传授给学生,以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性,使学生毕业时具备与行业岗位需求精准对接的能力。

以师范类专业为例,国务院、教育部的系列文件,明确要求把综合素质测评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高校教师应当第一时间掌握不同地区新的高考方案,把握普通高中多样化办学的发展趋势。课堂教学除了专业技能的培养外,还应当增设对相关学科综合素质能力培养。除此之外,高校师范专业教师除了要充分了解自己所教的师范专业学生的发展特点,还需要了解学生未来就业单位的教师职业发展情况,包括自身提升需求、“功利”心理、职业发展瓶颈等;需要更多了解师范生毕业后要教的学生的情况,例如高考生、弱高考意向生的不同心理状况、知识结构、学业期待情况等。只有更充分了解学生毕业后所面临的种种情况,才能更有效开展学生毕业前的教育教学工作。

三、应具备更强大的专业性对话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专业课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基本的课程讲授能力,还需要具备随时根据学生情况进行灵活有效的专业性对话的能力。这种“对话能力”不是简单的语言表达能力,它至少需要包含几方面基本元素:(1)根据对听话人(学生)情况的事先准确了解,恰当开启对话,以合适的方式提出话题;(2)真诚倾听,及时准确地把握对方的反应,判断其兴趣度、理解度和已达成哪些共识,尚有哪些信息未被有效解读或存在质疑;(3)根据对话进程随时灵活决定下一步交流方式和内容;(4)适合学生特点的语言艺术。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教师不仅需要具有较强的课堂教学对话能力,还需要熟练掌握课外通过多种网络交流手段与学生对话的能力。

教师切实加强话语的对话性,在成果導向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在专业知识交流中自然渗透思想、情感、人生的交流,可以使学生进入更自然的、沉浸式的学习状态;(2)启发学生随着对话进程即时积极有效思考,增强学生对专业技能传授的领悟力和内化深度;(3)增加师生互信,实现分享式价值共生;(4)可使学生在知识结构的不断重构与更新过程中显著增强创新精神;(5)增强学生自信,激励学生自主探索自身潜能,实现自我的可持续发展;(6)激发教师面向成效、成果需要的不断自我提升,进而与学生共同成长。

无论是教育教学理念的彻底更新,还是教师专业素养、育导能力的同步提升,都不是简单依赖于一些教改培训、教改文章的探索就能实现的,更重要的是需要面向整个教师队伍建立适应成果导向要求的新的更科学合理的教师教学考核评价机制,使每位教师都能够明确自主努力的方向,在个体间的良性互动中实现教师队伍的优化。对教学设计的评价,应该观测到人才培养的“对标”精准度;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应该考量教学大纲设计的落地情况,以及过程化教学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应该充分关注到学生的达成度与获得感。

参考文献:

[1]黄伟.课堂对话的运作机理——基于话语分析的视角[J].教育研究,2014,(7).

[2]刘锴,孙燕芳.基于OBE教育理念的高校教师培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6).

[3]申天恩,斯蒂文·洛克.论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J].高校教育管理,2016,(5).

[4]宋歌.成果导向教育模式下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探究[J].高教论坛,2018,(1).

编辑∕杨波

猜你喜欢

OBE理念
OBE理念下专业学习成果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基于OBE理念的数字媒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