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体免疫

2020-07-13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20年5期
关键词:分餐红外线紫外线

热词百科

群体免疫

群体免疫是指在人群中当一定比例的人在感染病毒以后产生免疫力,使得一个人群能够达到60%或者更高的免疫水平,从而形成一个保护屏障。实现群体免疫,只能靠自然感染,但代价巨大。在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英国率先采取这一做法,但一段时间后又终止了。

上头

上头原本是指因为喝酒而感觉头晕,如今引申为因某事而冲昏了头脑,疯狂迷恋,不能自拔。作为一个新晋“网红”形容词,“上头”的用途非常广泛:形容一个人好看,可以说“长得太令人上头了”;形容特别喜欢一首歌,可以说“这首歌听得上头”。

名场面

疫情期间“宅”在家里,很多人用“追剧”来排遣寂寞、消磨时间。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中,往往有令人久久不能忘怀的场景,如果用一个新词来概括影像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经典片段,这就是“名场面”。这一词语最早来源于日语。作为“名场面”,须具有视觉张力,能成为整个作品或事件的精华特质。而在网络中使用该词时,是否属于“名场面”,则取决于个人感受,没有固定标准。

奥利给

我们常常在战“疫”一线医护人员的防护服上看到“奥利给”一词。“奥利给”,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给力”的意思。作为感叹词,它包含了赞美、加油、打气等多种感情色彩。它的流行源于快手短视频上的一个主播,在他的直播或者录视频的开头都使用了“奥利给”一词,后被各大主播模仿而走红网络。

报复性XX

这段时间网络上出现了一些演化而出的新词——报复性消费、报复性长胖、报复性吃喝……这些“报复性××”行为,是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人们“宅”在家里,无法尽情购物、吃喝、娱乐、工作的一种心理焦虑,只能用比平常程度更为激烈的行为去弥补的一种心理缺失。

古代抗疫

大疫之中有大医

防疫与治疫,都离不开医生。中国古代,有一批批大医在大疫中挺身而出,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与应对经验。

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的传世名著《伤寒杂病论》就是在抗击瘟疫中写就的。当时,张仲景宗族原本有200多人,10年间死亡了2/3,其中因“伤寒”这种疫病死去的占七成。张仲景在伤心哀痛之余,积极救治患者,后来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书细致地辨别患伤寒者不同阶段的症状变化,提出相应治法,成为中医辨证论治的典范之作。更为激励后人的是,他强调医生要有“上以济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的担当精神,在研究医学中贯彻“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严谨态度,因此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摘自《法治吉林建设研究》)

追本溯源

“分餐而食”,周朝始兴

这段时间,关于“分餐”的倡议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其实,“分餐”并不是新提法,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分餐制的国家之一,最远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朝。

周朝重礼,也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不仅人们的日常交往要符合身份地位,就连饮食都要讲究等级。《周礼》规定:“天子食九鼎,王食七鼎,诸侯食五鼎,大夫食三鼎。击钟列鼎而食者必属贵族。”在这种情况下,分餐是唯一的选择。此后各朝代虽然礼教没有周朝这样严格,但也基本都是分餐。

唐朝之后,市井文化越来越昌盛,北宋时期更加追求人文主义,重商和娱乐的风潮弥漫整个社会。这时,底层文化开始影响上层文化,使其变得更加热闹,更加适应底层社会,合餐由此代替了分餐制度。明清时期,合餐的就餐方式完全定型。相比于分餐而食,合餐不仅节省餐具,也符合中国人以儒学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摘自《黑龙江广播电视报》)

防疫课堂

把用过的口罩放大上千倍,你会看到什么?

