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写作教学研究述评

2020-07-12赖若良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昆明650106

名作欣赏 2020年18期
关键词:文体教学方式理论

⊙赖若良[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昆明 650106]

任何一个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写作这一活动。现代写作学研究起步于“五四”时期的文学革命和白话文运动,写作领域在美学、哲学、文体学、教育学、心理学、文章学、网络写作等方面均有所涉及。写作能力是现代社会人们不可缺少的一种生存技能。从实际出发,通过各种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写作能力,加强写作教学的研究,提高社会成员的写作水平,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

一、国外写作教学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

写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由一系列的指导和实践组成,老师的评价和指导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写作方面的信心和改进程度。苏联心理学家列·符·赞可夫认为,“使学生的个人特点和完整的个性得以充分地发挥”是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作文的评讲不能过于纠正学生在用词造句或是逻辑结构上的毛病,而应当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对写作的亲近感。早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的一些教育学家就提出了对自然界和一般社会进行观察的调查作文;法国主张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搜集材料写出文章;美国的教育学家们认为其他课程的书面作业、考试答题都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主张培养学生各种文体的写作能力。20世纪50年代,国外传统的写作教学大都采用结果教学法,写作是机械的输入和输出的过程。20世纪60年代起,西方写作心理研究经历了从结果到过程再到结果的发展阶段,弗劳尔和海斯认为产生观念和组织观念中,构思是写作过程的核心。20世纪70年代,基于交际理论的过程写作理论问世,弗劳尔和海斯著名的“认知过程写作模型”提出:“过程写作法”应与“创造性写作”“批判写作法”相结合。20世纪80年代以后,写作研究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1984年至2003年,多样化的“后”式理论——后结构、后现代、后殖民、后基础、后革命、后解放以及女权主义、批判理论、酷儿理论、多元文化主义、社会文化主义和其他在近年对社会和教育形成影响的本体论和认识论,也促使学者们以这些理论为研究方向,为写作研究带来了新的研究视角、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吸收了希洛克斯来自人类学、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查尔斯·苏豪尔于1984年提出把符号学引入写作研究,改变了学术界对“写作”的认知。随后,维特在1992年提出了“建构主义符号学”概念进入写作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外写作研究位于更广阔的哲学、政治学、本体论、认识论和理论的视角之下,不仅影响了学术研究,而且影响了社会发展。写作研究进入到了一个极具活力、张力和创造力的领域,呈现出从未有过的强盛、兼容性和生机。

二、国内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

写作学在我国有着久远的历史。我国从先秦时代就非常重视写作学研究,《论衡》《文心雕龙》《论文偶记》等著作蕴含极为丰富的写作理论和创作思想。古代写作理论的特点如下:一是同哲学紧密结合,二是重视心理上的把握,三是特别看重审美价值。20世纪20至30年代,夏丏尊和叶圣陶编写的《国文百八课》通过108篇“文话”构建了现代学科层面上的写作知识体系,为写作课程做出了内容以文体知识为主的开拓性的努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写作学的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时期。

(一)20世纪40至70年代为我国写作学理论借鉴时期

我国写作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以苏联为师,重在写作知识体系的构建,从苏联引进了文艺学中的文学作品分析知识,从语言学、逻辑学中引进相关知识,构筑了绪论、材料、主题、结构、表达、语言、文风、修改的“八大块”理论,从文本角度对写作载体进行静态的解剖,忽略了对写作主体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学术视野不够开阔,论述力度不够。

(二)20世纪80至90年代为我国写作学理论自觉时期

20世纪80至90年代,我国写作学研究进入到了一个有序的、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写作学研究注重写作学主体的建构,引进了相关学科的新成果,继承了固有的传统,借鉴了外国的理论,当代写作学从文本论写作学开始,发展到过程论写作学,再到主体论写作学,最后到写作文体论。不足之处是:一些基本文体尚未达成共识,未形成较为严密的理论体系,写作整体理论把握不够,缺乏宏观建构。

(三)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为我国写作学理论梳理时期

现代写作学理论研究处于一个不断调整的动态系统之中,取得了蓬勃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写作理论的“七种类型”三个理论层次全面展开。七种类型分别是:写作原理型(写作学理论、写作教学理论),动态过程分支理论(写作感知学、写作运思学、写作行文学),边缘分支理论型(写作心理学、写作美学、写作哲学、写作信息学、写作系统学等),文体写作分支理论(文学文体写作学、实用文体写作学、新闻文体写作学、理论问题写作学等),发展史论型(写作学理论发展史、写作教育发展史等),技法技巧理论型(写作辩证技巧、各种文体写法技法技巧等),写作训练工程技术型(各种文体写作训练体系等);三个理论层次分别是:基础理论层、技术理论层、训练工程技术理论层。现代的、科学的写作学理论体系成果令人瞩目,如《现代写作学理论探索》(1995)、《大学写作概论》(1997)、《写作与文化》(1998)等几十部甚至上百部写作学专著相继出版。但也存在着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即写作学的学科地位尚未得到有关方面的确认,写作学面临着市场经济和高新技术的挑战,写作学并没有符合中国特色的、科学的、现代的“学术经典”。因此,在1994年,写作学界提出了跨世纪的总目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的、科学的写作学理论体系,为提高全民族的写作文化素质服务。

