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北齐娄叡墓壁画中的鲜卑民族性

2020-07-12广东技术师范大学510000

大众文艺 2020年8期
关键词:北齐鲜卑墓室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510000)

作为一个游牧民族,鲜卑族骁勇善战却大力推行汉化,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积极融合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力。我们今天看到的北齐墓室壁画正是外国艺术与中国本土艺术交融的结果。其中出土于山西太原的娄叡墓,用其轰动一时的壁画展示了这个北方少数民族的一些民族特征,并深入到日常生活中,与社会、氏族构成一体。

一、娄叡及娄叡墓壁画简介

娄氏为北齐的名门望族,是当时统治者高氏的亲戚,也是鲜卑的权官达贵。史料记载:“叡幼孤,被叔父昭所养。为神武账内都督,封掖縣子,累遷光州刺史”。1因为父亲很早过世,叔叔娄昭将他养大。起先官职是账内都督,后升官至光州刺史。娄叡姑姑名为娄昭君,是东魏丞相高欢之妻,娄叡早年曾随高欢征战,立下汗马功劳。她的儿子高洋称帝北齐。依靠姑姑与表兄弟显贵,让娄叡官运亨通,一路从大将军首领升至安定侯,再从东安王封到司空及太师,足以看出其地位之高。但据史料“叡无器干,外戚贵幸,纵情财色,聚敛无厌”2说的是娄叡在任时极其贪婪,好享乐,虽为达官贵人但生活极其糜烂,其墓葬壁画更是凸显了他的奢靡。娄叡的墓室规模宏大,墓内壁画大致表现了墓主人在世时期各种豪华雍容的生活场景,彰显了这位贵族的巨大财富;以及用诸多神鬼的描绘,展示坟墓主人娄氏崇奉的宗教迷信。这些壁画被分组组合在一起,生动的造型与多变的姿态凸显了作画者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以及巧妙的构思。其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展现非同一般的艺术性,精美程度超过前朝。是研究当时鲜卑民族社会活动的珍贵材料。

二、娄叡墓壁画中鲜卑民族特征的体现

北齐疆域十分辽阔,晋阳是那时重要的都城和政治中心,史书记载:“有齐全盛,控带遐阻,西包汾、晋,南极江、淮,东尽海隅,北渐沙漠”。3鲜卑少数民族文化得益于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获得壮大发展。北齐绘画历史的成就相当高,其影响力遍及隋朝和初唐。娄叡墓室壁画足以看出那个时代绘画的水平,其中精深的技巧和丰富的画面栩栩如生。从中也可以切换不同角度,通过宗教,服装,葬礼等,探析娄叡墓壁画中的鲜卑民族性。

(一)从壁画中的宗教元素看鲜卑民族特征

鲜卑族早期崇尚萨满,文献记载虽不多,但在当时北部各个族群大部分是此教的信奉者。起初“萨满”二字源自徐梦莘撰写的《三朝北盟会编》,“国人号珊蛮者,女真语巫妪也,以其通变如神”。4里面的珊蛮读音渐渐演变而来。

娄叡墓室内的壁画大致分为两处,首先以丰富多彩的卷轴形式呈现着第一部分,描述了娄氏在世时候煊赫华贵的活动和事迹。第二部分在墓室的门上,通道以及墓穴天井的上方、以及墓室的顶端,绘制了十三福祥瑞和天象,表现死后升天的幻境。这十三幅描绘死后升天的大型画卷,生动地反映了南北朝末期的封建思想。作为权倾朝野的权贵,娄叡有自己信奉的宗教,墓室壁画展现了这位北齐鲜卑高官对佛教的狂热。他在世时甚至斥资修建了宝山寺。后来随着民族的不断南迁信仰佛教与道教,经历了各种交流,鲜卑族在逐步进入中原地区以后,由于统治者的鼎力支持和推行,不断同汉民族文化进行更加深入交融,自此佛教逐渐成为鲜卑民族信仰的主流。无论从壁画还是装饰,甚至雕刻,佛教元素充斥着娄叡墓室,可以看出鲜卑高层统治者对佛教的推崇和痴迷。作为一种统治手段,宗教的地位在鲜卑民族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分量。

(二)从壁画中的服饰看鲜卑民族特征

在古代服装的斑斓发展历史中,北齐鲜卑服饰可以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从这时候开始,少数民族与鲜卑民族的服饰得到交融。《旧唐书·舆服志》记录:“宴服,盖古之亵服也,今亦谓之常服。江南则以巾褐裙襦,北朝则杂以戎夷之制。爰至北齐,有长帽短靴,合袴袄子,硃紫玄黄,各任所好。”5其意为在当时鲜卑百姓们的穿搭较为随意,无论衣服鞋帽,颜色款式都根据个人喜好搭配着装。出自于娄叡墓其中一幅壁画《飨行乐图》,尽管画面有所损坏,但可以看到墓主夫妇头部顶着花环,穿着宽袖和服,袖子上绣有金色丝绸花朵,看起来英姿勃勃,气派雄伟。娄叡身上所穿的这种宽松的长袍衣袖在那个期间十分兴盛。娄叡的妻子身上的服饰为长袖子及宽带圆领的样式可以看出,兼具着汉服与鲜卑民族服饰的特征。这些服装同时具有汉族服饰与鲜卑服饰的特色,与汉代礼服十分相似。从这里不难看出,即使经过孝文帝施展的汉化变革,穿汉服已经成为鲜卑族潜移默化的一种行为,甚至等同于鲜卑族的阶级制度,是权势地位的象征,深入民心。但是壁画中的服饰特色对鲜卑本民族文化还是有所保留,并未全部抛弃,在时代背景之下深刻反映了鲜卑族与汉族二者的影响与融合。