最近,香港的一项研究结论称:新冠病毒可以在外科口罩外层存活7天。7天之后,外科口罩的外层仍然可以检测到大量的传染性病毒。

“请正确佩戴口罩”,听起来简单,但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完全做到。反复佩戴口罩、摘口罩时触碰外壁、随便乱扔用过的口罩……这些错误使用口罩的行为,不但不会阻隔病毒,反而会造成病毒的二次传播。扫描图中二维码,将会看到用过的口罩放大上千倍后的画面,告诉你如何避免成为戴着口罩的“病毒传播者”。(摘自《健康时报》)

延伸阅读

疫苗研发分几种形式?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愈演愈烈的背景下,疫苗被寄予终结疫情的厚望。目前,全球正在进行的新冠疫苗研究超过100项,研发形式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1.减毒活疫苗。顾名思义,活疫苗指的是疫苗用了活性的病毒,但经过改造毒性减弱,通常没有致病性。这种疫苗我们并不陌生,预防脊髓灰质炎的糖丸就是一种减毒活疫苗。

2.灭活疫苗。具体做法是加热或者用化学试剂把病毒杀死,使其失去致病力。狂犬疫苗、流感疫苗以及手足口病疫苗,都是这类疫苗。

3.重组蛋白疫苗。重组蛋白疫苗是近年来疫苗研发的热门方向,只需要根据病毒的序列,表达出大量的病毒抗原蛋白,制成疫苗即可。乙肝疫苗、宫颈癌疫苗都是属于重组蛋白疫苗。

4.核酸疫苗。核酸疫苗的原理是直接给人体注射病毒抗原蛋白的编码核酸,再由人体的细胞自己合成病毒的抗原蛋白,产生免疫应答。核酸疫苗又分成DNA和RNA两种。艾滋病毒、流感病毒等多种疫苗的开发就是这种形式。

(摘自《自然科学》)

防疫科普

如何看待“无症状感染者”?

明确无症状感染者出现的原因。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是无症状感染者的最主要来源,没有接触过新冠肺炎病人的人,一般不会被传染,没有必要恐慌。

不要过度恐慌焦虑。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做核酸检测,没有症状和没有可疑接触史的人,不一定要做核酸排查。增加营养、注意休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比过度关注更重要。

做好个人防护,保持良好习惯。口罩卫生、洗手卫生、保持社交距离等好的卫生习惯,不仅对防范新冠肺炎疫情有利,对其他传染病防控也有利。(综合新华社相关报道)

是真的吗

红外线测温仪对身体有害?

最近有文章称,使用红外线测温仪检测体温会伤害视网膜,轻则引起眼球的玻璃晶体混浊及白内障等眼病,严重的会导致眼底黄斑变性;如果测颈部,会刺激到甲状腺。那么,红外线测温仪真的对身体健康有害吗?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樊海宁表示,红外线测温仪并不是对人体发射红外线,而是接收身体发出的红外线热辐射,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伤害。

对此,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祁海燕解释说,如果红外线强度较大,会对眼睛有一定的刺激和损害;如果直接照射眼睛,严重的可引起白内障、视网膜损伤甚至失明。但是,疫情防控中使用的红外线测温仪并不发射红外线,发出的红光是为了方便定位,其工作原理是靠接收人体散发的红外波长来测量温度,因此不会对眼睛造成伤害。

(摘自《科技日报》)

最新发现

新冠病毒可通过鞋底传播

近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新冠病毒可通过鞋底传播,传播距離至少为13英尺(约4米)。

研究人员在武汉某家医院检测了空气和地面的样本,发现重症监护病房工作的医护人员中约有一半人的鞋底携带新冠病毒。此外,研究显示,从药房地板获得的样本中,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概率为100%。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医护人员会去药房,而感染者不会去。

对此,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录召表示,新冠病毒目前主要还是通过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或者接触传播,飞沫沉降到地面之后,鞋子即使有可能沾染到,病毒量也非常少。但是为了确保安全,还是建议大家回家之后在门口换鞋。(摘自《广州日报》)

防疫问答

蚊子会传播新冠病毒吗?

