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化石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战略对策

2020-07-14刘志丽冯建伟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22期
关键词: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刘志丽 冯建伟

【摘要】我国石油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际化人才,加强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是石油高校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提升教师和学生国际化教学和科研水平,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我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培养国际化人才模式,聘请高质量的外国专家和学者来学校讲学,举办高层次的国际会议,学术交流活动和专业知识竞赛,并为年轻教师和学生创造出国学习的机会,搭建各种国际交流的平台,利用学科优势,采取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校教学和科研水平。

【关键词】石油高校  国际化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2-0036-02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经济国际化的快速发展,石油高校开展国际交流趋势越来越强烈,如何积极搭建国际合作交流平台,采取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和手段,教师和学生国际化培养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坚持以“高水平、研究型、有特色、国际化”的办学目标,提出了新的国际化提升战略,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学校教学和科研国际交流合作的重点在于提升联合办学水平和質量、提升教师国际交流数量和质量、聘请高质量的外国专家,提升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影响力、拓展科研工作国际合作水平,推动学校国际化事业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石油专业的技术人才,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石油高校国际化培养模式。

一、聘请高质量外国专家,发挥外国专家的最大效益

我校聘请的外国专家分为长期和短期两种,长期的语言类的专家,主要从事英语口语,阅读和写作等课程,教学对象为我校学生和出国研修教师。短期的外国专家主要从事石油开发、地质勘探和特色学科的教学、科研合作等方面的工作。根据我校的外国专家的规定的聘请条件,严格聘请质量关,学校根据教学目标对外国专家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评估和考核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科学体系,由教务处、国际交流合作处和各院系由专业人员负责,对他们的工作定期进行量化考核,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拓宽外国专家聘请渠道,保证聘请质量。拓宽聘请渠道,从单一的招聘模式向多元化发展。首先在学校的英文主页上设置招聘专栏,让求职者方便快捷的获取投递简历的方式,与外国专家管理人员取得联系。其次,与国外合作院校建立教师交换合作关系,由他们选派教师前来任教,这种模式派遣过来的外国专家通常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质量也比较高。

2.建立严格选拔制度,规范聘任程序。外国专家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教育背景、文化背景和职业背景。首先对应聘外国专家做好资格和条件审核,如语音语调是否标准、地道;是否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其次,组织面试及试讲,由外事部门和各聘用学院共同参加,最后确定聘用名单。另外,在聘请外国专家工作的各个环节中遵守国家政策法规,包括与所有外国专家签订聘用合同、《来华工作许可》申请、《外国专家证》办理、工作签证申请、居留许可办理等,都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外国文教专家管理工作的政策、法规。

3.明确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合同内容。严格执行学校制定的外国专家管理规章制度,使得外国专家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与聘请的外国专家签署工作合同,对双方的职责和权力、工作条件、工资标准、生活待遇、聘用期限(包括试用期限)、保险及违约事项等作详细的规定,在执行过程中严格按照工作合同条款履行。一经发现某外国专家有违纪违规现象,学院可以根据情节严重性给予警告处分或辞退。

二、加大师资的培养力度,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进程

根据教育部对高校“借鉴国际上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要求”,我校加大师资力量的培养,我校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方针,积极引进国外优秀人才来学校讲学,为他们提供各种交流平台。

1.聘请外国专家来讲学,为教师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举办国际会议和学术讲座,把国外的先进的技术引进来,学习外国先进的技术和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我校聘请石油和地质专业特聘教授和一些短期的专业技术专家,在学术交流活动,和学科建设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2.加大教师的出国培养力度。鼓励青年教师申报国家留学基金委的项目,参加高层次国际学术会议,增加中青年教师出国进修和培训的机会,加强教师在教育、科研和学科建设等方面的沟通与交流,增进高校学术的交流与协作。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它包括国家留学基金委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地方合作项目、国家公派高级研究学者、访问学者、博士后项目和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为广大的青年教师提供出国交流的机会。

3.加强出国教师和学生英语学习的培训。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对参加联合培养国际合作班的学生和出国研修的教师进行出国前的语言培训。开设每周英语角活动,每年举办Petro?鄄Shinning石油专业英语知识竞赛,开展一年一度的国际学术交流周活动,针对石油和地质专业的不同方向进行专题讲座,举办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通过各项活动平台充分发挥外国专家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以便更好的提高高校教学、科研交流的能力和专业水平。

三、加强与国外院校本科的联合培养,为学生搭建国际交流平台

为全面加速学校国际化办学进程,我校以提升联合办学水平和质量为重点,培养懂专业、通外语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为学校学生开辟留学成才更加快捷的通道,通过总结近年来我校与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合作培养本科学生的经验,经过深入调研和充分论证,决定引进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石油工程和地球物理专业以及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石油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签订了中外合作办学本科联合培养协议,本科联合培养采取“2+2”学习模式,在国内学习两年后,赴国外学习两年,达到两校毕业要求后,将获得两校的本科双学位。

