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步不换形”式中国传统音乐的海外传播

2020-07-14张玲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中国传统音乐梅兰芳

张玲

摘要:中国传统音乐作为人们社会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之一,不仅在中国发展传播,在世界各地也正在快速传播,本文以1930年梅兰芳先生访美演出为例,探讨了中国传统音乐在海外“移步不换形”式的传播与交流。

关键词:中国传统音乐;移步不换形”;梅兰芳

中图分类号:J605;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6-0079-01

一、移步不换形

1949年底,梅兰芳先生在一篇报纸的采访文章中提出了关于戏曲改革“移步不换形”的观点,是梅兰芳先生在长达三十年的舞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對当时的京剧改革发表的看法。事实上,“移步不换形”也是几千年来中国也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客观发展规律。

在黄翔鹏先生的论文集《传统是一条河流》中,一篇名叫《论中国古代音乐的传承关系》论文中提到“移步不换形”和中国传统音乐在发展中获得的保存,在这篇论文中,黄翔鹏解读了“移步不换形”的真谛,传统音乐根据自己口传心授的规律,不以乐谱写定的形式而凝固,即不排除即兴性、流动发展的可能,以难于察觉的方式缓慢变化着。”①中国的传统音乐而临着中国的十几亿人口的生活需要和世界几十亿人口的审美需要,必须要顺应不同的时间地点人物做出相应改变,“移步不换形”既是对古今矛盾解决的方案之一,也是中外矛盾可参考的策略之选。

二、梅兰芳访美

1930年,梅兰芳先生率领剧团等24人前往美国,在此后的半年里,梅兰芳在美国的巡演达几十场,大获成功,梅兰芳先生也因此受到隆重的接待和热情的赞美。但是如果将梅兰芳访美演出的成功全部归因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恐怕还不能服众。

梅兰芳先生早在赴美之前就做了精心准备,在演出之前,就通过各种方式做好了相应的宣传工作,例如齐如山先生提前联系美国的新闻媒体,向他们提供有关梅兰芳和中国京剧的资料,让美国观众在观看梅兰芳先生的演出之前,对中国的京剧就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的了解,同时根据美国观众的可接受性,将工尺谱改为五线谱,在演出同时也配有专门的英语翻译,变换演出场次,使观众不至于感到厌倦……这些因素都促进了梅兰芳先生在美国演出的大获成功,虽然在1930年还没有“移步不换形”这一概念,但是梅兰芳先生整个在美国的演出却正是“移步不换形”式中国传统音乐传播的最好实例。

三、中国传统音乐的海外传播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中日益密切,除了要参考“移步不换形”这一方法,仍然有很多问题值得注意。

1.中国传统音乐在海外传播目前的主要渠道是演出、文化交流、网络这几个平台,尽管规模大但是受众单一;民间演出积极活跃,但规模小、成本高。

2.网络平台虽然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但由于IP网域限制,一些在国外具有广泛受众基础的音乐发行平台在国内不能登陆(如YOUTUBE网,只能用外网VPN登录),只能一小部分人使用,降低了中国人向国外传播中国音乐作品的动机和热情。

3.由于文化差异,中国传统音乐在海外传播时常常要经历很大的改变,甚至可能“移步”又“换形”。纯粹的民族音乐在海外的观众主要是华人,受众而小;中西结合的新音乐虽然是中国音乐进步的表现,能得到国家观众的欣赏,但是却很大程度上将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破坏。

4.当前国内的版权体系不够完整,难以保护传播主体的合法权益,中国传统音乐在经历“移步不换形”的发展再传播到海外的时候,由于对版权的不重视,传播者的动力减弱。

四、对中国传统音乐在海外传播的展望

随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高以及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中国音乐在海外的传播与交流将会越来越频繁,中国传统音乐在这样的文化大浪潮中如何既保持自身特色,又能蓬勃发展,仍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作为学者,我们应该多关注中国音乐在海外传播的研究,努力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宽眼界,为中国音乐的传播做出自己的贡献。

注释:

①黄翔鹏.论中国传统音乐的保存和发展[J].中国音乐学,1987(04):4-21.

参考文献:

[1]梁燕.20世纪30年代中国京剧海外传播述论——以梅兰芳访美演出为例[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2]张丰艳,美国视野:中国音乐的国际传播[D].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7.

[3]谭铁志,戏曲艺术传承、传播与科技创新中的“移步不换形”. 北京数字科普协会等,2016.

[4]黄翔鹏论文集《传统是一条河流》:论中国古代音乐的传承关系[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

猜你喜欢

中国传统音乐梅兰芳
梅兰芳评传
熊佛西对梅兰芳的纯艺术批评与梅兰芳的隔空回应
细微见知著,守正出新章——评《梅兰芳·当年梅郎》
梅兰芳家族:国重于家,德先于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