三、近十年国内写作教学的发展

近十年来,新时期写作开始走出低谷。写作学不管在学科体系的建构上,还是在教学改革、理论建设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新兴的技术和传播形式,深刻改变了写作的载体和传播渠道。2005年以后博客的兴起、2009年新浪及腾讯等微博的发展、2011年微信的推出,使写作载体由纸和笔转移到了键盘或语音。同时,文化产业崛起,全媒体时代到来,以写作为基础的电影、电视、网络新闻、视频、广告等文化产业得到空前发展。写作群体变得愈加广泛,写作领域变得广阔,写作教学质量亟待提高,新的学科理论资源亟待补充。为此,尹相如教授提出了坚持写作的“三大铁律”:坚持写作教学的实践性,实现写作课程的转轨定位;以生活为课堂,实行“可内外教学一体化”;坚持与时俱进,更新教学内容和写作方式。

2006年武汉大学的写作学硕士点成功创建,标志着该学科正式被纳入高等教育的序列。即便如此,现代写作学理论在发展过程中亦存在不容忽视的弊端,主要表现在:学科建设速度与理论研究成果失衡、招收合适生源困难、写作学与创意写作存在裂变。创意写作是一切创造性写作的统称,包括狭义虚构类创造性写作和非虚构类创造性写作等。创意写作源于美国爱荷华创意写作工坊,之后成为一门新兴学科在美国大学内得以确立和推广,在欧美发达国家好评如潮,中国香港和台湾以及东南亚等地也相继在高校中引进了此门课程,2009年引入中国大陆。其优势是:功能上重视实践教学的探究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方法上强调写作的综合性和互动性、趣味性和引导性、情境性与生活化、创新性和开放性;教学的根本原则就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写作真正贴近学生的个人体验。创意写作培养的不仅是作家,还着力于为整个文化产业发展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核心从业人才,为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所有文化产业提供具有原创力的创造性写作人才。由于西方的文学教育归属于艺术类,创意写作包含近二十个门类,提供本科、硕士、博士学科课程的大学科,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创动力;而中国的文学教育归属于人文社科类,以文学研究为主。创意写作学科基础理论的建构并未完成,基于上述问题,武汉大学沈闪提出:“应汲取借鉴域外相关理论与对外推广中国优秀写作理论并举,树立‘大写作’学科理念,填补现代写作学与创意写作学之间的鸿沟是本土化写作学学科未来发展的应有之义。”上海政法学院张永禄教授也认为,“我们不能一味照搬西方的理论,我国的写作研究应走出西方创意写作理论探索的不良倾向,避免过于实证和技术性的倾向”。关于走出中国特色理论与实践体系,上海大学葛红兵认为:“中国的未来要靠创新,要靠思想和艺术创造力,否则,中国没有前途。而创造力是可以培养的。”创意大师赖声川也说:“人的创意才能可以通过创造概念的培养和表现手法的训练来提高。”面对手机的普及、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如何培养具有文化创意产业核心从业人员,提高全民的写作素养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

2014年以后,我国大量的地方性院校转变为应用型大学。实践性、应用型人才成了各企事业单位所需要的人才,写作不仅是文科专业的基础课,也是面向工、理、成教学生开设的通识课。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延揽人才,写作能力就被当作衡量个人能力的重要标准,是职场核心竞争力、现代化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内外诸多专家以及国家人事部门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之一。“互联网+”为高校写作教学提供了机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综合素质的同时,还须通过大量的训练提高学生适应不同文体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在获得有效的、大容量的文体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培养和锤炼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写作教学模式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困境,主要体现在:第一,应用型人才写作理论的定位、定性、定序、定向研究;第二,对于“互联网+”应用型人才写作的研究;第三,应用型人才写作素养与素质教育的推进;第四,应用型人才写作研究的学术队伍的建设。这就需要重新根据培养目标来改革教学方式、设计教学改革的思路:一是采取实践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写作学习效率,如在实用写作课程中采取“任务驱动法”强化学生的写作练习,精心设计与安排“任务”,帮助学生理顺逻辑思维,使之深入思考任务的目的、意义、要求和措施等与创作文本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实用写作课程学习的效率;二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教育思维优化写作教学方式,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课前学生线上自学课程资源(如微课程、视频公开课、慕课、辅导资料、作业习题库、解题应用等),然后带着问题与思考去线下课堂上课,课堂里教师讲解重点难点,组织开展互动教学,课后学生再以线上课程形式进行复习,加深理解巩固知识;三是改变传统的写作教学与学习方式。传统的写作教学方式主要包括谈话式、谈论式、归纳式讲授法,重难点讲授法,实践活动式等教学方式,这些教学方式侧重于“教师的教”,而随着自主、合作、探究、共享、开放等现代学习理念的广泛传播,在写作教学中,课堂研讨式、问题探究式、合作学习式、因材施教等教学方式侧重“学生的学”。教师作为写作教学的设计者与组织者,需要根据写作教学内容创设适当的写作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写作教学方式,高效地达成写作教学目标。

在“互联网+”的新时代,写作教学研究也要与时俱进,适应现代教育教学新形势的需要,不仅需要清楚地了解应用型人才这一人才培养的总目标,而且还要深入思考各专业写作课程教学运行中的一些微观问题。如“教什么”,这是要明确课程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深度和广度等问题;“怎么教”,这是要考虑内容与对象统筹设计教学方式;“教给谁”,这是要求了解和掌握听课对象的基本情况,才能因材施教;“怎么学”,这是以学生视角来认知、接受课程内容的过程,可以观察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教学对象的适应性和统一性,有助于系统思考教学效益与效果,等等。事实上,写作教学改革的问题从来就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而是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过程等密切相关的问题,因而在设计写作教学方式时需要将上述问题综合起来系统思考、整体解决,才能保证教学方式实施的效果。写作教学理应在夯实写作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面向社会需求,以创新思维培养为导向,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写作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从事相应的教学和文职的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兼顾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为此,应以写作理论与写作实践相结合为方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

猜你喜欢

文体教学方式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另类文体巧谋篇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考场作文的文体规范
话题作文全功略(三) 符合文体要求
文体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