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出“321”联动发展林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2020-07-11文图李明锦

绿色天府 2020年4期
关键词:林农林木贫困户

○文图/李明锦

近年来,青川县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依托丰富的林业资源,坚持“321”联动发展模式,全力推动生态林业工程、立体绿化工程和融合发展工程“三大工程”建设,持续做大做强林产业发展规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发展动力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全年累计完成植树造林8.2万亩,森林面积达到421万亩,森林蓄积186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73.48%,位居全省第四位。林产业年均实现综合产值28亿元,惠及林农4.6万户14万人,带动2095户贫困户实现年户均增收3800元。

突出三大特色林木 推动生态林业工程

创新“3+X”林业发展模式,以油橄榄、核桃、山桐子三大特色林木为主导,同步发展银杏等各类生态经济林木,提升生态经济效益。一是持续做大产业规模。实施生态发展战略,坚持“因地制宜、应种尽种”的原则,同步增加新植园、改造低效园,大规模发展生态特色林业。截至目前,全县分别建成油橄榄、核桃、山桐子三大特色林木9.3万亩、30.23万亩、3万亩,其中改造低效园3.1亩,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2.6亿元;建成其它各类特色林木76.2万亩,综合产值达到11.6亿元。二是持续做强技术支撑。与中国农科院、中国林科院、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农科院、四川林科院等6所高等科研院校深入开展院县合作,采取“外引内培、洋土结合”方式,聘请40名专家教授担任技术顾问,开展病虫害防治、品种选育等科研攻关,编制标准化技术规程4类;培育基层农技、林技人员3100名,培养林业技术能手220名,着力打造“县乡村组”四级技术推广体系,通过县乡大会、村组坝坝会、农民夜校等方式,年均开展产业技术培训活动45次,产业标准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三是持续做实政策扶持。坚持政策引领产业发展,出台《关于支持生态产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生态农业发展的十条意见》等系列政策措施。县财政每年统筹安排资金3000万元用于支持林业发展,平均每亩基地给予业主或农户300—1000元的奖补支持,同时,在“三品一标”品牌创建、加工产品研发、科技创新等领域均设置相应政策奖补,有效带动林业产业发展积极性。

突出两个产业载体 打造立体绿化工程

一是突出荒地建园连片成林,改善生态绿色环境。全覆盖实施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四荒开垦”,统一纳入经济林木重点种植区,科学筛选种植油橄榄、核桃、山桐子等特色林木。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开垦荒地3万余亩,建成特色林业标准化示范园区12个,引进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32个,带动周边贫困户通过园区务工、土地流转分红、土地入股分红等方式,实现年均增收3500元。二是户户建成林业庭院。大力发展“庭院经济”“田坎经济”,支持农户充分利用房前屋后、周边田坎、坡脚地带等适用区域,发展特色林产业,2095户贫困户户均建成1-3亩产业庭院,种植特色林木100株左右。截至目前,累计发展特色林产业田坎庭院600个2.2万亩,带动每户贫困户实现年均增收2400元。坚持“大业主园区+小农户庭院”两大载体联动发展,实现“荒山穿上绿衣服、林农撇上绿钱袋”。三是立体林业集约发展。坚持“树上结果、树间粮蔬、树下养殖”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立体农业。采取“间种套种”“种养循环”模式,引导贫困户在适宜的林木间适当发展玉米、大豆、芍药、菊花等粮食蔬菜中药材产业,支持有条件的业主和农户创新发展林下跑山鸡、跑山兔等特色养殖业,实现空间、肥水等资源集约化发展。截至目前,累计发展立体林业6万亩,林产业空间利用率提升6个百分点,种养循环覆盖面达到60%。

突出一套链条体系 深化融合发展工程

坚持一二三产业全链条融合推进,持续拓展林农增收渠道,带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产加”互动扩大生产。充分运用林业果实产品资源,健全粗加工和精深加工链条,拓展生产模式,增强产业品牌竞争力。截至目前,累计发展产品清洗、晾晒、风干等林农家庭粗加工站点1200个,产品粗加工率达到65%;引进川珍实业、唯鸿、山客山珍、海伶山珍等精深加工龙头企业6家,研发果干果脯、食用油、酵素、化妆品、保健品等林木果实精深加工产品40种,产品精深加工率达到60%,年均实现加工产值8亿元。二是“产旅”融合拓展效益。依托丰富的森林植被资源,做好“生态”这篇文章。先后实施森林休闲、花卉观赏、林果采摘、野生动物养殖观光等产旅融合项目60个,高质量建成唐家河风景名胜区、白龙湖风景名胜区、青溪古城、地震遗址公园、幸福岛、田园张家、竹溪谷等优质景区30个,建成4A级景区4个,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白龙湖。整合投资近2000万元,全面完善景区及周边道路交通、露营基地、污水管网、旅游厕所等基础和公服设施建设。围绕“水山”旅游文化,打造生态“林家乐”120户,创新开发野外露营、水上漂流、观鸟考察、草原探险等旅游活动,推动旅游景区、旅行社、农家乐、林家乐、旅游协会合作经营,基本构建“以全域旅游为主体,生态旅游为补充”的发展格局,年均接待游客60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亿元。三是产销对接精准供给。聚焦“扶贫+旅游+互联网”,同步拓展销售平台,实现产业与市场精准对接。大力推广“扶贫订单”购销模式,由业主大户带头,通过招商对接、网络宣传等方式,吸引近30家林产品经销商和大型商超签约订单40笔2.4亿元。持续加大农村电商扶持力度,建立36个乡镇电商综合服务站、120个村级服务点,发展“电商企业+专业合作社”新型电商经营主体80个、创新培育“林农电商”240家,与京东、天猫、淘宝等知名线上销售平台合作,市场遍布20多个省市地区,购销网络基本实现全域覆盖。2018年,全县林特产品销售额累计达到11亿元,其中网销额突破6亿元。

猜你喜欢

林农林木贫困户
国家林草局发布2020年度林木良种名录
金融扶贫站惠及3万贫困户
什么是碳中和?
河北省平原地区林农技术培训供需分析及发展对策*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林木移植的注意事项
沙洋停征林业“两金”减轻林农负担