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与产业转化升级研究

2020-07-11王层层李晓梅尹子民

关键词:辽宁装备制造业

王层层,施 炎,李晓梅,尹子民

(1.辽宁理工职业学院 经贸分院,辽宁 锦州 121007;2.辽宁大学 经济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1;3.辽宁工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一、引言

传统产业管理模式受到“互联网+”全连接和零距离的挑战,受到消费者、创业者、迭代进化的挑战,受到交易费用趋零化的挑战。为此,我国政府出台一系列关于工业创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如《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若干意见》等国策。装备制造业如何转化升级已成研究的热点话题,王剑[1]从技术层面分析智能制造是装备制造业转化升级的必然选择。杨超文[2]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劳动生产率以及资本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发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用,加快制造业转化升级。万璐[3]从调整产业结构、节能减排对策提升转化升级能力。Alejandro G.Frank[4]将数字化服务进行装备制造业转化之旅的第一步。文章通过文案与实地调查法对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辽宁统计年鉴,上规模装备制造业财务报告(新浪财经网),通过excel 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二、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

东北是我国较早具有完整工业化体系的地区,国家对东北地区的经济扶持政策力度只增不减,虽然辽宁经济曾取得好成绩,但近年辽宁经济发展出现回落现象,经济增长速度全国最低,甚至出现负增长趋势。

(一)发展速度回落分析

2003年国家喊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口号并付诸行动,经济取得了一定发展。2015年,东北经济发展速度出现回落趋势,排名全国最后,辽宁装备制造业是东北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面临着巨大压力和挑战。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发现三个问题:一是成熟技术和完整生产体系根源于传统装备制造企业,并且这些企业的组织形式几乎是国企,据统计调查国有资产占工业总资产达50%左右,拥有丰富资源,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根深蒂固的企业管理模式科层组织链多而复杂,权利集中,运营费用高,效率低,不能很好地发挥员工自主创新能力,工作士气低落懒散。国企领导不愿意创新,创新是一项高风险活动,投资大,回报时间不确定。二是高端设备不能发挥最大使用价值,部分功能闲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分析如下:国企激励机制不够,员工缺少自主创新动力和探索学习精神,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意识淡薄。三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装备制造业占比大,高达70%。高端装备制造业(机器人、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小,虽然发展速度快,如,新松机器人2018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达到26.05%,净利润增长率达到2.57%,净资产增长率达到总资产增长率12.98%,但高新技术产业占比低于30%,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动力不足。

(二)规模变化趋势分析

辽宁装备制造业是国家及省政府重点扶持产业,具有独特优势。截至2018年,辽宁规模以上的装备制造企业为2372家,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为70万人,近10年(2008—2017年)这两项指标呈现下降趋势,数据经过标准化处理。如图1所示。

图1 上规模装备制造企业数和年平均人数趋势图

从以上两图发现,企业数与从业人员年平均数呈现正相关变化趋势。下降趋势分析如下:计划经济已深入人心,以国有制为主,其他所有制为辅,政府与市场和社会存在着短时间内解决不了的矛盾。国家自负盈亏,部分领导及员工工作士气不足,造成经济增长速度减慢。国家出台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鼓励政策,如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鼓励国企改制和兼并重组,国有制度和集体所有制度走向私有制,很多国有企业被兼并或是倒闭,人员被裁,再加上企业变成私有制,企业内部进行岗位整合,造成从业人员数减低。2015年,随着互联网技术日益成熟,将“互联网+”推广到社会经济各行各业中,不断推动技术进步和组织变革,形成跨界融合的新常态,传统科层组织受到全网连接和零距离挑战,技术更新快,部分传统企业跟不上改革步伐,导致最终失败。所以,随着国企改制,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发展,看重质量的时代,这两项指标必然呈现下降趋势。

(三)技术人员变化趋势分析

调查发现,虽然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和单位数逐年降低,但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人员的比例逐年增加或出现平稳状态。例如,截至2018 年底,沈阳新松机器人共有员工4 513 人,其中技术人员2 908 人,占比64%;截至2017 年底,公司共有员工4 124 人,其中技术人员2 763 人,占比67%;截至2016 年底,技术人员2 364 人,占比65%;截至2015 年底,技术人员2 033 人,占比65.65%。大数据时代到来,传统生产运营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企业为巩固市场地位,不断迭代创新扩大市场份额,重视搭建技术创新平台,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人才为载体,加大力度培养和引进科学技术人才。

(四)工业增加值呈现正态分布趋势分析

工业增加值代表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通过调查分析,近10 年上规模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增加值呈现正态分布规律,这符合正常的概率分布规律。因为科学实验表明很多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大致可用正态分布来描述。2013 年增加值最高,达到2 606.79 亿元,从正态分布角度分析,近10 年的工业增加值的中心水平围绕着2 606.79 亿元上下波动,2017 年增加值同比增长2.7%,如果没有大的变化因素对其影响,未来10 年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将处于良好健康的态势发展。

(五)交通运输业发展呈现新亮点分析

装备制造业涉及面广,包括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汽车、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七大类。调查研究发现,自2012 年开始,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开始细化为汽车制造业和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两大类,从指标细化方面分析,交通运输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2008 年,交通运输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利润额占总利润额比例分别为23.31%和28.37%,基本持平。2017 年,交通运输业利润额占比逐年增加,已达到65.59%,但通用设备制造业利润额占比已降低到8.7%(见图2)。

三、转型升级对策研究

面对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文章提出5点对策对传统生产方式转化升级进行研究。

(一)企业改制,政府转型

首先,国企改革。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核心,注入新的血液,提升市场活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经营效率。其次,建立国企改革试验区。辽宁国企占比较大,改革任务重,应根据不同发展特点设置试验区,实施以点代面、以典型带整体的改革策略。对于发展成熟的老工业基地的国企应注重技术创新,实现高效率,省成本,少批量,保环境的智能生产模式;对于资源型国企应打破过度依赖现有资源的僵局,考虑资源替代等生产模式。

图2 占比变化趋势图

(二)推动集群化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产业集群化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强带弱,以典型带整体,发展骨干企业。骨干企业是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核心内容,决定产业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程度。辽宁应以沈阳、大连为主核心地区,实现以点带面,最后形成跨地区,跨行业发展,延长价值链。多企业参与生产线流程,发挥自身专有的核心技术与专业知识,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研究,增强国际竞争力,将价值链锁定中高端,掌握主动权。

(三)加强综合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综合技术人才要求技术人员不仅懂技术,而且还要懂管理。通过实地调研,对于技术研发人员,资历及经验尚浅,虽然年轻人具有创新精神,但经验固然重要,企业及政府应重视人才引流机制的完善,给予综合型技术人才物质及精神上双层保障。

(四)加强互联网+装备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

推动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是破解生产要素和资源环境瓶颈、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我国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成熟,但与传统生产模式不能完全融合,手工化严重,生产设备老旧,即使引进先进生产设备,操作人员并不精通操作功能,要想实现互联网+装备制造业高度融合发展,将生产技术人员、操作人员与信息技术人员实时对接学习,加强生产设备与通信技术进行深度融合,实现全节点全链接智能反馈无人化操作。

(五)政府对企业的扶持力度维持现有水平,加强对企业的服务

通过实地调查发现,辽宁装备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不能一味地靠政府的扶持,企业应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增加自主技术创新的胆识。政府对企业的经济补贴维持现有水平,可以加大对企业的服务。其一,政府为企业间搭建合作平台。其二,政府出台更多的福利政策吸引人才留辽。

猜你喜欢

辽宁装备制造业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辽宁之光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防晒装备折起来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辽宁舰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