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水利工程中的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

2020-07-13文敏

建筑与装饰 2020年14期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技术

文敏

摘 要 水利工程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占据着至关重要地位,与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密切关系。本文对水利工程中河道生态保护的主要功能进行了分析,并对该技术的具体内容进行了阐述,希望有助于生态护坡工程建设的实施。

关键词 水利工程;生态护坡;施工技术

引言

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河道生态护坡技术在水利工程检修和的过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该技术不仅具有防洪功能,对于生态的建设也可以发挥重要意义。

1水利工程中河道生态护坡技术的主要功能

(1)防洪功能。近年来,生态护坡施工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具有多方面的功能,防洪功能是其最突出的功能,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得到人们的一致好评。随着水域系统不断发生改变,该技术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水文情况做出相应转换,对于保证水域系统中的动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防洪是生态护坡的主要功能,一旦有洪水暴发,生态护坡上的植被能够起到对洪水的阻隔作用,进而减弱洪水的侵蚀。在雨水匮乏的天气,生态护坡中的植被能够将植物根部储存的水分释放到河道当中,进而保证河道中水分的供应,使干旱的情况得到缓解。在对护坡的植被进行选择的过程中,要保证植物的根系具有较强的储水能力,使护坡充分发挥其作用。

(2)生态功能。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是生态护坡与传统护坡相比的一大优势,在对该技术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重视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使其服务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发展。因此,在进行工程设计的过程中要对当地的地质情况、气候状态等进行考察,同时对植物的类型进行合理选择,保证周围的动物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实现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减弱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此外,要做好周边生态环境的考察工作,进而对植被的密度做出有效调整[1]。

(3)景观功能。在对生态护坡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一般会对林木、花草等原生态材料进行充分利用,以彰显其绿色、环保的特点。种植时要对植物的种类和密度进行严格控制,使其生态价值得到充分发挥,降低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损害。在对生态护坡进行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对原生态材料进行了充分利用,实现了对河道水域以及生态景观的修复。为了实现植被与护坡之间的自然融合,要在对施工环境以及植物生长特性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之后,再进行植物的选择。

2水利工程中的河道生态护坡技术

(1)原形河道护坡施工技术。在对生态护坡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为使该技术的生态性得到充分体现,要选择适合在施工区域生长的植物进行种植,以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对植物进行选择的过程中,要选择生存能力较强且能够美化环境、改善生态状况的品种,进而实现对生态以及河坡的保护。在实际种植的过程中一般会将乔木与灌木结合使用,将其按照合理的方式进行种植,以保证所种植被充分发挥其作用,这种种植方式对乔木和灌木的生物特性进行了利用,使护坡技术充分发挥其效用,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该技术的防洪能力还是存在一定不足。

(2)土工材料生态护坡技术。在运用土工材料进行生态护坡的过程中,施工方案要结合土质的类型做出适当调整,按照施工方式进行划分,具体可以分为网垫固土种植以及单元固土种植两种,在运用这两种技术的过程中对所选材料的相关物理性质进行了充分利用,使植被的防洪功能得到了有效提升。网垫固土施工技术在现阶段的施工过程中应用较为广泛,具体是将砂土和种子一起放入由特殊材料制成的网垫中结构中,因网垫具有较强的柔韧性可以为植被的生长提供有利条件。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其根系从网孔穿过并扎根在土壤中,与网垫实现了融合,使洪水对边坡的冲刷作用减弱,同时提升了河堤的稳定性。

(3)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该技术主要是将多孔混凝土与肥料、水源相结合,使植物生长地基的稳定性得到提升,进而保证植物更好的生长,实现对河道边坡的保护。施工过程中,在对混凝土进行配比时要选用粗骨料,将其按照一定比例与水进行混合,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透气、透水效果,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为加快植物萌发,保证其后期的健康生长,要在混凝土上方再覆盖一层土壤。在运用该技术的过程中,可以添加一定量的保水材料,实现对土壤中水源的保存,为植物生长提供足够的水分,此外,在其中加入肥料是为了给植物的生长提供养料。在运用该技术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植被一般具有较强生长力,不仅能够很快适应环境,还能与混凝土进行融合,起到更好的护坡效果[2]。

做好混凝土的浇筑工作,能够使工程的质量得到更好的保证。某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运用到C30商品混凝土,混凝土在生产过后要对其进行运输,在这一过程中为使其质量得到保证,要对运输的时间进行严格把控,控制在35分钟左右。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供应不能出现中断,同时,要做好供应材料的质量检测工作。在浇筑工作进行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浇筑工作采用分层浇筑的方式进行,在这一过程中要对其厚度进行控制,一般在27cm左右。在完成浇筑工作后的12小时,要做好必要的养护工作,一般要对其进行喷水操作,养护的时间要控制在一个星期以内。

(4)厚层基材喷薄技术。该技术是人为的运用多种原料制作出与土壤结构相似的材料,并将种子、肥料与其进行充分混合,再將其涂于支架表面,进而营造出一个适合植物生长的空间。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附在人工搭建的支架上,待其生长至一定程度,不仅具有美化环境的效果,同时能够起到对河坡的保护作用,该技术在1∶0.5的河道边坡中较为适用。通过对其有效运用,可以实现对植被的修复以及对部分土质的保护。

3结束语

河道生态护坡技术相较于传统的护坡技术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不仅可以对河道边坡起到防护和加固的作用,还能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符合现阶段工程建设的目的和要求。

参考文献

[1] 王永波.水利工程中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J].科学技术创新,2019,(20):111-112.

[2] 马永波,费利霞.水利工程中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研究[J].河南科技,2019,(10):65-66.

猜你喜欢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创新方式研究
水利工程快速施工研究
云 南 立法保障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
试论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原则
试论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原则
浅谈如何加强水利工程管理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