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熏倒牛的生药学鉴定*

2020-07-14刘越敏谢田朋

甘肃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腺毛维管束方形

柳 娜,刘越敏,谢田朋,曲 馨,景 明

(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熏倒牛 Biebersteinia heterostemon Maxim.为牻牛儿苗科熏倒牛属植物,作为一种常用的藏药,其药用部位为地上部分。藏名音译为明见赛保,民间又称为臭花椒、狼尾巴,为藏医专用和特色药材之一[1]。《晶珠本草》中记载熏倒牛味辛、苦、性寒,具有消肿止痛、清热解毒、凉血、祛风的功效,用于治疗各种炎症、结核、丹毒、疟疾、咽喉肿痛、胃痛、全身水肿、卒中等症[2]。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宁夏、四川等地区[3]。迄今,关于熏倒牛的研究报道多为其化学成分及药理药效作用等方面,而关于其生药学鉴别特征也未见文献报道。现对熏倒牛的基源、药材性状和不同器官的鉴别特征进行了生药学研究,可为澄清熏倒牛的基源、品种整理和质量标准的制定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熏倒牛药材于2018年10月采自定西市安定区团结镇联庄村,由甘肃农业大学陈垣教授鉴定为Biebersteinia heterostemon Maxim.将其根 茎、叶、种子福尔马林溶液浸泡保存备用。

1.2 仪器与试剂

显微成像仪(尼康-80i型,上海德沃斯科技仪器有限公司);电子天平(型号:ME103E/02,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无水乙醇、水合氯醛、二甲苯、硅胶、盐酸、切片石蜡、正丁醇、甲酸、乙酸均为分析纯。

1.3 实验方法

1.3.1 熏倒牛原植物形态鉴别

对熏倒牛原植物的根、茎、叶、花等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4-7]。

1.3.2 石蜡切片鉴别

取熏倒牛的根、茎、叶和种子,用清水洗干净后自然晾干,选出特征完整的药材用刀片切成小段备用,进行梯度脱水后,二甲苯透明处理,再进行包埋与修整,切片和粘片,脱蜡,用番红-固绿染色,最后用中性胶进行封片处理。

1.3.3 粉末鉴定

取熏倒牛的根、茎、叶、果实和种子置于60℃烘箱中烘干,分别粉碎处理后,过60目筛,备用。分别取少量的药材粉末置于干净的载玻片上加入2滴水合氯醛,置于酒精灯上加热透化处理后,静置放凉,滴半滴稀甘油,倾斜45℃盖上盖玻片,挤压出装片中残留气泡,从盖玻片一侧轻轻吸出多余的残液,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器官中细胞组织的形态特征。

2 实验结果

2.1 熏倒牛的性状鉴别

根粗壮,纺锤形,稀分枝,表皮褐色和黄褐色,上半部分为疏生为枯萎的叶柄的残余覆盖。茎直立,呈圆柱状,有明显的纵棱,表皮黄棕色至棕褐色,密被黑色腺毛和柔毛,质脆,横断面不整齐,髓白色或空心。多叶少枝,有棕色托叶,叶互生,呈倒披针形,,叶片2~3回羽状深裂或全裂;小裂片条状披针形,皱缩;着生长黄褐色柔毛和腺。花序长,叶状苞片,披针形,为单毛所覆盖,边缘全缘,先端渐尖,花瓣5,倒卵形,淡黄色,排列紧密,与萼片等长或稍短。花萼5,宿存,黑色,被腺毛和柔毛。 花期 5~8月,味苦,气浓臭。

2.2 熏倒牛组织切片特征

2.2.1 根

熏倒牛根部横切面木栓层排列3层细胞,射线将维管束分为16~18束不等,维管束由外依次向内为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如图1所示。

2.2.2 茎

茎横切面组织皮层细胞排列3~4列,维管束被射线分成20~25束不等,形成层明显,维管束由外向内依次为:中柱鞘纤维、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髓部中空。如图2所示。

图2 熏倒牛茎部显微横切图

2.2.3 叶

熏倒牛叶表皮一层细胞排列紧密的类方形细胞构成,表面由气孔和非腺毛,少为腺毛。类圆柱形栅栏组织细胞紧贴于上表皮细胞,与上表皮细胞垂直。海绵组织细胞间隙大,位于栅栏组织与下表皮细胞之间,下表皮细胞也有一层排列紧密的细胞,细胞下方是2~3层的厚角组织细胞。叶片主脉维管束属于外韧型,导管多为梯纹导管,如图3所示。

图3 熏倒牛叶部显微横切图

2.2.4 种子

熏倒牛种皮为1列棕褐色的厚壁细胞,细胞类方形,外壁互相连接,相邻细胞间有间隙;胚乳细胞多层,排列紧密,内含较多的淀粉粒及脂肪油滴;胚偏于一侧,细胞呈不规则方形环状排列,如图4所示。

