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2020-07-12李艳刘华王俊春胡敏

消费导刊 2020年23期
关键词:热点问题思政大学生

李艳 刘华 王俊春 胡敏

保山学院

引言:在新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延伸至教育领域,有力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最重要的目标就是立德树人,增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大学生树立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崇高理想。仅仅依靠传统的政治课教育已无法取得良好效果,教育必须立足于大学生的兴趣基础,才能真正调动大学生的思考和感悟,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鉴于大学生能快速和广泛接受信息网络文化的现状,利用社会热点问题的独特优势,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可极大提升大学生的思政学习兴趣。

一、社会热点问题的定义及其与教育的联系

(一)社会热点问题的定义

近年来,我国数字媒体不断发展,涌现了一大批专门以社会问题报道的创作者,通常这些创作者所输出的内容都具有现实意义,以真实发生的事件作为载体,发表个人言论以及看法。而社会热点问题就是集中讨论较为火爆且引发人们持续关注的现实话题。由此可见,社会热点问题的出台本身就是一次公民对社会管理的检验与监督,在利用网络优势浏览更多丰富资料的同时,借助社会热点问题,能够行使个人的权利,积极建言建策,从而带动舆论朝不同的方向发展。而社会热点问题的积极意义在于,其并不是一家之言,也不能宽松的进行传播,而是接受公共媒体监控和政府管控的,对于人们了解的真实世界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其重要性也就在于以下几点:

1.规范了社会约束力,在社会热点不断传播的过程中,能够促进人们对热点事件人物、人与人、政府与人之间共同的监督与约束,它本身传递的是一种教育职能,通过鞭策和引导的方式,对社会人员未来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当社会热点持续发酵以后,就会形成一种独特的社会风向,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扮演社会角色有更深刻的认知。而大学生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一员,同时因其具备高文化和素质,更加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理应以社会热点作为载体,逐步约束个人行为。

2.提供了实践渠道,社会热点伴随而来的是一系列公开工作,无论是对犯罪审判,还是国家时事,都会提供开放的讨论窗口,而在这一窗口开放以后,社会组织进行管理,立足于已有的现实基础,需要进行改造,这本身就是一种教化职能,能够深化人们的实践认知。同样,对于大学生而言,通过构筑社会热点缩小范围的联系,也能为自己制造更多实践方向。例如新闻热点所报道的大学生到山区扶贫支教一系列事迹,在高校大学生中引发热议,激发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让大学生有机会参与社会帮扶以及志愿者工作,成为锻造个人综合能力的有效内在举措。

3.给予了职业前景和社会发展认知能力。一般来说,在入学时,学校都会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但是大学生只有清晰的理解了不同职业承载的责任,并对比自身拥有的实际能力,才能作出最终的选择。而以事实基础为依据的社会热点,本身就包含了关注教育的热点问题,会持续发布各种教育方式和教育策略的方向,对大学生而言就是一次获取教育资讯的过程,同时在社会热点问题中所包含的社会岗位发展以及行业领域建设动态,也为大学生对于某一职业形成了更广泛认知。例如:电视剧《人民的民义》热播期间,频繁制造许多社会热点,尽管其处于娱乐板块,却因为剧情内容涉及国家反腐败斗争话题,受到各方关注。而大学生在观看这一电视的过程中,对国家反腐倡廉建设有了深刻认识,树立了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意识。

(二)社会热点问题与教育的联系

社会热点问题一开始并不是单独为教育内容打造的,所以内容有些参差不齐,而其中涉及的许多话题也容易因为舆论导向偏离原有轨道。所以学校并没有考虑到将社会热点作为穿插教学的重要途径,而近年来受到学校关注地根本原因是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随着网络现代化的普及,以培养现代化创新人才为导向的社会教育形式深入人心,高校教育主动与社会接轨,借助社会形式,在高校内部建设行为文化,并建设相应的实践基地。以社会热点来说,就是很好的实践素材。思政教育主要目的就是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要满足这一目标:

1.大学生需要具有素质意识,而根据社会热点问题的传导,能够帮助教育工作者主动规划出社会课题,脱离传统思政课堂僵化的范畴,让大学生根据最新的热点进行主动思考,满足了大学生的新鲜感。同时,在这种社会热点问题的议题开发中,能够根据大学生的表现立即对照,以现实为基础进行总结考量,而不是传统课堂的空泛话语,例如:“在传统思政教育的课堂中,总会涉及爱国主义教育这一重要话题,尽管教学工作者反复的阐述爱国主义的宗旨,以及爱国主义实现的终极目标,但是大学生究竟该如何做、大学生用什么方式做,始终没有一个标准答案。而因为大学生认知能力的差异,也有可能形成不同的见解,逐渐偏离最初的理论。而在社会热点实践中,可以根据社会结果进行反推,很快的得出大学生的判定是否正确。在这一过程,教学工作者也会根据完成社会课题需要的工具或课件,设置专项实践基地,从而拓展了大学生的视野。

2.大学生需要具备素质能力,在社会发展中,因为身份角色始终在不停转换,其所承担的职责也不同,往往有不少大学生因为职业岗位难度与自身能力不匹配,而无法将思政教育应用于实践。而以真实的例子来说,感动中国人物始终在新闻热点中,但是传统课堂中,大学生很难建立与其的内在联系,除了不感兴趣以外,就是因为对岗位存在不熟悉和不确定性,而大学生也不具备主动学习多种技能的意识,在社会发展中容易缺乏竞争力。而借助社会热点,促使大学生根据榜样力量的作用,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和价值,能够主动学习和参与更多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因此,社会热点事件对于高校思政教育来说有着极为深刻的积极意义。