(三)从壁画中的鞍马出行看鲜卑民族特征

娄叡墓道西壁的《出行图》,分为上中下三层,壁画中的金戈铁马生动展示了鲜卑族骁勇善战的民族特征,彪悍的鞍马人物展示了鲜卑骑兵的英武雄壮,据传,这幅《出行图》是北齐著名画家杨子华的作品。虽然年代久远,壁画遭受了磨蚀,但不难看出出行队伍规模的庞大,画面主次分明,将士们意气风发,身挂兵器,策马奔腾。人物的发型具有胡人的特征,但衣着服饰均已汉化。作为好战的游牧民族,鲜卑族对骑兵战术再熟悉不过。装备完善的出行队伍,马鞍马镫以及各种兵器盔甲,展现了那个时候北齐兵力的作战水平。这幅雄伟的壁画仅仅是墓穴庞大壁画中的局部。最初,北齐娄叡墓室壁画面积超过400平方米,但经过朝代更迭和历史推移,现保留完好的面积约200平方米。

鲜卑民族善于骑射、行军打仗,迁入中原后与汉族人民精湛的金属技艺相结合,使得兵器更加完善,从而让骑兵战术的历史迈入一个稳定的台阶。北齐高祖时期,“诏诸军旗皆画以猛兽鸷鸟之像”6,这段记载体现鲜卑民族的英勇善战,威武不屈的特性。

三、娄叡墓壁画的历史文化价值

展望古代中国的历史,南北朝并不是一个和平年代,到处充斥兵荒马乱,各派少数民族不断争斗,北齐也未能幸免。并在历史舞台上作为“主导角色”活跃起来。但是,鲜卑民族的统治者却能意识到汉族文化的发达与优越之处,不断汲取汉文化,改进自己的民族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这一复杂历史时期中,娄叡墓室的出土为后人的探究提供了许多材料,不论是丛葬的礼器陶俑,还是庞大的墓室壁画,无一不具备极高的研究价值,是价值连城的珍宝。在这一时期的壁画中人们可以一目了然,鲜卑族与汉族的文化碰撞产生了奇妙的火花,在保留自己民族特征的基础上,逐步地形成了极具特色的鲜卑民族特征。

北齐娄叡墓壁画的产生受到时代特征、民族文化甚至是地理环境的影响,所呈现的风格特征既是对汉代以来墓葬艺术的继承,也带着鲜卑民族文化中对自身的影响。在北齐复杂的社会背景之下,鲜卑人把民族的勇敢、奔放、自由、现实与儒雅、精致、规矩、浪漫结合为一体,独特的民族性正是这个国家被赋予的文化印记。看待娄叡墓室壁画,要从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去分析,而不是以主观文化性的传统眼光对待。北齐娄叡墓室壁画就是在鲜卑民族的土壤中挖掘的,因此是带有民族特征的现实生活的缩影。鲜卑族把他们的宗教情怀、衣着服饰、骁勇善战融入到作品创作中去,是时代赋予的颜色,也是整个北齐社会文化发展的性质。

尽管在当时社会动荡和王权的频繁变化,北齐王朝的墓葬艺术仍然极为繁荣。尽管娄叡墓壁画显然是一个官方的群体作品,不论是绘画题材、内容、风格都体现着当时皇室的正统与庄严,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幅壁画作品具备北齐时期鲜卑族鲜明的民族特性。在这其中,北齐本民族的艺术精神与绘画艺术进行了融合,有着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构成这个少数民族特有的艺术精神与民族特性。

注释:

1.(唐)李百药.北齐书.卷十五.列传第七[M].北京:中华书局,1972:197.

2.(唐)李百药.北齐书.卷四十八.列传第四十[M].北京:中华书局,1972:666.

3.施和金撰.北齐地理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8:2.

4.(南宋)徐梦莘撰.三朝北盟会编.卷三.[M]台北:大化书局出版社,1979:11.

5.(后晋)刘昫.旧唐书.卷四十五.志第二十五.舆服.[M].北京:中华书局,1975:1951.

6.(唐)李延寿.北史.卷十.周本纪下[M].北京:中华书局,1972:3145.

猜你喜欢

北齐鲜卑墓室
北齐·墓壁画 仪卫出行图
敦煌第302窟佛座方格纹图饰的表里漫谈
《陆孝昇墓志》考释
鲜卑族的崇山与祭天
《龙藏寺碑》艺术风格浅析
北齐文林馆考证及其对北齐文学的贡献
鲜卑民族初探
大连鞍子山积石冢墓室出土随葬玉器50件
浅论几个北方游牧民族的婚姻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