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动物使用”的伦理问题
——以我国象牙雕刻技艺为例

2020-07-13

大众文艺 2020年14期
关键词:牙雕象牙雕刻

刘 爽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 100000)

我国象牙雕刻兴于商,衰于秦,后又复兴于唐宋而盛于明清时期。①目前,我国象牙雕刻技艺大致可分为南北两派,南派以广州为代表,北派则以北京为典范。广州牙雕以镂雕象牙球和象牙编织为绝,北京象牙雕刻则以宫廷牙雕为主,题材也多为古装仕女、山水和花鸟等。2006年,广州牙雕和北京市的雕刻被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保护大象这一种群,国际上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文件来禁止象牙贸易。虽然近些年来,国际上已开始摒弃死板的贸易禁令方式,允许用库存象牙进行贸易,但是这对于我国牙雕行业来说仍是一个比较沉重的打击,牙雕手艺人依旧面临着原材料缺失,甚至“无牙可雕”的窘迫局面。在动物保护观念下,牙雕技艺如何继续传承与发展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事情。

除了我国象牙雕刻技艺需要象牙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动物使用的情况其实并不少见,比如马戏、柯尔克孜族驯鹰习俗、鄂温克驯鹿习俗等。虽然在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2015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伦理原则》(Ethical Principles for Safeguardi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简称“十二条伦理原则”)中没有对“动物使用”问题进行限定,但是在实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过程中,从动物保护的角度来看,这些项目或多或少都面临着一定的争论。因此,因为动物使用而产生的一些有关伦理问题的思考是很有必要的。

一、动物保护观念的产生与发展

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思想家、哲学家们都在探索人与宇宙、人与自然的关系。到了19世纪,生物进化论的提出为“动物伦理”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进入20世纪以后,动物权利与动物福利理论开始出现。②目前,我国有的学者将西方主要的有关动物伦理的理论概括为以汤姆·雷根为代表的动物权利论、彼得·辛格倡导的动物解放论和以休斯、考林·斯伯丁所主张的动物福利论,并根据“理想——实用——底线”的逻辑梳理出了“平等原则——功利原则——人道原则”。③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些动物伦理理论并不是只对应单一原则的,而是有所交叉的,此处就不过多表述。

在我国,对人与动物的关系的探索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有的学者指出,古人所提倡的“爱物”“天人合一”等思想隐含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期望。④尽管在古代,我国已经有了保护自然的意识,但是并没有形成系统的动物保护观念,大多都隐藏在宗教信仰之中,具有神秘色彩。到了近代,动物保护观念自西方传入我国才开始兴起。在民国时期,吕碧城就曾效仿西方提倡创办“中国保护动物会”,同时关注被屠宰牲畜的痛苦。⑤到了1934年,国民政府明确规定了禁止虐待动物,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动物使用与我国象牙雕刻技艺的困境

随着动物保护观念在社会上的呼声越来越高,国际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从1963年就开始编制《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这是全球动植物物种保护最全面的记录。在1973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签署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只有遭受贸易威胁而濒临灭绝的物种才会在此名录内,其尤为关注大象制品的贸易流程和监管力度。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国际野生动物贸易研究组织(TRAFFIC)开始通过立法来禁止象牙的加工和销售。到了1989年,CITES开始全面禁止非洲象牙贸易。1992年通过的《生物多样性公约》(CBD)倡导可持续利用。2015年,国际上通过了《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交易》,其中提到了由于屠杀造成的大象物种濒临灭绝的问题。并呼吁各国从供需方面防止、打击、消除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我国国务院在2016年颁布了《关于有序停止商业性加工销售象牙及制品活动的通知》,但是其中明确指出了象牙雕刻技艺需要继续传承下去。需要有关的文化部门应进行抢救性记录和保留技艺资料,并鼓励象牙雕刻技师到博物馆从事相关艺术品修复,主张通过建立工作室进行技艺研究和传承。

因此,在动物观念的发展变化中,我国象牙雕刻艺术与物种保护的目标发生冲突。禁止象牙贸易使得我国牙雕业的原料受限,成为难以进行牙雕技艺传承的原因之一。

三、“动物使用”困境下的我国象牙雕刻技艺的发展前景与出路

面对此困境,我国象牙雕刻手艺人需要思考通过何种途径,如何保留下中国传统的牙雕技艺。虽然近年来的政策已经明确指出允许牙雕艺术通过合法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传承,但是牙雕技艺传承现状仍不容乐观。