随着天气逐渐变暖,蚊子开始出现。很多人开始担心,如果蚊子吸了新冠肺炎感染者的血之后又去吸健康人的血,会传播病毒。

蚊子传播病毒的过程相当复杂,病毒在蚊虫体内要经过增殖、突破中肠屏障和唾液腺屏障等一系列过程,才能进入到另一个人体内。能完成这一过程的病毒,也就是所谓蚊媒病毒。而新冠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只感染脊椎动物,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目前尚未发现通过蚊子传播的证据。

因此,根据冠状病毒的感染对象和已知的新冠病毒传播途径,均可以判断新冠病毒通过蚊子传播的可能性极低。

(摘自“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

生活百科

别等饭菜凉后再放冰箱

疫情防控期间,大家都习惯了在家吃饭。饭菜有剩余,自然会放到冰箱里保存。很多人觉得,应该等饭菜凉了再放入冰箱,否则影响冰箱内的温度。其实,饭菜放凉后再放冰箱,更容易导致细菌滋生。

饭菜炒好后,当温度开始下降,细菌就已经开始“入驻”了。研究发现,当食物温度降到60℃,就有细菌开始生长;温度降到30℃~40℃,细菌会很“愉快”,繁殖旺盛;而降到7℃,大多数细菌“消停”下来,进入休眠状态。只有将食物快速冷却至7℃以下,才有利于抑制细菌繁殖,让食物更安全。

虽然热菜放入冰箱会稍微增加冰箱的负担,会多耗一点儿电,但这都在冰箱的正常运行负荷范围内。

(摘自《人民论坛》)

温馨提示

消毒不当会伤眼

如今,“勤洗手、常消毒”已成为很多人的日常习惯。有些人消毒用酒精、消毒液,而有些人则用紫外线杀菌灯。不过,如果紫外线杀菌灯使用不当,很可能会伤害眼睛。

紫外线灯是通过汞灯发出高强度的紫外线来实现杀菌消毒功能。它放射的紫外线能量巨大,会对没有防护的眼睛造成严重损伤。如果眼睛暴露在紫外线灯光下一段时间,可引起电光性眼炎,症状为眼红、眼痛、畏光、流泪等。

因此,使用紫外线灯进行消毒时,应该离开紫外线照射区域,避免直视。如果由于特殊原因一定要待在消毒区域,则需戴上墨镜等装备,做好眼部防护。消毒时要特别注意避免儿童误入紫外线操作区域,以免受到伤害。

紫外线灯照射导致的电光性眼炎通常会在12小时内发作,如果眼部出现不适,不要用双手揉眼,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摘自《厦门日报》)

健康知识

四个坏习惯“拖垮”免疫力

饮食缺少蛋白质。人体内的各种免疫细胞以及具有免疫调节能力的激素,都需要蛋白质参与合成。如果饮食中长期缺乏某些蛋白质,会减少免疫球蛋白的合成数量。

家里藏着各种“毒”。发霉的食物中可能存在霉菌;冰箱里的李斯特菌,容易污染食物引发腹泻;老旧水管中易滋生军团菌,容易增加感染肺炎风险。经常待在多病毒和病菌的环境下,会刺激免疫系统发生功能性紊乱。

长期劳累不休息。持续疲劳超过6个月,属于过度疲劳。在这种状态下,人体代谢率降低,血液中的有害物质不断累加,容易出现发热、感染、肠胃不适等免疫功能低下症状。

滥用抗生素、激素。抗生素能够迅速杀灭病原体,而激素可以促进免疫系统分泌抗体。但药物滥用却可能培养出有耐药性的病菌,使人体免疫功能进一步失效,导致再次发病,甚至“无药可医”。

(摘自《健康时报》)

猜你喜欢

分餐红外线紫外线
红外线应用在体检人群的效果探讨
分餐小组长
分餐,餐盘里的“战争”和“自由”
云与紫外线
跟踪导练(五)6
物品寻找器
防晒服真能防紫外线吗
被阳光晒伤时怎么办
合欢花(外一首)
分餐搭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