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研究

2020-07-13道秀花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农村经济经营服务站

消费导刊 2020年29期
关键词:发包方规模化农村土地

道秀花 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农村经济经营服务站

新时期下,党中央充分重视土地流转问题,要求加快土地流转推进步伐,更加高效的利用土地资源,逐步实现农业规模化运营目标。但目前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制约到土地规模化流转目标的实现。因此,相关人员需深化研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探索构建适宜的农村土地流转模式。

一、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

调查发现,目前我国主要出现了5种农村土地流转形式。第一种为转包。征得发包方同意后,农户向第三者转包自己承包期内的土地资源,承包方、发包方之间的权利、义务依然依据原承包合同履行。第二种为转让。征得发包方同意后,农户向第三方全部转让承包期内的土地资源,合同中规定的义务由第三方承担[1]。第三种为互换。为提升耕种管理效率,征得发包方同意后,农户调剂使用承包的土地资源。第四种为反租倒包。遵循自愿原则,乡村集体组织反租农民承包的土地资源,然后向个人、单位等进行承包。第五种则是土地股份合作,依据土地经营权证等内容,以股份形式量化农户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将土地股份合作社构建起来。合作社对外租赁土地资源,农民结合股权占比,获得相应的分红。

二、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目前我国土地流转不具备较高的规模化程度,缺乏较高的流转率;没有完善构建土地流转市场机制,缺乏统一的程序和标准;存在着较高的土地流转交易成本,影响到土地流转的市场化进程。这些问题的出现,有着多方面原因,会对土地流转进程造成严重阻碍作用。

(一)农业开发投资较大。受农村居民外出务工的影响,农村劳动力较为缺乏,农民拥有强烈的土地流转愿望。但农业基础建设前期需要较高的投资成本,且拥有较长的资本回报周期,这样土地流转规模与速度就大大降低。很多地区的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尚未成熟,缺乏足够的资金,导致投资积极性大打折扣[2]。同时,由于缺乏丰富的涉农金融产品,导致新型经营主体的资金需求得不到保障。

(二)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目前很多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所采用的经营模式千篇一律,当地资源、文化特色等没有得到凸显,这样吸引力显著降低,土地流转的长期效益得不到保障。

(三)土地流转相关部门的职责不够明确。土地流转涉及到诸多部门,但不同部门之间缺乏明确的职责界限,对农村土地流转造成一定的制约作用。如在农业补贴发放领域内,农业部门需对面积、数量等进行核算,之后由财政部门下拨资金,这样就严重降低了工作效率。

三、加快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建议和对策

(一)壮大集体经济。首先,要对村集体经济进行发展和壮大,充分发挥各村“能人”的带动作用,促使内生性农业产权制度改革基础得到形成。其次,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引入到村集体经济组织中,深入改革股份制度。要明确村委会、村集体公司的职责,村委会主要对党中央的各项政策方针进行宣传,对土地制度改革方向进行引导。而村集体公司则需要对村集体资产科学管理运用,促使集体经济得到健康发展。最后,要结合农民股权占比,合理分配集体经济收益。这样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主导地位得到凸显,农民的生活、就业需求又可以得到满足,能够显著推进土地流转的市场化进程。

(二)统筹规划与监管土地流转。首先,要将政府职能作用发挥出来。相关部门需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严格监督,保证拥有完全的手续。要严格监管土地流转后的使用情况,避免土地用途遭到随意改变,禁止土地经营过程中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损害。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可将土地流转部门设立起来,这样能够高效解决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纠纷问题。相关部门需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产业规划科学部署,充分凸显自身的特色和优势,逐渐消除同质化问题。要结合党中央的宏观政策精神,对地区土地流转办法、程序等科学构建与规范[3]。其次,要对土地转出农户的权益切实保障。土地流转过程中,需给予农户意愿充分尊重,禁止截留、克扣农户的土地流转收益。政府部门可与相关社会主体联合起来,构建农民培训机制,促使农民的再就业竞争力得到增强。此外,要将相关部门需将农技培训活动落实下去,帮助农民深入掌握各种农业新技术,以便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三)完善农村金融体系。首先,要深入改革农村金融系统,将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农村金融系统构建起来。政府需考虑农业生产的脆弱性,将针对性的倾斜政策制定出来,以便为农村金融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要采取措施,向农业产业中积极引入社会资本。银行系统可将农村征信系统构建起来,对信贷担保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大力发展农业保险体系,促使农业抗风险水平得到提高。政府也可将农村金融系统发展基金专门设立起来,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补助农村的新型经营主体,促使农业生产运营的规模化、产业化进程得到加快。其次,要将土地抵押登记制度构建起来。要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范围、抵押条件等进行明确,通过抵押登记制度的构建,促使流转土地的价值认定、处置依据得到完善,这样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保障。要对贷款期限、贷款额度等适当延长和提高,以便促使农村土地流转的资金需求得到切实满足。

结语:综上所述,结合党中央的政策指示,我国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将多样化的农村土地流转模式构建起来。但目前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依然有一些问题存在,农村土地流转的规模化、市场化尚未实现。针对这种情况,需进一步探索和优化农村土地流转模式。

猜你喜欢

发包方规模化农村土地
三方众包市场中的发包方平台博弈机制设计
莘县农村土地托管的实践与探索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首次大修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改了哪些内容?
规模化育肥羊场免疫程序的探讨
规模化猪场暴发PED后的快速稳定策略
健全机制推动农村土地确权
离岸IT外包中如何降低发包方的知识保护: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观点
隧道LED照明规模化应用研究
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