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智能“互联网+”时代,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双创”思维培养和能力训练模式的探索

2020-07-14尹超

青年与社会 2020年14期
关键词:解构双创互联网+

摘 要:设计专业双创思维培养与能力训练的研究是为了培养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符合当前教学改革的迫需,应打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转变中加强关键性影响要点,通过对双创思维培养策略实践等方式的探讨,旨在为高校培养优秀的双创人才提供更好的探索模式。

关键词:双创;解构;融合

一、智能“互联网+”时代下“双创”教育的内涵

20世纪80年代,以电脑、软件、网络为典型代表的IT技术帮助企业在信息搜集、战略决策、研发设计、市场推广等实现了全球化,优化整合多边资源,实现数据的共享传输。而90年代,由于“互联网+”浪潮的开启及推进,极大加速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颠覆传统教育模式,并蕴育出新的教学方法,即数字化教育。新时代智能大数据下对提升现代教育治理能力及创新创业教育思维培养及能力训练有着更高的要求,并强调“互联网+”教育不是网络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简单的做加法,而是通过跨界、变革、重塑与融合等方式实现教育资源数字化,教学模式方法的改变,教育市场的扩延,以重塑一个灵活多变且开放式共享共建的教育普及服务体系。针对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和能力训练的模式探索研究更是成为新一度的高教改革热点话题之一。当前,“双创”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围绕在校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与能力训练的提升,其重点为两者之间的关系则是创新与创业教育,两者互为统一体既促进又制约,呈现出本质相似和功能效益相近的特征,只有将两者关系有效结合才能事半功倍。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创新思维培养可以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实践提供理论思维的导图和创业基础知识,而大学生毕业后的创业实践成果则是检验高校创新教育成效的最有力彰显载体。

二、艺术设计专业“双创”教育现状及重要性论述

“双创”教育在欧澳等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已比较成熟,建立起较完善、各具特色的教育体系并有效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和高校广泛参与、互相融合的双创教育局面。全国较多高校已陆续针对如何将双创教育培养问题更好的纳入高校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做了相关调研和研究,但由于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方案建设起步较晚,大部分设计类专业双创教育的开展还处于摸索阶段。虽然高职设计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独立的创新创业相关课程教学,但是并没有把它真正的融入专业基础课程进行教学设置,更未详细长远的规划和具体拟制专业性“双创”人才培养实施方案,虽有设立创新创业中心,但只是虚拟的“双创”培训机构,并未真正落实创新中心的建设和培育,更未有专职创新创业教师团队及课程的开发建设,且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方案过于形式化、功利性,无法实现双创教育的真实作用与价值。除外,学校在创新创业的经费支持投入不足, 双创教育课程的开展及参与度较低,大部分同学接触的双创教育的教师是兼职,不是专业的讲师。依然是“双创”教育未能真正普及的主要原因,导致师资引进不来,校企合作不紧密,教学素材跟不上,资源贡献性缺乏等诸多现象。艺术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与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又具有开创与主动性的特点,其根本目标与双创目标不谋而合,它的特殊性让其成为一门最易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更是最具创新、创业发展潜力的群体。因此“双创”思维模式的培养既符合新时代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更是高教改革的人才培养模式及设计专业自身独特性蕴育的迫切需要。

三、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思维培养及能力训练的关键性影响要点

(一)思维意识提高与加强。创新性思维是逻辑与非逻辑、形象与灵感思维的有机结合,人工智能的发展势头认识到创新思维培养的迫切性。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从双创基本原理入手进行阐述并真正的把创新思维模式,贯穿始终在整个教学实践当中,无论是技法课还是理论课,都可以通过在教学实践中利用各种可见的形象,打开学生创意的窗户,从而去影响学生思维意识的提高和加强。如在讲授平面构成这门课中基本元素的应用时,点、线、面的元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点、线、面而不仅仅只是书本上所说知识点,可以借助知识点来打开学生的思维,再反过来提问如何将生活元素的点、线、面加以协调及应用成设计中的点、线、面,简化设计同时融入创新思维的美学创意,形成新的审美并将应用在其设计中,再通过实际经典案例解读,让学生们能既直观感受创新的演化过程更能激起学生创新创意的欲望,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思维的方法和习惯,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我的创新意识还能加强其发散思维,衍生出更多更好的设计创意作品。

(二)创新思维源于好奇心和想象力。创新思维是进行创业实践活动的基础条件,如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引发有趣的讨论或者提问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打破学生的偏见思维与惯性思维,当思维的方向脱离偏见与惯性的轨迹,创意创新思维的火花就会碰撞出来,为创新途径建立了良好的开端。如在构成艺术这门课程的立构综合形态设计形式美讲授实践教学活动中,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架起“桥梁与交叉性学科”理念,以三维空间中点、线、面、体的造型元素为对象,以对形式美的想象创造能力和表现力为训练内容,训练对立体形态进行科学系统的解剖、重组、排列、创造的能力,以及对技术、材料、加工、设计在内的综合能力训练,利用所讲授的造型与形态要素知识点,鼓励学生们大胆创新,研究不同的材质以不同的加工方式和不同的构成规律形成新的立体形态,在课堂实训中给班级分组并给学生们一些木竹、塑料、玻璃、金属工艺等材料,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团队合作性,积極探索多维空间,发挥主观能动性和主体创造性及组织能力,创造出具有主体性的艺术品,尽可能的去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好奇心来创造新的立体形态。

