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表面活性剂联合CPAP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2020-07-14张雁云

甘肃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血气肺泡呼吸机

张雁云

(华亭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 华亭 744100)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为新生儿期较为常见的一种肺部疾病,多由肺泡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所致。患儿多于出生后短期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皮肤青紫及三凹征等症状,如救治不及时或不当,致患儿肺泡通气面积锐减,可引起呼吸衰竭,从而给患儿造成致命性威胁[1]。目前,一般采用肺表面活性剂(pulmonary surfactant,PS)加呼吸支持的方法治疗NRDS。呼吸支持的方法包括常规机械通气、持续气道正压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等。常规机械通气能够有效纠正缺氧状况,改善肺通气,但行通气策略治疗时需要气管插管,可给机体造成较大创伤,易导致肺炎、肺出血等并发症发生,不利于患儿预后康复[2]。而CPAP是无创通气的一种,有研究指出[3],采用此呼吸支持方法有利于维持气道完整性,最大程度避免气道黏膜受到损伤,可降低有创通气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基于此,本研究将PS联合CPAP应用于NRDS治疗中,并与常规机械通气联合PS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院2016年3月~2019年4月诊治的94例NRDS患儿,疾病诊断参照《实用新生儿学(第 4版)》相关标准[4]。 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有关NRDS的诊断标准,胎龄不超过35周;(2)胸部X线检查显示双肺透亮度减低,可见支气管充气征;(3)患儿监护人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胎粪吸入综合征、肺炎;(2)合并先心病、心力衰竭;(3)合并先天性肺发育畸形。纳入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成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均47例。对照组男26例,女21例;胎龄 28~34 周,平均(31.43±2.06)周,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 2~6 分,平均(4.08±1.35)分。治疗组男28 例,女 19 例;胎龄 29~34 周,平均(31.78±1.95)周;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 2~5分,平均 (3.74±1.16)分。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PS联合常规机械通气治疗,具体方法:先清除干净患儿气道内的分泌物,后在患儿仰卧位下通过气管插管将PS(生产厂商: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50922)注入体内,分3次注入,每次100mg/kg,并用复苏气囊加压给氧3~5min。后连接德国斯蒂芬Christina小儿呼吸机行常规机械通气治疗,SIMV模式,参数设置:吸入氧含量为30%~50%,氧流量6~8L/min,吸气峰压为 18~25cmH2O,呼气末正压为 4~8cmH2O,呼吸机频率为28~45次/min。根据血气分析结果下调呼吸机参数,直至撤离机械通气。治疗组进行PS联合CPAP治疗,PS用法同上,后拔管并行CPAP治疗,即连接德国斯蒂芬CPAP-B小儿呼吸机,参数设置:氧流量 6~8L/min,呼气末正压为 4~8cmH2O。 根据血气分析结果下调呼吸机参数,当吸入氧含量在21%~30%,吸气峰压低于18cmH2O,呼气末正压低于4cmH2O时撤离CPAP。

1.3 观察指标

1)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8h后采用丹麦雷度ABL80血气分析仪检测两组血气指标,包括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pH 值。(2)统计两组治疗期间肺炎、肺出血、肺气压伤等并发症发生率。(3)记录两组通气时间、住院时间。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血气指标及胸部X线检查结果均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血气指标及胸部X线检查结果均有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病情加重或死亡。将显效、有效计入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比较临床疗效

治疗组总有效率95.74%高于对照组的82.98%(P<0.05),详见表 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比较血气分析指标变化

治疗前两组PaO2、PaCO2、pH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 PaO2、PaCO2、pH 值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 PaO2、PaCO2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而两组 pH 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 2。

表2 两组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比较 (±s)

表2 两组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比较 (±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PaO2(mmHg) PaCO2(mmHg) pH 值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7 43.79±6.27 84.41±8.36# 61.13±9.50 36.47±7.02# 7.23±0.31 7.52±0.16#治疗组 47 44.93±6.31 87.72±7.04# 61.38±8.56 32.33±6.58# 7.16±0.29 7.56±0.14#t - 0.879 2.076 0.134 2.950 1.130 1.290 P - 0.382 0.041 0.894 0.004 0.261 0.200

2.3 比较并发症发生率

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8.51%低于对照组的23.40%(P<0.05),详见表 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例(%)

2.4 比较通气时间、住院时间

治疗组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 4。

表4 两组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s)

表4 两组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s)

组别 例数 通气时间(h) 住院时间(d)对照组 47 72.11±18.75 21.81±5.71治疗组 47 58.39±13.92 13.63±4.17 t-4.028 7.931 P-0.000 0.000

3 讨论

NRDS发生和体内PS合成不足有密切关系。PS是一种以肺表面活性蛋白、多种脂类为主要成分的混合物,其可减低肺泡表明张力,维持肺泡容积的稳定,还可促使肺泡扩张,对肺通气功能具有改善作用。内源性PS一般在妊娠18~20周时由肺泡Ⅱ型细胞分泌,妊娠35周左右达到高峰。而早产儿因胎龄不足致此物质合成量不足,肺泡表面张力过高,可使肺泡萎缩、塌陷,导致肺通气量减少,动脉血氧合功能异常,最终可引起呼吸衰竭[5]。故临床多采用外源性补充PS的方法对NRDS患儿进行治疗。但单一PS治疗并不能有效促进气体交换以及纠正二氧化碳潴留状况,因此,在PS治疗的同时还需辅助进行呼吸治疗,以强化治疗效果。

有创机械通气与CPAP是目前临床常用的呼吸通气模式。有创机械通气可通过建立人工气道的方式改善患儿呼吸异常状况,但此通气模式的上机时间较长,可给患儿带来较大痛苦,并可损伤正常肺组织或致已有肺损伤加重,使肺部感染、肺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显著性增加[6]。CPAP是一种无创通气模式,其治疗原理是在给氧期间利用持续气流所形成的气道正压,促使已病变的肺泡重新开放,进而可提高功能残气量,并有利于气体的充分交换,从而可对氧合能力起到有效改善作用[7]。除此之外,CPAP与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相比无需行气管插管,不会破坏气道防御屏障,可减少呼吸机所致的并发症。本研究将PS联合CPAP应用于NRDS治疗中,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74%与对照组的82.98%相比较高,治疗组PaO2、PaCO2改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较优。分析其原因可能为CPAP与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相比更易于对各项参数进行控制,能在应用过程中根据患儿实际情况适时调节呼吸机参数,从而可提高通气质量。另外,CPAP可增加跨肺压,减低气道阻力,使PS在肺泡内充分均匀散布,从而能提高PS利用率,更好地发挥药效[8]。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8.51%与对照组的23.40%相比较低,与廖亮荣研究结果基本一致[9]。佐证肺表面活性剂联合CPAP可有效降低NRDS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组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短。这是由于CPAP可调高肺部各感受器阈值,增加呼吸驱动力,刺激患儿尽快开展自主呼吸,从而可减少通气时间。CPAP亦可促使患儿提早撤机,从而可缩短通气用时,并使患儿尽快顺利出院。

综上所述,PS联合CPAP在NRDS患儿治疗中应用,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使患儿血气分析指标显著改善,通气时间有效缩短,且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

猜你喜欢

血气肺泡呼吸机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纤支镜肺泡灌洗在脑死亡边缘性供肺维护中的作用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苜蓿素对哮喘小鼠肺泡巨噬细胞TLR4/MyD88/NF-κB通路的抑制作用
类肺炎表现的肺泡细胞癌的临床分析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衰血气分析与预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