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中高职衔接现状分析及对策

2020-07-13李占超

消费导刊 2020年29期
关键词:资格证书课程体系中职

李占超

1.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2.承德技师学院

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及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导向,使越来越多的中职院校学生毕业后,通过各种形式进入到对口高等职院校进行进一步学习深造。我们应该知道,中高职的有效衔接是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中高职“3+2”衔接模式是将中职和高职两个阶段相连接的一体化的教学体系进行分段实施,然而实施衔接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本文主要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三二分段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中高职三二分段模式现状

通过多所中高职院校及企业调研,归纳总结出中、高职院校以及企业对三二分段模式的看法,同时也反映了中高职三二分段模式的现状。下面从三个方面说明中高职三二分段模式现状。

(一)中职院校方面

中职学生选择中高职三二分段模式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培养一技之长,进而好就业,这反映了学生们对于继续专业教育的认可。中职学生认为高职院校毕业以后具有更多的优势,比如:专业对口、贴近社会需求、毕业后拥有双证书、学的东西实用性强、更贴近生产实际、学以致用、注重实践、技术过硬、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并重视高职院校等。中职学生认为中高职三二分段模式在高职阶段的教学更应该重视:公共基础课教学、专业理论课教学、专业技能课教学等。

(二)高职院校方面

高职院校学生对于数控专业的就业情景比较乐观,也反映了数控专业的就业前景比较理想。中职课程内容对高职课程的学习是有帮助的,同时中职课程的部分内容设置存在不合理,普遍认为中高职教学课程衔接上有问题,课程设置上存在重复的问题,课程设置存在短缺、漏洞等现象,这就要求急需解决中高职衔接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在中职阶段,学生们应当重视理论或专业基础方面的培养。在高职阶段,学生们更多关注的是自己专业的实训和实践课程,目的性比较强。

(三)企业方面

绝大部分企业认可职业教育地位,企业更希望招收中高职衔接毕业生或者是高职毕业生,中高职衔接毕业生更适合自己企业岗位需求。企业希望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培养的学生在技术能力方面更突出。制约企业参与学校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教学管理的因素是合作机制。培训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工作更多的应该关注人才定向培养方案、校企合作、教学研究以及企业短训班等。

从企业反馈意见指出,高职学生要更多的注重实践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双重提高,现有“三二分段”培养模式与统招培养模式区别不大,主要体现在课程在设置上特色不明显,差异不大。这种模式不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所以就需要企业和学校密切沟通,通过定向培养来满足企业要求。

二、中高职三二分段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高职教学模式也发生变化,三二分段模式便是现下一种被应用于中高职教育中的有效模式,然而受到较多因素影响,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制度缺失,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各项教学、管理工作难以实现共享,尤其是制度上,没有建立起以衔接教学为导向的互动交流机制,院校之间仍然处于封闭办学的状态,难以实现互动沟通与交流,需要在今后作出调整。

第二,目前现有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三二分段课程体系设置过程中,存在着衔接不力和脱节,很多教学内容有重复的现象,而这种重复主要体现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上。中高职只是根据各自课程的设置,单纯的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没有形成技能培养的递进性,缺乏有效的衔接。

所以我们急需修改现有的课程体系标准,课程体系的制定应该将中职学校、高职院校和企业三方面的人员联合起来,三方应通力合作,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系统的构建课程体系,要能够满足人才培养目标,并且要满足企业一线工作的生产、建设和管理的需求。

第三,职业资格证书系统不够完善,由于数控技术的要求较高,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专业知识等都有着较强的考验,只有能够达到一定标准,才可以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就当下职业资格证书系统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的选择空间较小,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是按照统一标准来完成,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自身的特点,缺少选择自主性。与此同时,在课程方面,中职院校与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存在相似之处,部分课程重合,而高职院校则是缺乏高级知识课程讲解需要在今后作出改变。

三、中高职三二分段模式问题解决对策

(一)采取政策鼓励导向

加强师资交流机制制度建设是确保两个阶段顺利衔接的重要保障。为了避免中高职在教学和管理上的脱节,从管理制度上促进衔接高效、顺畅地运行。打破院校之间各自封闭的办学模式,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可以通过搭建交流平台,实现学分互认,老师互聘,实习实训基地共建和共享等机制来促进中高职分段培养的有效衔接。

(二)优化中、高职教师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

1.明确中高职三二分段模式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推进,对中高职三二分段模式各阶段的培养目标应当重新认定,合理设置。中职教育培养的学生主要面向数控制造业,能够完成生产一线的数控机床操作和维修等,在校期间应当取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主要面向生产一线的数控加工与编程、技术改造等工作,在校期间应当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属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

2.中高职三二分段模式专业课程体系优化

中高职院校多方结合企业生产需求,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在制定的过程中,将企业新工艺、新技术引入教学,将教学目标对接企业岗位技能需求,以提高数控专业学生职业技能为宗旨,优化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

(三)职业资格证书系统化

中职院校开设专业基础与专业课以及实训课,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在实训课方面,取消数控铣床的学习,主要进行数控车床的深入学习,避免了数控车和数控铣都有涉及,但都不熟练的窘境。通过第三学期的数控中级基础训练(车削)和第四学期的数控中级强化训练(车削)课程,培养学生数控车床操作技能,最终要求学生取得数控车床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在第六学期开设数控高级基础训练(车削)课程,为进入高职院校的学习打下基础。

高职院校设置多个教育模块,每个模块开设的课程避免了与中职院校的重复,并具有知识的递进性。在职业技能实训模块中,开设数控高级强化训练(车削)课程,衔接中职的阶段的数控高级基础训练(车削)课程,培养学生数控车削高级操作技能,最终要求学生取得数控车床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开设数控基础与仿真(铣削)和数控编程与操作(铣削)课程,培养学生数控铣床操作技能,最终要求学生取得数控铣床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开设先进制造技术和CAM技术应用课程,培养学生掌握数控铣床高级工相关知识及技能,学生自主选择考取数控铣床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我国正在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进行转变,职业教育是实现转变的关键因素之一。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探索职业教育规律,加强对中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的理论研究,解决中高职教育衔接中出现的问题,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专业人才培养及课程体系等构建中,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资格证书课程体系中职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高职院校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必要性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注销《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的公告
职业资格证书查询将全国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