(三)创新氛围营造及加强。每个人都具有创新意识,但是创新意识往往处于沉寂状态。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做的就是唤醒学生心底的创新意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职教云等互联网教学系统辅助教学工作,在课前与课中随时发布各种头脑风暴,进行思想大讨论,打开创意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联想思路的展开,通过不同视觉符号之间在性质上或形式上达成共鸣,推进形象的重组、改进,拓宽创意思维的天地,打开双创思维的通道,使无形的思想朝着有形的创意设计转化并创造出新的形象。改变传统的教学考核模式,更加注重学生在创新创意上的突破,鼓励学生们以团队合作方式完成设计作品,并上台讲述其设计创新全过程,营造双创氛围并分享创意之火。鼓励带动部分学生进入教师工作室,参与文创产品的设计与研发,让学生更直接接触双创实际项目,收获创新产品孵化全过程,为将来的创业打下一定的经验实战基础和信心。

(四)资金和人员的投入保障。实践教学中要想在"双创"教育取得突破,需提高整个师资队伍建设及教师自身创新能力,可试行"双导师"制:一方面在平时教研会议中加入专业教师学习、掌握应用和教授新方法,开展创新思维能力讨论会,通过分析、分享各自在教学实训课程中的经验,总结提高教师们创新实践教学能力。每学期不定期的举办双创教育培训,从每个学院创新团队中挑选具备创新创业潜质的教师参加,培训应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让教师从真正意义上理解双创的新形势,深入学习并掌握其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可以邀请校外专家开展创新创业类的知识讲座,聘请其担任学生的双创导师,把当前行企业最前沿的技术知识,通过兼职授课的方式让课堂的实践教学与其有效接轨。教授学生更多关于双创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及巩固学生知识储备,同时丰富学生企业实战经验。

四、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思维培养及能力训练的策略

(一)人才培养方案拟制

高校与校外行业专家教授共同商讨拟制人才培养方案,針对教学内容陈旧、枯燥、内容过时提出改进意见,改革课程设置单一性,重理论,轻实践,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与合理等问题,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建校企联动人才培养新模式,将企业技术引入学校,在校企两个主体融合下,共同制定专业方向、教学目标、计划、校本教材的开发、课程标准、考核评价标准的培养模式。在新的培养模式下,不仅可以将企业新理念与行业新技术引入学校,以工作室对接的方式,对接产品的开发并真正实现项目进课堂,缩减创新的成本,将项目以任务为引领,分阶段实施并把部分实际项目下放到工作室,让学生有机会真正的去参与和体验实际项目,见证产品的创新孵化全过程。整合各项资源,共同开发校本教材,课程的设置倾斜岗位的对接,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优化课程教学与创新评价模式,以能力为本位,真正做到双创思维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建立更符合行岗需求产学结合的适应能力,让毕业后能较快适应市场需求,抓住机遇,主动创业。

(二)重构课程设置体系及教材研发

根据艺术专业的特殊性,重新调整课程的设置,现有关双创的教材基本上都是以传授理论通识为主,专门针对"双创"设计专业融合的教材几乎处于空白阶段。在教研会议中可以针对"双创"教材的编写开展大讨论,收集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分享,针对不同学科的深入理解基础上,打破学科界限,在教学实践中去寻找"双创"和设计专业之间的内在逻辑和联系,实现教材的合理与科学性,双创教材的编辑不是简单的知识相加而是内在知识点的互通共同性,编写本校教材的同时可在实践教学中去应用,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整。

(三)改革教学模式,运用新教学手段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学传播将不再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更加呈现一种多元化。如微课、慕课、腾讯课堂等线上学习方式也应运而生,教师应主动学习新的传播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线下模式,应将新的教学手段和线下教学模式充分进行有机结合,对知识重难点的部分可以采取录播的方式便于学生课后重复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缩减时间成本,转变实践教学中传统说课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更加注重引导过程,以学生为主导的探索教学模式,以头脑风暴提问方式为中心,重实践、实行多样开放化的教学方式授课。其中包括专家进课堂、去企业实践参观考察,班级"双创"竞赛,设计创意大比拼、艺术沙龙实践案例等多种方式进课堂,让课堂不再变得被动单一化,改变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不再是纠正学生的观念,更多引导学生获得新的思维方式与灵感,来提高学生的信心感与综合能力。

(四)开展多样及内涵化双创活动

万众创新的历史背景下,学校应积极组织双创相关赛事,如产品设计大赛、双创大赛、跳蚤市场、技能双创大赛等活动,为学生今后创业提供技能、素质储备等,在参加比赛过程中,要珍惜不断学习与提升的机会。例如:教师的指导、参赛选手之间的交流、竞赛评委给予的中肯评价与积极意见以及行专业的实践经验等,不断学习提高。

(五)协同育人模式的互助互享

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专业课由教师亲自带队下企业参观,开展顶岗实习锻炼,积极深入寻求与校企合作的广阔空间并联合研发互赢产品与横向课题,增强教师对行业的熟知度及对人才培养深入理解,实行互助互享模式。不仅可以共同开发产品为依托,结合行企业真需求,根据本校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发挥学生在专业上不同的专长,在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上实现真正的互助互享并为企业减少育人成本,带来经济效益。

“互联网”时代科技高速发展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双创思维培养与能力训练的发展应符合时代需求,在教学培养模式应真正与时俱进,提高关键性影响要点与策略,旨在为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上共筑良好环境,推动校企深入合作优势,提升学生双创能力。

参考文献

[1] 孙淦,任建,张晓冬.互联网时代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9,36(25):66-68.、

[2] 付龙珠,尹智豪.互联网时代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实习、就业新方向[J].现代经济信息,2019(08):447.

基金项目:泉州华光职业学院2019年度校级课题《艺术设计与大学生“双创”思维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HG20190715)。

作者简介:尹超(1988.09- ),女,汉族,福建泉州人,泉州华光职业学院,艺术与科技学院专职教师,研究方向:设计学。

猜你喜欢

解构双创互联网+
解构“剧本杀”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于强 保持真实,从生活中解构设计之美
彭涛形而上的现世解构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