北京象牙雕刻厂象牙雕刻师,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郑士儒对此表达了无奈,现在大家谈到象牙都会想到非法的捕杀,这造成了对牙雕材料来源的误解。牙雕所用的都是国家合法材料,是具有大象自然死亡证明的。⑥在他看来,牙雕技艺是一种另一层面意义上的大象生命的延续。牙雕手艺人是最不希望大象灭绝的人。

但是无论牙雕手艺人是否能够接受大家对牙雕的态度,不可否认的是象牙雕刻技艺在今后存续发展的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替代材料。目前,牙雕界内大多使用猛犸象牙来替代象牙,同时也有使用河马牙、鱼牙、驼骨材料等其他动物的尺骨。但是对于以镂空雕刻为特色的南派牙雕来说,猛犸象牙韧性不佳,无法在其上进行创作。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象牙雕刻传承人李春珂也表示只有极少部分的猛犸象牙是适于雕刻的。⑧因此,可以看出找到能够完全替代象牙的材料还是比较困难的。

那么,牙雕技艺该如何传承呢?很多牙雕手艺人认为牙雕在于文化的传承。牙雕,作为一种工艺美术需要既讲究材料之美、技法之美、造型之美,也在乎意境之美、思想之美。⑨80后北京美术大师,牙雕大师郭辰认为象牙雕刻技艺在于它展现的文化内涵。⑩而且他还进行了“在金银首饰中加入猛犸象牙,做成新中式的样式”的大胆尝试。同样面对象牙紧缺的局面,郑士儒认为这种困境也许是双刃剑,他认为这种困境或许是“双刃剑”,会更为注重文化内涵的艺术呈现,精品会越来越多。⑪李春珂认为牙雕手艺除了需要技艺的纯熟,还需要传统艺术审美、扎实的美术功底和文化底蕴。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动物保护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象牙雕刻技艺作为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对相关政策的限制,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传承和发展这门艺术,是当前我国象牙雕刻亟须思考的问题。我国象牙雕刻技艺的延续应该与当前的动物保护观念保持同步,在传承牙雕技艺和动物伦理之间寻找一个合适的平衡点。而且牙雕技艺保护的核心是其文化内涵,因此找到可替代性材料进行加工、创作不失为一种方法,又或者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来详细记录牙雕的制作流程和牙雕技法,以供后人学习,亦未尝不可。

注释:

①张家泉.《中国象牙雕刻工艺的历程及发展研究》.《现代商贸工艺》,2009年第16期,第242页.

②参见温士贤.《动物伦理与非遗“马戏表演”》.《文化遗产》,2018年第5期,第11页.

③动物权利论主张废除集约化养殖和动物实验,禁止利用动物的行为。动物解放论提倡废除集约化养殖和动物实验,严格管制利用动物的行为。动物福利论认为要人道地对待动物,支持把动物当作人类的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参见曹文斌.《论动物伦理的基本原则》.《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9年第6期,第91-95页.

④林海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动物使用”的伦理困境》.《民族艺术》,2016年第1期,第65页.

⑤参见林海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动物使用”的伦理困境》,第65页.

⑥丁天茼,郑士儒.《郑士儒:牙雕守望者的责任与无奈》.《绿化与生活》,2018年第4期,第27页.

⑦象牙雕刻不能再用象牙了,非遗传承人盯上了这种远古巨兽 http://js.xhby.net/system/2018/08/08/030863118.shtml 2020年2月10日检索。

⑧陈梦瑶.《象牙雕刻将何去何从?看牙雕“守”艺人李春珂的传承之路》.《绿化与生活》,2018年第4期,第30页.

⑨梁端玉.《探索牙雕新可能——从“象牙彩绘镶嵌工艺”谈起》.《上海工艺美术》,2018年第3期,第57页.

⑩参见丁天茼.《传统牙雕不堪生命之重,老艺新材雕刻重生文化》.《绿化与生活》,2018年第4期,第25页.

⑪梁端玉.《探索牙雕新可能——从“象牙彩绘镶嵌工艺”谈起》.《上海工艺美术》,2018年第3期,第57页.

猜你喜欢

牙雕象牙雕刻
象牙是个“土特产”
当代猛犸牙雕的再生与发展
象牙长啊长
跟踪导练(三)
海派牙雕传承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有效措施
雕刻树叶
雕刻时光
象牙战争
雕刻时光
巧夺天工的牙雕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