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下高职学生心理品质提升手段研究

2020-07-14张静静李玉宁赵子凡

青年与社会 2020年15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职教育

张静静 李玉宁 赵子凡

摘 要: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学生成功实现个人价值的一项必备素质,对于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而言,必须加强对于提升学生心理品质工作的重视力度,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改善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力求切实有效地塑造学生形成与岗位要求相适应的心理品质。为此,文章主要对普遍存在于高职学生之中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闡明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提升学生心理品质的重要价值,探讨高职院校有效提升学生心理品质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为高职院校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提供具备参考意义的借鉴。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职教育;学生心理品质;提升手段

积极心理学,是指以人类各个积极方面的品质(如力量与美德)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普通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种现代心理学思潮[1]。积极心理学的基本要求是应用具备欣赏性的眼光和开放包容的心态去认识普通人群、看到人类身上的潜能,其对于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高职院校必须准确把握普遍存在于学生身上的心理问题,深入分析导致这些心理问题的成因,充分认识积极心理学的重要价值,采取科学措施应用积极心理学促进学生心理问题得到解决、提升学生心理品质,进而有效地改善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达成向社会输送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职业教育任务。

一、普遍存在于高职学生之中的心理问题分析

(一)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之间存在差距

高职学生往往拥有极强的自我意识,在这种强烈自我意识的影响下,他们十分容易产生极端化的自我认知,无法形成正确的自我印象,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导致高职学生要么过分自负,要么过分自卑,无论是哪一种情形,都不利于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容易造成高职学生消极悲观、缺乏学习兴趣和生活热情、难以形成明确的奋斗目标、不能有效开展学习和实践。

(二)人际关系存在不协调之处

人际关系是导致心理问题出现的重要因素,当高职学生处在不协调的人际关系之中时,如与其他同学产生冲突矛盾、遭到集体性孤立等,他们就十分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表现为情绪暴躁、悲观、缺乏理智,既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同时还会对他们的生理健康产生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造成高职学生人际关系不协调的主要原因是人际关系之中的恶性竞争关系,追根究底,很多时候仍是由于高职学生未能形成客观的自我认知,因此易受嫉妒心理支配,导致人际关系恶化。

(三)情绪情感极不稳定

高职学生的情绪存在极强的波动性,他们十分容易受生活中一些小事的干扰与影响,很难将情绪维持在稳定的状态[2]。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高职学生缺乏抗挫折能力,因此他们难以有效地对问题和困难进行全盘分析,往往只能看到其中存在的消极负面因素,却不能以积极的心态去把握其中可以控制的因素,因而十分容易受情绪支配而做出冲动行为,进而可能产生难以想象的严重后果。

(四)对于职业生涯缺乏规划性

绝大多数高职学生在完成高职阶段学习后,都将直接走上就业道路,然而,许多高职学生由于不能找准自身定位,因而在职业生涯发展方面也缺乏规划性,不能为自己设立清晰的职业奋斗目标,导致他们经常产生“前途无望”的消极悲观心态,难以脚踏实地地通过个人努力形成与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能力,一旦这种心态长时间发酵,他们就会缺乏学习的动力和生活的热情。

(五)存在较强的网络依赖心理

信息时代,网络本应成为高职学生了解时代前沿发展、拓展学习渠道的重要工具,然而,当前许多高职学生都存在严重的网络依赖心理,他们习惯于在互联网所创造的虚拟空间中寻求“自我实现”,却没有正确地认识互联网真正的价值所在,导致存在大量上课玩手机、熬夜玩网络游戏的情况,如果不能及时纠正他们的强烈网络依赖心理,那么他们将很容易在网络世界中迷失自我,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个人的良好发展。

二、应用积极心理学提升高职学生心理品质的重要价值

(一)有利于塑造学生形成健全人格

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学整体思潮之中属于一种比较新兴的心理学思潮,这种思潮认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积极心理品质,认为通过将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激发出来,能够使人拥有持久的快乐和奋斗的动力[3]。积极心理学强调从积极视角出发对人类的各种心理现象进行分析,从积极心理学出发提升高职学生心理品质,能够突破传统心理问题模式之局限性,不是等待问题出现后才对其进行修复,而是积极地发现学生身上的潜能,重视让学生在积极体验中获得积极情绪和积极感受。因此,应用积极心理学有利于高职院校更好地塑造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有利于促使高职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和积极乐观的心态,进而实现个人全面发展[4]。

(二)有利于高职院校构建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氛围是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表现形式,对于高职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5]。通过应用积极心理学提升学生心理品质,高职院校能够在校园中营造积极的文化氛围:教师从积极心理学出发展开教学,课堂氛围十分活跃,师生互动显著增多;学生在积极心理学的指导下正确认知自我,积极地展开学习,以乐观的心态拥抱生活,他们的负面情绪将显著减少。