二、高校思政教育引入社会热点问题的现状

(一)意识不强,研究浅显

近年来,教育部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也针对思政课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各级学校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而要采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就必须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到思政教育中,才能拓宽思政教育内容和创新思政教育形式,并促进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更好地解决社会实践问题,也正是因为如此,大多数高校已经具有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思政教育的意识,但是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大学生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发挥不到位,研究大多浮于表面。

(二)融入不力,契合不强

虽然高校思政教育将社会热点问题纳入研究项目,但部分高校只是单纯的将新闻热点全部接收,通过建设数据库,将所有新闻热点传送,以供大学生阅览。这种方式只会加重大学生的负担,同时因为大学生缺乏对社会问题的基本思考,容易陷入主观论断。加之部分教育工作者缺乏独立设计高质量思政教育活动的能力,对社会热点问题取材不够科学,未能将有利于引导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点问题融入思政教育之中,导致社会热点问题与思政教育相契合的力度不够。

(三)实践缺乏,能力不足

尽管许多高校有了长足进步,但是理论课程偏多,实践课程不足,导致大学生无法从社会热点问题中提升能力。一般来说,高校将社会热点问题作为思政议题以后,会组织大学生参与相应实践活动并进行总结。但是有的高校只是在期末成绩一栏加上思政教育这一议题成绩,且通过信息共享平台让大学生提交论文答案,这种方式模棱两可,很多大学生会为了应付成绩抄袭,敷衍了事[1]。还有的高校虽然让大学生进行论坛或者校园座谈会的实践,也能够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管理组织,却因为缺乏规范化引导,也没有对大学生本身的喜好、性格特点作出调研,造成许多大学生白白耗费时间。

三、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思考策略

(一)教师建立热点事件库

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吋搜集与把握国内外重大社会热点问题,并在课堂形成反馈,反馈给大学生。要想让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屮发挥作用,教师不仅要搜集热点问题,还要巧妙地将这些热点问题进行加工处理,运用于课堂教学。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热点问题作为教学的引言或载体运用于课堂,也可以将其作为思考题目,让学生讨论;更可以以课堂辩论赛等形式,将这些社会热点问题运用于课堂,这样才能使这些问题得到快速的解决以及完善。社会热点问题有助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但如何推动,仍然需要教师做出判断, 以达到发展的目标及要求[2]。在教学中,教师耍主动承担起这些热点问题的处理工作,以实现教学的突破及发展。

(二)时刻把握高校学生的思想动态

要想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教育效果,首先需要把握好高校的思想动态,继而做好针对性的预防工作,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引导[3]。对于高校教师来说,需要不断增强责任心和政治素质,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质量,要按照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充分了解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调动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沟通艺术,让大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与此同时注意不同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可利用好校园网论坛和贴吧等获取大学生对于当下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清楚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继而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观念等[4]。

(三)培养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思政教育教学中,社会热点问题的引入,能够帮助大学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现代考试中也可以看岀,政治考试从来都不是要考察大学生记忆的能力,而是更多的要考察学生理解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如何利用政治知识,所学的国家政治政策等去解决问题,这也是当前教学中教师需要着重培养大学生所具备的能力[5]。社会热点问题中往往隐藏着复杂的社会矛盾,其解决也必然离不开对社会问题的运用,正因如此,借助于社会热点问题让大学生充分讨论运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正是教师要培养大学生所具备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引导大学生参与社会热点问题讨论

开展思政课教育的最终教学目标不仅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达到这一目标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大学生参与社会热点问题讨论,这样不仅能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更好地接受思政教学的内容,同时还能促进其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求,客观地评析社会上与思想相关的问题和事件。由于互联网与教育融合是当前主流教学发展趋势,且大学生接触网络的机会较多,因此,教师可构建思想政治网络学习平台,在网络学习平台中开设社会热点问题专栏,在该专栏中,师生、生生之间可借助于现代通讯设备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地探讨某一热点问题,学生也可积极发表自身的观点,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

(五)拓展思政教育群体和渠道

思政课老师是实施高效思想教育的主导者,但是,单纯依靠思政课教师的力量往往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班主任辅导员等老师的辅助教育,需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寓教于乐的育人功能。为此,班主任辅导员老师需要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从聊天中了解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点,从中准确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处于不同时期的思想变化,进而对其开展针对性的思想教育,拓展思政教育群体;学校应加大第二课堂建设的力度,通过组织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学生文艺体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引导学生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拓宽思政教育渠道。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引导大学生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必要保证。而思政教育尤为关键,却因陷入传统教育的瓶颈,无法深入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此,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借助新时代的信息技术优势,立足于社会热点问题的独特意义,开展深层次研究,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渗透,探讨引入社会热点问题的方式方法以及阶段性目标,根据大学生认知差异化的特点,引导大学生正确客观的进行思考,提升大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社会热点问题与思政教育深度契合。

猜你喜欢

热点问题思政大学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空间几何体中的热点问题聚焦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常见热点问题及应对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