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大数据对地摊市场对民生建设的作用分析

2020-07-12张绛丽肖新凤陈孟祥

科技视界 2020年30期
关键词:经济

张绛丽 肖新凤 陈孟祥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广东 佛山 528216)

1 研究背景与历史

中国的地摊市场在先秦时代就已存在。 “买椟还珠”“削足适履”等成语的故事背景都发生在地摊市场上。追溯地摊市场的起源,早在夏朝,中国就有了城市与都邑,夏朝遗址中出土了很多用于贸易的货物。 史学家们推测, 这些应该是在市集上用于摆摊贩卖、交换的商品,这也是地摊市场的起源。到了隋唐时期,地摊市场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长安地区严格实行坊市制度,将生活社区与工商业活动场所分开,“市”内商家按商品种类区分,排列在规定地点。到宋朝,官方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地摊经济的措施, 既没有坊市制度,也不禁止农民进城卖货,小商小贩大量出现。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描绘了当时的地摊文化,人们从事经商贸易人数多、范围广,市场上一片繁荣景象[1]。 之后,明清两朝对地摊经济也一向是默许与支持,大量减少地摊经济税收,工商业一度繁荣,甚至发展出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到了新中国建国以后,由于摆地摊的商家大多没有营业执照, 也没有固定营业时间,售卖的货物质量没有办法保证,政府认为城市文明发展建设需要打击不规律、不卫生的地摊经济,于是严格禁止民众摆地摊。 在相关城市管理部门的严厉打击下,地摊经济逐渐没落,“城管来了”也成为摆地摊的小贩们最害怕的声音。直到最近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国内经济的打击,人们认为地摊市场有利于刺激经济复苏、保障底层民生,于是国家出台了相关规定来支持地摊经济的发展。

打压地摊经济只需要进行严格的管控,而恢复地摊经济却需要更大范围的调研与分析。 在没有“大数据”技术之前,人们进行调查分析的方式非常烦琐,并且得到的结论也是滞后的、不及时的,而且由于无法对绝大多数信息进行归纳整合,得到的结论往往是片面的[2]。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地摊经济在我国已经发展多年,对我国的民生建设做出了相当重要的贡献。研究地摊市场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复苏、保证我国的底层人民生活水平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由于地摊经济门槛低,愿意吃苦耐劳的人都能够拥有一份经济来源。而且地摊市场的性质决定了摆摊者不需要支付房租,只需要缴纳数目极小的摊位费,就可以加入地摊市场,这样的小投资低成本的创业模式为更多的人创造了收入机会[3]。 这对于疫情期间被迫在家中不能进行生产建设的民众来说,可以解决急迫的经济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带来的就业压力。 同时,地摊经济为城市增添了一份烟火气,为市民与游客带来幸福感与归属感。不仅如此,地摊市场的开设,能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4]。

虽然地摊市场虽然给民生做出了重大贡献,为缓解就业压力、 提高人民幸福感都添上了一份力量,但地摊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管理问题可以通过大数据进行改善。但有些问题是目前仍然存在的,如下:

(1)发展地摊经济的同时,可能会对实体店铺的发展带来一定冲击。 地摊上物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廉价。 如果实体店铺不能在服务和质量上优于地摊货,被淘汰可以说是必然的。 所以,面对地摊经济和互联网购物的双重挑战,实体店必须重新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地摊不管是早市还是夜市,都会占用一部分道路。 这就要求当地政府善于利用大数据,分析选择合理的地址开放地摊市场, 既要方便地摊集中管理,又要不扰民。

(3)地摊中特别是小吃类路边摊对环境的影响是很大的,虽然它很有烟火气,但如果不能加以控制措施,如改善路边摊油烟过滤处理系统,增加地摊垃圾分类回收机构等。 地摊经济仍然会因为“不规律”“不卫生”而淡出人们视线。