根据学校本科联合培养的具体要求我们成立国际班,学生平均成绩要达到75分以上,托福成绩为79分以上,综合测评良好,择优选拔,每届招收国际班30人,实行优胜劣汰的动态培养方法,统一教学。为了确保学生在出国后能充分适应国外大学课程和语言环境,参加国际班的学生在修读本科课程的同时需要特定的语言强化课程,在师资配备方面由国际合作处和相关院系商定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并根据课程进程,安排国外合作院校部分教师进行授课或者学术讲座。

国际班学生利用本科前两年的时间,在学校完成大学本科前两年课程及语言强化学习,本科第三年通过语言和专业测试,符合条件的学生赴国外合作的大学攻读后两年的本科课程。学生在4年时间内,修满学校与国外院校所规定的学分,符合毕业条件的同学,准予毕业,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我校和国外两个学士学位。国际班的特点在于结合国内外大学教育的优势,设计了专门的课程体系,该体系根据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保留国内特有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引进了国外合作院校的大学前两年的专业课程,该方案已经获得国外合作院校认可。

四、创建新机制,利用学科特色优势与国外知名高校开展科研合作

为了开阔师生科研视野,领略世界石油行业科技新技术,我校采取多种的形式为教师和学生搭建科研合作与交流平台,并与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俄罗斯秋明大学、密苏里科技大学和北达科他大学等国外院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全面开展合作与交流。

1.举办高水平国际会议,与石油行业专家面对面进行交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师生专业水平。2017年7月我校成功的举办了第三届提高油气采收率国际会议,来自300多名国外高校、油田研究机构的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围绕“低油价的EOR机遇与挑战”进行了研讨,通过这次会议为提高油气采收率技术交流提供了高端平台,提升国际化水平和成效,同时也提高了我校在油气采收率方面在国际上的影响力。2019年5月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单位联合举办亚太国际管道会议,大会以“发展与创新”为主题,加强了油气储运各方面的合作交流,通过联合主办本次亚太国际管道会议,扩大了我校油气储运学科和专业在国内外同行中的影响力,为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2.为师生搭建交流平台,开展大型学术交流活动。2018年7月和2019年6月举办了两届以“油气勘探、开发新理论与新技术”和“油气勘探及安全开发采新技术”为主题的国际学术交流周活动,邀请了来自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路易斯安那大学、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加拿大贾纳大学和澳大利亚里菲斯的高层次专家学者来我校开展系列学术报告,通过学术交流活动为我校师生掌握国际学术前沿和学术动态,提升创新发展能力,树立全球思维和国际视野,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取得良好的效果。

3.与国外合作院校学科发展建设建立良好的科研合作伙伴关系。为了加强与国外院校和石油企业实质性合作研究建设,建立与国际接軌的创新模式,围绕学校优势、特色学科,营造国际学术环境和氛围,吸引和聚集国内外的优秀创新团队与优质资源。我校与合作院校已建立科研合作关系,在页岩油气,致密砂岩油气,煤层气、火山岩油气、碳酸盐岩油气等方面进行了讨论,促进我国现阶段非常规油气的成藏理论与勘探评价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我校非常规油气成藏与勘探评价的深入进行。

结论

目前我校国际人才培养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在未来的工作中,我校国际班为本科教育国际化建立有效的环境与平台提供了基础。同时,还需要学校提供一系列政策和资源支持,包括:学生国际交换学习管理办法和激励政策、国外大学课程学分与成绩认证及转换办法、海外教师讲学资格认证与聘请政策、学习与教学、教师交流国际化基金等等。以《东北石油大学国际化办学实施方案》制定为契机,融入学校综合改革举措,进一步明确是由高校国际人才的培养目标,通过积极推进我校教育国际化进程,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一流创新教育体系,提高东北石油大学国际化办学水平,提升我校国际知名度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一带一路”的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素质精英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宇航,王伟.石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6):139-140,146.

[2]陈军斌,刘易非,孙燕波.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石油教育,2013(03):13-16.

[3]库俊华,吴贺男.民办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05):13-15.

[4]李娟.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才智,2019(13):60.

[5]梁海霞,江德强.地方高校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契合度浅析[J].中外企业家,2019(06):154-155.

作者简介:

刘志丽(1966-),女,汉族,黑龙江人,本科,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外国专家管理。

冯建伟(1978-),男,汉族,黑龙江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国际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

猜你喜欢

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一带一路”新形势下高职英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微课翻转课堂的职业院校远程教育创新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