三、积极心理学下高职院校提升学生心理品质的有效手段

(一)开设专门的积极心理学课程

增进学生对于积极心理学的了解、推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应用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去看待和分析生活中的问题、促使学生应用积极心理学的相关原则去调整自身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是高职院校有效应用积极心理学提升学生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为此,高职院校应开设专门的积极心理学课程,通过这一课程向学生介绍积极心理学理论,让学生理解积极心理学的观点与看法,同时注重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对学生的各类常见心理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推动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促使学生认识存在于自己身上的多种可能性,让学生正确把握自己的优势所在和不足之处,帮助学生找到奋斗目标。比如,教师可以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学生分析自卑心理成因,让学生理解自卑心理的生成机制与消除自卑情绪的方法,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6]。

(二)为学生创造积极心理体验

积极心理学将人身上的美好方面作为主要研究内容,为有效在积极心理学下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积极的心理体验,以此让学生得以体会人身上存在的积极方面,促使学生感受力量、美德等美好品质的珍贵之处,进而从正向引导学生,使学生在积极心理体验中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以此避免学生出现极端化心理倾向,帮助学生找到个人的价值所在。比如,高职院校可以在新生入学阶段,开展专门的集体辅导活动,以此为学生提供积极的心理体验,让学生在团队活动中认识自身优势,收获快乐与成长[7]。

(三)打造高水平专业化积极心理学教育队伍

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学整体框架中属于诞生时间较晚、发展极为迅速的一个流派,有效应用积极心理学提升学生心理品质,离不开一支具备专业素质的高效积极心理学教育队伍[8]。为此,高职院校应邀请积极心理学领域的专家与学者为本校心理教师和各个学院的辅导员展开主题培训讲座,增进教师队伍对于积极心理学的认识,帮助他们掌握正确应用积极心理学展开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方法,从而保证教师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品质提升,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应做好人才招聘工作,引入具备积极心理学相关专业背景的高素质人才,为心理教育队伍注入全新活力,带来积极心理学的前沿发展成果,进一步实现积极心理学应用水平提升,更好地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四)开展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高职院校塑造学生形成积极乐观心态和快乐愉悦情绪的重要载体,高职院校应增进对于学生的了解,力求设计出能够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其中的文化活动形式,以此有效地培育学生形成与积极心理学要求相适应的良好心理品质[9]。比如,高职院校可以从职业教育角度出发,开展职业技能大赛,让不同专业的教师设计不同的赛题,调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其中,通过团队合作完成赛题方案设计,以此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信任,让学生拥有积极的心理体验。在这一活动中,高职院校还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与适当的激励,以此提升学生的参与成就感。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高职院校能够长期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出发开展某一校园文化活动,那么就能够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品牌,促进积极心理学教育实现长效可持续发展。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做好整体规划,站在全局高度设计校园文化活动,切实增强活动影响力与实效性。

(五)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合力

高职院校要想有效地在积极心理学下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除了提高自身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的能力之外,还必须重视通过调动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其中,构建积极心理教育的强大合力,进一步促进学生心理品质得到提升[10]。比如,在设计开展职业技能大赛时,高职院校可以推动各专业与相关企业展开合作,从而丰富职业技能大赛的内容与形式;在为学生创造积极心理体验时,高职院校可以与学生家长展开沟通,增进对于学生的了解。

总之,新时代,高职院校为实现向社会输送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教育教学目标,就必须在加强专业与课程建设的同时,提高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力度,主动引入积极心理学这一新兴心理学思潮,在积极心理学的要求指导下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针对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诸如缺乏正确自我认知、存在较强网络依赖等各方面的心理问题,高职院校应落实开设专门的积极心理学课程、重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积极心理体验、打造具备专业性的积极心理学教育队伍、开展丰富的积极心理学主题校园文化轰动、调动学生家庭及社会力量构建积极心理教育合力等一系列手段,有效改善心理健康教育质量,促使学生获得良好发展,充分发掘学生身上的潜能,塑造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从而帮助他们实现个人就业价值,走上良好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凌晨,谭亚欧,胡雅.高职院校学困生心理特点及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有效方法[J].山西青年,2018(3):41.

[2] 裴丽颖,周颖萍,王立花.高职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探索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9(2):82-84.

[3] 赵玲,冯芷盈.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初探——以广东行政职业学院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0):88-89.

[4] 王晋江.积极心理学方法在高等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成效与意义[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6(2):36-38.

[5] 李娟娟.积极心理学理念对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智富时代,2016(11):93.

[6] 段保才.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J].中国冶金教育,2016(2):34-37.

[7] 段保才,王晋江.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路径思考与实践[J].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74-77.

[8] 赵兰君.浅析积极心理学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7(31):286-286.

[9] 侯穎超.积极心理干预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4):192.

[10] 庄文婷.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对高职生心理素质优化的实验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8(10):87-90.

基金项目:潍坊职业学院2019年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

作者简介:张静静(1980- ),女,山东潍坊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高职教育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