图4 熏倒牛种子横切图

2.3 熏倒牛粉末特征

2.3.1 根粉末特征

熏倒牛根的干燥粉末呈棕褐色,用显微镜观察其装片可见细胞组织中的梯纹、网纹导管,多以梯纹导管为主,单个或束聚分布,纤维为长梭形,直径为13~15mm,木栓细胞分布较多,多呈不规则方形,薄壁细胞为长方形,可见清晰的孔纹。

图5 熏倒牛根部粉末特征图

2.3.2 茎粉末特征

熏倒牛茎部的干燥粉末为黄棕色,细胞组织中石细胞、木纤维、导管及木栓组织多呈棕黄色,木纤维为长梭形,直径为 11~15mm,细胞壁厚 2.0~3.0mm,大部分束聚存在。网纹和梯纹导管散在或束聚分布,直径约为10~15mm。石细胞散在,直径为15~22mm,壁厚 3.0~6.5mm,多呈不规则形,孔纹较明显。 木栓细胞破碎或聚集分布。薄壁细胞呈方形或类圆形,可见清晰的孔纹。

图6 熏倒牛茎部粉末特征图

2.3.3 叶粉末特征

熏倒牛叶粉末呈淡绿色,用显微观察粉末装片可见少数不定式气孔,呈镰刀状弯曲的非腺毛散在,顶端呈钝圆形,基部较窄,宽10~13mm。导管以网纹和梯纹导管居多,直径为 6.5~15.5mm,多数呈束聚集。栅栏组织有3~6列细胞排列,薄壁细胞分布较多,多呈类方形,木栓细胞破碎散在,壁厚2.5~3.5mm,纤维细胞表面凸起,有孔沟。

图7 熏倒牛叶部细胞显微特征

2.3.4 种子粉末特征

熏倒牛种子粉末呈棕褐色,种皮栅状细胞呈多角形,直径约为18mm,木质化,壁厚。内种皮细胞呈类方形,壁连珠状增厚,胚乳细胞呈多角形,呈无色,内嵌直径约10mm的糊粉粒,石细胞类圆形散在,胞腔大。

3 讨论

藏药熏倒牛各部位显微特征明显。(1)根部横切面木栓层排列3层细胞,纤维束发达,维管束层次明显。粉末装片可见细胞组织中多以梯纹导管为主,木纤维为长梭形,直径为13~15mm,木栓细胞分布较多,多呈不规则方形,薄壁细胞为长方形,可见清晰的孔纹。(2)茎部横切面皮层细胞排列3~4列,维管束射线较多,木质部与韧皮部界线明显,髓部大,中空。粉末装片中可见木纤维为长梭形 ,大部分束聚存在。网纹和梯纹导管散在或束聚分布,直径约为10~15mm。不规则形石细胞散在,直径为15~22mm,壁厚 3.0~6.5mm,木栓多呈四边形,薄壁细胞呈方形或类圆形,可见清晰的孔纹。(3)叶片切片中栅栏组织细胞紧贴于上表皮细胞,与上表皮细胞垂直,由导管分布。海绵组织细胞间隙大,下表皮细胞也有一层排列紧密的细胞,细胞下方是2~3层的厚角组织细胞。粉末装片可见少数不定式气孔,和非腺毛散在,导管以网纹和梯纹导管居多,直径为 6.5~15.5mm,多数呈束聚集。 栅栏组织有 3~6 列细胞排列,薄壁细胞分布较多,多呈类方形,木栓细胞破碎散在,壁厚 2.5~3.5mm,纤维细胞表面凸起,有孔沟。(4)种子显微切片可见种皮为1列棕褐色的厚壁细胞,胚乳细胞多层,内含较多的淀粉粒及脂肪油滴;胚偏于一侧,细胞呈不规则方形环状排列。粉末装片可见种皮栅状细胞呈多角形,直径约为18mm,木化,壁厚。内种皮细胞呈类方形,壁连珠状增厚,胚乳细胞呈多角形,呈无色,内嵌直径约10mm的糊粉粒,石细胞类圆形散在,胞腔大。以上特征可作为熏倒牛生药学鉴定的依据。

猜你喜欢

腺毛维管束方形
不同杂种优势群玉米茎秆维管束性状比较分析
捕捉方形泡泡
方形夹具在线切割切槽的应用
花期摘叶和摘萼片对库尔勒香梨维管束发育影响及与萼筒脱落的关系
氮肥对超级杂交稻穗颈节间维管束结构的影响
不同烟草种质腺毛密度鉴定分析
茉莉酸甲酯对烟草分泌型和非分泌型腺毛形态发生的影响
变方形
数图形
巧切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