(4)因为传统意义上的地摊货没有售后服务这一说法,在地摊购物基本上是一锤子买卖,这样就存在交易无信誉的问题,而且地摊经常出现摊主与摊主之间产生矛盾,摊主和地摊市场管理人员产生摩擦。 针对这些现象如果不由相关部门严厉打击,害群之马会扰乱和谐的地摊市场。

在大数据时代,要想维持地摊经济给人们带来的生活便利的同时,又要兼顾城市规划管理建设的刚性需求,必须要通过适当的大数据分析,对地摊经济进行更加精准的管理。本文立足于大数据技术对地摊经济的发展的帮助方式,着重分析大数据技术对于在地摊经济中的不同人群的作用,为大数据在新时代的地摊经济中的应用作出简要分析。

3 大数据在地摊经济中的应用分析

大数据技术在地摊经济中,不仅有利于摆摊者进行更有计划、更高效的摆摊,也有利于管理者进行更便捷、更规范的管理。它可以同时兼顾不同人群,为地摊经济提供多角度的帮助。

3.1 大数据协助摆摊者

对于摆摊者来说,大数据可以发掘出地摊市场的商机。百度搜索大数据显示,在地摊经济放开之后,热门地摊商品搜索词为儿童玩具、小吃、夜市、手机壳、首饰、充电宝、铁板烧、烤肠等,这可以帮助摆摊者精准击中买家的需求,提高商品的竞争力。 从大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摆地摊的热门商品是儿童玩具等小商品,其次是铁板烧、考场、煎饼、茶叶蛋等小吃,这与自古以来的地摊市场销售的商品特点都不谋而合。快手上的数据也显示:陕西人摆摊最爱卖艺,湖北、深圳喜欢手机贴膜, 地摊经济释放力最强的地区是浙江、河北和北京。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不同地域的人对地摊市场的需求方向和需求程度都是不同的。 通过大数据,可以更清楚地知道摆地摊的黄金时间以及热门商品, 也能针对城市的特点更有针对性地选择地摊商品,对于想要进入地摊市场的创业者来说,这无疑是一大福利。

同时,根据大数据搜索的排行,可以清楚地看到城市摆摊者对地摊经济的响应,根据城市地摊经济分析,摆摊者对于在不同城市中摆摊要卖的商品规划与顾客需求都会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这些大数据显示的城市地摊排名,也鼓励了想要摆地摊的商贩,让摆摊者知道城市中的“商机”。

3.2 大数据协助管理者

对于管理者来说,大数据可以规范地摊市场的经营。 地摊经济在带动就业的同时,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压力,可能带来城市环境污染、影响交通安全等问题,这就要求相关部门提高对地摊经济市场的管理能力。 在地摊经济市场全面部署后,城市管理和公共安全问题也成为了民众关注的焦点,如何管理地摊经营的范围、实时进行信息共享、合理调度城管人员、快速决策突发事件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先后有三百个城市加入智慧城市建设试点,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信息资源、同手业务应用系统,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 当前智慧城管已逐步升级为一个城市综合执法和城市精细化智力平台[5]。

从2008 年开始,大数据就协助管理民生事务。智慧城市、智慧城管的实现基础就是大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政务级机房的建设也同时被提上日程。 对于地摊经济的管理者来说,由于大数据技术可以分析并展示地摊经济的人员分布与地点规划,因此可以极大程度上节省城管人员对地摊市场监管的时间,提高管理地摊市场的效率。

4 结论与建议

我们相信在大数据的协助之下,2020 年地摊市场地回归不只是昙花一现,更不会走“脏、乱、差”的老路,而会走有秩序发展的新路,摆脱地摊经济的劣势。面对今年的经济形势,政府城市管理人员通过大数据技术科学有序地发展“地摊经济”,是恢复经济的务实举措,也体现了民生情怀,更为“智慧城市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积累了城市文明建设的经验。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对地摊经济市场加以大数据分析和规范化的管理之后, 地摊经济也能真正成为拉动就业、服务民生的新增长点[6],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物质水平与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作出贡献[7]。

猜你喜欢

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分享经济是个啥
拥抱新经济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