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不停歇的脚步
——读欧阳锡川诗集《在路上》之初印象

2020-07-12程琴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四川泸州646005

名作欣赏 2020年33期

⊙程琴[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四川 泸州 646005]

欧阳锡川(祖籍广东惠来,现居四川泸州)的诗集《在路上》,表现出作者从青涩单薄一步步走向成熟坚实。每读其诗,都会被他的朴实率真打动,并对这个忙碌的创业者为诗歌的执着而肃然起敬。作为“泸州肥儿粉”非遗老品牌的第八代传承人,欧阳锡川对于创业是执着的;作为从少年时期就热爱诗歌并创办校园诗刊的人,他对于诗歌更是执着的。无论是对创业还是对诗歌,其脚步一直都没停歇过,他不断在攀登新峰。诗集《在路上》有如下三个特点。

一、取材角度广泛、内容丰富

诗集《在路上》内容分三部分,第一辑:潮起故乡——“在心中默念的不单是你的名字,走遍万水千山回忆的还是门前那棵老树”;第二辑:情至深处——“爱情是一杯滴不完的毒酒,遇到你我就闻到了失眠的腥味”;第三辑:在路上——“为什么要流泪?是理想让我迷了路,坐在风中,我内心有伤”。这些诗有表现乡愁和亲情的,有表现爱情的,更有表现理想追求与创业悲欢的。取材角度广泛,内容丰富。

同样是表现乡愁,在第一辑“潮起故乡”中,诗人从不同角度表现出对故乡的悠长思念。他是广东潮汕惠来人,在《丁田村子的回忆》中他用丰富的意象和全景再现的手法表现对故乡的思念,“我的故乡在惠来……在祖国南方……滨海之城……村前的那条小溪也清澈了许多……阿斗的那头水牛毛发光亮了许多……村尾的那座庙宇依然香火旺盛……巷头的那口水井还清澈甘甜”,而在《瓦屋顶的雨滴声》中他用特写镜头将视角定格在老家那个典型的南方四合院,将思绪拉回三十年前,带读者一起“聆听——雨滴打在瓦屋顶上清脆的声音”。

第一辑中的《父亲,一个失恋的泥腿子》《犁与归鹰》《风雨童年》《故乡》《丁田村》也分别从不同视角表现了作者离开三十年来对故乡的无尽思念。第二、三辑中也不乏这类多角度表现同一个主题的例子,不一一赘述。

二、所选诗歌感情深挚,纯真动人

“诗缘情”,抒情是诗歌最本质的特征,陆机《文赋》中说“诗缘情而绮靡”,至汉代,《毛诗序》承《礼记·乐记》之后,也提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说法。欧阳锡川的诗歌大都是真性情的自然流露,感情深挚细腻,甚至让人怀疑这些诗句出自一个粗放的潮汕大个子之手。就拿《女孩叫雪梅》来说,作者曾介绍,主人公雪梅是他初中时的一个远方笔友,两人素未谋面,因文学而结缘,后从其他文友处传来雪梅被赌徒哥哥抵债不成而打死的噩耗,初闻惊愕、继而愤怒痛苦、再而深深同情:“我竟不知所措,满屋子是泪水”,真情充盈于胸,有感而发,一气呵成。源于真情、发自肺腑,“走吧!永远记着你,我的朋友雪梅”,“几首诗作为灵魂祭品的礼物”。真情流露的诗句让读者不由得深受感染,生出强烈的悲愤和同情!

诗人对笔友的友情真挚感人,催人泪下,他对亲情、爱情和理想的追求也同样真情充溢,这种追求就像诗集名称一样,一直“在路上”。对故乡的思念和亲情的追求在路上,哪怕隔着千山万水,永不停歇——“在心中默念的不单是你的名字,走遍万水千山回忆的还是门前那棵老树”;对爱情的追求在路上,为了真爱,“纵然伤得更深,也阻止不了思念”,为了真爱,“我以自身献诸佛,只为护你一世安然”(《因为你的离去》),纵使伤痕累累,守望没有回音,他也仍然执着地追求!“你越走越远最后消失在风尘中,我只跟在黄昏后,后面跟着的还有小白”(《靠近你是我的理想和追求》);他对理想和事业的追求在路上,创业多艰辛,唯有暗夜知!作为非遗老品牌“泸州肥儿粉”技艺的第八代传承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他为了品牌的传承和复兴,走南闯北,夜以继日,身体透支了仍不肯停歇!“选择了流浪,就是选择了进取”,《流浪生涯》(组诗)和《奉献》等诗篇就是他对理想和事业不懈追求、倾情奉献的真实写照!

在黎明,领了“流浪”的注册手续,我就开始出走,拥有了“流浪”的专利,我走得很寂寞……(《行走的凭证》)

一个人,无奉献,便会失去活着的价值,人生最大安慰是奉献……(《奉献》)

背起行囊,一路向北,儿时的方向。以意念为谋划……任光阴卷去悲喜,岁月滴成洪流。不妄言,不奢望,不虚荣,让心沉淀下来,变幻莫测犹如流逝的时光,心中夙愿执着的追求,坚信,未来可待!……(《信仰》)

三、其诗意象丰富,譬喻新奇

在第一辑《丁田村子的回忆》中,作者选择多个意象来表达浓浓的乡愁,如“村前的那条小溪”“阿斗的那头水牛”“伴我成长的黑狗的孙子”“村尾的那座庙宇”“三叔的那间小卖部”“奶奶的拐杖”“巷口的那口水井”“池塘边的洗衣石”“后山上的那片荔枝林”,丰富的意象,为读者勾勒出一幅灵秀古朴的江南水乡图,每一个意象都是标准的故乡符号,浓浓的故乡元素!在第二辑的《杀情趣》中,“当吻成为食欲时,你我相遇绝不是句号”,作者把“吻”比作食欲,表现出热恋中人“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渴盼,可谓新奇有趣。第二辑的《爱情花絮》中“爱情是一杯滴不完的毒酒”,把爱情比作“毒酒”,形象新颖,另外还有“爱情的落红”“吻已发霉”等譬喻也很新奇。在第三辑《流浪生涯》组诗(一)《行走的凭证》中,作者用“流浪的注册手续”“流浪的专利”等新奇的譬喻,形象地表现出一个为了理想而流浪跋涉的游子不畏孤寂、执着追求的决心,他坚信“选择了流浪,就是选择了进取”。

意象丰富、譬喻新奇的例子在诗集中有多处体现,不一一列举。但细细品读,也发现欧阳锡川诗歌中的某些不足,比如其诗对韵律、形式和语言的把握还有上升空间。

鉴赏诗歌要从主题、形式、韵律和语言等方面入手,欧阳锡川诗歌在内容主题上较好,但对韵律、形式和语言的关注有时不到位。诗歌的韵律美体现在节奏、押韵、平仄、叠字、叠韵等方面,形式美体现在结构安排方面,语言美体现为精炼和含蓄美。有人说现代白话诗不必拘泥格式和韵律,但现代诗歌著名流派“新月派”代表诗人闻一多主张新诗也不应当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他说“世上只有节奏比较简单的散文,决不能有没有节奏的诗”,“本来诗一向就没有脱离过格律或节奏”。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新诗应当体现出“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是说诗歌韵律要像音乐一般美,“绘画美”是说诗歌意象要鲜明,语言要具色彩感。“建筑美”是说诗歌的形式要整齐或体现某种规律。闻一多认为“不能否定节奏的功用,但也不能无限夸大其功用”,笔者非常赞同这一观点。

另外,欧阳锡川诗歌在韵律和语言方面可再做提升,比如在押韵、平仄等方面多一点讲究,语言再多一点规范和提炼、结构形式再多一些打磨,效果会更好。

在此仅以第一辑中《丁田村子的回忆》为例,简析其韵律和语言的小缺憾。此诗押韵极少,仅有几处押韵。题目中“村子”的“子”去掉更好,现代汉语书面语中一般习惯说“××村”,而不说“××村子”。又如诗歌开头“我的故乡在惠来,家乡在丁田……”这里前一个“故乡”,后一个“家乡”,这种表述是不妥的。《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故乡”是指出生或长期生活过的地方,但现在已不住在那里了;“家乡”则是自家世代居住的地方,现在可能仍住在那里。根据此诗内容来看,作者想表述的其实是家乡在惠来县下辖的丁田村,而他误把“家乡”这个名词理解为“故乡”的子概念了,这是不合现代汉语词法规范的。再如“三叔的那间小卖部承载着我所有童年的馋嘴回忆”这句词序有问题,“我所有童年的……回忆”应该是“我童年所有的……回忆”。此类语言问题及韵律方面的小缺憾在诗集中还有,此处提出虽有鸡蛋里挑骨头之嫌,但仍诚恳建议作者今后在韵律美和语言美方面提高关注度,“越有魄力的作家,越是要戴着脚镣跳舞,才能跳得痛快,跳得好”。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人到中年,经历多年的辛苦打拼、执着追求,欧阳锡川对诗歌、对故乡和亲情、对爱情、对理想和事业都已熬过了艰难的前两种境界,进入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相信他必将收获诗歌、亲情、爱情和理想事业的四重丰收!

“路漫漫其修远兮”,欧阳锡川将上下而求索!他对诗歌艺术追求的脚步永不停歇,期待他的下一部诗集早日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